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做好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做好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摘要:实施新课标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与重点。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提高他们对事物的科学认识,还能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为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对如何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提出部分探讨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综合素质一、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一)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身心都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总会格外地感兴趣。
如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来创造一些奇妙的现象,必定能够非常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学生对实验现象充满好奇的时候,再告知他们这些奇妙的现象都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至于为什么为会出现这些现象,就要通过化学学习才能够知道。
这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便能被激发出来。
(二)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奇妙的化学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他们会尽可能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寻找解答,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开发。
此时,教师再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复制”“延展”现象,其创新能力便也能得到增强。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化学实验需要实际的动手操作与细心观察,单凭脑海中的想象并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而在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化学实验、细心观察的过程当中,其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便会得到培养。
二、做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被灌输者”,而应当是积极、主动的“探究者”。
但是,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多数时候都是教师在动手、动口,学生只是作为观众在看、在听,很少有实际参与到实验过程中的机会。
所以,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一改这一弊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
巧用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巧用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摘要】化学实验是探索化学奥秘的有效途径之一,适当、灵活的运用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做到活用、巧用化学实验,并结合实际改进化学实验使学生直观、快乐的学习化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实验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综合素质中学化学教学作为一门具体学科教学,它既遵循《教学论》所揭示的教学规律,同时由于该学科的特殊性又必然产生其特有的教学特点和方法。
而化学实验是探索化学奥秘的有效途径之一,适当合理的利用化学实验,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适当灵活的运用实验教学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会起到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不能替代的作用。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和接受知识能力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如何有效的、巧妙的运用化学实验,是我们当前化学教学中教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浅谈一下自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变教师演示实验为“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的随堂实验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或结论的实验,在初学时,这种演示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它对于以后的学生实验有着示范的作用。
到了一定阶段,在学生们做了几个分组实验之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演示实验。
将演示实验改为“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的实验。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活泼好动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
如果选学生在前面做实验,下面的学生也仿佛自己在做实验,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下面的学生也全神贯注,收效特别好。
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验教学, 首先要学生掌握和理解实验原理 , 了 解实验
中 所用到的 仪器和实验装置, 对某些重要的 操作教师一定要
做出规范的 演示, 同时 应在切实钻研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的 基础上 , 选择适 当的教学组织形式, 并参与到学生的实验过 程之中, 及时 发现 并纠正学生操作中 存在的 共性问题。 对于 实 验中出 现的 个陛 问 题, 教师 也要及时 地进行纠 正。
高中 化学新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改的基础上实施 的。 对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 三维目 标, 高中 课程有必要进 步延伸和深化。 为此 , 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
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方面的 重要影响, 强化实
验的综合培养功能——实验知识与技能、 实验过程与方法 和实验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实验知识主 要包括化学实验事
开展探索性实验, 不仅可以 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 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
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此外, 还要大力鼓励学生完成家庭 小实验 ; 积极开发化学趣味实验。 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
程中, 体会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问题能力、 猜想与假设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 控制实验条件 能力、 收集证据能力 、 得出 结论能力 、 反思与评价、 讨论与交
流能力。 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 要是熟悉实验在化学科 学研究和 化学学习中的 重要作用, 体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的乐趣 , 并且培养节约意识、 环保意识等。 做法一, 把化学实验从课内 延伸到课外。 利用课外活动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 效果, 我 们必须做好以 下几点:
( 一) 教师的指导重点应放在提高学 生的实验兴趣和能
高中化学素质拓展教案

高中化学素质拓展教案
年级:高中
主题:化学素质拓展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展化学知识,并提高全面发展的素质,培养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历史发展及其重要里程碑
2. 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3. 化学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技术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化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引出本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化学素质的兴趣。
2. 讲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讲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素养的意义。
3. 组织实验:安排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术。
4.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对化学素质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化学素质。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讨论意见、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水平。
扩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拓展化学素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化学素质的重视不够,需要多开展一些拓展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我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将更多的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化学素质。
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化学课外活动方案【篇一】化学课外活动方案一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推动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拔优秀作品参加今年我校、我省以及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三主办单位:XX农业大学团委承办单位:XX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团总支四参赛对象:化学与药学院全院学生五竞赛日程安排(一)初赛阶段(4月10日至4月19日)学院按照有关规定广泛发动,召开各班书记会议(4月10日),鼓励学生认真准备参赛作品,递交作品申办表(附件3),各班级请在4月19日下午六点前将班级申办表交学院团总支。
(二)复赛阶段(4月20日至4月25日)学院根据院评委会的意见,对初赛通过作品请相关优秀指导老师修整加工,然后反馈给参赛同学进行修改。
选出优秀作品给予理论支持和物质支持,院评审委员会按照参赛作品50%的比例评出优秀作品报送学校。
(三)决赛阶段(4月26日至5月9日)学院根据校评委会的意见,对通过学校初赛的作品进行继续修整加工,然后报送学校参加复赛。
按照作品分类各自评出一、二、三等及优胜奖。
六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一)本届大赛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见附件1),作品资格审查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见附件2)。
(二)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规划方案《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初中化学学习社团活动安排

初中化学学习社团活动安排为了提高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特设立初中化学学习社团。
以下为社团活动的初步安排,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社团活动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化学成绩。
4.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15:00-16:30),如有特殊情况需调整,将提前通知。
三、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或多功能教室。
四、活动内容1. 化学实验:进行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提高实验技能。
2. 知识讲解: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 小组讨论:针对实验或课堂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竞赛活动:组织化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5. 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化工厂等,拓宽视野,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活动组织1. 指导老师: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化学老师担任,负责活动内容的策划和实施。
2. 社团管理员:负责社团的日常管理和活动通知。
3. 社团成员:全体初中生,自愿参加,遵守社团规定。
六、活动评估1. 定期对社团成员进行化学知识测试,了解活动效果。
2.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
3. 组织家长座谈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七、注意事项1. 社团成员需按时参加活动,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向指导老师请假。
2. 活动期间,请遵守实验室纪律,确保安全。
3. 积极参与活动,互相尊重,团结协作。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活动安排,初中化学学习社团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化学成绩,培养科学素养。
希望全体社团成员积极参与,共同成长。
通过高中化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析

化学实践活动 , 通过定期开展化 学知识竞赛 、 化学实验技能 比
拼等专项训练环节 。 为学生创造充分展示 自我 的机 会, 并最终 形成综合的创新学习素养。
四、 课 堂 观 的 转变
工作管理的基础工具。而高 中阶段则是 高中学生掌握科学知 识的最基础时期 , 因此 在化学教学实践 中我们 只有注重对教 学基础环节 的强化 . 促进教学 活动 的丰富开展 。 牢固树立学 生善于学 习、 敢于实践 的精 神 , 才能最终 切实提 高他们 的科 学素质。化学学科 中富含着重要 的辩 证唯物主义思想 , 包含
而在美 国, 每节课只讲 1 O 分钟 , 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
此在教学实践 中我们应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 从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 掌握科学 的学习技巧与高效的学习方法等环 节人手 , 丰 富的引人生活学习素材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使他 们通过化学现象的灵活多变及富含生活要素的特征吸引. 产生 强烈的化学学习欲望 。 并形成 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及 良 好的学 习习惯 。 理解能力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消化并逐步扩充 知识范围的重要技能。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牢固 的掌握化学相关概念、 化学规律的来源背景及客观的实验条件
理圭 蝴
舜
。 0 r 一 _ 簪l
帑 瞒 I
通过高中化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析
汪 群
3 5 4 0 0 ) ( 贵溪一 中, 江西 贵 溪 3
摘 要:本文依据高中学生在化学学 . - - j 中 科 学素质塑造的重要性展 开了教 学实践 中 培 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实践策略探 讨. 对促进 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 习素养 、 构建综合 、 主动 、 全面的化 学学 习能 力有重要的 实践意义。
用好中学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难” ,顾名 思义,就是 自己阅读文章后 ,把 遇到的疑 问或难
以 理 解 的地 方提 出 来 。 这 样 , 筛选 出 来 的 问题 往 往 是 一 些
支 离破碎 的小 问题 .不是要 读懂一篇 文章 的主要 问题 。导
致 阅读一篇 文章的主 问题 ,仍 由教师 来设 计。所 以 ,让 学
生 能 问 .还 不 是 我 们 教 师 的 最 终 目的 . 更 重要 的 是 让 学 生
“ 问” 会 。
么会 “ 闪烁 着 灿 烂 的金 色的 光 芒 ” “ 色的 光 芒 ”是 否 有 ? 金 什 么 象征 意 义? 两个 问题 。 由此 可见 , 只 要 教 师 平 时 引 导 得 当 ,训 练 到 位 , 学 生
单纯的 由教 师提 问高出一筹。它摆脱 了完全 由教 师的思 维
定 势 的 局 面 ,能 从 学 生 的认 识 倾 向 ,提 出疑 难 , 学 生 的 心
智受到激励 ,能极 大地调 整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 ,在 自主参
与 和 内化 过 程 中 , 留 下 的痕 迹 自然 鲜 明 。但 是 , “ 疑 问 质
是 问题 ; 了解 提 问 的 一般 角度 .如 找 依 据 、 辨 差 异 、揭 矛
盾 、抓 联 系、求原 因、比优劣 、作 解释 、探 实质等 。在 此 基础 上示范 引路 ,让优等 生先 上路 ,再 带动 中下 生逐 渐上
路 , 学 生提 问也 将 由 “ 碎 型 ” 发 展 成 为 “ 杂 型 ” 零 广 ,最 后
行 。 学 生 学会 了设 计 教 学 目标 ,就 能 够 摆 脱 学 习 的被 动 局 面 ,增 强 师 生 的 双 向 信 息 交 流 .改 变 当前 阅 读 教 学 “ 多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