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利斯·凯撒》与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

合集下载

《裘力斯·凯撒》的理想国蓝图

《裘力斯·凯撒》的理想国蓝图

敏感 和远 见卓 识 ; 另一 方 面是 他 生 活 在 社会 思潮 激荡 、 治体 制 更 迭 的大 动 荡 时 代 。这 两 方 面 因 政 素莎 士 比亚都 具 备 , 么莎 翁 剧 本 中是 否 也 透露 那
出他设 计 的“ 理想 国蓝 图” ?通过 新历 史 主义权 呢
力 话语 理 论分 析 , 士 比亚 戏 剧 中看 似 毫无 政 治 莎
* 收稿 日期 :2 1 — 0 — 0 00 9 2 基 金 项 目 :池 州 学 院 人 文 社 科 重 点 项 目 : 翁罗 马 剧 的 文 化 诗 学 研 究 ( 莎 XKY 0 9 7 。 2 0 0 ) 作 者 简 介 :胡 程 , , 徽 东 至 人 , 州 学 院 中文 系讲 师 , 士 。 男 安 池 硕
色彩 的语 言 凸显 各 种 具 有 权力 特 征 的话 语 , 彼此 交 织 构成 纵横 交错 的权 力 关 系网 。 《 》 中 , 士 比亚 留下 了他 对 “ 想 国” 裘 剧 莎 理 思 考 的蛛 丝 马 迹 。剧 中人 物 众 多 , 致 可 分 为 凯撒 大 集 团、 勃鲁 托斯 集 团 以及没 有 明显倾 向的 , 且称 姑 之 为“ 摇摆 集 团” 如 此 建 构 成 高 下 鲜 明 的 三个 等 , 级 。换 言 之 , 士 比亚 的 “ 想 国” 由 君 主 、 莎 理 是 贵
洞察 力 。那 时 的人 们 普 遍 相 信 历 史 是 定 期 循 环
的 , 在 都 铎 王 朝 无 嗣 可 继 的 政 治 情 势 下 , 士 比 处 莎
亚创 作 罗 马历 史 剧 《 力 斯 ・凯 撒 》 1 9 裘 ( 5 9年 ) 绝
非偶 然 。英 国后 世诗 人 济慈 曾说 :莎士 比亚过 的 “ 是寓 言 的一 生 : 的作 品就 是 诠 释 。【g 然 莎 士 他 ”1 虽 J 比亚 的生平 资料 我们 知 之甚 少 , 但他 创作 丰 富 , 因 此 给后世 提 供 了批评 和认 识 的基 础 。 传统 观 点认 为 , 解 作 为本 文 的历 史 可 以有 理 助 于我 们 的批 评 工 作 。新 历 史 主 义 对 此 不 愿 苟

《裘利斯·凯撒》中的价值观问题

《裘利斯·凯撒》中的价值观问题
’ 望” , 通过第三者的标准确认客体 的价值。 和商业 交易中的
也开始主动吸引商人, 以充实自己的力量。于是, 当教礼与 交 易发生矛盾时, “ 神甫就 在阳台上 做弥撒, 以 便于商人 和顾 客
" 。 庄园 主和 贵族 更是 接受 了 在望弥撒里不至 于耽 误交 易”
商人经营的方式, 并把这种 方式融 入他们 赖以 生存的 农业 之 中。人不会再为贵卖贱买 苛责 自己, 反而 汲汲 于反复 的比 量 与对照中判断事物的 价值, 获取 最大 的利润。 凡此 种种日 常 生活中的改变, 逐渐影响了 形而 上的认 识, 以至 于, 道德价 值 判断也出现了一种不确定的相对主义的倾向。 二 英国伊丽莎白社会重 商主 义精神 的觉 醒, 从农本 主义 持 续、 稳定、 绝对的道德型价值观念向重商主义随 行就市的利 益 型行为准则的转变, 自然地 呈现在 当时最 伟大 的剧作 家莎 士 比亚笔下。虽然新的准则习惯性的无法完全摆 脱旧标准 的底 色, 但发 挥着日渐巨大的 影响。因此, 虽然 商人的 形象 在《 威 尼斯商人》 中受到了否定的 处理, 但在 《 特 洛伊罗斯 与克瑞 西 达》 、 《 李尔王》 《 雅典的 泰门》 等 一系列 的剧 作, 买卖的 观念, 待价而沽的行为充斥 了全剧。特 洛伊罗 斯执拗 的质问 “ 哪样
要: 英国经济从农本主本向重商主义的转型, 影响了稳定的传统价值观, 塑造了由 凯撒》 中稳定的价值判断已是昨日黄花, 勃鲁图
市场情势决定的相对价值观念。《 裘力斯 盲目行动的“ 傀儡” 。 8 8 8 8 关键词: 《 裘力斯
斯作为一个不自觉的相对价值论者, 在“ 他者” 力量的左右下, 认不清刺杀行为的意义, 成为 凯撒》 ; 重商主义; 相对价值; 他者 8 8 8 8 8 8 8 8 文献标识码: 2

莎士比亚戏剧《裘里斯·凯撒》学习笔记

莎士比亚戏剧《裘里斯·凯撒》学习笔记

Words Meaning Sourceforum古罗马城镇的广场(或市场)(Julius Caesarplebeian A person, especially one from an earlierperiod of history, who is plebeian, comesfrom a low social class.(Julius CaesarP115)give me audience请听我讲(Julius CaesarCassius 卡修斯·隆吉努斯 [Cassius (Longinus), Gaius]罗马将军和行政官。

他与庞培一起对抗凯撒,但庞培失败后,他便归顺凯撒。

出于嫉妒和不甘心,他参与了布鲁图暗杀凯撒的阴谋活动(公元前44年)。

在凯撒被暗杀之后,他被迫离开罗马,前往叙利亚。

他在那里废黜了当地的总督(公元前43年)。

他与布鲁图在马其顿招募一支军队与“后三头同盟”对抗。

由于在菲利皮之战败于安东尼,卡修斯遂下令他的自由奴把他杀死。

布鲁图慨叹其为“(Julius CaesarP115)public reasons shall be rendered 应当公开说明理由 If you render someone helpor service, you help them; When a jury orauthority renders a verdict, decision, orresponse, they announce it. (FORMAL)(Julius CaesarP115)Brutus [Brutus, Marcus Junius] 又作QuintusCaepio Brutus。

(85~42BC,马其顿菲利皮附近) 罗马政治家,是公元前44年刺死凯撒的密谋集团头领。

公元前49年罗马发生内战时,他加入庞培的军队,反对凯撒。

庞培死后,凯撒宽恕了他,还委以重任。

《裘力斯·凯撒》导读

《裘力斯·凯撒》导读

《裘力斯·凯撒》导读
《裘力斯·凯撒》这本书是莎士比亚以罗马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一部悲剧,本剧主要取材于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列传》。

该书中记载了凯撒、博鲁托斯和安东尼三人的传记莎翁从这些传记中抽出了许多历史细节,在这一基础上,又将情节发展推进,这使人物的性格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该剧借古讽今,深入揭示了伊丽莎白时期君主、贵族以及平民之间错综矛盾的复杂关系。

该剧主要描述了凯撒被刺,其友为他报仇消灭叛党的全过程。

主人公凯撒利用平民的支持,获得政权,而在其掌握政权后又背弃人民,欲实行独裁主义。

这引起了同样有野心的凯歇斯的不满,于是他就劝说正值文明的波鲁托斯与其结盟,以使其叛变行为具有正义性。

阴谋计划在三月十五日这一天进行,叛党趁凯撒在圣殿听取请愿的时机,一拥而上将其刺死。

事后,凯撒的亲信安东尼请求为凯撒收敛尸体并作悼念演说,豁达的波鲁托斯一一同意。

在进行演说时,安东尼进行了巧妙的煽动,将群众原来不满凯撒的情绪转向了叛党,民众高呼为凯撒报仇。

叛党闻讯后,纷纷逃亡,并策划卷土重来。

于此同时,安东尼等人在凯撒死后形成三人执政,联合剿灭了叛军。

该剧中,作者利用个人、国家、以及大自然之间的变幻及相互影响,配以了三种不同的意象:血、火、电,使本剧更显惊心动魄。

时代缩影与史观展现之合一——莎士比亚历史剧《裘力斯·恺撒》情节放谈

时代缩影与史观展现之合一——莎士比亚历史剧《裘力斯·恺撒》情节放谈

入发展的导火索 ,行刺的客体恺撒既为人们所拥戴又 为权 势集 团所 忌恨 。行 刺计 划 的形 成经过 了一个长 时
学术探赜
《 长江论坛》2 0 . 093期
总第 9 6期
影无 形 ,而是深含 在各 种矛 盾 冲突 中的 自然 逻辑 性与
作者 自 我动机陛的双重制约下。当戏剧上演来供欣赏
时 ,观众会 将其逐 步视 作一 种新 的 、三维 的 、有 血有 肉的现实 来剥露 ,而这 种现 实性 则能 够在彼 此独 立 的 表 演者与 读者脑海 中各 自形 成 ,尤其 是 当他 们在 针对
志常务副主编。
[ 摘
要J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莎士比亚剧作渐有严谨、肃杀 的格调,作于 1 9 年的 59 裘力斯

恺撒 即是 一例。历 史性与悲剧性是该剧 的双重特质 。在该剧 中所体现 出的:史实
的严肃性与中世末期人 文精神对实证与真理的呼唤, 使莎史的主观反思。而该剧的情节构架则是使莎 氏的构思与赋 意能
善恶道 德剧 的创作 为主 ,其后 他 的创 作就 逐 步被更 为
冥思 、更为怀疑的心绪所支配 ,在这种心绪下 即便最 欢畅的喜剧也会蒙上阴影例 p 。 【 删’本文所要论及的《 裘 力斯・ 恺撒 》 便是一例。 它是作于十六 、 十七世纪之交 的历史剧 , 这时莎氏的剧作渐有严谨 、肃杀的格调。
在 元老 院发生 的针 对恺撒 的行刺事 件则是 隋节主线 深
当见到恺 撒遇刺 ,及此 后发 生 的一 系列罗 马上层 显贵
的明争暗斗时 ,或许会萌生一种惊悸与震恐 。这种惊 悸与震恐源于对历史的信赖 ,及 南此产生的对真实的 眷顾 。那么这种读者的内心感受是否成熟 ,抑或在某
种 程度上 偏离 于正确 的理解 航 向呢 ?上述情 况 当然是 有 的 ,而 且是应该 有 的 ,它 符合 人 的认识 过程从 低到 高 ,从感 性到理性 的客观规 律 。换言 之 ,这种偏 离是 以后读者 思维得 以正确 行进 的必 要准 备 。同时 ,莎士 比亚也正 需要观众 茫然 、惊 悸 的心理 作背 景帷 幕 ,他 从 而可 以将对该 剧 的 自我理 解 如 同颜 料一 样溅 泼在上 面 ,由此 形成 的五彩 帷幕则 可用 作完 整 而独特 的心理 示 波仪 ( siorp o sc ooy) oclgahfr yh lg 。另一方 面 ,读 l p 者 会下 意识不成 熟地认 为该 剧是 一部 追 悼恺撒 的挽歌

从马恩悲喜剧观看莎剧《裘力斯·凯撒》

从马恩悲喜剧观看莎剧《裘力斯·凯撒》

从马恩悲喜剧观看莎剧《裘力斯·凯撒》作者:张承瑶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02期摘要:莎剧《裘力斯·凯撒》讲述了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刺杀凯撒事件前后的故事,聚焦于罗马政权的更替以及共和制和帝制合理性的争论,有学者认为该剧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革命悲剧观。

本文认为在悲剧之外,该剧还体现了马恩的喜剧观。

本文由马恩悲、喜剧观出发,以《裘力斯·凯撒》为分析文本,探讨戏剧范畴中悲、喜剧的划分与过渡。

关键词:马恩悲、喜剧观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125-03莎士比亚无疑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巨匠,其作品在世界戏剧史、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明,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其逝去的四百多年间被持续融入新的理解,以各种面貌呈现,几乎每天都有相关的戏剧上演。

其中《裘力斯·凯撒》被誉为“莎翁大悲剧的前奏”。

该戏主要依据普鲁塔克的传记著作《希腊罗马名人传》(约公元 100-120年)进行改编,讲述凯撒被刺杀前后的故事。

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到公元前1世纪后半叶,罗马进入“内战”时代。

奴隶起义打破罗马共和国的秩序,奴隶主内部斗争激烈,共和国日显衰微。

公元1世纪中叶,凯撒、庞培、克拉苏结成秘密同盟即“前三头”政治。

七年后,克拉苏意外死去,凯撒与庞培分庭抗争,最终以凯撒的胜利告终。

凯撒集执政官、独裁官、保民官、大法官、监察官、元帅和祭司长等于一身,将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统统在握,成为有实无名的独裁皇帝。

公元前44年,凯撒遭以勃鲁托斯为首的元老院成员刺杀。

又经过十余年的内战,凯撒的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该戏聚焦罗马政权的更替以及共和制和帝制合理性的争论,学界多认为罗马共和向帝制的更替是历史必然性的走向,勃鲁托斯带领的共和派对凯撒所作的谋杀即为旧制度与新制度的冲突,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1]认为其是符合马恩悲剧观的悲剧。

从《裘力斯·凯撒》看莎士比亚的平民观

从《裘力斯·凯撒》看莎士比亚的平民观

从《裘力斯·凯撒》看莎士比亚的平民观作者:胡锦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8期摘要:《裘力斯·凯撒》(以下简称《裘》剧)触及了许多政治哲学问题。

在这一部贵族、专制和群众共同演绎的悲剧中,显而易见,平民阶级不是主角,却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举足轻重。

《裘》剧一方面表现出了平民阶级对政治生活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民众的巨大破坏力。

本文通过对《裘》文本的分析、对《裘》剧的研究分析,整理了莎士比亚在《裘》剧中体现出的复杂又矛盾的平民观,认为莎士比亚对于平民阶级的态度是同情却负面的,不是简单的憎恶或者鄙视。

关键词:平民;群氓;群体;裘力斯·凯撒作者简介:胡锦羚,河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2014级在读。

[中圖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2《裘力斯·凯撒》[1]是莎士比亚的早期剧作之一,在《裘》剧之前,莎翁主要创作历史剧和喜剧,以塑造王侯将相、达官贵人和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为主,平民多以个体形象出现且地位十分次要,可以说在《裘》剧之前,平民阶级在莎翁的创作中是缺席的。

《裘》剧的创作参考的是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2]。

《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的《凯撒传》也有多处写到罗马民众,但民众所占的篇幅较小,描写也缺乏细节。

平民在政治争夺中所起的作用,远远没有莎士比亚戏剧中所表现的大。

通过《裘》剧与莎翁前期其他戏剧以及和《凯撒传》的比较,不难看出,在《裘》剧中,对平民这一阶级,莎翁已经开始重视并产生了明显的感情偏向,本人的平民观也在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一、麻木的群氓在《裘》剧中,平民出场的次数相对较多,且场面比较宏大庞杂,但作为一个群体一个平民阶级,他们基本没有了独特的个性,所以民众的特征非常容易被总结归纳出来。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平民最明显的特征是愚昧、无德、残暴。

《裘》剧中的群众在罗马护民官眼中,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是“木头石块,冥顽不灵的东西”、“冷酷无情的罗马人”,是“下流的材料”,是“凯撒的羽毛”,是他们把凯撒从“人”奉为了“神”。

裘力斯·凯撒的理想国蓝图

裘力斯·凯撒的理想国蓝图

《裘力斯·凯撒》的理想国蓝图胡程(池州学院中文系,安徽池州247000)摘要:莎士比亚的《裘力斯·凯撒》是一部倾注现实思考、充满政治意蕴的罗马历史悲剧。

援引新历史主义批评策略,双向探索剧本之外的社会存在和剧本之中的政治状况,其中包含对民众的策略、对贵族的抑制及对君王的规范三方面研究,可重新勾绘莎士比亚心目中的理想国蓝图。

关键词: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新历史主义;理想国莎士比亚生活在英国帝国姿态崛起的年代,他在戏剧创作中明显表现出对政治和历史的敏锐洞察力。

那时的人们普遍相信历史是定期循环的,处在都铎王朝无嗣可继的政治情势下,莎士比亚创作罗马历史剧《裘力斯·凯撒》(1599年)绝非偶然。

英国后世诗人济慈曾说:“莎士比亚过的是寓言的一生:他的作品就是诠释。

”[1]9虽然莎士比亚的生平资料我们知之甚少,但他创作丰富,因此给后世提供了批评和认识的基础。

另一方面,尽管我们不确定莎士比亚本人的样子,但我们对他的时代的认识相对比较有把握。

“遍地是黄金”却“到处是穷人”,前者是东印度公司殖民历史的写照,后者是女王晚年巡游国内的感慨,恰如此言——“文艺复兴是工业化之前的人的最后一个避难所”。

[2]4传统观点认为,理解作为本文的历史可以有助于我们的批评工作。

新历史主义对此不愿苟同,因为历史与文学同属一个符号系统,历史的虚构与文学相似。

因此,在探索莎剧《裘力斯·凯撒》的政治主张时,一定要了解他生活的历史,但绝不能简单地把莎士比亚的作品当成所谓历史情景的客观反映。

如葛林伯雷所言,我们需要探索的是“文学本文周围的社会存在和文学本文中的社会存在。

”[2]5因此,在探索《裘》剧的权力意图和政治设计之中,批评者与本文始终是“同谋者”关系。

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是:新历史主义既反对对历史进行实证主义的阅读,同时也反对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孤立现象的形式主义方法。

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民众的策略柏拉图时代,雅典奴隶主民主制与贵族制斗争激烈,柏拉图(Plato)坚定维护后者并设计出一个“理想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 4 N . 0 2 o5 .
Spe e, 0 et mbr 2 1 1
《 利 斯 ・凯撒 》 裘 与社 会 转 型 期 的价 值 观
田俊 武 ,安 琦
( 京航 空航 天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北 京 1 0 9 ) 北 0 1 1
摘 要 : 历 史 文 化 批 评 的 视 角 出发 , 过 分 析 莎士 比 亚在 《 利 斯 ・ 撒 》 所表 现 的 罗 马 民 众 和 勃 鲁 特 斯 从 通 裘 凯 中
第2 4卷 第 5 期
2 年 9月 0 1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l f elgU ie i f eoa tsadA t nui ( oi cecs dt n o ra o B in nvr t o A rnui n so at s Sc l i e E io ) j sy c r c aS n i
Ta u w , nQ inJ n u A i
( c o lo rin L n u g s S h o fFoeg a g a e ,Bej g Unv ri fAeo a t sa d Asrn uis ej g 1 0 91,Chn ) in iest o rn ui n to a tc ,B in 0 1 i y c i ia
会 秩 序 稳 定性 的 潜在 危 险 。 关 键 词 :裘 利 斯 ・ 凯撒 ; 商 主 义 ;相 对 价 值 观 重 中 图分 类 号 :10 . 16 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0 82 0 ( 0 1 0 -0 10 1 0 — 4 2 1 ) 50 9 -4 2
在 社 会 转 型期 因 为 失 去 统 一 价 值 观 而 导 致 一 系 列 悲剧 发 生 , 示 了英 国 经 济 从 农 本 主 义 向 重 商 主 义 转 型 期 , 揭 价 值 观 的相 对 主 义 怎样 逐 渐 取代 传 统 的 一 元 价 值 观 而成 为 社 会 的主 流 价 值 观 以及 这 种 相 对 主 义 价 值 观 对 社
b t r tsa d teRo nmo otter nf d o t o f au n h tn ado d e n ,teeoeb c mig oh B uu n h ma bls h i u i e ul ko lea dtesa d r f u gme t h rfr eo n i o v j
Ke y wor ds:J I UL US CAESAR ;me c a iim ;rl tv u lo fv l r h nt s l ea ie o to k o aue
《 利斯 ・ 撒 》中借 பைடு நூலகம் 于 刺 杀 凯 撒 这 一 历 史 事 件 , 裘 凯


引论
对 民众及 剧 中主 要人 物 勃 鲁 特 斯展 开 了精 彩 描 写 。 同时 , 中多 处 暗指 的不稳定 的认 知 与解说 方式 , 剧 也
引起 了笔 者极 大 的兴趣 。文 章从 历史 文化批 评 的视
角 出发 , 重点 分 析 莎 士 比亚 怎 样 在 《 利 斯 ・ 撒 》 裘 凯 中揭 示 了英 国稳定 的传 统价值 观破 灭后 相对 价值 观
Abs r t t ac :Du i g t ro n whi h t e Br ts c n my t a f r e r m g i ulu a i m o me ca t l m ,t e r l — r n he pe i d i c h ii h e o o r ns o m d fo a r c t r ls t r n ii s h ea
莎 士 比亚 生 活 在英 国伊 丽 莎 白女 王 统治 时期 。 伊丽 莎 白女王 即位 时 , 格 兰 处 于 因 内部宗 教 分 裂 英 而导 致 的混乱 之 中。伊 丽莎 白女 王不但 成 功地保 持 了英格 兰 的统 一 , 且在 其近 半个 世纪 的统 治后 , 而 英
格 兰 成 为 欧 洲 最 强 大 、 富 有 的 国 家 之 一 。 当 时 的 最
t itmso e iso rgi v nt. By r v ai h r gc fts o uts a d t e Ro a b,S a s e r rt— he vci fa s re fta c e e s e e lng te ta i ae fBr u n h m n mo h ke p a e c ii cz s te Brts o e’Sc ng n t to k o a u rn he s c a r nso m ain. ie h iih pe pl ha e i heoul o fv l e du i g t o ilta fr to
On t e Ch n e o l e n t e Pe i d o o i lTr n f r a i n h a g f Va u s i h ro f S ca a s o m to
a d IsRe r s n a0 n J n t p e e t i n i ULI US CAES AR
t i o u n v le g a u l e a h i rn yr p a i g te ta i o a mo it au .I u i s C e a , is v m f ma au r d al b c me t e man te d b e lcn h r dt n l n si v le n J l a s r h y i c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