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传感器的智能汽车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红外避障循迹系统设计与制作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红外避障循迹系统设计与制作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被广为研发和试用,由此智能小车的快速发展也是在情理之中。
通过对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分析,实现红外避障循迹功能,并给出程序系统框图加以分析,最后通过实践证明这一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标签:AT89S52 单片机;智能小车;系统框图;红外避障;循迹1 系统总体设计2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制作在智能小车红外避障循迹系統的设计上,其硬件设计主要在电机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等这两个部分的内容。
2.1 硬件的设计硬件的设计主要体现在电机和传感器的选择上,在电机设计上采取360度伺服舵机,可以实现连续的速度与位移控制,且其本身存在分别负责伺服舵机的电源、接地、信号控制的红、黑、白三条输入线,还存在基准电路及比较器。
这一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智能小车的控制。
传感器的设计上选择了QTI红外传感器,通过接受不同的反射光强度,实现对不同颜色物体的探测,且探测QTI传感器能够自动输出不同的电平信号,为智能小车避障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2 硬件的制作硬件的制作主要介绍电路板的焊制及焊制方法,为智能小车的功能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
2.2.1 电路板的焊制电路板的焊制优劣直接影响到成果的效果展示,电路板的焊接内容主要是焊接电阻、电容、发光二极管、晶振、三极管、STM32、USB、三端稳压、电机驱动。
2.2.2 元件的焊制方法按照先焊一边再焊另一边的方法,先把焊锡丝放在焊盘的中间,放上电烙铁,焊锡丝融化后立马拿开焊锡丝,再拿开电烙铁,一定要注意焊锡的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只手用镊子把贴片元件放平夹着,另一只手用电烙铁把焊盘上的焊锡融化,马上把贴片元件的一端推到焊锡处,再把元件的另一端焊盘焊上少量焊锡,推到元件的一端处。
由于元件种类较多,一般按照元件的大小从小到大的顺序焊接。
焊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组装,组装完毕后,组装过程中,要注意电源的正负极,不可接反。
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自动寻迹智能小车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自动寻迹智能小车设计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自动寻迹智能小车设计摘要介绍了一种自动寻迹智能车的设计,研究了采用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作为路径采集模块实现自动寻迹的软硬件设计方法。
系统采用Freescale 16位单片机MC9S12DG128为核心控制器,利用12个红外光电传感器构成的光电传感器阵列采集路面信息,单片机获得传感器采集的路面信息和车速信息,经过分析后控制智能车的舵机转向,同时对直流电机进行调速,从而实现智能车沿给定的黑线快速平稳地行驶。
介绍了光电传感器的寻迹原理,讨论了光电传感器排列方法、布局等对寻迹结果的影响及速度和转向控制的PID算法的研究和参数整定。
关键字:光电传感器,寻迹,路径识别,PWM,PIDDesign of autonomous tracing smart car based on infrared sensorsAuthor:Xue ChangliangTutor:Gu DeyingAbstractA design of autonomous tracing system in intelligent vehicle is introduced.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method which realizes the autonomous tracing using the infrared Reflective photoelectric sensors as the path recognition module is researched. The system employs Freescale HCS series 16 bit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MC9SDG128 as its main controller and an array of photoelectric sensors for recognizing the path informati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energizes the PWM signal to steer and control the speed of the DC electric motor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ath and speed information from sensors. Consequently, this intelligent vehicle can track the black-guide-line automatically and move forward following the line quickly and smoothly. The autonomous tracing principle of photoelectric sensor is presented. The effects of sensor s’ array method, overall arrangement on the autonomous trace are discussed. And the use of PID algorithm in speed and steering control.Key words : photoelectric sensor ,autonomous tracing, path recognition, PWM,PID目录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智能车的研究现状 (1)1.3 本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3)第2章红外传感器的寻迹原理及布局对寻迹的影响 (4)2.1红外传感器寻迹原理 (4)2.2传感器布局对路径识别的影响 (6)2.2.1布局相关参数 (6)2.2.2一字型与八字型布局研究 (6)第3章智能车机械结构的调整 (9)3.1 赛车参数 (9)3.2舵机安装方式调整 (10)3.3 前轮定位 (10)3.3.1主销后倾角 (10)3.3.2主销内倾角 (11)3.3.3 前轮外倾角 (12)3.3.4前轮前束 (13)3.4重心位置 (13)3.5 齿轮传动间距调整 (14)3.6后轮差速机构调整 (14)第4章系统硬件设计 (15)4.1 S12控制核心 (16)4.2电源管理模块 (17)4.2.1 单片机稳压电源电路设计 (17)4.2.2 舵机电源模块设计 (19)4.3 电机驱动模块 (20)4.4速度检测模块 (23)4.5 路径识别模块 (25)第5章系统软件设计 (27)5.1 系统的模块化结构 (28)5.1.1 时钟初始化 (28)5.1.2 串口初始化 (28)5.1.3 AD初始化 (29)5.1.4 PWM初始化 (30)5.2 路径信息处理 (32)5.3 数字滤波算法 (33)5.4 小车控制算法 (35)5.4.1 PID算法 (37)5.4.2 舵机控制 (39)5.4.3 电机控制 (39)第6章系统调试 (40)6.1 开发调试工具 (40)6.2 无线调试模块 (42)6.3拨码开关调试 (42)6.4 试验结果分析 (42)结论 (44)致谢 (45)参考文献 (46)附录 (47)附录A 硬件原理图 (47)附录B程序源代码 (49)附录C Sorting out PID controller differences (69)第1章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汽车工业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报告

电子作品设计报告项目名称:智能小车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班级:09应电(1)班组别: 第三组姓名:杨磊赖焕宁梁广生指导老师:杨青勇玉宁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引言: (3)一、系统设计 (3)1。
1设计要求 (4)1。
2车体方案认证与选择 (4)二、硬件设计及说明 (5)2.1原理图设计 (5)2。
1。
1稳压电源 (5)2。
1.2基本系统 (5)2。
1。
3电机驱动 (5)2。
1.4液晶显示部分 (6)2。
1。
5RS485数据总线 (6)2。
1.6循迹部分 (7)2.2PCB设计 (7)2.2。
1主板PCB (7)2.2.2循迹板PCB (8)三、软件设计及说明 (8)四、系统测试过程 (10)五、总结 (11)六、附录 (11)附录一:系统元器件清单 (11)附件二:系统测试源程序 (12)摘要:本组的智能小车是采用凌阳的车架,是以两个电机来驱动小车,主板部分自行设计。
通过接收器MAX1483来采集信息,传送进主控芯片PIC16F886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后,送进驱动芯片L293D以完成相应的操作。
采用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ST178来实现小车自动循迹功能,并且整个过程采用液晶显示屏RT1602来显示相应的数据。
关键词:PIC16F886 L293D 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ST178 自动循迹引言:近现代,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的智能化在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操作性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也能满足一些特殊的需要。
智能小车系统涉及到自动控制,车辆工程,计算机等多个领域,是未来汽车智能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本文设计的小车以PIC16f886 为控制核心,用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实现小车的自动循迹前行,并显示等功能.一、系统设计本组智能小车的硬件主要有以PIC16f886 作为核心的主控器部分、自动循迹部分、显示部分、电机驱动部分。
智能小车系统设计与制作

智能小车系统设计与制作摘要:智能小车采用STM32F103RBT6为主芯片,电机驱动采用高压、大电流双全式驱动器L298芯片,八路循迹反射式光电TCRT5000进行循迹,通过LM358比较电路比较,再进行波形整形,通过触摸屏上的按钮来任意的控制智能小车的方向,用DSl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小车所处环境的温度,小车与上位机之间的通讯采用NRF24L01通讯,电源部分则用双电源供电,运行更可靠。
小车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轨道进行循迹,遇到障碍物自行躲避,达到无线遥控、自动循迹的功能。
关键词:STM32F103RBT6;循迹;NRF24L01无线通信;DS18B20温度传感器; 触摸屏智能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它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定的运行环境中自行的运作,无需人为的操作,便可以完成预期达到的或更高的要求。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越来越普及,而交通事故也相应的增加,在人身财产、生命安全方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目前,智能车领域的研究已经能够在具有一定标记的道路上为司机提供辅助驾驶系统甚至实现无人驾驶,这些智能车的设计通常依靠特定的道路标记完成识别,通过推理判断模仿人工驾驶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
碰到障碍物,小车会自动的躲避障碍物,就不会有那么多得交通事故。
智能小车是机器人的一个分支,现如今机器人已经不是人类它体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愿望。
目前已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向军事、医疗、服务、娱乐等非工业领域扩展。
智能小车的设计结合了最基本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机器人技术,能有效的把大学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一、系统总体设计本课题要求:设计一款小车,它具备按规定轨迹自主寻迹运行能力、接收无线遥控信号命令并进行遥控运行的能力、躲避障碍物的能力、能够采集环境的温度或湿度数据并发送至主机的功能。
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自动循迹小车设计

2010-2011 第二学期光电传感技术院系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班级科技0803班姓名熊浩学号********班内序号10考核成绩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自动循迹小车设计摘要新一代汽车研究与开发将集中表现在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智能汽车是是现代汽车发展的方向。
本系统采用光电传感器作为道路信息的采集传感器,单片机为控制系统的核心来处理信号和控制小车行驶。
MC9S12系列单片机在汽车电子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论文是利用Freescale的MC9S12XS128微控制器对智能车系统进行设计。
智能车系统设计包括硬件电路和控制软件系统的设计。
关键字:智能车;光电传感器;自动循迹;控制算法;PID;引言自动循迹智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驾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除了特殊潜在的军用价值外,还因其在公路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前景受到很多国家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其智能化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其智能主要表现为对路径的自动识别和跟踪控制上。
路径跟踪问题的研究正吸引着国内外计算机视觉、车辆工程与控制领域学者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
这些方法可分为两类,即传统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方法。
传统控制方法多建立在精确数学模型基础上,而自动引导车系统具有复杂的动力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时延系统,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精确的数学模型难以获得,只能采用理想化模型来近似,所得到控制律较为繁琐,给实际应用造成不便。
随着近年智能控制论的兴起,一些智能控制方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逐步走向完善,尤其是模糊控制理论在很多地方显示出相当的应用价值,以此为基础,设计新概念的控制器受到人们很大关注。
同时,人们也正考虑这在各种方面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综合技术开发和研究探索,智能车的技术将会趋于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课题利用传感器识别路径,将赛道信息进行存储,利用单片机控制智能车行进。
基于AT89C52的红外遥控小车设计开题报告

. .. . .. ..
指导文件5: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院)20 06届
题目(中文)基于AT89C52的红外遥控小车设计
(英文)An Infrared Telecontrol car Based on The
AT89C52 Chip
课题类型实验设计课题来源自选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通信技术专业1班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填写日期:2009年3 月21 日说明:1、该表每生一份,系(院)妥善存档;
2、课题来源填:“自选”或“教师指定”或“其它”,课题类型填:“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
或“实验设计”或“其它”。
附件: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文献翻译
系(院)20 届
题目(中文)
(英文)
学生姓名专业班
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本页及以下为文献翻译正文,外文文献可1-3篇,译文应大于5000汉字以上。
每篇外文参考文献原文后排列其对应译文。
正文编排页码,装订时连同其封面、目录一起装订。
正文字体、字号自定。
)。
红外传感与音控结合的避障小车设计

红外传感与音控结合的避障小车设计摘要:文章基于凌阳spce061a 16位单片机设计了红外传感与音控结合的避障小车。
利用l298n驱动电路驱动两个直流电动机;利用红外探测电路检测行进道路的障碍物;利用单片机的语音识别模块实现小车的语音控制。
文章给出了小车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关键词:语音识别;红外传感;障碍物探测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因运而生。
现在智能化的产品渗透在各个领域而且许多产品都已成为了大众消费品,因此研发智能汽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趋势。
因此本文基于凌阳spce061a单片机利用红外传感与音制相结合实现小车的避障,可为人们设计完善的智能车提供新的想法。
2 智能车结构介绍设计使用的小车是履带式小车,有承载能力强、抓地力强、行走平稳等优点。
小车的两个后轮分别由两个直流电动机控制,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就可实现小车的前进与转弯,可用4节5号电池为其供电。
3 spce061a的主要性能特点spce061a是凌阳科技公司推出的一款16位单片机。
spce061a在2.6v~3.6v工作电压范围内的工作速度范围为0.32mhz~49.152mhz。
2k字sram和32k字闪存rom,32位可编程的多功能i/o端口;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低电压复位/监测功能;8通道10位模-数转换输入功能并具有内置自动增益控制功能的麦克风输入方式;双通道10位dac方式的音频输出功能。
该单片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语音识别模块,它可以方便高效地进行语音识别。
4 系统总体设计基于小车和单片机的特点,本文设计出了红外检测障碍物和语音控制相结合的智能小车。
以spce061a为核心处理器;选择l298n芯片驱动直流电机;并用红外线传感器探测障碍物,利用接收电路将检测到障碍物的信号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经过处理后发出语音提示(“前方有障碍物,请指示”),然后通过语音控制小车的行驶方向(如“左转”等)。
基于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智能循迹小车

电路 L9 27的半 步/ 步、 整 正转/ 反转 和刹 停 控 制信 号输 出;
P. 3 1用于驱 动电路 的时钟信号输 出。
电源
1 系统 工作原 理
1 1 智能 小 车 寻 迹 原 理 … .
光器 蓑 电2 电 电2片 机 机 传H 驱 I 感 ” 动 2 3 电1
关键词 : T 9 5 ;反射式光 电对管 ( P 2 ) A 8C2 m,2o ;步进 电机 ,
中图 分 类 号 :P 8 T为 一种智 能 化的 交通 工具 , 现 了车辆 工 体 程、 人工智 能 、 自动控制 、 计算机等 多个学科领域理论技 术的 交叉和综合 , 是未来 汽车发展 的趋 势。寻迹小车可 以看 作是 缩小化 的智能 汽车 , 它实现的基本 功能是沿 着指定轨 道 自动
图 1 智能小车原理框图
在智能车系统 中, 寻迹 电路采用红外光 电传感器进行 检 测并且寻迹运动 。红外发 射管发射 的红外线 具有一 定 的方 向性 , 当红外线 照射到 白色地 面时会 有较大 的反射 , 如果 距 离取值合适 , 红外 接收 管接 收到反 射 回 的红外线 强 度就 较 大; 如果红外线 照射到黑色标 志线 , 黑色标 志线会 吸收 大部 分红外光 , 红外 接收管接收 到红外线 强度 就很弱 。寻迹时 , 引导线是黑颜色 , 不宜反光 , 当红外 发射管输 出信 号照射 到
:
个负跳变过程 , 通过 对此信号 高低 电平 的检测就 可以知道小 车是正在沿着 引导线 行驶 , 若不是 沿着引导 线行驶 , 片机 单 根据传感器送 回的信号可 以判断并驱动 电机正确转 向, 而 从 使小车沿着正确 的轨 道行驶 。本 系统在小 车的前部 朝地 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题目:基于红外传感器的智能汽车设计完成期限:2016年1月8日至 2016年4月20日学习中心:嘉兴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学生姓名:李和平学生学号:132092433054指导教师:李娜娜基于红外传感器的智能汽车设计第一章 智能汽车设计概述第一节 智能汽车简要介绍智能汽车设计的模型车是采用智能汽车竞赛所使用的车模,该车模是以韩国爱德美公司生产的Matiz 系列1:10模型车如图1所示,其基本尺寸参数如表一所列。
图1 模型车示意图该模型车底盘采用的是等长双横臂式 表1 模型车的基本尺寸参数 独立悬架。
但车轮上下跳动时,车轮平面没有倾斜,但轮距会发生较大变化,故车轮发生侧向滑移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汽车理论的基础知识,可以在实际组建当中进行调整,以使汽车获得最佳的性能。
关于智能汽车竞赛的基本情况:参赛队伍通过设计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控制器控制模型车在封闭的跑道上自主寻线运行。
在保证模型车运行稳定即不冲出跑道的前提下,跑完一圈的时间越小,成绩越好。
自动控制器是以单片机MC9S12DG128为核心,配有传感器、电机、舵机、电池以及相应的驱动电路,它能够自主识别路径,控制模型车高速稳定运行在跑道上。
图1所示为安装有自动控制器的模型车。
比赛跑到表面为白色,中心有连续黑线作为引导线,黑线宽25cm 。
比赛规则限定了赛道宽度和拐弯最小半径等参数,赛道具体形状在比赛当天现场公布。
控制器自主识别引导线并控制模型车沿着赛道运行。
图2所示为赛道示意图。
图1 安装有自动控制器的智能车设计自动控制是制作智能车的核心环节。
在严格遵守规则中对于电路限制条件,保留智能车可靠运行的前提下,电路设计应尽量简洁紧凑,以减轻系统负荷,提高智能车的灵活性,同时应坚持发挥创新原则,以简洁但功能完美为出发点,并以稳定为首要前提,实现智能车快速运行。
图2 赛道示意图(700 mm×500 mm)作为能自动识别道路运行的智能汽车,车模与控制器可以看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它可分为传感器,信息处理,控制算法,执行机构四个部门组成。
其中以单片机为核心,配有传感器、执行机构以及它们的驱动电路构成了控制系统的硬件;信息处理与控制算法由运行在单片机中的控制软件完成。
因此,自动控制器设计设计和控制软件两部分。
硬件电路是整个设计的基础。
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硬件电路大赛详细规则如下:A.电路器件及控制驱动电路限制1) 核心控制模块可以采用组委会提供的HCS12 模块,也可以采用MC9SDG128 自制控制电路板,除了DG128MCU 之外,不得使用辅助处理器以及其它可编程器件;2) 伺服电机数量不超过3 个;3) 传感器数量不超过16 个(红外传感器的每对发射与接受单元计为1 个传感器,CCD 传感器记为1 个传感器);4) 直流电源使用大赛提供的电池;5) 禁止使用DC-DC 升压电路为驱动电机以及舵机提供动力;6) 全部电容容量和不得超过2000 微法;电容最高充电电压不得超过25 伏。
B.赛道基本参数1) 赛道路面用纸制作,跑道所占面积不大于5000mm* 7000mm,跑道宽度不小于600mm;2) 跑道表面为白色,中心有连续黑线作为引导线,黑线宽25mm;3) 跑道最小曲率半径不小于500mm;4) 跑道可以交叉,交叉角为90°;5) 赛道为二维水平平面;6) 赛道有一个长为1000mm 的出发区,计时起始点两边分别有一个长度100mm 黑色计时起始线,赛车前端通过起始线作为比赛计时开始或者与结束时刻。
注:不包括拐弯点数目、位置以及整体布局第二节智能汽车方案设计智能汽车的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道路识别模块设计的智能小车;二是基于CCD摄像头的道路识别模块设计的智能小车。
基于这两种设计的智能汽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而软件设计又是基于硬件设计和总结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
首先冲硬件设计开始。
2.1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系统其他模块提供所需要的电源。
设计中除了考虑电压范围和电流容量等基本参数之外,还要在电源转换效率、降低噪声、防止干扰和电路设计等方面进行优化。
可靠的电源方案是整个硬件电路可靠运行的基础。
全部硬件电路的电源由7.2V、2A/h的可充镍镉蓄电池提供。
由于电路中的不同电路模块所需要的工作电压和电流容量各不相同,因此电源模块应该包含多个稳压电路,将充电电池电压转换成各模块所需要的电压,主要包括如下不同的电压:1.5V 电压。
主要为单片机、信号调理电路以及部分接口电路提供电源,电压要求稳定、噪声小,电流容量大于500mA。
2.6V电压。
主要为舵机提供提供工作电压。
实际工作时,舵机所需要的工作电流一般在几十毫安左右,电压无需十分稳定。
3.7.2V这部分直接取自电池两端电压,主要为后轮驱动电机模块提供电源。
4.12V电压。
如果采用CCD/CMOS图像传感器来进行道路检测,则需要12V工作电源。
5.2V电压。
为红外发光管提供工作电压。
可以采用开关电源从电池降压而得,这样可以红外检测电路的电源利用效率。
需要根据红外发射管的参数确定该电压值。
除此之外,如果使用了其他芯片和传感器,它们的工作电压可能不在上述之内,还需要通过专门的稳压电路,提供相应的工作电压。
例如采用飞思卡尔公司的MC7260加速度传感器进行车轮打滑检测,该传感器需要3.3V的工作电压。
电源模块由若干相互独立的稳压电路组成。
一般采用如图6所示的星形结构,可以减少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干扰,进一步减少单片机的5V电源噪声,可以单独使用一个5V的稳压芯片,与其他接口电路分开。
图6 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降压稳压电路可以采用串联稳压和开关稳压两种芯片。
开关稳压芯片的工作效率高,但有较高的电源噪声,耗电量较大的电路适用于开关稳压电路。
例如采用大电流红外检测电路,由于红外发射管数量较多,总的消耗电流很大,采用开关电源将电池电压降至2V左右作为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电压,此时每个红外发射管工作时只需要串联很小的先留电阻甚至不用串联电阻。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电源利用效率。
稳压电路的设计需要简单可靠,在满足电压波动范围要求下应尽量简化电源设计。
例如舵机电源在4.5~6V的范围内,电流100mA左右,可以从7.2V的电池电压通过串联硅二极管而获得。
此外,通过实验可发现,组委会所提供的舵机可以直接工作在7.2V电压下,此时舵机响应速度也会提高,所以直接使用电池电压作为舵机的电源。
如果采用CCD或CMOS摄像头作为道路传感器,它们工作电压在9~12V范围内。
此工作电压高于电池的电压,需要借助斩波升压电路获取。
可以采用专门升压芯片进行设计,也可以利用单片机PWM输出端口控制大功率晶体管进行斩波升压。
有些CMOS摄像头工作电压在6~9V之间,所以也可以直接使用电源电压作为电源,所以选择CMOS摄像头也可以简化电路设计。
消除电源中的噪声,并减少电压波动,需要在各级模块中安装滤波电容,包括容量小的高频滤波电容以及大容量的电解电容。
由于存在电机驱动,为了避免电机在启动和制动过程产生的冲击电流对于电源的影响,应尽量加大电池的电容容量,但不要超过大赛允许放入电容容量限制。
2.2 道路检测模块方案比较与选择检测赛道相对车模的偏移量、方向、曲率等信息是实现车模自主沿着赛道运行的基本信息基础,获取更多、更远、更精确的赛道信是提高车模运行速度的关键。
本次智能车模竞赛的赛道是白底黑线,路径识别即识别白底地面上的黑线轨道的检测,常用的方案有:方案一:采用CCD 摄像头图7 CCD 摄像头探测路径使用CCD 摄像头采集路面图像采用图像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判断路径,是路径识别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如下:优点:能够感知前方较远距离处的赛道状况;受外界干扰小。
采用CCD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对车辆前方图像的处理我们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车辆前方较长一段距离跑道的走向,从而为当前车辆状态的控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可以根据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通过边缘检测等算法判断出许多关键信息,如中心位置,方向,曲率等等,这些参数都是控制电动车稳定并快速运行的关键参数缺点:图像处理计算量大,处理速度慢,实时性不高。
采用面阵CCD路径参数检测算法也存在许多缺点,如开发有效路径参数算法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并且CCD设备价格昂贵此外加上比赛规则的限制,我们只能使用规定的处理器,对于使用只有25MHz的单片机处理图像信息,显得力不从心,CCD摄像头寻迹方案的优点是可以更远更早地感知赛道的变化,但是信号处理比较复杂,如何对摄像头记录的图像进行分割和识别,加快处理速度是摄像头方案的难点之一。
方案二:采用反射式红外光电管图8 采用光电管检测路径采用反射式红外光电管,也是路径检测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了路面不同的材料和颜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量不同,这样我们检测反射回来的光线就可以得到当前位置的材料或者颜色。
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如下:优点:电路简单,信号处理速度快。
光电传感器寻迹方案的优点是电路简单、信号处理速度快。
光电传感器的排列方法、个数、彼此之间的间隔都与控制方法密切相关。
缺点:感知前方赛道距离有限,受外界红外频段光线干扰,精度比较低。
光电管相对的感知距离较近并且只能提供非常少的前方车道的走势信息。
反射式红外检测方式又可以分为交流式和直流式。
交流式可以消除外界红外光线的影响,但电路和信号处理过于复杂,采用直流式虽然其受到外界红外光线的影响较大,但采取一定措施后可以减小干扰,这些措施包括:采用定向的红外光电发射管和接收管;发射管发射方向朝向地面,实验表明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外界的干扰,达到正确识别路径的要求。
方案选择论证:考虑到小车微处理器采用的是规定的S12单片机,其运算速度决定了对图像的处理与分析的时间很难达到实时性的要求,控制精度很难达到要求的范围,小车速度也必定不能提高。
交流式光电管电路设计比较复杂,在每个接收端都应该有相应的滤波器,这样复杂的电路设计和调试都是相当复杂的。
根据上面介绍的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权衡稳定性、精度和速度后,我们选用了直流反射式红外光电管方案。
本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我们需要把光电管尽量贴近地面,以减小干扰;尽量密集排布光电管收发对,提高测量精度;程序上,需要确定合理的算法,得到当前的路况。
这些我们将在以下几章详细介绍。
2.3 速度检测方案小车的实际行驶速度是小车速度控制的控制输入量,准确实时的测量小车的速度才能实现小车的速度控制,即纵向控制。
常用的测速方案有以下几种:方案一:光电测速传感器原理是传感器开孔圆盘的转轴与转轴相连接,光源的光通过开孔盘的孔和缝隙反射到光敏元件上,开孔盘随旋转体转一周,光敏元件上照到光的次数等于盘上的开孔数,从而测出旋转体旋转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