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的分配

合集下载

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
不是资本商品的价格
3.表现特点:资本商品的价格
2021/4/9
20
(二)利息率
1.概念: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计算)利息量与借
贷的货币资本量的比例。 公式: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
2.利率的界限:最高界限:平均利润,最低界限:零 3.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供求习惯、法律和传统因素
(一)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1.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 生产部门竞争
2.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 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3.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资本)× 100%
P M C 100 %
2021/4/9
13
二、商业利润
(一)概念
是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二)来源
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 价值,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 值一部分,并通过价格差价途径实现。
2021/4/9
14
(三)商业资本对商业员工的剥削 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积累中折旧费
1、商品的资本(资本商品)
闲置待用流动资本
2、所有权资本(财产资本)
尚未投资的剩余价值
3、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G—G`)
(三)来源
(四)特点
2021/4/9
19
二、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 1.概念: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
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利息+企业利润
2.实质:是货币资本作为生息资本增殖的表现,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和剥削现象的深刻分析,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实现和
剩余价值的分配。

首先,剩余价值的产生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
造的价值与自己劳动力价值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而雇佣劳动者的资本家只支付
劳动者劳动力的价值,剩下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根本来源。

其次,剩余价值的实现是指剩余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实现过程。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为利润、地租和利
息等形式。

资本家通过出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从而获取利润。


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途径。

最后,剩余价值的分配是指剩余价值在社会中的分配过程。


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分配主要表现为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大部分,而劳动者只能获得很少的一部分。

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过程和原因,也为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只有深刻理解和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刻剖析,也是对资本主义剥削机制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首先,剩余价值的产生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

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工人所获得的工资只能保证他们的生存,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取的。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就是剩余价值。

其次,剩余价值的实现是指剩余价值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得以实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交换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而剩余价值则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的。

资本家通过出售商品获得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工人的剥削。

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

最后,剩余价值的分配是指剩余价值在社会中的分配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主要分配给资本家作为利润,而工人只能获得他们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工资。

这种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加剧,是资本主义剥削机制的体现。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剥削机制和阶级矛盾,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

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

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
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
一、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二、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三、 借贷资本和利息 四、 地租
一、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成本价格与利润 (1)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
转化形式 W=C+V+m C+v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K)
(2)利润 利润:在观念上当作预付总资本的
产物
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 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 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
W=C+V+M=K+M=K+P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P’)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
本的比率。 两者之间存在着区别: 第一,两者在量上不同。 第二,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
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私有权的 垄断。
绝对地租实质上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 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 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谢 谢!
零售价=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借贷资本和利息
1.借贷资本的本质和职能 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是指
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 转让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职能是从事货币资本的借贷
2.利息和利息率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资本使用权而
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各部门资本家根据自己预付资本的多少,按照 平均利润率计算和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4、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一、综合选择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C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BA.商品个别价值B.商品生产价格C.商品垄断价格D.商品社会价值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AA.平均利润率B.生产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平均价值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商业店员的劳动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D.商业雇员的工资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B.运输费用C.簿记费用D.纯粹流通费用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A.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B.是高利贷资本C.是货币资本D.是职能资本14.股票价格是:A.股息和利息率的比率B.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C.利息和预付资本的比率D.股息和利息的比率15.借贷利息的本质是: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可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D.预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16.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17.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A.平均利润率的大小B.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C.剩余价值率的大小D.可变资本量的大小18.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A.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B.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C.农业资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20.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土地好坏的不同D.土地投资的不同2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有两条道路:A.法国式的道路B.英国式的革命道路C.美国式的革命道路D.普鲁士式的改良道路22.土地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A.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B.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反比C.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D.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23.资本主义地租的具体形式有: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D.矿山地租二、名词解释1.成本价格2.平均利润3.商业资本4.商业利润5.借贷资本6.利息7.利息率9.虚拟资本10.级差地租11.绝对地租三、分析判断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剩余价值论之五 分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剩余价值论之五 分配

资本家对利润率的关注
▪ “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 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 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 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便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 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引用英国 评论员邓宁的话)
(二)影响利润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 ▪ 第五,原材料价格的变动。 ▪ 利润率高低与原材料价格成正比例方向变
动。
三、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价值转化为 生产价格
▪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 (1)研究平均利润率的出发点 ▪ 在各个不同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和资本
周转速度相同时,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资 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反方向变动)
▪ 第三,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年中资本的周转速 度愈快,其中可变资本周转的次数也愈多, 同时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便愈大,从 而年利润率(即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和预 付总资本的比率)也就愈高。
(二)影响利润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 第四,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资本家了为节省不变资本,提高利润率,除 了利用大生产的优越性集中使用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实行换斑劳动制度,利用废料 等办法以外,往往不惜牺牲劳动者的健康 与生命,来节省劳动条件方面的开支。
(二)影响利润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按正比例方向变动。 ▪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 就整个部门来说,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
按相反方向变动。 ▪ 就个部企业来说,资本有机构成高,可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剩余价值的再分配与社会公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剩余价值的再分配与社会公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剩余价值的再分配与社会公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的超过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剩余部分。

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一直是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剩余价值的再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剩余价值的再分配对社会公平意义重大剩余价值的再分配是指将剩余价值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定重新分配给社会成员,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这一再分配的过程对于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剩余价值再分配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主要由资本家占有,并且进一步导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通过将剩余价值再分配给广大劳动者,可以减少社会贫困现象,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更加公平的财富分配。

其次,剩余价值再分配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增加其收入来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通常只能获得较低的工资,而剩余价值则由资本家全部获取。

通过再分配剩余价值,可以确保劳动者合理分享创造财富的成果,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提高其生活水平。

最后,剩余价值再分配对于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因为剩余价值的不合理分配,劳动者的不满情绪会逐渐积累,并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冲突。

通过合理再分配剩余价值,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长期平稳发展。

二、解决剩余价值再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办法为了实现剩余价值再分配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良好结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办法:1. 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和福利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税制改革,增加对高收入者和富人的税收负担,减少贫困人口的税负。

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机制,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以减轻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结构。

2. 推动劳动者工资的合理增加。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

同时,鼓励工会发挥作用,代表劳动者争取更好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以确保劳动者能够公平分享创造的财富。

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一、综合选择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C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C。

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BA.商品个别价值B.商品生产价格C。

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AA.平均利润率B.生产价格C。

垄断价格 D.商品平均价值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B。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C。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D。

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B。

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D。

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D。

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A。

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B。

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C。

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

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B。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商业店员的劳动D。

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A。

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C。

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D。

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B。

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