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 语文版(通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习题精选语文版

习题精选助学指要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学小品。
作者从小时候读《荔枝图序》产生的疑惑,自然引出说明的对象,然后主次分明、有实有虚地说明荔枝的生态结构和有关荔枝生产的一些问题。
其中对荔枝生态的说明是全文的重点,采用了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学习本文,要注意把握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表达作用。
读读练练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果瓤()绚丽()渣滓()幅员()····吹嘘()萌蘖()醴酪()一骑()····2.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1)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2)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3.比较下边两个语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1)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2)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
4.说说本文用“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有什么好处?二、整体理解本文是一篇_________,属于_________文,既有_________性,又有_________情趣。
作者_________,我国著名科普作家。
文章第2段至第5段主要说明荔枝鲜果的_________,第6段至第9段主要说明荔枝果实的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的逻辑顺序。
三、课内语段阅读荔枝不耐贮藏,正如(A)所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甲]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乙]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
[丙]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
[丁]唐代(B)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题:语文: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语文版九年级下).doc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一、选择题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 紫绡(生丝织的绸子) B. 醴酪(甜酒) C. 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D. 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 4.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离家出走的小燕來到公园电话亭:“妈,B. 在那蹉跄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C. 菊花盛开,姪紫嫣红,煞是好看。
D.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5.选出下列句子屮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 正如白居易所说:“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B. 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 法。
C. 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F ,移植宣和殿”。
D. 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6.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与这句话总思相同的一句是A.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在北方成活,将来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1. 下列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粗糙cd o 红纟曾70 ng 乳酪lao 葉nieC.龟裂gul 宋徽宗hui 贮藏zhCi9 e ng2. 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A. 醴酪纵然 粗糙 呕气干 嘲讽 C. 花序 进贡移植 吹嘘 丽 褐色 B.背负b" 树冠9 UQ n 萌 D.谚语ydn 紫绡qia 0 果梗 ) B.希奇 薄膜烘 D.气侯渣滓 绚 )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日啖(品尝)绛囊(深红色)浑圜(全、满))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B.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來是不一定冇可能实现的。
C.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移植到北方,不可能在将来不取得成功。
D.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有可能成功的。
7. 对本文文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南州,泛指粤闽一带;六月,是农历六月,这句话概括了荔枝的产地和成熟时间。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A.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miè)B.红缯(céng) 祠堂(cí) 莹白(yíng) 宠幸(chǒng)C.龟裂(g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D.壳面(ké) 记载(zǎi) 绛囊(xiáng) 混和(hùn)2、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红缯(古代丝织品的统称)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萌蘖(生芽,发芽)B.醴酪(甜酒)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日啖三百颗(品尝)阙下(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C.密移造化出闽山(自然,天然)果树志(文字记录)绛囊(深红色)蒂部(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D.飞焰欲横天(横布于天边)宠幸(幸运)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浑圆(全,满)3、选出各组中解释词义错误的一项。
①不了了之()A.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事情。
B.对该解决的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了。
C.该办的事没有办,该解决的事没解决,放在一边不去管,就算完事了。
D.该办的事还没办,该解决的事还没解决,特指对工作拖延敷衍的现象。
②因地制宜()A.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制定适当的措施。
B.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C.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D.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4、选出下面有误的一项:()A.“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题目是从明朝陈辉《荔枝》诗中借来的句子。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是引用苏东坡的两句诗,教学设计>文章借此说明应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C.“飞焰欲横天”出自北宋邓肃《看荔枝》诗,“横天”,横布于天边。
D.白居易说:“一日而变色,二日而变香,三日而变味,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南州六月荔枝丹习题课件语文版

⑥“菊花肉”的制法是:先将菊瓣加糖煮成糊状晒干成末,再用猪肉 条入菊花末腌制三四天,再把腌后的肉入菊花糖浆内煮熟,最后每块 肉外面再滚上新鲜带露的菊花瓣。“菊花鱼”的制法是:鱼肉制成丸, 将菊瓣滚拌在鱼丸上,入滚汤汆。 ⑦金色的秋天,______可欣赏多姿的菊花,______可品尝美味的菜馔, 真可谓其乐无穷。 ——节选自《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
第五单元 走进科学 洞察事理
18 南州六月荔枝丹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记载(zǎi) 绛囊(jiànɡ) 混合(hǔn)
B.龟裂(ɡuī) 渣滓(zǐ)
绚丽(xuàn)
C.红缯(cénɡ) 祠堂(cí)
莹白(yínɡ)
D.醴酪(lào) 紫绡(xiāo) 萌蘖(niè)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C ) A.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 B.膜如紫绡(紫色) C.日啖荔枝三百颗(吃) D.从此江乡亦萌蘖(植物长出的新芽)
3.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 诗的具体说明对象。 (1)飞焰欲横天。 __荔__枝__成__熟__时__的__颜__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__荔__枝__的__壳__和__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__荔__枝__不__耐__贮__藏__的__特__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南州六月荔枝丹习题课件

7.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填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___既__…__…__又__…__…__(_或__:__既__…__…__还__…__…____不__仅__…__…__而__且__…__…____不__但__…__…__ ___而__且__…__…____不__仅__…__…__还__…__…__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根据问答在横线上设计一个恰当的问题。 问:我国有关以菊入馔的最早记载出自哪里? 答:出自屈原的《离骚》。 问:林洪的《山家清供》主要介绍了哪三种食菊的方法? 答:油煎、煮食和作羹。 问:文__中__介__绍__的__菊__馔__名__食__有__哪__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 走进科学 洞察事理
18 南州六月荔枝丹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记载(zǎi) 绛囊(jiànɡ) 混合(hǔn)
B.龟裂(ɡuī) 渣滓(zǐ)
绚丽(xuàn)
C.红缯(cénɡ) 祠堂(cí)
莹白(yínɡ)
D.醴酪(lào) 紫绡(xiāo) 萌蘖(niè)
5.阅读②~③段,简要说说菊馔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_通__神__、__清__心__、__明__目__、__延__龄__(_长__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菊花饼的制法为:“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 请问最后一道工序的“印饼”是什么意思? _用__固__定__的__模__具__压__制__菊__花__饼__的__过__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附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检测(25分) 1.选出对下列词语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龟裂:jūnliè 呈现许多裂纹。
龟甲:guījiá B.缯:zēng 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瓤:náng C.酪:lào 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醴:lǐ 甜酒 D.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囊:náng 口袋 2.选出对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 A.兼程:日夜不停。
B.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⑵福气、运气。
C.幅员:领土面积。
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D.逼真:⑴极象真的;⑵真切。
3.下列有关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的是农历。
B.本文与同平实说明文不同,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趣味,属于文学小品。
C.“通常”“大多数”“有的”“少数”等限制语的运用,增强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诗文、故事和史料方面。
4.下列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B.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C.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D.这就是他们的全部语言:“有道明君!伟大的主上啊!” 5.诗句填空(1)盈盈荷瓣风前落,。
(2),。
二.阅读欣赏(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25分)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希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宽“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有的则微带黄色。
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果皮。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附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选出加黑字注音正确地一组..醴酪(à) 贮藏(ù) 紫绡(ā) 萌蘖(è).红缯(é) 祠堂(í) 莹白(í) 宠幸(ǒ).龟裂(ī) 渣滓(ǐ) 耀眼(à) 绚丽(à).壳面(é) 记载(ǎ) 绛囊(á) 混和(ù)二、选择对下列复句层次划分正确地项..①教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②无法说明白,③只好不了了之..①②③因果承接.①假如是现在,②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③也可以找出科学地资料,④给有点钻牛角尖地小学生解释明白吧.b5E2R。
.①②③④假设假设承接(一)阅读下面地文段,完成题(分)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地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希奇地品种,如细长如指形地“龙牙”、圆小如珠地“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荔枝地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宽“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地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地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地一层膜发育而成地,应称做假果皮.真正地果肉倒是前面说地连同果壳扔掉地那一层膜.荔枝肉地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道微酸,适宜于生食.有地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地面貌.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地:“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至,可储藏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储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储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地事.唐代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地嘲讽.荔枝地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宗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地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爱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地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地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结实者置瓦其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孽”.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地事..()“果形”一段是按怎样地顺序组织说明内容地?(分)()这种说明顺序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地?(分).“贮藏”是运输问题,而果肉和果核是生态问题,“荔枝不耐贮藏”一节放在果肉和果核两节之间,是否破坏了由表及里地说明顺序?(分).在写荔枝“不耐贮藏”和“移植”时,引入唐明皇、汉武帝地事,目地何在?(分).将末段“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删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地事”改为“将来是完全可能地事”,你以为怎样?(分)、()一般到特殊地说明顺序;()“通常”“还有一些”、荔枝不耐贮藏,主要与荔枝肉有关系,所以把这一自然段紧接在介绍荔枝肉地后面.如果把这一节移到介绍荔枝核地后面,行文就不如现在地安排自然.、充实文章内容,丰富相关地知识,使文字生动活泼,增强文章地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寓科技知识于文学写作之中.、删去转折句,将否定句改为肯定句,这就使文意变为荔枝可以南移,与段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地北限”相矛盾.。
南州六月荔枝丹 练习题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及答案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红缯.(zēnɡ)贮.藏(zhù)树冠.(ɡuàn)萌蘖.(niè)B. 紫绡.(xiāo)地壳.(ké)阙.下(què)醴.酪(lǐ)C. 龟.裂(ɡuī)褐.色(hè)绚.丽(xuàn)果梗.(ɡěnɡ)D. 瓤.肉(ránɡ)渣滓.(zǐ)粗糙.(cāo)绛.囊(jiànɡ)2. 辨形组词。
(1)孽蘖孳(2)辩辨瓣(3)瓤瓢囊(4)贮伫储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B.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C.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
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作证..。
D.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4.“南州六月荔枝丹”一句诗,其作者是()。
A. 白居易B. 徐渤C. 文征明D. 陈辉5.“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在北方成活,将来一定是不是可以实现的。
B.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不一定有可能实现的。
C.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移到北方,不可能在将来不取得成功。
D.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有可能成功的。
6. 下列句子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的是阴历。
B. 本文与普通的说明文不同,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趣味,属于文学小品。
C.“通常”、“大多数”、“有的”、“少数”等限制语的运用,增强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D. 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诗文、故事和史料方面。
7. 下列选项中对句子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南州六月荔枝丹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规范抄写下列词语,并给后三个词语注音。
飞骑宠幸吹嘘贮藏()龟裂()渣滓()解析:书写要规范、整齐、美观大方。
答案:zhù cáng jūn liè zhā zǐ2.从本文题目中你可以了解到关于荔枝的哪些信息?解析:解读说明文,先了解说明文说明的基本信息。
参考答案:①荔枝生长在南方;②荔枝成熟在六月;③荔枝成熟后是红颜色的。
3.从本文中找出作者使用说明方法的例句。
解析:根据具体内容来作辨析和判断。
参考答案: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引用说明)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列数字)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
(打比方)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句子空白处应填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1)从繁华、喧嚣的市中心来到这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我们感到____________。
(2)周瑜之所以被诸葛亮“气死”,归根到底在于周瑜气量狭小,不肯____________。
A.心旷神怡惟命是从B.心安理得甘拜下风C.心安理得惟命是从D.心旷神怡甘拜下风解析:辨析词语的含义,要根据语境选择正确成语。
答案:D2.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比喻)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吗?(反问)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
(夸张)解析:A不是所有用了“好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这里只表示一种猜测。
答案:A3.本文在介绍荔枝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说明顺序?解析:为了使文章有条理,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
并且,所用的说明顺序要更利于读者接受说明的内容。
参考答案:本文按照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组成部分及有关问题确定说明顺序。
具体说,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
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逻辑,符合由浅入深的思维习惯,容易被读者接受。
志鸿教育乐园比苏东坡胃口更大有一次语文考试,要求写写苏东坡的两句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同学甲把“日啖荔枝三百颗”错写成“日啖荔枝三百棵”,一字之错丢了两分。
同学乙看到后,故作大惊状,说:“苏东坡一天吃三百颗荔枝,胃口已够大的了,而你一天要吃三百‘棵’,胃口不知要比苏东坡大多少倍,真可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1.下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萌蘖.(niè) 冤孽.(niè) 窥.探(kuī)B.贮.藏(zhù) 储.存(chǔ) 慰藉.(jí)C.醴酪..(lǐ lào) 辍.学(chuò) 哺.育(bǔ)D.埋.怨(mán) 忏.悔(chàn) 造诣.(yì)解析:B项中“慰藉”的“藉”读“jiè”。
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许多湖光岩形成的科学知识。
B.电脑的用处确实很大,小到打字,大到工程设计,都少不了它。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现在十分重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解析:A项语序不当;C项句子没有主语,应去掉“使”;D项应加上“的问题”。
答案:B3.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
②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
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文字,要求语言必须完整、连贯、准确。
参考答案:①删去“处于”,或在“发掘”后加“状态”。
②改为“而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这种状况令人担忧”,或“而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
③删去“已经”或“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①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
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
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
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
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
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②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
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
其中“陈紫”一种现在仍然广为栽培。
“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
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③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
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4.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荔枝原产于我国”的论据的一项是()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B.很少有人说起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
C.蔡襄的《荔枝谱》(1059)记载了福建荔枝。
D.从南越王尉佗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时候算起,广东荔枝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多年。
5.下列有关第②段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据考证:古代介绍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且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B.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C.蔡谱中记载的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的“宋公荔枝”已有千年历史。
D.陈谱中记载的“陈紫”荔枝现在仍然广为栽培。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第③段的叙述来看,可知前人北移荔枝均未成功。
B.作者对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对荔枝的介绍均提出异议。
C.根据介绍荔枝的书来推测:荔枝的品种可能超过32种。
D.作者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能够做到。
4.解析: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但原文没说是原产,所以B项不能作为“荔枝原产于我国”的论据。
答案:B5.解析:A.缺了限制成分“现在所知道的”;B.原文是果树志;D.“陈紫”不是陈谱中记载的。
答案:C6.解析:B项与文意不符,原文只对白居易描述的荔枝形态提出了异议。
答案:B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到火星上去种草到火星上去种草,这话激动人心,也令人生疑。
美国宇航局将于2020年发射一个探测器直飞火星,其使命之一就是在那遥远、贫瘠的地方种植一种名为“拟南芥”的植物。
当然,在火星上种草,是由机器人代劳的。
这个机器人将随同着落器降落火星,对火星土壤状况进行数据采样,传给地面科学家分析,然后科学家们控制机器人通过施肥、浇水对火星土壤进行改良,营造出拟南芥能够生存的环境。
拟南芥的种子,并非直接播入火星土壤,而是首先在着落器中的微型温室里萌芽,待长成幼苗后再移植到火星的泥土中。
拟南芥之所以被选为挺进火星的先锋,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优点。
它不但个头矮,最高不过二十多厘米,而且生长周期短,一个月内即可发芽抽叶。
更重要的是这种杂草状的十字花科植物基因,在所有植物基因组中率先被完全破译。
这种拟南芥非寻常种类,而是经过了转基因技术改造的。
它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能够发出绿莹莹的光,报告自己在火星上是否生了病,是否遭遇高温、干旱等恶劣天气。
科学家根据转基因拟南芥发回的种种报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得它们在火星上更好地生长。
花这么大的气力到火星上去种草,主要是为了实践科学家们提出的“生态合成”理念。
具体来说,是想验证能否通过植物来吸纳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制造出生命演进所需要的氧气。
在那昼夜温差悬殊、湿度只有0.03%的火星上,草能种得活吗?科学家们十分乐观,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对此毫不怀疑,我们将证明,地球上进化出的生物,也有能力在那遥远的世界里生存。
”一旦转基因拟南芥在火星上扎下根,寂寞宇宙中的这片草,无疑将成为吸引人类登临火星的一种无声的号召。
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2020年发射探测器种植“拟南芥”之前,已经先完成了土壤改良。
B.“拟南芥”的生命基因已经完全被破译。
C.“拟南芥”将能够从火星上发回种种报告。
D.如果转基因拟南芥种植成功,人类登临火星的脚步将加快。
8.根据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具体指代什么。
(1)它.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
(2)我们对此.毫不怀疑。
9.第四段中所说的“这种拟南芥”具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回答。
10.在火星上种植拟南芥的全过程,都是科学家控制机器人完成的。
根据文意,写出科学家控制机器人完成哪几项具体工作。
请分点概括回答。
11.到火星上去种草,为什么是“令人激动”的,又是“令人生疑”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7.解析:根据文意,土壤改良要在探测器降落之后。
答案:A8.解析:代词的具体指代对象,通常是它前面出现的事物。
回答这类问题,语言一定要严密、完整。
参考答案:(1)指代“转基因拟南芥”。
(或“经过转基因技术改造的拟南芥”。
)(2)指代“草(或拟南芥)能在火星上成活”。
9.解析:这道题考查综合概括的能力,要全面提取信息,避免遗漏要点。
参考答案:①个头矮;②生长周期短;③基因被破译;④具有“报告基因”。
10.解析:这道题比上一题综合性更强,要在全文内提取信息。
参考答案:①土壤数据采样;②改良土壤;③移栽幼苗;④护理生长。
11.解析:要根据问题中的信息,去寻找相关信息,经过筛选,整理出答案。
参考答案:“令人激动”的原因是:如果这项试验成功,就可在火星上生成氧气,从而使人类登临火星成为现实。
“令人生疑”的原因是:因为火星昼夜温差悬殊,湿度极低,土壤贫瘠,植物难以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