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作者:张国来源:《地理教育》2010年第01期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
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一、季风强度不同南亚北部有一系列山地,如阿富汗山地、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国青藏高原分开,亚洲大陆的冬季风很难进入印度境内,在10月~次年3月这里没有类似东亚寒潮这样的强冷空气入侵,所以印度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如印度的新德里和迪布鲁加尔1月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州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度。
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为屏障,所以南亚的冬季风并不显著。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是由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比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左右,所以我国深受冬季风的控制。
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
冬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中南半岛冬、夏季风强度几乎相当。
到了南亚,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速度不同南亚夏季风的到来非常迅速,气候学上称之为“季风爆发”。
当旱季末期气温尚在不断增高、印度平原上几乎是酷热难耐的时候,6月中旬前后夏季风突然爆发。
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具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空盛行风转为西南风;②大范围降水量显著增加;③季风建立迅速,带有爆发性。
在5月中旬以前,夏季风在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南部建立后,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5月下旬到达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6月在印度全境爆发,7月推进到巴基斯坦。
高中地理气候专题复习

气候小专题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特征以及影响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而时,就易形成雾。
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1-3题。
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3.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答案:1-3 D C D(地中海气候)三、气候的影响因素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例:(2013•浙江)根据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分析:(1)影响棉花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光照、降水、热量)、水源、生长期长短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市场、交通、技术水平、劳动力等。
(2)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特点,可以得出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影响降水的因素有: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
(3)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地形、天气状况、洋流等因素。
解答:解:(1)从气候上看,我国新疆棉花产区与美国棉花产区共同点: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充分,热量较为充足,生长期较长;从地形上看,盆地或平原地形都比较平坦。
(2)西北部的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差异大,变化快;由沿海向内陆数值增大。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子系统,它们的来源,季风成员及其影响地区是不同的:
(1)成员比较;南亚季风源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高压,在东非沿岸越赤道后形成索马里急流,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对印度季风槽的形成和季风降水有很大影响。
东亚季风也有自己的成员:东亚季风起源于澳大利亚高压,在105?-125?E附近越过赤道以后,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也成为西南急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热带辐合带,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向北又变成西南气流,与北方冷空气活动配合,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锋。
为区别不同季风气流的来源,将与越赤道气流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热带季风,而与副热带高压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副热带季风。
在高空,这两支季风环流都伴有较强的偏东气流。
(2)热源比较:从大气热源的分布来看,两个系统各有一个巨大的热源中心位于北半球,各有一个冷源中心位于南半球。
孟加拉湾热源和青藏高原热源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冷源维持了印度季风槽的上升支和南半球的下沉支,组成了印度季风系统的季风经圈的环流;而南海与东亚大陆的热源与澳大利亚的冷源维持了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上升支和澳大利亚的下沉支,从而组成东亚季风系统经圈环流。
(3)由上述可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是两支相互独立的亚洲季
风子系统,它们的分界线大约在100°E附近。
另一方面,这两支季风子系统共存于一个大的季风环流内,是相互作用的。
印度南部西南季风加强东伸,可以影响到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加强那里的西南气流;而南海热带低压或台风西移可以引起孟加拉湾低压的发展,最后影响印度季风。
浅谈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区分方法_怡改娟

浅谈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区分方法怡改娟(三原县西阳高级中学,陕西三原713807)摘 要:主要应从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特点、特征、风向及控制气团来区别东亚和南亚的季风。
关键词: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区分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04)S1—0133—01所谓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的方向变换的现象,它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其东部又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明显,所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但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现比较如下:(1)气候类型.东亚大部分处于北纬30~60度之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大部分处于0~30度之间,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形成的原因。
东亚季风只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形成的。
由于亚欧大陆的东部的陆地与太平洋的比热不同(吸热放热能力不同)因此不同季节他们的气温不同,从而气压不同,进而形成了季风。
南亚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除此之外,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南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也南移。
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北移,此时,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达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了南亚、东南亚的西南季风。
(3)盛行风向与气团。
东亚,季受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盛行东南风;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盛行西北风。
南亚,夏季受赤道气团的影响,盛行西南风;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盛行东北风。
(4)气候特点。
东亚,夏季,温带的天气是温和多雨,亚热带的天气是高温多雨。
冬季,温带的天气是寒冷干燥,亚热带的天气是温和少雨。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_张国

2010年第1~2期教材新析38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张国/山东省章丘市圣井中心学校(250220)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
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一、季风强度不同南亚北部有一系列山地,如阿富汗山地、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国青藏高原分开,亚洲大陆的冬季风很难进入印度境内,在10月~次年3月这里没有类似东亚寒潮这样的强冷空气入侵,所以印度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如印度的新德里和迪布鲁加尔1月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州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度。
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为屏障,所以南亚的冬季风并不显著。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是由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比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左右,所以我国深受冬季风的控制。
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
冬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中南半岛冬、夏季风强度几乎相当。
到了南亚,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速度不同南亚夏季风的到来非常迅速,气候学上称之为“季风爆发”。
当旱季末期气温尚在不断增高、印度平原上几乎是酷热难耐的时候,6月中旬前后夏季风突然爆发。
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具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空盛行风转为西南风;②大范围降水量显著增加;③季风建立迅速,带有爆发性。
在5月中旬以前,夏季风在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南部建立后,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5月下旬到达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6月在印度全境爆发,7月推进到巴基斯坦。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 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D C
BA
B C
B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B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带
带与副极地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的
A 形成有何不
东南信风带
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 带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有
C
极地东风带
何差异?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北半球规律: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就全球而言:大致是1月南移, 7月北移
小结
三圈环流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
小结
北 半
1.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球
气压带风带
气 压
成因 的季节移动
中
海陆热力
心 2. 季风
性质差异
环流
分布及特点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思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亚 热
北纬 候 30°
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 暖少雨 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源地
副热带太平洋
蒙古、 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性质
温暖湿润
分布 地区
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 岛、日本)
南亚(主要在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及我国西南局部地区)
季风环流2.swf
流的成因有哪 些。
解说 导航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季风
东亚季风 夏季 冬季 西北风 夏季
南亚季风 冬季 东北风
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移动
赤道附近 印度洋 高温湿润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风向夏季冬季夏季冬季东南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源地副热带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赤道附近印度洋蒙古西伯利亚性质温暖湿润寒冷干燥高温湿润低温干燥分布地区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南亚主要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及我国西南局部地区
1、东亚季风是海 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请思考总结: 2、南亚冬季风是 源于蒙古高原,夏 1 、东亚季风的成 季的西南风是来源 因是什么? 于印度洋上北移的 2 、南亚季风的成 东南信风; 3、季风的主要成 因与东亚相比 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有何异同? 气压带风带移动也 3 、请总结季风环 是重要原因。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答案] C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3.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10°S左右,该地区被东南信 风控制,所以该月份盛行东南风。
[答案] A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4.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解析] 由图可知,①和③均为低纬信风带。二者之间为 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②风带 为南半球西风带,在其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 为寒流。
[答案] (1)B (2)D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010年广州二测)读下图,影响多年0℃等温线分 布东西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答案] C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009年江门调研)读图,回答8~10题。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8.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解析] 图中a地气候7月气温高,且此时降水量大,因此 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答案] B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②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 是( ) A.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B.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C.补偿流 寒流 自西向东 D.风海流 寒流 自西向东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一、典题示例
2019年3~4月,印度高温持续,其南部地区遭遇150年来最严重旱灾,只能靠西南季风带来降水缓解旱情,而西南季风的形成与气压中心密切相关。
(1)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2)北半球冬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3)北半球夏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4)东亚和南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图中补全东亚与南亚的盛行风及其风向。
答案:
(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这就使副极地低
(4)
二、归纳总结
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C.秋季D.冬季
2.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解析:图示亚洲被①亚洲低压控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
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答案:1.B 2.A 3.C
[2019·郑州高一检测]下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图”,图中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
据此完成3~4题。
3.与我国冬季风的形成有关的气压中心是()
A.甲B.乙
C.丙D.丁
4.图中⑤地的风向及其成因是()
A.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东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第3题,我国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地的风向为西南风,主要是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导致的。
答案:3.A 4.D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6.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少雨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D.寒冷干燥
7.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A.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南风
C.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南风
解析:第5题,从图中甲、乙所在的位置可知,甲是印度低压,乙是夏威夷高压,当夏威夷高压达到一年中最强盛时,是7月。
第6题,7月,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第7题,①位于东亚,②位于南亚,7月,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③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7月该地是东南风。
答案:5.C 6.C7.B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1或7)月季风图。
D的风向为________风,E的风向为________风。
(2)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3)盛行D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
(4)在成因上,E季风与D季风的最大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东南西南(2)B(3)高温多雨
(4)E季风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D季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