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自古隐忍成大事 春秋五霸楚庄王必成雄主之谜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故事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故事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春秋五霸之一是楚庄王,这位年少即位的君主,因“一鸣惊人”的故事而名垂千古,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战败,楚成王被他的儿子商臣所害,商臣成为楚国国君,也就是楚穆公。
楚穆公不甘心城濮之战楚国的失败,因此苦练兵马,誓与晋国一决高下,但是在兼并了周围几个小国之后,突然暴病而亡,他的儿子旅即位,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楚庄王。
楚庄王即位之时不足20岁,当时晋国有所衰弱、楚国正处于上升期,但是新君即位,楚国还是出现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原本依附于楚国的陈、郑等国此时又被晋国拉拢而去,眼看着晋国的动作,楚国的大臣很着急,但是楚庄王却不为所动,不管也不问,而且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近三年。
三年来,楚庄王白天出去打猎、晚上饮酒作乐,丝毫不理朝政,一开始大臣们纷纷劝谏,后来为了防止大臣们再说,他直接在宫门口挂了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有个叫伍举的大夫实在看不过去,便冒着杀头的危险,觐见楚庄王,当时楚庄王正在饮酒赏乐。
伍举很委婉,他话中有话道:“陛下,有人给我出了一个谜语,臣怎么也猜不出,臣知陛下圣明,特来向您请教。
”楚庄王一听,来了兴趣,说:“什么谜语呀?这么难猜,说来听听。
”伍举接着说:“楚国有一个大鸟,非常漂亮,样子很神气,可是这个鸟栖上在朝堂,一停就是三年,不飞也不叫,令人好深费解,这到底是什么鸟呢?”楚庄王听出了伍举的话外之意,便回答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它三年不飞翔,是为了丰实羽翼;不鸣叫,是为了观察臣子们的态度。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你放心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其实,楚庄王很聪明,他即位时年龄尚小、实力不足,若轻举妄动,则很有可能被人拿捏,因此他用三年的时间观察,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能用,为以后选贤任能、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
伍举觐见半年之后,楚庄王开始亲理朝政,除掉了朝中的奸佞小人,任用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重振朝纲,实力不断增强。
中国历史故事:一鸣惊人

中国历史故事:一鸣惊人周顷王五年(公元前 62021年)楚穆王死,其子旅即位,是为楚庄王。
楚庄王开始即位的几年,不问国事,终日于宫中饮酒嬉戏,并下令:有敢谏劝者斩。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是看不过去,决心要见楚庄王。
楚庄王正在寻欢作乐,见伍举进来,就问伍举有什么事情。
伍举说:有个人让我猜谜,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的人,请您来猜吧。
楚庄王一听手是要猜谜,觉得很有意思,就让伍举说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的山上有一只鸟,身披五彩,样子很神气,不过一连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呢?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什么意思。
就对伍举说:这种鸟可不是一般的鸟啊,三年不飞,不飞则以,一飞惊人;三年不鸣,不鸣则以,一鸣惊人埃你回去吧,我明白该怎么去做了。
楚庄王不过过了很长的时间,楚庄王还是依然如旧,没有什么新的动向。
另外一个大臣苏申就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对苏申说,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么?苏申说,我很明白,只要大王能够听我们的意见,就算是我触犯的禁令,犯了死罪,我也是值得的。
楚庄王听了,高兴的说,你们都是为了国家的好,我哪能不知道呢?从此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撤除了一大批无庸的人,提拔了伍举、苏申等有才能和敢于进谏的人。
大力的发展经济,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军事力量,即时的关心自己的人民。
在当年就收复了很多南方的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
第八年,又打败了戎族。
一直打到周都洛仪附近。
在几年的时间里,楚国的更加的强大起来。
并且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
楚国的日益强大,使强大的晋国感到了很大的威胁。
公元 597年,楚庄王派兵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援助。
在宓地和楚军发生了一场大的交兵。
结果晋国大败而归。
但是楚庄王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把溃败的晋军放了回去。
从此以后,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在春秋诸侯争霸的历,成为了强大的霸主。
【评析】楚庄王在年轻的时候一直沉迷于玩乐,但是他一旦惊醒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失误,并且能够立刻的改正。
增强自己的国力,最终成就了霸业,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历史】20160618-春秋五霸之楚庄王

尽起三军,攻打宋都睢阳。与宋国相持了整整九月,天下诸侯为之震 惊不已。楚国居然能长达九月供应着千里之外的三军,国家综合实力 由此可见。纵然诸侯各国有坚固的城池,楚国亦不足持。 19、面对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宋文公带领臣民坚守城池长达半年, 城内已是易子相食,饥寒交迫。 20、第二年开春,宋文公派遣乐婴齐往晋国,向晋景公求救。晋景公 派遣解扬告知宋国人晋援将至,并鼓励宋国人坚持抗战。事实上,晋 还没有从邲之战的阴影中走出来,不敢再轻易向楚军宣战。 21、至前 594 年五月,攻守双方都不能再坚持。庄王知道围破宋都已 成妄想,担心军卒久在国外,国内田地无人耕种,势必荒芜,酿成来 年粮灾。最后以宋国与楚结盟,楚国退兵为结束。虽以楚国无功而返 而告终,但也让中原诸侯谈楚色变。 22、 邲之战是晋国霸业第一次衰败的起点, 对诸侯的控制力大大减弱。 而自齐桓公后便已注册为大国的姜齐便是第一个想脱离晋国控制的 诸侯。就在邲之战结束的第二年,齐顷公下令攻伐自恃有晋国撑腰的 莒国,打响了反晋革命的第一枪。 23、经过几年的奋斗,齐顷公胆子越来越大。前 592 年,晋景公命时 任中军佐的郤克出使齐国,征召齐顷公参加会盟。齐顷公玩心大发, 竟在朝堂之上捉弄郤克。 后在敛盂之会上, 齐国代表高固又逃席而去。 24、在晋国霸权最为迷茫的那几年间,楚庄王联齐以制晋的战略取得 极大成功,使得晋国长期忙碌于在北方与齐国周旋,基本无暇南顾。
13、楚庄王探知晋军气势磅礴的横渡黄河,回想起当年城濮之战,回 想起这几年与晋军的几次交手,庄王一阵寒颤,心里没底!几番派使 臣向晋国求和,荀林父、士会、赵朔等都同意双方握手言和,因为双 方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然而愿望是美好的,却遭到了先榖、赵同、 赵括等好战派的反对。晋国贵族们的矛盾公然暴露在楚国人面前。 14、 赵旃、 魏锜二人早不满荀林父, 向楚军宣战,并至楚军阵前骂阵。 楚庄王亲自带兵出营追杀二人,赵旃、吕锜见楚军已“上钩”,撒腿 就跑。楚庄王怒不可解,继续追剿。 15、于是,楚国主力大军倾巢出动,突袭晋军。面对楚军排山倒海般 的攻势,仓促之间,荀林父不知所措。荀林父下意识就是开溜,在军 中击鼓,向三军下达了命令撤军! 16、三军之中,中军与下军早就乱作一团,听闻元帅如此命令,慌忙 向北撤退。到了傍晚,晋军的残兵败将溃不成军,还在喧嚷中撤离, 楚庄王下令停止进攻,楚军进驻于邲。 17、邲之战尘埃落定,以楚庄王的大胜,晋军的惨败而告终!楚庄王 没有乘胜追击,带领荆楚将士饮马黄河。邲之战,楚军大破晋军,扬 眉吐气的楚庄王终于宏图大展,光耀祖宗,显达后世,也正应承了当 年苏从、伍举、潘琮对他寄予的厚望——“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 年不飞,一飞冲天!” 18、前 595 年,楚庄王遣申舟使齐而没有借道,遭到宋文公及右师华 元等人的反感。宋国人一不做二不休,杀死申舟,楚庄王为之大怒,
历史趣闻一鸣惊人的楚国版 楚庄王励精图治早就春秋五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鸣惊人的楚国版楚庄王励精图治早就春秋五霸
导语: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
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一定的作用。
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学派的“仁”的思想基本相符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
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而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却有齐和楚两个版本。
城濮之战后,楚国战败。
不久,楚成王死翘翘也,他的儿子商臣继位,便是楚穆王。
楚穆王对失败不甘心,一边励精图治,一边抓紧操练兵马,发誓要与晋国决一雌雄。
他首先将附近的几个小国兼并了,又将中原的陈、郑等国拉了过来。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发愤大干,天不假年,他却突然暴病加身,也死翘翘也。
他的儿子旅即位,史称:楚庄王。
庄王年幼,继位?还不满20岁,正是荷尔蒙发达的时候,特别喜欢声色犬马。
晋国见楚国忙于办丧事,新任的主儿又太过喜欢床上工作,正是大好机会,所以,又重新会盟诸侯,订了盟约,随即又将楚国拉过去的陈、郑等国再次收了回来,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生活常识分享。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楚庄王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楚庄王一故事,一壶酒。
小编有首故事,不知阁下是否备好烈酒?有个成语很是经典:韬光养晦,这是一种隐藏才智,不露真心,暂收锋芒,静观其变的策略。
今天所讲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时代以韬光养晦的策略成就一代霸主的楚庄王。
在楚庄王即位之前,楚国的内政可谓经历了长期的混乱。
楚成王也就是楚庄王的爷爷也有着称霸中原的野心,但是以失败告终,使得楚国内政陷入混乱。
楚国原定的太子商臣,也就是楚庄王的爹,被楚成王发现了其残忍的人性,便使得楚成王想另立太子。
商臣知道了此事,便瞅准机会带兵冲进成王的宫殿,要杀掉他自己的父亲。
最后,成王被逼上吊自杀,商臣继位,为楚穆王。
其在位12年身死,由子侣继位,也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继位时很年轻,他并未像其他刚继位的君主那样雷厉风行的整顿内政,而是不问国政,只顾肆意享乐。
整日沉浸在歌舞升平,声色犬马之中。
每当大臣们进宫汇报国事,他总是不耐烦的回绝,任凭大臣们自己办理,致使朝野上下都拿他当昏君看待。
看到如此情形,一些正直的大臣进宫劝谏,可楚庄王对此特别反感。
后来干脆发布了一条法令:再敢来进谏的人,都死无葬身之地。
三年之后,朝中乱作一团,但楚庄王并无悔改之意。
期间,有大臣造反。
楚庄王被两个老师挟持逃跑。
到庐地之时才被守将救了下来,可经历这样的混乱后,楚庄王并没有什么起色。
大夫伍参忧心如焚,再也忍不下去,便冒死进谏楚庄王。
当其偷偷的来到了楚庄王宫殿后,发现庄王左手以郑国姬妾,右手一越国美女,案前陈列美酒珍肴,面前是轻歌曼舞。
庄王瞥见了伍参,当头问道:“你不知道我的命令吗?是不是来找死啊!”伍参抑制住慌张,连忙陪笑道:“微臣怎敢?只是臣有一谜语,猜了许久还猜不出,知道大王您聪慧过人,便来给大王助助兴,请大王猜一猜。
”楚庄王饶有兴趣的问:“那你说来看看。
”伍参说:“在那高山之上,有一只奇怪的鸟,它身披五彩,外姿美丽而又荣耀,只是它停止飞翔,而且一停便是三年,三年内不飞也不叫,人人猜不透,臣实在不知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见后,略微思考了一会儿,说道:“三年不飞,那以后肯定一飞冲天;三年不鸣,那以后绝对一鸣惊人。
历史趣谈: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介绍
导语: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介绍楚庄王初登王位的时候,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于是在三年的时间里没有颁布过任何一项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介绍
楚庄王初登王位的时候,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于是在三年的时间里没有颁布过任何一项政令,在朝政上也没有什么作为,楚国的大臣们都为楚国的将来感到担忧。
楚庄王画像
楚庄王不理政事,每天都是打猎和游玩,要么就是和后宫中的妃子们喝酒取乐,而且还不允许任何人劝谏,还下令命令说如果谁敢劝谏,那么就以死罪处置。
当时楚国有个右司马,他看清了当时不利的局势,想要劝谏楚庄王励精图治,但是碍于禁令,于是绞尽脑汁的想办法进言楚庄王。
有一天他看见楚庄王和自己的妃子们在猜谜语,于是他灵机一动,准备用猜谜语的方式暗示楚庄王。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他就给楚庄王说了一个谜语,说自己在南方的时候看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岗上,三年都不展翅不飞翔,也不叫唤,猜这只鸟叫什么名字。
楚庄王知道他是在那是自己,于是就说,鸟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
这只鸟如果飞一定会一飞冲天,一叫一定会一鸣惊人。
楚庄王觉得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废除了许多不利于发展的法律,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启用了六个有才能的人,把楚国治理的很好。
之后楚国的国力逐渐强盛,出兵讨伐齐国,之后又和晋国争中原霸主的地位,最后打败了晋国。
历史趣谈:楚庄王轶事:在其即位之初曾被宗室叛臣劫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楚庄王轶事:在其即位之初曾被宗室叛臣劫持
导语:楚庄王(?前591年),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自从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
楚庄王(?—前591年),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自从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之后,不仅使楚国迅速强大、威名远扬,而且也为华夏的统一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君主,在继位初期却突发意外地被人给劫持。
我们大家知道,楚庄王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前,曾经隐忍过三年,也就是他继位的最初三年。
楚庄王之所以要隐忍,并不是他不喜欢至高无上的王权,也不是他不懂得如何治国理政,而是因为在即位之初,有相当一部分的权力不在他的手上,他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所以,为了自己和楚国的安危,自己必须忍耐住权臣的欺凌,必须等待夺权的最佳时机。
但是,就在楚庄王刚刚谋划好自己的策略的时候,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叛乱,把他给推到了风口浪尖。
原来,楚庄王即位不久后,楚国的权贵子孔、潘崇、子仪和公子燮,为了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便准备发动对外战争。
经过商议,子孔和潘崇决定由自己率领部队前去征讨,而子仪和公子燮则留守都城,来坐镇监视楚庄王。
没想到,子孔和潘崇的这一安排却恰和子仪与公子燮的心意相符。
原来,此二人虽然表面上和子孔、潘崇非常和睦,其实私下里两人早就都对子孔、潘崇恨之入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这还不都是权势做的怪。
所谓官大一生活常识分享。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何以成就霸业?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何以成就霸业?真正勇敢的人不是莽撞,而是善于等待。
等待是一种隐忍,不是一种消极的行为,善于在等待中寻找机会的人,往往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楚庄王是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
公元前614年,庄王登上了王位,大臣们都希望新君能够奋发图强,使楚国更强大。
但是没想到的是,庄王一即位就发布了一条命令,如果有人敢进谏的话,杀无赦。
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庄王天天出去郊游或者打猎,回宫后就声色犬马,过着奢靡的生活。
有些正直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冒死进谏,结果都被庄王打了个半死,然后罢官回家。
于是,大家就都不敢说话了。
就这样过了三年,庄王什么都没有干,眼看楚国就要这样败落了,一些有为的大臣共同推举当时能言善辩的大夫伍参,想让他委婉地劝说一下庄王。
伍参来到王宫,发现庄王左拥右抱,正在欣赏音乐。
庄王一看见伍参,就不高兴地说:“你不是来提意见的吧?难道想试试我的刀快不快吗?”伍参告罪说:“我哪是来提意见的,我只不过是看见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一直想不通,想请教大王罢了。
”庄王问:“什么事情,你说说看。
”伍参说:“我看见一只大鸟,停在都市里,整整有三年,但是既不飞也不鸣叫,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庄王笑着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到时候你自然明白,你先回去吧!”但是有几个月过去了,庄王依然像以前一样每天享乐,另一位大夫苏从又进谏。
庄王抽出宝剑:“进谏者斩!你不怕死吗?”苏从说:“就算死,我也要进谏,大王这样做就是不对。
”庄王大笑,从此取消了宫廷的一切享乐活动,重新开始治理国家。
他在短时间内迅速杀掉了五个只知道阿谀奉承的官员,提拔了六个正直有为的官员,伍参和苏从也得到了重用。
原来,这三年来楚庄王一直在考察臣子们的言行,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进行整饬。
庄王三年,国内发生灾荒,戎人骚扰,附属的庸国、麇国勾结百濮叛楚。
庄王集中力量消灭了威胁最大的庸国,又吞并了麇国,控制了局面,增强了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自古隐忍成大事春秋五霸楚庄王必成雄主之谜
导语:历史有时会是这样的,时间愈久远,有些着名人物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这里指的是一代雄主楚庄王。
提到这个名字,他的许多故事很快会聚
历史有时会是这样的,时间愈久远,有些着名人物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这里指的是一代雄主楚庄王。
提到这个名字,他的许多故事很快会聚于我的脑海之中。
我们便从这个历史巨人的一件件小事中,敬佩于他的丰功伟业和雄才大略的同时,更感受到他的真君子真性情,至今这些还会深深地使我们动容。
说起他的故事,我们无法绕过他的隐忍。
一个年轻的君王,应该是血气方刚,豪气冲天,继位伊始,要新官上任三把火才对。
何况他是掌着楚国的命运,握着群臣身家性命的一代君王。
可是,他给我们的印象,却是窝窝囊囊地在醉眼蒙眬和温柔乡里度过了三年。
其父楚穆王乃弑父篡位之君,在位十二年,尽管铁腕统治,遗下祸害尚难肃清,家国矛盾可能随时爆发,另外是强臣在侧,若敖氏家族的头人,现任令尹斗越椒,犹如清康熙继位之初的鳌拜。
王权衰弱到两个家族之间的火并,矛盾直指王权,以挟持他这个一国之君为人质。
所以楚庄王继位前三年,用左拥右抱和大智若愚来隐忍着。
有一个人发现了楚庄王非昏庸之君,他透过几件小事的现象看出楚王的本质来。
这个人便是伍举,伍子胥之先祖。
伍举注意到楚王巡猎之时,见勇者猎杀了虎豹,便会赞叹"吾以是知其勇也",看到勇者把猎物均分,便会称赞"吾知其仁也"。
伍举惊讶地发现楚王隐忍的真实意图,其实是在物色可用之人,力图恢复王权威势。
伍举便对楚王试探起来,历史上就这样产生了一次着名的君臣对话。
据《史记·楚世家》、《韩非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