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带解析)

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带解析)

1.(2016上海卷.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1所示,紫色分部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A.①和细胞膜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的结构,属于容易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辨别①②所指部分代表的内容。

2.(2016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答案】B【解析】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A项正确;膜蛋白参与协助扩散过程,B项错误;主动运输逆浓度运输离子,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C项正确;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不容易通过细胞膜,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名师点睛】生物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关系(1)区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2)联系:只有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是运动的,才能运输物质,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3.(2016海南卷.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D.丽藻细胞吸收SO42-的过程【答案】D【解析】CO2属于小分子,苯分子属于脂溶性物质,二者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蔗糖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壁;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考点定位】主动运输【名师点睛】“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4.(2016课标1卷.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动运输的特点逐一分析各选项,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K+只能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B.神经细胞跨膜转运Na+不一定消耗ATPC.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增大D.只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出细胞2.小肠液中氨基酸、葡萄糖的浓度远低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浓度,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是周围环境的64倍。

下列关于细胞吸收这些物质时,跨膜运输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通过载体蛋白吸收这些离子B.细胞吸收这些物质时伴随着ATP的水解C.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这些物质一定是主动运输D.细胞上一种转运蛋白通常只适合与一种或一类离子或分子结合3.细胞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经过细胞膜。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叶肉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但不需要消耗能量B.钠离子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细胞,不需要借助通道蛋白但需要消耗能量C.轮藻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钾离子,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D.巨噬细胞可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细菌,不需要膜上蛋白质参与但需要消耗能量4.当细胞向前迁移时,在细胞后会产生一个囊泡状细胞结构,该细胞结构称为迁移体,胞内物质可通过迁移体释放到胞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迁移体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B.迁移体的释放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迁移体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D.可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对迁移体进行纯化5.为了探究温度和氧气含量对某植物幼根吸收M离子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M离子的量,实验的培养条件及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密闭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甲空气17 100乙氮气17 10丙空气 3 28.该植物幼根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B.甲组和丙组可构成对照实验,甲组和乙组也可构成对照实验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M离子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低温主要通过影响膜蛋白的活性来降低该幼根细胞吸收M离子的速率6.科学家测出了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揭示了离子通道的工作原理。

高三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要跨过2层脂双层B.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要跨过0层生物膜,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跨过4层生物膜C.水稻叶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CO2D.乙醇和氨基酸进入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答案】B【解析】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经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不需要跨过核膜,故A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通过囊泡的方式运输,跨过0层生物膜,故B正确;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CO,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进入叶绿体,需要跨过2层膜,2故C错误;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

加P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

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A.As进入水稻细胞,可能会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B.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C.P可能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As含量能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最可能是导致有关酶活性失活,进而影响细胞代谢,故A正确。

As在水稻内富集,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是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决定的,故B错误。

细胞加入P后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它们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最可能是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故C正确。

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4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答案)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4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答案)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4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2021浙江宁波效实中学期中)下列物质中,出入细胞既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A.K+B.Na+C.氨基酸D.O22.细胞膜转运大分子物质一般( )A.不消耗能量B.不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C.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D.不需要线粒体参与3.人体组织细胞可将胞外K+移入膜内,同时将胞内Na+移出膜外,使得胞内K+浓度约为胞外的30倍,胞外Na+浓度约为胞内的12倍。

这种转运方式属于( )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C.扩散D.渗透4.(2021浙江效实中学期中)如图显示的是物质P的跨膜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P可能是氧气B.物质P可能是水分子C.物质P跨膜运输方式为易化扩散D.物质P的跨膜运输一定需要载体蛋白5.(2021浙江金华义乌期中)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呼吸受到抑制时,细胞产生的能量减少,则细胞吸收的物质会明显减少的是( )A.氧气、甘油B.乙醇、水C.水、二氧化碳D.K+、氨基酸6.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胞吞的物质不一定是固体物质B.氧气进出红细胞需要血红蛋白的协助C.物质通过膜扩散,是因为膜两侧的物质存在浓度差D.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后会改变形状7.(2021浙江金华东阳中学期中)如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Si4+的曲线。

影响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离子浓度、载体数量B.离子浓度、细胞呼吸强度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载体数量、细胞呼吸强度8.如图甲、乙表示细胞的两种物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可表示某些物质运入细胞的方式B.乙可表示细胞排出某些物质的方式C.甲和乙的运输方式都需要消耗ATPD.甲和乙中物质运输都穿过了一层膜9.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四种关系,分别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曲线表示。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doc

专题训练4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选择题【必考集训】1.(2017浙江模拟)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渗透吸水的一定是植物细胞B.小分子进出质膜的方式一定是被动转运C.进出细胞的物质一定都通过质膜D.主动转运一定有载体蛋白参与2.(2017浙江稽阳联考)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用吸水纸的目的是吸去多余的液体B.用龙胆紫溶液对细胞进行染色后,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为了能观察得更清楚可直接使用髙倍物镜D.若能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则细胞是活细胞3.图1、图2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可表示Na+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B.图2表示细胞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物质乙C.去除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对甲、乙的运输均有影响D.甲、乙两种物质均为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4.将a、b、c三组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形态如模式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组的比b组的高B.浸泡过程中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C.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其细胞可能先皱缩后恢复原状D.上述实验中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而消耗ATP的数量比较:c>b>a5.(2017浙江湖州期末)下图为细胞的几种物质运输方式,据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a中物质的运输经过了两层膜B.图a和图b的运输方式都需要消耗ATPC.图a和图b的运输方式都需要依赖膜的流动性,都涉及膜成分的更新D.图b中运输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但不可以是液体6.(2017浙江瑞安期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 min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细胞质,N是细胞液B.M中的溶液浓度等于蔗糖溶液浓度C.M的颜色变深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N空间的大小与L的伸缩性有关7.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甲中细胞为人成熟的红细胞,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会胀破B.若乙中细胞为洋葱表皮细胞,此时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C.若丙中细胞为植物根细胞,此时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D.若某叶肉细胞正处于甲图所示状态,一段时间内细胞体积会变大8.(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图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简要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①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②C.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方式为③D.细胞最主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为④9.现有2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上图所示。

高三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答案及解析1.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活,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下列对图中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化扩散相比简单扩散转运速率高B.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C.简单扩散速率只由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决定D.参与易化扩散的载体蛋白对被转运的物质有专一性【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曲线,在一定被转运分子的浓度下,易化扩散比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高,超过这一浓度,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比易化扩散的高,故AB错误;简单扩散速率是由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决定的,故C错误;参与易化扩散的载体蛋白对被转运的物质具有专一性,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查学生解读曲线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能正确表示细胞吸水速率变化过程的是【答案】C【解析】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进入细胞,细胞吸水速率是逐渐减慢的,故C正确。

其余图形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3.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A.CO2B.O2C.K+D.Na+【答案】C【解析】气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AB错。

K+浓度高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C正确。

Na+浓度低于细胞外,进入细胞为高浓度到低浓度,为协助扩散,D错。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同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专题3_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练习题【】

专题3_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练习题【】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练习题1.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内质壁分离的百分率,图中曲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D.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2.细胞中的RNA分子从产生部位到作用场所需要穿过多少层磷脂双分子层()A.0B.4 C.5 D.63.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颤藻和衣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癌细胞中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C.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与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方式不同D.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4.下列生理过程不受细胞内氧浓度影响的是()A.神经递质的释放B.肌肉不自主地战栗C.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D.生长素向胚芽鞘背光侧运输5.右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C、H、O、NB.由②可知细胞膜是双层膜C.a物质进入细胞是简单扩散,b物质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D.若I侧为肠道,那么Ⅱ侧则是毛细血管腔6.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在细胞多次分裂后这种特性仍能保持。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细胞对多种氨基酸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7.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8.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C6H12O6和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参与反应,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A.3和4 B.4和5 C.7和9 D.7和119.右图表示植物细胞正常生活过程中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

高考生物冲刺专题卷 专题0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解析)

高考生物冲刺专题卷 专题0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解析)

专题0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选择题(20小题)1.如图为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后水分进出细胞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液浓度与图2外界溶液的浓度大致相等B.过程1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提取细胞膜时需先采取过程1的方法D.过程2中水分只进入红细胞而不运出【答案】A【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答案】D【解析】一定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说明细胞失水,则实验前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由乙的浓度不变可知,实验前乙的浓度等于细胞液的浓度;由丙的浓度变大可知,实验前丙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故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液泡内细胞液的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因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3.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时要观察细胞的大小、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能复原,说明细胞仍然保持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答案】D【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其对下列物质吸收显著减少的一组是()A.葡萄糖、氨基酸B.K+、氨基酸C.O2、H2O D.甘油、脂肪酸【答案】B【解析】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产能,影响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A错误;K+、氨基酸的吸收均为主动运输,B正确;O2、H2O的吸收均为自由扩散,C错误;甘油、脂肪酸的吸收均为自由扩散,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测试题2019-01-08
一、选择题:
1、在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彩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A.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2、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

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

A. 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
B.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
C.吸收硅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吸收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吸收硅不需要能量,吸收钙需要能量
3、植物根毛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A.渗透作用
B.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
D.吸胀作用
4、2002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穿肠蛋白质”(可被肠道直接吸收),为许多药物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穿肠蛋白质”被肠道吸收的方式是
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④其他方式
A.①②③
B.③
C.④
D.②③
5、自由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包括()。

①运输方向②载体③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作用
7、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② 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海带细胞中的碘比海水中的.高许多倍,但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这说明海带细胞吸收碘具有()。

A.选择性 B.独立性
C.专一性D.高效性
9、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功能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表面具有糖蛋白
C.细胞内产生蛋白质
D.细胞膜内有磷脂双分子层
10、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
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中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11、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细胞,再进行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A.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成分不同
B.两种海绵细胞的脂质成分不同
C.两种海绵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不同
D.两种海绵细胞的细胞膜上上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二、非选择题:
1、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1、(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
(2)选择透过性
(3)流动性
(4)b、c、d
(5)ba
2、对法囊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下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离子浓度。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K+和Cl-在细胞内含量高,而Ca2+和Mg2+在细胞内含量较低。

这一事实表明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
(2)K+和Cl-进入细胞的运转方向是,这种吸收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和;
(3)细胞吸收K+和Cl-的方式,对活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这种吸收方式的实现,必须依赖的生理活动是;
(4)法囊藻细胞吸收的各种离子数量与海水中相应离子的数量不成正比例,这与法囊藻细胞膜上的有关;
(5)在人工生态环境下培养实验得知,法囊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活动,使周围溶液的pH有减少的趋势,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答案:
(1)选择性
(2)逆浓度梯度由海水向细胞中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3)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呼吸作用
(4)运载各种离子的载体数量
(5)由于细胞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使周围环境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发生改变而导致H+浓度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