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点复习:安氏Ⅱ类错合的疗效标准

合集下载

不同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非拔牙矫治的疗效评估

不同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非拔牙矫治的疗效评估

本研究结合Baccetti等[1]对颈椎骨龄(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CVM)的分期对比处于生长高峰期(CVM Ⅱ期)和生长高峰后期(CVM 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非拔牙固定正畸治疗的效果,探讨患者固定正畸治疗的最佳时机以及对患者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2.2 测量项目 骨组织测量项目,分述如下。1)SNA角:由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和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2)SNB角:由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和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3)ANB角;4)A-Ptm:上齿槽座点与翼上颌裂点在眼耳平面(FH)上垂足间之距离;5)PP-FH:由腭平面(PP)与FH的交角;6)OP-FH:由平面(OP)与FH平面的交角;7)Pog-Go:下颌体长度;8)Cd-Go:下颌支长度;9)CdE-S:下颌髁突位置;10)Pog-S:下颌颏部位置;11)ANS-Me:下面高;12)N-Me:全面高;13)S-Go:后面高;14)FHI:S-Go/N-Me,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15)ANS-Me/N-Me:前下面高与前面高之比;16)Mp-SN: 由下颌平面(MP)与前颅底平面(SN)的交角;17)MP-FH:下颌平面角;18)Y轴角;19)颏部骨发育度;20)Spr-Ptm:上牙槽位置;21)Id-Go:下牙槽位置;22)NP-FH:骨组织面角;23)NA-PA:颌凸角。
1.2 研究方法
1.2.1 定点 通过Winceph 7.0软件在患者头影测量片中定点,双侧2个点不重叠的取2点的中点。本研究共采用软硬组织标志点45个。
骨组织标志点19个,分述如下。1)S:蝶鞍中心点;2)N:鼻根点;3)Po:解剖耳点;4)Or:眶点;5)ANS:前鼻棘点;6)PNS:后鼻棘点;7)Ptm:翼上颌裂点;8)Cd:髁顶点;9)CdE:髁后点;10)Go(P):下颌角后缘点;11)Go:下颌角点;12)Go(L):下颌角下缘点;13)Me:颏下点;14)Gn:颏顶点;15)Pog:颏前点;16)A:上齿槽座点;17)Spr:上齿槽缘点;18)Id:下齿槽缘点;19)B:下齿槽座点。

二类错合矫治

二类错合矫治
矫治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扩弓螺旋器牙弓快速扩大
1. 快速扩弓矫治
应用要点:
上颌6 6与4 4(或Ⅳ Ⅳ)安放带环 了解乳牙根吸收与恒牙根发育情况 保证焊接牢固与螺旋器加力可靠 加力:旋转90度/次,2次/天 及时观察腭中缝打开与后牙颊移情况 扩弓后应固定保持3-6个月
2.常规扩弓矫治
适应症:
7. 下颌唇档
应用要点:
下颌6 6上安放带环(附双颊管) 直径0.9mm不锈钢丝弯制,游离端插入粗圆管(颊部
距前磨牙颊面2mm),弯制调节曲 下颌3-3唇侧唇屏(距切牙唇面2mm,位于下颌切牙龈
1/3至龈缘下2mm处) 全天戴用并及时调节唇挡
8. 翼外肌功能训练
作用机理:
下颌前伸训练→前伸肌肉功能增强 → 下颌向前调位 促进下颌生长
1. 牙型
上下颌骨位置及其与颅面关系正常 上牙弓前突 (上切牙唇倾) 下前牙舌移位 磨牙中性或远中尖对尖关系
2. 功能型
上颌骨及牙弓位置正常 下颌功能性后缩 磨牙远中关系
3. 骨型
上颌骨前突 下颌骨发育不足 上颌前突伴下颌发育不足 磨牙远中关系 前牙中度或重度深覆盖
4.平面导板与斜面导板
作用机理:
压低下前牙,升高后牙 使下颌向前移位 促进下颌长度生长 (髁状突改建) 使下颌顺时针旋转,颏点后移 使下切牙唇倾 配合使用唇弓可内收前牙
4.平面导板与斜面导板
适应症:
替牙期或恒牙初期 下颌后缩(功能型)或发育不足 前牙深覆合(低角型) 上前牙唇倾或下切牙舌倾 牙齿排列较整齐
㈡ 病因
1. 口腔不良习惯
吮拇、咬下唇、添上前牙、口呼吸 2. 替牙或萌牙期局部障碍

三种正畸粘结剂应用于安氏Ⅱ类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及护理配合

三种正畸粘结剂应用于安氏Ⅱ类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及护理配合
徐平 英 那宾
【 摘要 】 目的
林 玉婷 彭娟 红
比较 不同正 畸粘结剂l 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3 0例安 氏 Ⅱ 类错颌患者 随机分 成 3组, 分组
使用津京釉质粘结剂( A组) 3 ,M化学 固化粘结剂 ( B组 ) 光固化玻璃 离子粘结剂 ( , c组 ) 。记 录 3组的托槽脱 落率 , 临床操作时间以及牙釉质脱 矿程度 。结果 托槽脱 落率 A组 2 . % , 04 B组 54 , . % C组 46 , . % 统计 学分析津京釉 质
t l S e z e 8 3 Ch n a , h n h n 51 0 6, ia
【 bt c】 O jcv T m a e l il plao t dnib cebni eet tos 0p— A s at r be i t e o o pr t ic pi tnooh oth cn aa c i fr o c a nc . h
t ns i n l c s Ima c ls nw r rn o ydv e t 3 go p ,ru s gJ j ge a e a h s e ,ru i t wt A g l s l e h e a l cu i ee a d ml i d di o u s go pA u i i i n m l d e i s go p B o o i n r n nn v
中国医学创新
2 1 7月 第 7卷第 2 00年 0期
Mei l noa o f ia』 . dc nvt no hn Y aI i
0 . No 2 !

— —
・1 3 ・ 0

护 理 园 地

三种 正 畸粘 结 剂 应 用 于安 氏 Ⅱ类 错 颌 患 者 的 临床 效 果 评 价 及 护 理 配 合

关于安氏II类使用II类牵引效果的临床评价

关于安氏II类使用II类牵引效果的临床评价

关于安氏II类使用II类牵引效果的临床评价作者:陈桂玲孙德文余兴华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14期[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安氏II类患者使用橡皮筋进行II类牵引的真实效应。

方法:检索CENTRAL、 MEDLINE、EMBASE、PUBMED 和CNKI共5个数据库。

纳入包含了在安氏II 类患者中使用II类牵引并评估了牙性和骨性改变的研究。

因为方法学的异质性而放弃Meta分析,只做定性评价。

结果:检索到437篇文献,其中9篇符合笔者的纳入标准。

4篇单独研究了II类牵引的效果,另有5篇比较了使用II类牵引和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安氏II类病例矫治的效果。

结论:II类牵引能有效改善安氏II类错牙合,效应主要是牙性的。

从长远角度上看与固定功能矫治器的效应相似,对软组织改变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安氏II类错牙合;II类牵引;功能矫治[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4-1515-06安氏II类错牙合是正畸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病例,其病因有牙性和骨性两种,对II类患者的治疗不仅要考虑其病因,也要考虑患者的依从性、II类关系的严重程度等[1-2]。

虽然II类牵引是众多矫治II类病例方法中较常用的一种[3],但是它仍有许多副作用,如引起下颌磨牙和上颌前牙的伸长,从而引起牙合平面和下颌的顺时针旋转[4-6]、下颌支抗的丢失、下颌前牙的唇倾或伸长、甚至是增加牙龈暴露影响前牙美观等,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减少使用颌间牵引[7]。

本篇临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估II类牵引在II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真实疗效;在短期、长期这两个时间段内,真实的牙性、骨性、软组织效应究竟如何;以及将II类牵引与其他II类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1 材料和方法1.1文献来源:检索方式采用计算机检索,检索资料库包括: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MEDLINE, EMBASE,以及 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5个数据库。

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之三安氏二类错合的矫治

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之三安氏二类错合的矫治

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之二安氏I I类错牙合的矫治(张翼)错牙合畸形的覆盖关系▪覆盖的概念▪深覆盖–Ⅰ度深覆盖 3-5mm–Ⅱ度深覆盖 5-8mm–Ⅲ度深覆盖>8mm错牙合畸形的覆合关系▪覆牙合的概念▪深覆牙合–Ⅰ度深覆牙合1/3-1/2–Ⅱ度深覆牙合1/2-2/3–Ⅲ度深覆牙合>2/3安氏II类错牙合病因机制➢牙型➢肌型➢骨型➢混合型•牙型牙位置或数目异常。

–肌型(功能型) 口腔不良习惯、牙合干扰–骨型颌骨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一)颜貌:–正面观:–侧面观:(二)口内:–牙•上前牙:•下前牙:–牙弓•上牙弓:•下牙弓:–牙合关系•前牙:•后牙:诊断及鉴别诊断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病因机制:上颌过大,下颌过小。

遗传环境一、遗传因素▪牙齿大小、数目异常:–上前牙区多生牙–下切牙区先天缺失▪严重的骨酪畸形:–下颌发育过小–上颌发育过大二、环境因素▪局部因素–口腔不良习惯•吮拇•咬下唇–替牙障碍•下乳磨牙早失•萌牙顺序异常2、全身因素▪鼻咽部疾患造成口呼吸习惯下颌连同舌后退。

上牙弓狭窄、前突、腭盖高拱。

全身疾病如佝偻病等方颅现象,上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和远中合关系牙型▪多见于混合牙列后期及恒牙列期▪颌骨大小及位置正常▪X线头侧位片:–切牙位置异常:上颌1-SN减小;下颌1-MP减小,–牙槽高度异常:1-PP/MP增大,6-PP/MP减小肌型▪多见于混合牙列期▪颌骨大小正常,下颌位置PP位正常,ICP位后缩▪X线头侧位片:–SNB减小,ANB增大,S-Pcd增大骨型▪多见于恒牙列期▪颌骨大小及位置异常▪X线头侧位片:–上颌过度,下颌正常:SNA增大,ANB增大,Ptm-A增大, Ptm-S增大,切牙位置及牙槽高度异常–上颌正常,下颌不足:SNB减小, ANB增大,Go-Pg减小,S-Pcd增大,切牙位置及牙槽高度异常–上颌过度,下颌不足:二者特征皆有。

矫治矫治原则:尽早去除病因,根据时期和机制进行矫治。

一、早期矫治▪牙型:▪拔除上颌多生牙,矫正深覆合,关闭间隙上前牙前突合并牙间隙者关闭间隙下前牙舌倾合并拥挤者开展排齐▪上牙弓宽度不足者扩弓▪肌型:▪去除牙合障碍,▪功能性矫治器▪骨型:生长改变治疗(Growth Modifacation Treatment)▪下颌后缩:功能矫治器导下颌向前。

安氏II类错合的矫治

安氏II类错合的矫治

分类
• 前牙深覆盖(水平向) 分度:上切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离 I度: <5mm II 度:5-8mm III度:8mm以上 • 前牙深覆合(垂直向) 分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1/3以上; 或下前牙切缘咬合于上前牙牙冠舌面切缘1/3以上。
I度:1/3——1/2
II 度:1/2—2/3 III度:2/3以上
病因
• 遗传、先天及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单一或复合影响导致上颌(牙 弓)矢状关系不调,上颌(牙弓)过大或位置靠前;下颌(牙 弓)过大或位置靠后。
一、遗传、先天因素
1. 牙齿大小、数目异常 • 上前牙区多生牙
一、遗传、先天因素
1. 牙齿大小、数目异常 • 下切牙区先天缺牙
一、遗传、先天因素
2. 上下颌骨发育不调 • 下颌发育不足
引自: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3;95(6):705-9.
临床表现
(一)颜貌
• 正面观:多伴口周肌张力不足,开唇露齿,闭唇颏肌紧张。
(一)颜貌
• 侧面观:凸面型,下颌后缩。
(二)口内
1.牙 上前牙唇倾及牙槽前突,可伴间隙;下牙拥挤或代偿前倾等 2.牙弓 上长下短,不协调,spee曲线异常
骨型
2)上颌前突:口外弓推上颌骨。 • 远移上颌难度较大。 • 仅能抑制其发育, 利用下颌差异性生长来达到协调颌骨关系。
骨型
3)轻度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 口外弓+功能矫治器 • 固定矫治器,牙代偿治疗 • 矫正切牙长轴+上颌前牙小平面导板, 配合后牙垂直牵引, J钩等改正深覆合,II类牵引改正磨牙关系。
分类
• 第二类,第一分类 (class Ⅱ,division 1) • Angle Ⅱ1 :磨牙为远中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 表现为:前牙深覆盖、深覆合 上唇发育不足,开唇露齿

安氏Ⅱ类错牙合4种治疗方法比较

安氏Ⅱ类错牙合4种治疗方法比较

龙源期刊网
安氏Ⅱ类错牙合4种治疗方法比较
作者:郭丹宋杨刘鑫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17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4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分布情况的统计,了解其使用比例及随时间的变化。

方法:对2007~2011年的9759例完成病例进行调查,筛选出矫治前磨牙关系为安氏Ⅱ类关系的2864例患者,并统计使用分别以推磨牙向远中、导下颌向前、拔除4
颗前磨牙、拔除2颗上颌牙齿为矫治方法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人数和比例。

结果:4种方法中,使用导下颌向前治疗为32%,所占比例最大。

5年来,使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在逐渐减少,而使用其他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在逐渐增加。

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导下颌向前是使用最多的方法,采取非拔牙矫治在逐年减少,使用成人“MTM”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

[关键词]安氏II类错牙合;治疗方法;比较。

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的正畸治疗

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的正畸治疗

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的正畸治疗【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非拔牙矫治的矫治时机及矫治原则。

方法选取年龄10~18岁的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34例,采用扩大上下颌牙弓以及Ⅱ类牵引的方法弓和牵引的方法矫治。

结果矫治患者采用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可以通过唇倾上前牙、扩大牙弓、上颌平导或斜导的方法,促进下颌前移,并通过Ⅱ类牵引使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I 类。

结论青少年Ⅱ类2分类错颌非拔牙矫治患者采用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扩大上下颌牙弓;Ⅱ类牵引;非拔牙;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畸形是错颌畸形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磨牙远中关系,上颌切牙舌倾,前牙内倾型深覆颌[1]。

对牙、颌、面的形态和功能均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探讨通过应用扩大上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的方法矫治的非拔牙矫治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我院口腔科门诊安氏Ⅱ类2分类错治患者34例,年龄集中在10~18岁。

均符合以下条件:前牙闭锁型深覆颌,磨牙远中关系,上下牙弓轻度到中度拥挤。

2 方法均为不拔牙矫治,采用扩大上下颌牙弓、Ⅱ类牵引,平面导板和标准方丝弓矫治的方法,治疗时间16~21个月。

3 结果通过佩戴平面导板打开咬合压低前牙升高后牙,整平Spee曲线,同时采用Ⅱ类牵引,推磨牙向后调整上下颌咬合关系,安氏Ⅱ类2分类可得到有效的矫正:患者牙列较整齐,覆颌、覆盖均正常,尖牙、磨牙呈中性关系,Ⅱ类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头影测量指标:治疗前后颌骨矢状方向上下颌骨位置(SNB)前移明显上,垂直方向上下颌平面角增加了9.6%,上下切牙唇倾,上下颌后牙齿槽骨高度(u6.PP,L6.Me)增大。

模型测量指标:治疗前后覆颌覆盖明显减小,上下颌尖牙和上颌磨牙间宽度明显增加,下颌磨牙增加相对较小,通过以上方法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

4 讨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畸形患者为内倾型深覆颌,存在前牙区齿槽骨垂直生长过度,而且由于舌倾的上切牙限制了下齿槽区的牙槽骨向前发育,颏部向前发育的潜力可能推动上前牙齿槽骨向前继续发展加重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