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第6章 反馈放大电路 6页
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反馈放大电路

If
AR
-
+ Uo Rc2
-
Rf BG
例2
4、电流串联负反馈
例1
例2
第三节 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 一般表达式
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1. 构成 反馈放大电路
的输入信号
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 信号(净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
Xs
变换网络 Xi +
Xid
基本放大
Xo
K
电路 A
–
Xf
信号源
反馈信号
反馈网络 F
第六章 反馈放大电路
• 第一节 四种类型的放大电路 • 第二节 反馈的定义与分类
• 第三节 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 • 第四节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本章作业
• 6-7 • 6-6
第一节 四种类型的放大电路
• 电压放大电路(输入和输出均是电压) • 电流放大电路(输入和输出均是电流) • 互阻放大电路(输入是电流、输出是电
• (三)与没有引入反馈时的放大电路相比,判 断有反馈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互作用导致 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时被加强还是被削弱 了。若被加强了,就是正反馈;若被削弱了, 就是负反馈。
注意:
• 在瞬时极性法中标出的是规定的那个瞬 间的电压、电流的真实方向,而不是参 考方向。因为在此只是判断反馈的极性, 不需要进行计算,所以不标电压、电流 的参考方向。如果假设放大电路输入端 的交流输入信号在某一瞬间对地电位的 极性为负也可以,用(-)表示,那么后 续的判断都以此为基础进行,得出的结 论与前面的方法是一样的。
X i
Vi
Ii
Vi
Ii
X f
Vf
If
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93页PPT文档

因为反馈电流:
if
ui uo Rf
uo Rf
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比例, 所以是电压反馈。
+
在输入端有 id = ii -if u s
故为并联负反馈。
-
Rf
Rs
if
is
+
ui
ib
-
+ VC C Rc
+
T RL uO
-
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四.电流并联负反馈
反馈电流:
ui (1
R2 R1
)
Au
uO ui
(1
R2 ) R1
分立电路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负反馈的特性——稳定输出电压
uf
Re1 Re1 Rf
uo
稳定过程: RL uO uf
ud(ube)
uO 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阻↓
ui一定
R c1 R b1
C b1
+V
ui
-V
一. 电压串联负反馈
反馈电压:
uf
uo
R1 R1 R2
因为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比例,所以称电压反馈。
从输入端看,有: uD = ui -uf 故为串联负反馈。
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 所以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ui
u- uf
uo
R1 R1
+ u be -
T1 Rf
+
uf
-
R e1
+ VC C R c2
T2 C b2
+
RL uO
R e2
-
六章反馈放大电路

-∞
is
Rs ii if
id
A +
+
+ uo
Rf
RL u-
所以is应为恒流源,即信号源内阻RS越大越好。
六.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1.方框图:
放大:•
净输入信号
A
Xo
•
•
输入信号 X i +
•
Xd
X d 基本放大电路
A
迭加:
– •
•
••
Xd XiXf
馈还是交流反馈?
+ V cc
R2
R4
C2
+
C1
+
R5
R7
uO
ui
R1
R6
C4
_
R3
C3
-
2.反馈极性:正反馈与负反馈
判定方法——“瞬时极性法”
对于串联反馈:输入量与反馈量作用在不同的两点上,若输入量与 反馈量的瞬时极性相同为负反馈,瞬时极性相反为正反馈。 对于并联反馈:输入量与反馈量作用在同一点上,若反馈元件两端 瞬时极性相反为负反馈,瞬时极性相同为正反馈。
uo Rf
因为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比例,所以是电压反馈。
从输入端看有: id = ii -if
故为并联负反馈。
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
负反馈,所以该电路
R1
VCC_CIRCLE
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ui i1
if
Rf
id
-∞
A +
+
uo RVCC_CIRCL
L
分立电路电压并联负反馈
因为反馈电流:
电子技术精品课程-模拟电路-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57页

RE1
–
–
Rf C
增加隔直电容C后,Rf只对交流起反馈作用。
2019/11/2
回首页
12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判断负反馈的方法 ——瞬时极性法:
利用电路中各点对“地”的交流电位的瞬时极性来判断正反 馈还是负反馈。
(1)先设输入端电位为正,而后逐级定出各点电位的瞬时极性。
(2)判断反馈到输入端的信号的瞬时极性是否对净输入信号起 削弱作用。如果是削弱的,则为负反馈。
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 6.2 负反馈的类型 6.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6.4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 6.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2019/11/2
回首页
1
6.1 负反馈的基本概念
6.1.1 负反馈举例
1、静态时
VB
RB2 RB1 RB2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并联,即反馈电流信号与输入电流比 较的,叫并联反馈。
2019/11/2
回首页
9
6.2.2 四种负反馈组态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2019/11/2
回首页
10
6.2.3 负反馈组态的判断方法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分析步骤:
ub2
RC2
uc2
C3
T2
+
ui
ube
uf
RB22 RE2
uo
CE
–
RE1
–
Xd XiXf
Rf
此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共28页

R1
vI
R2
+
-
vO
RL
闭环
+
uId加大
- uF
正反馈
iF
iI iB
uF
净输入电流 iB=(iI- iF) ↓
负反馈
净输入电压 uBE=(uI-uF)↓
负反馈
三、直流与交流反馈
直流反馈——直流通路中的反馈 交流反馈——交流通路中的反馈
R2、R1:引入直流负反馈
C1 vI
R1
R2
+
C2
第一级:电压串联负反馈(跟随器)
第二级:电压并联负反馈
级间 等效图
4
级间:电压并联负反馈——决定总Auf
-
Auf
Uo Ui
R4 R1
+
+
+
-
-
(d) 级间:电流并联负反馈 ——决定总Auf
在深度负反馈下:
U i’ U b1e 0(虚短 )
Ub1 虚地点
Ii’ Ib1 ( 0 虚断) iI
Ii If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反馈——输出量(电压或电流)部分或全部以某种形
式引回到输入回路以改变净输入量的措施
例:稳Q电路
UB Re
ICQ
+
- UE≈ICQRe
负反馈过程: T
IC UE
UBE
IC
一、闭环与开环
信号的正向传输
vI
+
vO
-
RL
开环
二、正反馈与负反馈 (
+
uId 减少
_
uF
负反馈
反向传输(反馈通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第6章反馈放大电路 6页.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
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
第6章负反馈放大电路例题解析
例 6. 1 试判断图6.1电路的反馈组态。
解:设运放A1反相输入端电压的瞬时极性为(+),则A1输出电压为(-),A2输出电压为(+),通过R1和R4分压反馈电压的瞬时极性为(+),与反相串联在A1输入端,使净输入电压减小,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从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入,输入信号从反相输入端接入,因此为串联反馈;反馈电压与输出电压成正比,比例系数为R1/( R1+ R4),若为零,则也为零,因此为电压反馈;综上所述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例 6.2. 双管直接耦合电路如图6.2.所示,试判断该电路的反馈组态。
解:在图6.2电路中,反馈电阻Rf从输出级的射极将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级的基极,因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都从T1的基极接入,所以为并联反馈。
设输入信号在T1基极的瞬时极性为(+),则放大后T1集电极为(-),T2集电极为(+),T2发射极为(-),因此通过Rf 反馈到T1基极的反馈信号瞬时极性为(-),与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所以为负反馈。
又因为并联反馈电路的输入电阻很小,T1基极可视为"虚地",则反馈电流:
若将输出端短路,使输出电压=0, 但≠0 ,≠0,因此为电流反馈。
由此可见,图6.2电路为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
例6.3 分析图6.3中的四个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电路,并判断:
(1)每个电路存在几个反馈?
(2)反馈的极性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3)各个反馈电路在输出端的连接方式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
(4)各个反馈电路在输入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
解反馈由本级的输出信号产生的,称为局部反馈;输出信号跨越一个以上的放大级向输入端传送的称为环路反馈。
判断反馈极性的常用方法为瞬时极性法。
以地为参考点,先假定一个输入信号的瞬时极性,逐级向后推移。
如果输入信号施加于基极,则从集电极取出信号时极性反相;而从发射极取出信号时极性同相。
如果输入信号施加于发射极,通常只从集电极取输出信号,此时信号的极性同相。
如从基极取出的信号则既无电压放大,也没有电流放大,在实际中是没有这样应用。
对图6.3,采用瞬时极性法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图6.3(a):REl和RE2上各存在有本级局部电流串联负反馈。
RE2上的电压通过电阻RF,送至REl上,形成跨两级的电流串联环路正反馈。
图6.3(b):R4和R6上均各存在有本级局部电流串联负反馈。
由R5产生的电压通过R3送至VT3的基极,形成跨两级的电压并联环路负反馈。
图6.3 (c):REl,RE2和RE3均各存在局部电流串联负反馈。
RE3上的电压通过RF加到REl上,形成跨三级的电流串联环路负反馈。
图6.3(d):VTl发射极电流在R4上产生的电压,对VTl是局部电流串联负反馈。
VT3发射极电流在R4上产生的电压,对VTl级来说,是跨三级的电压串联环路负反馈。
VT3发射极电流在R5、R4上产生的电压,对VT3的是局部的电压串联负反馈。
例6.4 反馈放大电路如图6.4所示。
已知VCC=12V,R1=30kΩ,R2=20kΩ,R3=360Ω,R4=3kΩ,R5=1kΩ,R6=20kΩ,R7=1kΩ。
(1)指出电路中存在的反馈的类型;
(2)计算反馈系数;
(3)计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4)计算输入电阻Rif和输出电阻及Rof。
解:
(1)电路中存在两组反馈。
R1R5R7C2构成真流负反馈,它能够稳定静态工作点,但不会影响电路的交流性能。
R3R6构成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此反馈即可稳定静态工作点,又可改善交流性能、决定电路的交流指标。
(2)反馈系数:
(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4)由于是串联负反馈,所以有:
由于是电压负反馈,所以有:
判别反馈类型时,还要注意:
1.首先确定反馈网络,它是除基本放大器外,联系着输入及输出回路的那部分电路。
2.利用瞬时极性法判断正、负反馈。
判断中要注意信号的走向:首先由放大器的输入端开始,通过基本放大器到输出端,再经过反馈网络回到输入端,最后在输入端将输入量与反馈量进行比较。
若为串联反馈,即进行电压比较;若为并联反馈,即进行电流比较。
另外,在基本放大器的瞬时极性的判别中,若放大器是由各种组态的分立电路构成,则要注意各种组态放大器的相位关系(共射:输入与输出反相,共基:输入与输出同相,共集:输入与输出同相);若放大器是由集成运放构成,则要注意运放的相位关系,即反相输入端与输出反相,同相输入端与输出同相。
例6.5由理想运放构成的放大电路如图6.5(a)所示,其中Dz为稳压二极管。
(1)设其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分析电路的反馈组态,估算电压放大倍数
(2) 改动电路,使其输入端变为并联反馈形式,并计算改动后电路的Vo/Vi=?
解本例是由三极管差动电路和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反馈电路。
对问题(1)时,通过电压放大倍数与反馈系数的关系求解电压放大倍数。
对问题(2)改动电路使其输入端变为并联反馈形式时,要注意反馈的极性;这时可通过虚断概念来求解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1)该电路的反馈组态是电压串联负反馈。
在满足深度负反馈的条件下,其电压放大倍数为反馈系数的倒数,即
(2) 为使输入端改成并联反馈形式,可将Rf改接到b1极,运放"+"、"-"输入端互换,改动后电路如图5.11(b)所示。
根据虚断概念,有ib1≈0,输入电流与反馈电流相等,可得
例6.6 电路如图6.6所示,试指出运放Al组成的放大电路是否带有反馈回路,如有反馈,试说明反馈的极性和组态,并计算出Vo/Vi。
解利用瞬时极性法,则有
vi(vN1)↑→vo↓→vo2↑→vp1(vf)↑
显然存在反馈回路,反馈网络由Rl,R2和A2构成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及电阻R3、R4组成。
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vd1=vi﹣vp1减小,又当vo=0时,vp1=0、不存在反馈,因此,电路存在电压串联负反馈。
即有
而
所以
例 6.7 试判断图6.7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
解:设输入信号电压的瞬时极性为(+),从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入,放大后运放输出端电
压的瞬时极性为(+),加到三极管的基极,放大后三极管集电极输出电压的瞬时极性为(-),发射极输出电压的极性为(+),则回送到运放反相输入端的反馈电压极性也为(+),净输入电压:
减小,因此为负反馈。
因输入信号电压从同相输入端接入,反馈信号电压从反相输入端接入,所以为串联反馈。
又因反馈电流
反馈电压
即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正比,因此为电流反馈。
由此可见,图6.7为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