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梁上君子注释

梁上君子注释

梁上君子注释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

下面整理了《梁上君子》的原文,供大家参考。

《梁上君子》原文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

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注释乡闾:乡里平心率物:秉心公正,做人们的表率晓譬曲直:清楚详细地说明对错晓,明白的,清楚的譬,详细说明曲直,正确与错误阴见:暗中看见整拂:整理拂拭衣服训:训诫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处地,表示极度悲痛或感谢。

稽,磕头至地。

颡:额头宜:应该,应当克己:克服个人不正当的欲想反:通“返”平:公正短:指责、责备。

梁上君子文言文及翻译

梁上君子文言文及翻译

梁上君子文言文及翻译梁上君子意思是指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

接下来分享梁上君子文言文及翻译。

梁上君子文言文原文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景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

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梁上君子出处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传》。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

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

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

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初中文言文阅读】《梁上君子》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梁上君子》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梁上君子》阅读答案附翻译梁上君子 ?(shi)在乡闾,平心率物① 。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阴见,梁上君子?(shi)在乡闾,平心率物①。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qī)颡(sǎng)②归罪。

?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①做人们的表率②叩头选自《后汉书》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怨:仇视B.正色训之训:训示C.乃起自整拂拂:拂拭D.?徐譬之譬:责骂7.下列加点的“为”与文中“宁为刑罚所加”中的“为”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一为具言所闻B.为宫室之美C.山峦为晴雪所洗D.不足为外人道也8.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陈?在乡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乡里人宁可受到官司,也不愿让陈?说一顿B.乡里再没有人偷盗的事发生,是陈?的功劳,更是乡人的觉悟高。

C.陈?的训子之言其实是给梁上的盗贼听的,可见他教导人是很有方法的。

D.乡里人很敬佩陈?,没有人对他的劝告不服气的。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梁上君子》)译文:(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译文:参考答案: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6.D7.C8.B9.翻译。

(6分,每小题3分)(1)译文: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当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

(2)译文: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梁上君子翻译_学习总结

梁上君子翻译_学习总结

梁上君子翻译【梁上君子翻译】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粘染了坏习惯,就转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就应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明白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文言知识】盗与贼。

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

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原文】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练习】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

它是指【答案】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偷。

【相关习题与答案】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怨:仇视B.正色训之训:训示C.乃起自整拂拂:拂拭D.寔徐譬之譬:责骂2.下列加点的为与文中宁为刑罚所加中的为字好处相同的一项是()A.一一为具言所闻《梁上君子》阅读答案附翻译《梁上君子》阅读答案附翻译B.为宫室之美C.山峦为晴雪所洗D.不足为外人道也3.下列各项中,对文中资料的理解不贴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陈寔在乡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乡里人宁可受到官司,也不愿让陈寔说一顿。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
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
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
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
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
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
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
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
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
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
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总结范文]梁上君子翻译

[总结范文]梁上君子翻译

[总结范文]梁上君子翻译梁上君子翻译【梁上君子翻译】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粘染了坏习惯,就转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就应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明白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文言知识】盗与贼。

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

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原文】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练习】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

它是指【答案】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偷。

【相关习题与答案】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赠送14、短:指责责备15、止:停留16、正:公正17、平:公正18、是:这样成语示例1、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

其妻深以为惧,屡劝止之;乙遂幡然自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某乙》)2、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翻译及道理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翻译及道理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翻译及道理《陈实与梁上君子》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一位叫陈实的古人发现藏在屋顶梁上的小偷后,通过巧妙智慧感染教化小偷改邪归正的故事。

后来人们把小偷便称为梁上君子。

1.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更要尊重别人。

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2.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3.待人要宽和,要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味责罚。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梁上君子

梁上君子

梁上君子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荒,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斯。

“儿孙曰:“谁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寔谕之曰:“视君状况,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最终到了这样的地步。

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

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

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

”陈寔吩咐送给他两匹绢。

从此以后全县再没有再偷盗的人。

乡闾:乡里率物:做人们的表率晓譬曲直:清楚详细地说明对错晓,明白的,清楚的譬,教导曲直,正确与错误。

阴见:暗中看见整拂:整理拂拭衣服稽颡(qǐ 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跪,以额触地,表示极度悲痛或感谢。

稽,磕头至地。

颡,额。

克己:克服个人不正当的欲想岁:正值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遗(wèi):赠送止:停留是:这样正:公正平心率物:秉心公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版本一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版本二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扣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乃令人谕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版本一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景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
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

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版本二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