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平仄
七律诗的四种平仄

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七言律绝的句式经过一定规则得到了四种七言律绝的句式。
分别如下:1.平起仄收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起仄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3.仄起平收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并用这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了七言律绝的四种基本格式,如下: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仄收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平收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天,我们要说说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概念是,七言律诗有四行八句,共56个字。
在格式的排列上,我们同样可以使用七言律绝的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四种七言律诗的格式。
但是,还有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是,使用我们之前排出的四种七言律绝的基本格式,再续上四句,就可以得到七言律诗的格式了。
下面,我们分别使用四种七言律绝的基本格式,续编成律诗格式: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个格式的第四句是平起平收句,那么基于“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五句要和第四句一样,都是平起,且尾字需仄收。
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续上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依此排列出第一个七言律诗句式如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此格式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的尾字需押韵。
例诗:(红色字为入声字)题陈将军别墅(唐·李咸用)七言律诗押灰韵明王猎士犹疏在,岩谷安居最有才。
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平仄律诗,是我国近体诗的一种。
它以严格的格律著称,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读起来音节铿锵,优美动听。
律诗虽然要求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在实际写作时并非那么容易。
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平仄,了解古代汉语平仄的知识。
平仄要求:一,平仄分明律诗每首必须遵守“仄起平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
在押韵上,必须遵守“不论平水韵,但论中华新韵”的规则。
古人认为:“五言居上,如日出之光,六言居下,如月落之余”。
意思是说五言诗属阳,犹如日刚出之时,气势豪放,神采飞扬;而六言诗属阴,犹如月落以后,清冷幽静,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在朗诵时要注意停顿,或四个字,或两个字,或一个字,使其具有抑扬顿挫之感,达到抑扬与顺畅相结合的效果。
二,押韵方式唐朝诗人陆龟蒙曾提出“一、二、三、四……”与“首句可用韵,律句用邻韵”。
现代学者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指出:“近体诗的押韵…一般来说,第一、二、四、六字的韵脚,都可以用邻韵,第三字、第五字可用邻韵也可以用邻韵的上、去、入声”。
古人云:“隔句用邻韵,一句不同声”。
古人的律诗,大多用平声韵。
现代学者认为:平声韵包括:东冬,江阳,庚青,尤明,萧肴等韵部。
平声韵是大家最熟悉的,因此本文重点介绍。
三,词类活用律诗句子的平仄声调必须符合以上两条基本规则。
否则会造成拗口,晦涩的毛病。
例如: 1,烟、寒、月、白、红1,杜甫(唐)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五律和七律一般为五言四句,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压韵现象在格律诗的写作中,运用压韵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常见的压韵现象有以下几种:( 1)某些特定的词语需要压韵:人生、情怀、黄昏、鱼雁、桐阴、平安、楼台、镜奁、露盘、鸥鹭、轻舟等等。
( 2)由于前后句中的虚词重复,致使连续出现同样的词语,也要压韵:怅、感、候、怜、羞、重、候、望、羡、裳、凤、烟、红、犹、沈、巫、犹、曲、楼、峡、樽、雷、帆、箫、苔等等。
七律四种平仄格式表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绝句律诗平仄

绝句律诗平仄绝句,作为中国传统的律诗体裁之一,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包括四句诗,每句都有五、七个字。
但是,在绝句的创作中,平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注意和把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关于绝句律诗平仄的知识。
一、什么是平仄?平仄是古代汉语语音的一种基本音律。
平是指音节的声调平稳,仄是音节的声调变化。
在绝句中,平仄是指每个字的声调高低。
二、绝句的韵律特点绝句的韵律特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平仄要求。
首先,绝句有严格的韵律要求,要求作品的末尾分别是仄平平仄。
其次,在绝句中,每句五、七字都是以仄起头,平为次。
因此,绝句中平仄的应用也要遵循这些规律,以使整个诗句节奏感和韵律和谐。
三、平仄对绝句律诗的影响平仄的使用对于经典的绝句律诗影响深远。
首先,平仄可以影响整个句子的节奏感和流畅度,使诗句变得优美悦耳。
其次,平仄要求每个字音节的抑扬顿挫要严谨,这可以提升作品的整体韵律。
最后,好的平仄掌握可以帮助诗人更好地表达诗意,既有助于表达情感,也使作品更易被人理解。
四、如何理解和运用平仄?理解平仄需要对汉语的声调和字音音节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
另外,诗歌创作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也需要多阅读经典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认知。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平仄的严密把控,注意句式的整体韵律和措辞的准确性,并结合语言的美感和文学的感染力,力求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综上所述,平仄在中国传统绝句律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构建诗歌韵律的关键元素之一。
因此,创作者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平仄的规律,努力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以求更好的表达和美学效果。
写出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种格式的平仄。

写出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
平收”四种格式的平仄。
平仄是古代诗歌中的音律规则,用于描述字的声调。
在五言律诗中,有四种基本的平仄格式:
1.仄起仄收格式:每句的第一个字为仄声,后面的字也都为
仄声。
例:仄起仄收的五言律诗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2.平起仄收格式:每句的第一个字为平声,后面的字为仄声。
例:平起仄收的五言律诗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仄起平收格式:每句的第一个字为仄声,后面的字为平声。
例:仄起平收的五言律诗示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平起平收格式:每句的第一个字和后面的字都为平声。
例:平起平收的五言律诗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以上是四种五言律诗的常见平仄格式。
其中,"仄起仄收"和"平起仄收"是较常见的格式,而"仄起平收"和"平起平收"则相对较少使用。
在写作五言律诗时,根据不同的创作需求和表达目的,选择适合的平仄格律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美和表现力。
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其平仄格式,通常有四种,分别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这四种格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创作七言律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种平仄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每句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都是平声,而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则是仄声。
这种格式在七言律诗中非常常见,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格式。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之涣《登鹳雀楼》)第二种平仄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格式的特点是,每句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都是仄声,而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则是平声。
这种格式相对于第一种格式来说,略微有些难度,但是只要掌握了规律,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第三种平仄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格式的特点是,每句的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都是平声,而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则是仄声。
这种格式相对于前两种格式来说,更加复杂一些,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
例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第四种平仄格式:仄仄平平仄仄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每句的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都是仄声,而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则是平声。
这种格式相对于前三种格式来说,更加复杂一些,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
例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总结来说,这四种平仄格式是七言律诗的基础,也是创作七言律诗的重要依据。
通过不断练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创作出优美、和谐的七言律诗。
六言律诗格律平仄

六言律诗格律平仄
一、六言律诗的基本格律
1. 句式与字数
- 六言律诗每句六个字,全篇共八句,总共48字。
2. 平仄格式
- 六言律诗的平仄格律相对较为固定,但不像五言、七言律诗那样有非常复杂的变格。
- 基本的平仄格式(以平起式为例):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例如:
- 秋深渐入佳境,月冷还添静思。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存在一、三位置上平仄的变通情况) - 树影横斜路暗,风声断续林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还有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注意事项:
- 在六言律诗中,平仄的要求不像七言律诗那样严格,一、三位置上的平仄有时可以灵活变动,但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一般要遵循格律要求,以保持节奏和韵律的和谐。
- 六言律诗的对仗要求与五言、七言律诗类似,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一般要求对仗工整,即上下句在词性、结构等方面相对应。
例如“秋深渐入佳境,月冷还添静思。
树影横斜路暗,风声断续林悲。
”中,“秋深”对“月冷”(名词+形容词),“渐入”对“还添”(副词+动词),“佳境”对“静思”(形容词+名词)等。
律诗的平仄格律

律诗的平仄格律前言从句数上区分,律诗有三种,四句的是绝句,八句的是五七律,八句以上的是排律。
从每句的字数来看(以五言、七言为主,忽略六言),又分五绝和七绝、五律和七律、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
从句中平仄的规则,律句分为4种,仄起仄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
把每一种律句作为首句,依照黏连、对仗的规则,组合为八句的五律。
因此,五律也分为四种:仄起仄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
学习五律的平仄格律,还要了解什么是黏连,什么是对仗。
一、平仄不同句式的四种五律我们用杜甫的《春望》来解释下,四种律句的特点。
国破山河在,中仄平平仄第1种句式城春草木深。
平平中仄平第2种句式感时花溅泪,中平平仄仄第3种句式恨别鸟惊心。
中仄仄平平第4种句式烽火连三月,中仄平平仄重复第一句家书抵万金。
平平中仄平重复第二句白头搔更短,中平平仄仄重复第三句浑欲不胜簪。
中仄仄平平重复第四句根据第一句的句式: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可以知道这首《春望》是仄起仄收式的五律。
说明一下:中,代表平可仄。
另外,国、别、白等字,古韵是仄声,今为平声。
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第一句是仄收的五律,四联的平仄句式是句句相对的(不是指对仗),后半首是前半首的重复。
第一句是平收的句式,只有后三联句句相对(不是指对仗),除了第一句和第五句不同,后半首也是前半首的重复。
假如第一句是仄起平收的句子,这首诗《春望》就是平起仄收的五律。
同理,四种句式谁作第一句,我们就称之为哪一种律诗。
二、押韵接着上面说,假如第一句是仄起平收的句子,这首诗《春望》就是平起仄收的五律。
但是第一句平收,就有一个问题,就是第一句要押韵。
顺便说一下韵书的小知识。
隋朝以前用口语押韵,和今天的人做现代诗一样,读着押韵即可。
隋朝人编撰了一本韵书叫《切韵》,于是给诗人套上了枷锁。
唐人作诗用隋朝《切韵》及其改编本《唐韵》,宋又有广韵、集韵、平水韵等,我们今天作诗用的古韵指平水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律诗】
一、律诗的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的每一句
的每一个字,该平该仄,都必须逐字讲究。用字不合平仄格式,就不是律诗。这
种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五言律
诗只有四种平仄格式,七言律诗也只有四种平仄格式。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种句型,如下:
(1)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 (4)仄仄仄平平
(二)七言的平仄
和五言一样,七言也只有四种句型,如下: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七律的平仄
(1)仄起不入韵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十六唐)
仄仄平平平仄仄,剑外忽传收蓟北,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却看妻子愁何在,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漫卷诗书喜欲狂。kuá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白日放歌须纵酒,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青春作伴好还乡。xiā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即从巴峡穿巫峡,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便下襄阳向洛阳。yáng
* “看”在这里作平声。
(2)平起不入韵式
野望 杜甫(十三豪)
平平仄仄平平仄, 西山白雪三城戍,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南浦清江万里桥。qiáo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 海内风尘诸弟隔,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涯涕泪一身遥。yáo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 惟将迟暮供多病,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未有涓埃答圣朝。cháo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 跨马出郊时极目,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堪人事日萧条。tiáo
(3)仄起入韵式
书愤 陆游(十四寒)
仄仄平平仄仄平, 早岁那知世事艰?jiān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中原北望气如山。shān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 楼船夜雪瓜州渡,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 铁马秋风大散关。guān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 塞上长城空自许,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 镜中衰鬓已先斑。bān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千载谁堪伯仲间?jiān
(4)平起入韵式
贫女 秦韬玉(十六唐)
平平仄仄仄平平,蓬门未识绮罗香,xiāng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拟托良媒益自伤。shā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谁爱风流高格调,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共怜时世俭梳妆。zhuā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敢将十指夸针巧,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不把双眉斗画长。chá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苦恨年年压金线,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他人作嫁衣裳。sháng
三、律诗平仄的变通
律诗的平仄格式要求严格,但也有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地方也可以变通。
细心的朋友也许不难发现,在前面所举的例子中,平仄关系都与要求不一致,难
道是古人不遵守格律吗?不是,这就是在实际运用中的变通。但是,变通不是想
变就变的,也是要遵循一定章法的。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而言,意思是说每句的一、三、五诸字的平仄可
以不论,不论就可以变通;二、四、六诸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分明就是要严格遵
守格式。至于第七字,押韵用平,不押韵用仄,这是固定的,可以放到一边。对
于五言律诗,则只能说: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
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这个口诀不能概括一切,要根
据相应的句式变通。其具体的变通方法如下。
“―”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可仄,下同。在例句中“奔”可平可
仄。
(一)五言的句型变通
(1)仄仄平平仄 ││――│ 可变通为 +│――│
(2)平平仄仄平 ――││― 可变通为 ――+│―
(2)平平平仄仄 ―――││ 可变通为 +――││
(4)仄仄仄平平 │││―― 可变通为 +││――
(二)七言的的句型变通
(1)平平仄仄平平仄 ――││――│ 可变通为 +―+│+―│
(2)仄仄平平仄仄平 ││――││― 可变通为 +│――+│―
(3)仄仄平平平仄仄 ││―――││ 可变通为 +│+――││
(4)平平仄仄仄平平 ――│││―― 可变通为 +―+││――
四、律诗的避忌
(一)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在写律诗的时候,应特别注意避免孤
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律句)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孤平只有两种情形下可能出现:
1、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
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
平平仄仄平 ――+│―
2、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必须用平声,
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二)忌三平调
三个平声字在句尾连在一起,叫三平调,这是应该避免的。例如:
“仄仄仄平平”就不能变通为“││+――。”
(三)用韵四戒
1、一戒出韵
用韵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用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就叫出韵。例如“精”、“金”,
按自贡话的读音是一样的,但是,即便是用《诗韵新编》这样相当精简的韵书,
它们都不属于同一韵部。“精”字属于“十七庚”(jīng),“金”字属于“十五痕”(jīn),
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2、二戒重韵
一首诗中同一个字不能两次用来押韵。
3、四戒险韵
以生避字为韵称为险韵,除成语典故外,应尽量少用生避之字。
(四)失对失粘(前面已述)
(五)对仗三忌
1、一忌同字相对
在每一联中,出句和对句在同一字序位置上不能同字。
2、二忌雷同
颔联和劲联的对仗方式不能相同。雷同了就会造成音律的重复呆板。
3、三忌合掌
合掌是指对句意义相同,应避免同义词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