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绪论

合集下载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绪论(讲课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绪论(讲课用)

绪 论
依据埋深基础分为: 浅基础:埋深不大(一般小于5m), 只需经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
建造的基础;
深基础:基础埋置于深处的良好土层, 并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建造的基础;
绪 论
地基基础的方案类型: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
深基础
绪 论
0.3 本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来自本学科是人类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其
下卧层:持力层下的地基土层。
绪 论
天然地基:未加处理就可满足设计 地基
要求的地基;
人工地基:经过加固处理而达到设
计要的地基;
绪 论
基础的作用是将建筑物的各种荷载
扩散后传递给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
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基础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基础底 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 础的埋置深度。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主讲 党进谦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教学文献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教材: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徐云博 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连续介质 力学的基 本知识 土工实 验技能 描述碎散 体特性的 理论
土力学
土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以 及与此有关的工程问题
绪 论
上部结构 建筑物
上部结构




基 础 持力层 下卧层
d
地 基
绪 论
地基的作用是承载建筑物,因此建筑 物的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承担。受建筑 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 持力层:直接承受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绪论2、土的三相组成).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绪论2、土的三相组成).

1.6 课堂讲授内容



绪论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土中的应力 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续)



土的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 土压力和土坡稳定 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浅基础设计 桩基础 基坑工程 地基处理
1.7 实验教学内容

2.3 土的结构与构造
(1)土的结构-指土粒单元的大小、形状、相互排列及 其联结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土的结构和构造对土 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土的结构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及絮凝结构三种基 本类型。
图2.8 土的结构
(a)、(b)单粒结构
(c)蜂窝结构
(续)

单粒结构-由粗大土粒在水或空气中下沉而形成的。全部 由砂粒及更粗土粒组成的土都具有单粒结构。 蜂窝结构-主要由粉粒(0.075~0.005mm)组成的土的结构 形式。蜂窝结构的土有很大孔隙。 絮凝结构-更为细小的粘粒(d<0.005mm)或胶粒 (d<0.002mm),它们与水作用产生粒间作用力(既有排斥 力也有吸引力),在粒间作用力作用下,土粒或聚粒以边 -边、边-面方式互相联结在一起,形成絮凝状结构。
地基与基础 示意图(一)
地基与基础示意图(二)
1.2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科发展概况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既是一门古老的工程技术, 又是一门新型的应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 上的需要,人类很早就已创造了自己的地基基础工 艺。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万里长城、杭州湾海塘木 桩护岸工程等。但没有系统的理论总结。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水 利、铁路的兴建面临着许多与土有关的问题,从而 促进了土力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773年,法国的 库仑(Coulomb)根据试验创立了著名的砂土抗剪强度 公式,提出了计算挡土墙土压力的滑楔理论。1857 年,英国的朗金(Rankine)又从另一途径提出了挡土 墙土压力理论,这对后来土体强度理论的发展起了 很大的促进作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绪论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绪论
问题一: 什么是基础?地基?
地基:承受基础传来荷载的地层。 岩基 天然地基 ? 基础: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 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浅基础 深基础
土基
人工地基
结构荷载

房屋建筑体系的组成
桥跨(上部结构)
桥墩(下部结构)
基础(下部结构) 地基 地基
案例三
苏州虎丘塔
原因: 地质原因:虎丘山为火山喷 发而形成,山顶岩面倾斜,西 南高,东北低;基地下为可 塑~软塑的粉质粘土,西南薄, 东北厚 设计原因:该塔地基为人工 地基,大块石构成,西南薄, 东北厚,没做扩大的基础 雨水原因:南方暴雨 处理:排桩(挖孔桩1.4m)、 灌浆、树根桩
案例四
案例二
意大利比萨斜塔
事故: 1370年完成时塔顶中心线 已经偏离垂直中心线2.1m 1990年,塔顶中心线偏离垂 直中心线5.27m,倾斜5.5°, 1990年1月14日封闭; 南侧沉降2.7m,北侧沉降 0.9m,两侧差异沉降1.8m。 2001年12月15日,重新开放。 11年的纠偏,塔身板正了 0.44m。
案例一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
原因: 地基土事先未进行调查,据 邻近结构物基槽开挖取土试 验结果,计算地基承载力 352kPa应用到此谷仓。1952 年经勘察试验与计算,地基 实际承载力(193.8-276.6) kPa远小于谷仓破坏时发生 的基底压力329.4kPa 。因 此,谷仓地基因超载发生强 度破坏而滑动。
《基础工程》有关问题说明
课程成绩的评定
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课堂纪律的要求
1.严禁接听手机、收发短信、玩游戏、听歌等 2.严禁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睡觉等 3.严禁抄袭他人作业、剽窃他人论文成果等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一第1章绪论1、基本概念土力学:是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土各种性能一门科学地基: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土层基础: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中的结构的一部分,通常称为下部结构持力层:直接与基础地面接触的土层下卧层:地基内持力层下面的土层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天然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人工地基:地层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加固处理的地基基础埋深:从设计地面(一般从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浅基础:埋深小于5m,只需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即可建造的基础深基础:借助于特殊施工方法建造的基础。

如桩基、墩基、沉井和地下连续墙2、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条件(1)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值。

(2)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

(3)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1、土的结构:(1)单粒结构;(2)蜂窝结构;(3)絮状结构2、土的构造(1)层状构造;(2)分散构造;(3)裂隙构造(4)结核状构造3、土的工程特性(1)压缩性高;(2)强度低;(3)透水性大4、土的颗粒级配(1)土的粒径: d60 —控制粒径d10 —有效粒径d30 —中值粒径(3)连续程度:Cc = d302 / (d60 ×d10 ) —曲率系数5、土的物理性质(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1)土的密度、有效密度、饱和密度、干密度土的重度、有效重度、饱和重度、干重度2)土粒的比重3)土的饱和度4)土的含水量5)土的孔隙比和空隙率(2)无粘性土的密实度:Dremaxeemaxemin(3)粘性土的物理性质:(4)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IpLpILpLp(5)粘性土的灵敏度(6)粘性土的触变性饱和粘性土受到扰动后,结构产生破坏,土的强度降低。

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随时间又会逐渐恢复的现象,称为触变性。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1975年8月,淮河板桥石漫滩水库因老化而垮坝决口,狂泻的大水夺走了万余条猝不及防的性命。 垮坝的重大事故提醒人们,必须重视对岩土工程结构物生命周期与老化规律的研究。
1985年6月12日凌晨,在长江西陵峡上段,兵书宝剑峡出口处发生总体积为2×107m3的新摊滑坡。 新滩古镇滑入长江,古镇全部被毁。由于自1968年以来对该滑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地表位移 的长期监测,在滑坡发生以前及时发出临滑警报,由于紧急疏散人员而全镇1371人无一伤亡。 这一大灾无人员伤亡的事例说明只要重视岩土工程工作,加强监测和预报,地质灾害是可以预 测、预报,可以减少损失的。
2.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学涵盖各种类型建筑物、构筑物的各类基础 及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其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基础工程服务于各种类型建筑物与结构物,包括建筑 工程、桥梁工程、水工建筑物、港工建筑物、海上平 台等各种陆上、水上、水下和地下的结构物。基础工 程的研究内容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桩基础、地基处 理、支挡结构物、基坑工程以及现场监测技术、地基 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技术等,几乎囊括了所有与土 有关的结构工程的设计、计算技术,以及实施设计意 图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
上述事故实例说明,岩土工程方面的事 故具有突发性、灾害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不仅使工程全军覆没,而且常殃及四邻, 危害环境。为了防止工程事故的产生, 在重要工程的各个阶段都应十分重视岩 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检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绪 论---土力学及其相关学科
§0 -1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一.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
1.土力学
土力学是从力学与工程的角度研究土的一门学科。 即:土力学是利用力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的物理、 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 素作用下工程性质的应用科学。它主要研究土的应 力、变形与强度、稳定性。也研究土——结相互作 用的规律,也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学习指导书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学习指导书

现代远程教育《土力学及地基基础》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刘忠玉第一章 绪论(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地基基础的概念、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二)本章重点、要点地基基础的概念(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名词解释:基础、浅基础、深基础、天然地基、人工地基2.简答题: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第二章 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土的渗流规律,土的压实原理2.熟练掌握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性质3.学会渗透力与渗透破坏4.能运用土的工程分类(二)本章重点、要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工程分类(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名词解释:粒组、颗粒级配、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结合水、自由水、重度、密度、比重、含水量、干密度、饱和度、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有效重度、砂土的相对密实度、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灵敏度、触变性、渗透系数、流砂、管涌、渗流力、临界水头梯度、最优含水量、压实系数、砂土液化、碎石土、粉土、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2.填空:1)__________是指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

2)省去%号后的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称为 。

3)土的结构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 。

4)红粘土的液限一般大于 。

5)一基坑底地层产生自下向上的竖直渗流,已知水力梯度为i ,土的饱和重度为sat γ,水的重度为w γ,那么产生流砂的临界条件为sat γ= 。

6)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称为 。

7)通常根据 的大小将细砂、粉砂等土划分为稍湿、很湿和饱和三种状态。

8)当液性指数 时,土体处于流塑状态。

3.单项选择题:1)当粘性土中含有较多哪种类型的水时,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 )A .强结合水B .弱结合水C .毛细水D .重力水2)在实验室中测定土试样含水量时,常采用 ( )A .烘干法B .比重瓶法C .环刀法D .直剪法3)当含水量发生变化时,粘性土的指标将发生变化的是 ( )A .液限B .塑限C .塑性指数D .液性指数4)不能反映无粘性土密实度的指标是 ( )A .孔隙比eB .土粒相对密度d sC .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 ND .干密度d ρ5)假定某土样中,土粒的体积1=s V ,含水量为w ,土粒相对密度为s d ,水的密度为w ρ,孔隙比为e ,则土样的总质量m 为 ( )A .w s d ρB .w s d w ρ)1(+C .1+eD .e6)以下土样的液性指数L I 均为0.25,其中属于粘土的是 ( )A .w =35%,%30P =wB .w =30%,%5.26P =wC .w =25%,%22P =wD .w =35%,%33P =w7)细砂层中,两点的水头差为0.4m ,渗流长度为20m , 测得平均渗流速度为mm/s 1013-⨯,则渗透系数为 ( )A .mm/s 1024-⨯B . mm/s 1023-⨯C .mm/s 1014-⨯D .mm/s 1052-⨯8)如果土样A 的不均匀系数比土样B 的小,则 ( )A .土样A 比土样B 易于压实 B .土样A 的颗粒比土样B 均匀C .土样A 的颗粒级配曲线比土样B 平缓D .土样A 的压缩性比土样B 要高4.多项选择题:1)土中水的下列类型中属于自由水的包括 ( )A .强结合水B .弱结合水C .重力水D .固态水E .毛细水2)塑性指数I p 大于10的土包括 ( )A .碎石土B .粉土C .粘土D .粉质粘土E .砂土3)土粒粒组的界限粒径包括 ( )A .200mmB .20mmC .2mmD .0.075mmE .0.005mm4)淤泥质土的特点是 ( )A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B .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C .一般处于流塑状态D .天然孔隙比在1~1.5之间E .天然孔隙比大于1.55)流砂产生的必要条件有 ( )A .渗流自下而上B .渗流自上而下C .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D .水头梯度小于0.5E .细砂、粉砂或粉土地基6)下列三相比例指标中,可由试验直接测定的是 ( )A .孔隙比B .密度C .土粒相对密度D .含水量E .饱和度5.简答题:1)土中水分哪几类?对土的工程性质各有什么影响?2)如何从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形态上、不均匀系数及曲率系数数值上评价土的工程性质?3)说明土的天然重度、饱和重度、有效重度和干重度的物理概念和相互关系。

绪论土、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

绪论土、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


压力理论,这对后来土体强度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瑞典费兰纽斯(Fellenius,1922)为解决铁路坍方提出了土坡稳
定分析法。
通过许多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经验积累,到1925 年,美国太沙基(Terzaghi)在归纳发展以往成就的基 础上,发表了第一本《土力学》(Erdbaumechanik) 专著,1929年又与其他作者一起发表了《工程地质 学》(lngenieurgeologie)。从此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就作为独立的学科而取得不断的进展。从1936年至 今,召开了多届“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 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开展了类似的活动,交流和总结 本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定期出版土力学 与基础工程的杂志刊物,这些对本学科的发展都起到 了推动作用。
虎丘塔地质剖面图
渗透破坏- Teton坝
损失: 直接8000万美元,起 诉5500起,2.5亿美元, 死14人,受灾2.5万人, 60万亩土地,32公里 铁路
概况: 土坝,高90m,长1000m,建于 1972-75年,1976年6月失事
原因: 渗透破坏-水力劈裂
碰头的筒仓
这两个筒仓是 农场用来储存饲料 的,建于加拿大红 河谷的Agassiz ( 阿加西)粘土层上 ,由于两筒之间的 距离过近,在地基 中产生的应力发生 叠加,使得两筒之 间地基土层的应力 水平较高,从而导 致内侧沉降大于外 侧沉降,仓筒向内 倾斜。
2、学习本课程的任务
学习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运用这些 原理和概念并结合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和施工知识, 会分析和计算地基基础问题。
3、方法 理论实践相结合,因为这门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 科,仅仅有书本上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实 践锻炼中才能真正提高。 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 国内早期:

岩土力学01绪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岩土力学01绪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材料、建筑结构、工程地质 2. 研究对象:各向异性土体 3. 研究重点:土的变形、强度、稳定性
1.3 本学科发展概况
1.3 本学科发展概况
本学科研究领域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区域性土分布和特性 地基处理技术
水利、铁道和 矿井等工程建 设
70年代~801.52m •上部钢混筒仓完好无损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
2653
-0.61
1952.10.3 试验孔
-12.34
填土 褐色粉质粘土 灰色粉质粘土
失事后 1913.10.18
1952.10.5 试验孔 -4.27
-13.72
原因: 地基土事先未进行调查, 据邻近结构物基槽开挖取 土试验结果,计算地基承 载力应用到此谷仓。1952 年经勘察试验与计算,地 基实际承载力小于破坏时 的基底压力。因此, 谷仓地基因超载发生强度 破坏而滑动。
• 深基础 ——借助于特殊施工方法建造的基础。如桩基、 墩基、沉井和地下连续墙。
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条件
➢ 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 许承载力值。
➢ 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 ➢ 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1.2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涉及 地质学、结构设计和施工等几个学科领域。 1. 相关知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建筑
北引桥 主桥
航道桥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南京地铁火车站基坑施工现场
原基础 Old foundation
新基础 New foundation
盾构隧道 Shield tunnel
楼房 building
基础托换 UNDERPIN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绪论第0章绪论0.1 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基本概念0.2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发展简史0.3 学习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重要性0.4 课程性质和学习要求第0章绪论0.1 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基本概念1)土力学土力学(Soil Mechanics)是利用力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地表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受力后强度和体积变化规律的学科。

土力学以力学为基础,研究土渗流、变形和强度特性,并据此进行土体的变形和稳定性计算一门学科。

土具有碎散性、三相体系和自然变异性。

决定了土力学特性非常复杂,其变形特性、强度特性和渗透特性是土力学研究和面对的主要问题。

建筑物上部结构基础2)地基与基础工业与民用建筑、高层建筑、桥梁建筑等各类建筑物均由上部结构与地下基础两大部分组成。

以室外地面整平标高(或河床最大冲刷线)为基准,基准线以上部分为上部结构,基准线以下部分为基础。

下卧层地基上部结构(1)地基是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可忽略附加应力与变形的那部分地层。

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之分。

修筑基础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2)基础 埋藏于地面下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将荷载传递给下卧层构筑物。

浅基础:埋深h≤ 5m,柱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基等。

深基础:埋深h> 5m,桩基、沉井、地下连续墙、箱基等。

(3)基础工程基础设计与施工工作,以及有关的工程地质勘察、基础施工所需基坑的开挖、支护、降水和地基加固工作总称。

(4)基础的功能①扩散压力②传递压力③调整地基变形基础还具有抗滑或抗倾覆及减振的作用。

对于桥梁工程,桥梁上部结构为桥跨结构,而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及其基础等。

浅基础:a)砖基础b)砌石基础c)素混凝土基础为加大底板刚度,可采用“套箱式”箱形基础。

浅基础层地面承台上部结构岩层或坚硬土层3)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1)地基强度条件 (3)基础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f p ≤[]∆≤∆0.2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发展简史1)土力学的发展简史1773 Coulomb(法国) 强度定律,土压力理论1856 Darcy (法国) 定律1925 Terzaghi (美国) 有效应力原理及渗透固结理论1936 Fellenius(瑞典)土坡稳定分析的整体圆弧滑动法1936 第一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会议1949 中国土力学研究的兴起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自土力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大致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称古典土力学阶段。

特点: 把土看作线弹性体或刚塑性体,视为连续介质或分散体。

在太沙基理论基础上,形成以有效应力原理、渗透固结理论、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的土力学理论体系,研究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解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挡土墙土压力、土坡稳定等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土力学课题。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称为现代土力学阶段。

把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等受力变化过程统一用一个本构关系加以研究。

依赖于数学力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

较为著名的本构关系有邓肯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剑桥弹塑性模型。

2)基础工程的发展简史基础工程是一项古老工程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门专门科学。

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其房屋底层是架空在埋于地下的木桩基础上的;西安半坡村遗址中的基础是夯实的红烧土和陶瓷片;洛阳王湾仰韶文化遗址,其基础是在墙下挖槽,槽内填卵石夯实,属换土填层。

春秋战国时期,夯土的基础与城墙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用砂、砾石和红柳或芦苇层层压实。

很多古代建筑,如隋朝的赵洲石拱桥、郑州超化寺、晋祠的圣母殿水池等,都是由于基础工程的牢固,方能历经千百载地下水活动、多次地震或强风后而安然屹立至今。

元明清年代,基础工程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北京故宫三大殿用灰土台基,天安门用群桩基础,前门采用了木筏基础等。

2)基础工程的发展简史西方国家,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工厂、铁路、水坝的兴建,促使土力学理论的产生和基础工程技术的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基础设计理论、计算方法、施工工艺有较大发展。

1893年美国芝加哥人工挖孔桩的问世,1950年意大利米兰地下连续墙的出现,1957年德国首先采用土层锚杆桩墙支护深基坑等。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基础工程的设计理论、施工工艺水平也不断提高。

如大直径(ф 0.5~6m)桩基础工程,深度从几十米到上百米;桩基础竖向承载力计算考虑了群桩效应,水平承载力计算采用了弹性地基梁m法。

金茂大厦工程概况u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总建筑面积89500m2。

u主楼88层高420.5m, 裙房6层,3层地下室,面积约21000m2;u巨型框筒结构(以混凝土为主的钢-混凝土结构)。

桩基剖面图20世纪90年代以来,颁布实施的现行规范规程有:Y《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Y《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Y《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Y《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Y《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Y《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Y《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等。

这些现行规范规程是基础工程各个领域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的高度概括,反映了基础工程的发展水平。

0.3 学习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又属于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A.与土有关的强度问题举例: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事故:1913年9月装谷物,10月17日装了31822T谷物时,1小时竖向沉降达30.5cm ;24小时倾斜26°53ˊ•西端下沉7.32m 东端上抬1.52m概况:长59.4m ,宽23.5m ,高31.0m ,共65个圆筒仓。

钢混筏板基础,厚61cm ,埋深3.66m 。

1911年动工,1913年完工,自重20000T 。

后用388个50T 千斤顶纠正,位置较原先下降4m ;但钢混筒仓完好无损。

香港宝城滑坡1972年7月某日清晨,香港宝城路附近,两万立方米残积土从山坡上下滑,巨大滑动体正好冲过一幢高层住宅--宝城大厦,顷刻间宝城大厦被冲毁倒塌并砸毁相邻一幢大楼一角约五层住宅。

死亡67人。

原因:山坡上残积土本身强度较低,加之雨水入渗使其强度进一步大大降低,使得土体滑动力超过土的强度,于是山坡土体发生滑动。

港岛1972 Po Shan 滑坡 (20,000 m 3)(67 死、20 伤)P o S h a n Ro a dC o n d u i t R o a d N o t e w e l l R o a dEarly 1972 滑坡前June 1972 滑坡后土体滑坡美国,California, LaConchita ,1995。

阪神大地震中地基液化神户码头:沉降,大量的建筑物倒塌或遭到严重损伤。

液化:松砂地基在振动荷载作用下丧失强度变成流动状态的一种现象。

阪神大地震中地基液化神户码头:1.3 学习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重要性以上几个实例可归结为与土有关的强度问题B.与土有关的变形问题举例:比萨斜塔目前:塔向南倾斜,南北两端沉降差1.80m,塔顶离中心线已达5.27m,倾斜5.5°1360:再复工,至1370年竣工,全塔共8停工1178:至4层中,高约29m,因倾斜停工1173:动工原因:地基持力层为粉砂,下面为粉土和粘土层,强度较低,变形较大。

1590年伽利略在此比萨斜塔1838-1839:挖环形基坑卸载1933-1935:基坑防水处理基础环灌浆加固1990年1月: 封闭1992年7月:加固塔身,用压重法和取土法进行地基处理目 前: 已向游人开放。

处理措施意大利比萨斜塔比萨斜塔是举世闻名的建筑物倾斜的典型实例。

该塔自1173年9月8日动工,至1178年建至第4层中部,高度29 m时,因塔身明显倾斜而停工。

94年后,于1272年复工,经6年时间,建完第7层,高48 m,再次停工中断82年,于1360年竣工。

全塔共8层,从地面到塔顶高55 m,基础埋深3.36 m。

苏州虎丘塔问题:塔身向东北方向严重倾斜,塔 建筑物而封闭。

概况:位于苏州市虎丘公园山顶,落成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

全塔7层,高47.5m ,塔的平面呈八角形。

原因:坐落于不均匀粉质粘土层上, 产生不均匀沉降。

处理:在塔四周建造一圈桩排式地下 连续墙并对塔周围与塔基进行 钻孔注浆和打设树根桩加固塔苏州市虎丘塔虎丘塔(图0.2)位于苏州市西北虎丘公园山顶,原名云岩寺塔,落成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

全塔7层,高4 7.5m。

塔的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壁、回廊与塔心三部分组成。

虎丘塔全部砖砌,外型完全模仿楼阁式木塔,每层都有8个壶门,拐角处的砖特制成圆弧形,十分美观,在建筑艺术上是一个创造,中外游人不绝。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基严重下沉1979年,累计平均沉降量160cm 。

展览馆于1954年5月开工,当年底实测地基平均沉降量为60cm 。

上海展览中心地基沉降例:上海展览中心馆上海展览中心馆原称上海工业展览馆,位于上海市区延安中路北侧。

展览馆中央大厅为框架结构,箱形基础,展览馆两翼采用条形基础。

箱形基础为两层,埋深7.27m。

箱基顶面至中央大厅顶部塔尖,总高96.63m。

地基为高压缩性淤泥质软土。

展览馆于1954年5月开工,当年底实测地基平均沉降量为60cm。

1957年6月,中央大厅四周的沉降量最大达146.55cm,最小为122.8cm。

到1979年,累计平均沉降量为160cm,从1957年至1979年共22年的沉降量仅20cm左右,不及1954年下半年沉降量的一半,说明沉降已趋向稳定。

但由于地基严重下沉,不仅使散水倒坡,而且建筑物内外连接的水、暖、电管道断裂,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上海一在建商品楼发生倒塌事故2009年6月27日6时,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发生倒塌事故.建筑物墙体开裂天津市人民会堂办公楼,位于人民会堂东北,东西向7个开间,长约27 m,南北宽约5 m,高约5.6 m,为两层楼房,建成后使用正常。

1984年7月,在该会堂办公楼两侧,新建天津市科学会堂学术楼。

此学术楼东西向计8个开间,长约34 m,南北宽约18 m,高约22 m,6层,与人民会堂办公楼外墙净距仅30 cm。

1984年底,人民会堂办公楼西侧北墙发现裂缝。

此后,裂缝不断加长、加宽。

至1986年7月,会堂办公楼墙体开裂已极其严重。

图0.4 天津市人民会堂办公楼建筑物基础开裂南京分析仪器厂职工住宅,位于南京市西部秦淮河以南太平南路西一新村,住宅楼东西向长37.6 4 m,南北向宽8.94 m,5层,建筑面积1 721 m 2,建筑场地地表为杂填土,较厚,设计采用无埋式筏板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