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江河水沙变化与水利枢纽建设对河流健康的影响 ”课题 - 一

合集下载

江河水沙变化与治理的新探索

江河水沙变化与治理的新探索
期 我 国江河 治理提 供 科技 支撑 。 关键 词 :水 沙 变化 ;全 河治理 ;水沙调 控 ;治理 方略
中图分类号 :T V 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 0 8 6 0 ( 2 0 1 4 ) O 1 — 0 0 1 1 — 0 6
Ne w e x pl or a t i o n o n wa t e r - s e di me n t v a r i a t i o n o f r i v e r a nd i t s ha r n e s s i ng
理将 产生深远 的 影响 ,一 些河 流 的治理 方略 需 随之做 相应 的调 整 。本 文在分 析 全球主 要 江河水 沙 变化
情 势的基 础 上 ,针 对 我 国江河 治理 新 的探 索和 实践 ,提 出了从 局部 治 理走 向全 河治理 、通 过全 河 水沙 调控 协调 水 沙 关 系、江 河治理 与 生 态环 境和 经 济社会 发展 紧密结合 等 江河 治理 的新理 念 ,试 图为新 时
HU C h u n h o n g, C HEN J i a n g u o ( C h i n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H y d r o p o w e r R e s e a r c h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8 ,C h i n a )
e g i e s f o r s o m e r i v e r s h a v e t o b e a d j u s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l y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t e n d e n c y o f t h e w a t e r — s e d i m e n t v a i r a t i o n s o f t h e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修复概述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修复概述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修复概述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项目逐年增加,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让水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利用和规划。

但同时也使得河流水文情势受到影响,河流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文章提出从改善河流水质、增加河流水量、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受损河流进行修复,阐述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和具体思路,期望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河流的健康、保护河流廊道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系统;河流形态;修复众所周知水利工程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对河流生态系统也产生了各种不利影响,有的损害甚至无法补救。

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地形地貌,还会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河流生态系统概述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动态、非平衡和非线性的系统,其演变过程涉及水文情势、地貌、流态、生物活动等。

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质、河流水力特性、河流地貌、水文和流域气候等,且因素之间相互影响[[i]]。

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一般包括河流生态系统的自身功能和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水资源的自我净化以及自我修复功能对淡水生态系统来说十分重要,是确保生态系统稳定、水资源质量良好的基本保证。

2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促进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还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水利工程也会改变地形地貌,影响局部气候,同时大幅度地改变河流自身形态,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河流形态多样性。

导致水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降低,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修建的水库大坝,由于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水文特征发生改变。

上游水流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温结构发生变化,下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改变;水库蓄水引起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等[[ii]]。

水利枢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枢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枢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摘要:水利工程已经发展了数年,近年来不断追求现代化发展而进行的人为改造,极大地破坏了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

随着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提高,社会活动开始逐渐忽略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探析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生态影响;水利枢纽;对策引言自然河流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既满足了人类各种需求,又支撑着各种服务系统。

在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到工程开发建设和实施运作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加以控制管理来合理改造建设,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促进和提升二者的共同发展,让河流生态环境能够持久健康发展。

一、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目前,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问题大多数开展实施和运作的水利工程,都设置了各种截取设施和通道,对河流本身的形态造成了影响,使原本迂回流转的河道变为了直式流动通道,由于河流水速加快,导致岸边土质开始松动,造成了水土流失,且这些流失的土质积淀在水域中。

除了改变了原有的河流流转方向和变化途径,这种水利建设最后直接影响到了河流区域中的生态格局,其中各种水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乃至是环境得以破坏。

同时,在诸多建设项目里,建设方案执行过程并没有考量到河床的高度及其限定范围,肆意对其进行改造,从而破坏了水生物生存所依赖的河床环境,各种物质的流失和杂质的引入让水生物的生存更加艰难。

二、非生态变量的影响非生态变量是指的水域水质情况、积土泥沙、河流构造、底层形态以及河流周边的气候环境等。

水利工程是通过科学技术和人为控制来管理河流情况,往往不同季节和气候下,自然流水情况和降水情况都不同,但由于水坝等各种工程的实施控制管理,对水位和流量进行了人为调整,改变了自然条件下所进行的基本河流运转情况。

从河流的水流情况以及水位控制上来看,这些工程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储和释放计算范畴内的水量,来防洪除涝,帮助稳定进行农业灌溉和生产发展。

水利枢纽对河流系统的影响 PPT

水利枢纽对河流系统的影响 PPT

[4]陈常梅,陆经纬.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J].生态水 利,2005:21-21
[5]周小愿,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保护措施[J].中国 农村水利水电,2009,11:144-146
[6]钱骏,任勇,杨有仪,等.亭子口库区水温变化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J]. 重庆环境科学,1997,19(1):57-6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水利枢纽对河流系统的影响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3
河流生态系统指
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 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 种,是陆地与海洋联 系的纽带,在生物圈 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 要作用。
水利枢纽对河流系统的影响
4
河流的物理、化学、生态特征是 流域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河 流修建水利枢纽后,河流将产生一系 列复杂的连锁反应改变河流的物理、 生物、化学因素。
水利枢纽对河流系统的影响
10
3 水库流动环境物理因素的改变,大量 营养物质在库区内滞留和积累。
研究表明,美国密苏里河的 Callaham水库,出流水体磷酸盐含量比入流 降低50%,悬移质中总磷含量降低4倍。
水利枢纽河流系统的影响
11
河流蓄水形成水库后,生物群落随生境变 化经过自然选择、演替,形成一种新平衡。 水库形成后,水动力减弱、透明度增加等因 素,使水生生态体系由以底栖附着生物为主 的“河流型”异养体系向以浮游生物为主的 “湖沼型”自养体系演化。
对河流流量的调节,使下游河道流量的模式发生变化; 水库的运行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泄流方式(浅层泄流、深层 泄流、溢流等),影响河流原有物质、能量、生态系统结 构和功能,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水库的调度方案、泄流位置、 溢流堰特性、蓄水库容、泥沙沉积以及流域地貌等。

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影响研究综述

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影响研究综述

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影响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利枢纽是指为了调节、控制和利用水资源而建设的工程设施,包括水库、堤坝、水闸等。

水利枢纽在发挥水资源效益的也会对水环境和河道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水利枢纽运行会改变河道的水流、沙粒运移和生态环境,对下游水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研究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水利枢纽对下游河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流情况的改变、河床冲刷和沉积的变化、生态系统的损害等方面。

这些影响不仅会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文和水质特征,还可能对下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深入研究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对于优化水利枢纽的运行方式、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1.2 研究意义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

水利枢纽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研究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规划水资源利用,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枢纽对下游河道的影响涉及到水文、水力、水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探讨河流水文过程和水力结构的相互影响、寻找提高河流水力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探讨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机制,深入探讨水利枢纽对下游河道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为保护和管理下游河道提供科学依据。

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影响研究综述

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影响研究综述

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影响研究综述水利枢纽是指利用水能资源及其调控、运输和利用的工程系统,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枢纽的运行对下游河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涉及到水流、水质、环境生态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水流变化、水质影响、生态环境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水流变化对下游河道影响水利枢纽的运行会对下游河道的水流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首先是水位的变化,水利枢纽的蓄水调度会导致下游水位的周期性变化,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蓄水使得下游河道的水位波动更加显著。

这种水位变化既会影响河岸生态环境,也会对下游水资源利用造成影响。

其次是水量的变化,水利枢纽通过拦河、放水和调水等方式对下游水量产生直接影响。

在能源开发和调节用水等需要下,水利枢纽常常需要调节库区水量,造成下游水量的波动。

这种水量的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下游农田灌溉和饮水,也会对下游河道的生物环境产生影响。

二、水质影响水利枢纽的运行也对下游河道的水质产生影响。

首先是水利枢纽的蓄水导致了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

蓄水后的库区会形成大量的水生植被和浮游生物,这些腐烂的有机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致使下游水质恶化。

其次是水利枢纽的放水和调水会引起水体携带泥沙含量的变化。

在水利枢纽的放水过程中,大量的泥沙会随着水流冲刷到下游河道,造成河道淤积和水质变差。

而在调水过程中,由于水利枢纽的取水和排泥等操作,也会对下游水质产生影响。

水利枢纽的运行还会影响下游水文环境。

在水利枢纽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取水和排放水的操作,使得下游水文环境的流速和水深发生变化,进而对下游水质产生影响。

水利枢纽的运行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质保护和水体治理,以减少对下游水质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影响水利枢纽的运行也对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首先是水利枢纽运行导致了下游河道的生物栖息地丧失。

在水利枢纽的蓄水过程中,因为水位变化和河床淤积等因素,下游河道的生物栖息地会受到破坏,影响下游水生生物的繁衍和生存。

水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水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水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河流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自然的生命之源。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和恶化环境等原因,水沙变化在近年来成为了一个备受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水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并提出一些改善方案。

一、水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河流的生态系统。

首先,水沙变化会使得水的流速变快,在高水位时会大量冲刷岸边的植被,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水沙变化还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减少,使得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恶化。

此外,过量的泥沙还会掩埋生物栖息地,对水生植物的生长也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二、研究河流生态系统
为了更好地研究河流生态系统的变化,需要将研究对象划分成多个部分,包括水文学、地貌学、生物生态学等。

其中,水文学可以研究河水的波动情况、含沙量等;地貌学则可以研究河流的地理环境,包括岸边的土质、植被情况等;而生物生态学则可以研究河流中动植物的分布情况、群落结构等。

三、改善水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为了降低水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加强河流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包括确立严格的规划和
监管机制,防止河流的过度开采和恶化环境;其次,可以进行植
物的绿化和保护,加强河岸的保护,保持水生植被的生态平衡;
最后,需要采用生物、物理和化学多种手段,提高河水中的氧气
含量和水质,保护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平衡。

结语:
水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需要不断深入
研究,并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持河
流和生态系统的生命力,让自然界继续呈现出它的美好。

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影响研究综述

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影响研究综述

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影响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议题。

水利枢纽作为水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水利安全、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水利枢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对下游河道的影响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水利枢纽会对下游河道的水量、水质、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和景观等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些影响不仅关系到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和人民生活质量。

深入研究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对于有效规划和管理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对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进行系统综述,通过对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探讨水利枢纽对下游河道的综合影响机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并系统总结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分析水利枢纽对下游河道水量、水质、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和景观等方面的影响,揭示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本研究旨在为优化水利枢纽运行模式、保护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保障下游河道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水利枢纽对下游河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1.3 研究意义水利枢纽是现代化社会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利枢纽的运行会对下游河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一影响在许多研究中得到了关注。

研究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深入研究水利枢纽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可以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江河水沙变化与水利枢纽建设对河流健康的影响”课题工作大纲一、研究目标 二、主要内容 三、技术路线 四、预期成果 五、进度安排一、研究目标课题设置背景及其意义 课题目标研究目标 课题设置背景及意义经过长期水资源开发、水土流失治理等人类活 动,对流域产流产沙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全球 和中国江河水沙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一 些河流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流域内频 繁而剧烈的人类活动及水沙配置的不合理性, 进一步造成了我国江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洪 涝灾害、水资源供需失衡、河道萎缩、河流功 能衰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许多问题,严重 威胁着河流的健康运行。

研究目标 课题设置背景及意义“全球江河水沙变化与水利枢纽建设对河流健 康的影响”是项目“全球江河泥沙信息管理数据 库”的课题之一。

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该项目 的泥沙技术含量和实用性,实现从江河水沙基 础资料至技术提高与成果应用的升华。

开展全球江河水沙变化趋势和水利枢纽建设对 河流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 应用价值,其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及有关水利部 门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目标 课题目标主要研究目标包括: 作为 “全球江河泥沙信息管理数据库建设” 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该项目提供必要的 数据和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全球江河水沙变化趋势,与教科文 (UNESCO)开展的世界泥沙项目(ISI) 接轨,促进世界泥沙研究的发展;研究目标 课题目标通过研究水利枢纽对河流健康的影响,更好 地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人 水和谐的目的,为更好地开发水能资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研究中国河流水沙变化趋势,更好地开 展水沙资源的合理配置。

研究目标 课题目标作为 “全球江河泥沙信息管理数据库建 设” 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该项目提 供必要的数据和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全球江河水沙变化趋势,与 教科文(UNESCO)开展的世界泥沙 项目(ISI)接轨,促进世界泥沙研究 的发展;二、项目主要内容“全球江河水沙变化与水利枢纽建设 对河流健康的影响”课题可分为二个专 题: 全球主要江河水沙变化趋势的研究 水利枢纽建设对河流健康的影响项目主要内容专题1 全球主要江河水沙变化趋势的研究 全球江河水沙资料的采集与整编 中国主要江河水沙变化过程与分布特点 国外典型河流水沙变化过程与特点 全球典型江河水沙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主要江河径流模数与输沙模数的分布 图项目主要内容专题2 水利枢纽建设对河流健康的影响 水利枢纽修建后水沙条件的变化特征 水利枢纽修建后河流功能的变化 水利枢纽修建对上游河道淤积的影响 水利枢纽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 水利枢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技术路线总体路线 专题1的技术路线 专题2的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总体路线本课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项目,涉及 生态环境学、水文水资源学、泥沙动力学、 水力学、水工建筑学,河床演变学等,因此 以这些学科作为技术支撑,采用调查研究、 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等 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系统地研究全球江河水 沙变化与水利枢纽建设对河流健康的影响。

技术路线 专题1的技术路线专题1 全球主要江河水沙变化趋势的研究 (1)全球江河水沙资料的搜集与整编:结合国际 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开展的教科文组织项目(ISI) 与承担中国主要河流泥沙公报的优势,选定国内 外典型河流,通过项目合作、网络与杂志等途径 开展全球江河水沙资料的搜集工作,根据全球地 理位置、江河特点、资料现状等进行整编归类;技术路线 专题1的技术路线国际河流选择:国际河流的选择要结合地域分布、水 沙资料搜集情况、河道类型等选定。

亚洲河流主要包括外 流水系的黑龙江、湄公河(南沧江)、印度河、恒河、萨 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内流河 包括亚洲中西部干旱地区的有锡尔河、阿姆河、约旦河等。

非洲河流包括大西洋外流水系的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 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奥兰治河等。

欧洲河流包括 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莱茵河、 罗讷河、泰晤士河等。

南美洲河流包括亚马逊河;北美洲 包括密西西比河、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和格兰 德等。

大洋洲外流河流包括墨累河。

技术路线 专题1的技术路线(2)中国江河具有丰富的水沙资料,而且很多学者进行了 大量的分析研究,在前人水沙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 选择主要河流的典型控制水文站,深入分析中国主要河流水 沙变化过程与特点,给出中国河流水沙变化趋势;结合流域 产流产沙特点与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影响中国河流水沙变化 的主要因素,给出中国河流水沙变化趋势的成因。

国内河流水沙资料的搜集方法与途径主要包括《中国河 流泥沙公报》、杂志、网站、研究报告等;中国河流主要采 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刊登的11条河流,包括长江、黄河、 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钱塘江、岷江、塔里木 河、黑河。

技术路线 专题1的技术路线(3)结合中国河流水沙变化趋势的分析成果, 根据全球江河水沙资料的搜集情况,选择合理的 水文控制站,开展全球典型河流水沙资料(包括 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含沙量等)的分析,给出 全球江河水沙过程变化与特点。

结合全球典型江 河现有的水沙变化研究成果,通过现场调研与国 内外江河水沙变化的对比分析,给出全球典型江 河水沙变化趋势与成因。

技术路线 专题1的技术路线(4)结合全球江河水沙变化的分析成果,根据 我国江河水沙观测布局、河道边界条件、工程建 设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区域划分,深入研究 我国主要江河水沙分布特点;进而选定我国主要 河流的典型水文控制站,开展典型水文控制站河 段的输水输沙能力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采用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刊登的11条河流,包括长 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 钱塘江、岷江、塔里木河、黑河,并选定相应的 重点河段。

技术路线 专题1的技术路线(5)利用计算机网络可视化技术,根据实际需 要与取得的研究成果,开展全国江河径流模数分 布图及全国江河输沙模数分布图的绘制工作。

技术路线 专题2的技术路线专题2 水利枢纽建设对河流健康的影响 (1)根据全球主要河流与水利枢纽的特点,如河道类 型、水沙丰枯、地域生态环境等河道特点与水利枢纽 规模、目标、枢纽布置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全球典型 河流及其相应的典型水利工程,分为山区和平原河流 的水利枢纽、多沙河流和少沙河流的水利工程等,通 过搜集详细的水沙资料、河道资料、水利工程特性, 研究修建水利工程对河道水沙过程、河流功能等方面 的影响,对比水利工程修建前后水沙过程与河流功能 变化的特点。

技术路线 专题2的技术路线典型国外水利工程包括伊泰普水电站(巴西 和巴拉圭两国之间的巴拉那河上)、胡佛大坝 (美国)、罗贡坝(塔吉克共和国的阿姆河支流 瓦赫什河上)、阿斯旺(埃及尼罗河上)。

典型 国内水利工程:长江上的三峡工程,多沙河流黄 河上的三门峡工程、龙羊峡和小浪底水利工程, 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等技术路线 专题2的技术路线(2)结合水利工程对河道水沙过程的影响,利 用一些典型河流的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多沙河 流的水利工程,根据水利工程修建前后的河道冲 淤资料与特点,深入研究水利工程对河道冲淤演 变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上下游河道冲淤的变化 特点。

主要分为多沙河流(黄河、永定河、辽河 等)水利工程(三门峡、小浪底、官厅水库等)、 少沙河流(珠江、长江等)水利工程(三峡工程 等)等对河床演变的影响。

技术路线 专题2的技术路线(3)水利工程修建后对河道的影响除了河 道水沙过程的变化及上下游河道冲淤的变 化外,还会对库区移民、大气、水体、鱼 类生物、文物景观、地质灾害等产生一定 的影响,不同的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内 容也不同,有关的研究成果较多,结合一 些典型水利工程进行研究。

技术路线 专题2的技术路线(4)全球江河上修建了大量的水利枢纽, 有关水利枢纽对河道演变影响的研究成果 也比较多,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河流不同水 利枢纽工程对河道演变的影响,总结上游 河道(包括水库)淤积、下游河道冲刷的 规律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预期成果主要预期成果 研究成果提交形式预期成果 主要预期成果我国江河水沙变化趋势; 全球主要江河水沙变化趋势; 水利工程建设对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库淤积与周边环境 的影响;预期成果 研究成果提交形式研究报告 图表形式 网络软件 论文五、进度安排课题完成时间:2年 1.2006年1~12月 2.2007年1月~12月进度安排2006年1~12月2006年1月~6月:课题启动与资料收集 确定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组成立、研 究人员协调与分工等 开展的主要工作:完成各专题的工作 大纲;国内主要江河水沙资料的采 集;进度安排2006年1~12月2006年7月~12月: 全球主要河流水沙资料的采集与整编; 搜集相关研究成果; 该课题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开展“全球 主要江河水沙变化趋势的研究” 和“水 利枢纽建设对河流健康的影响”的工作。

进度安排2007年1~12月2007年1月~6月: 主要河流水沙资料与相关研究成果的搜集、 分析; 基本完成专题“全球主要江河水沙变化趋势 的研究”的内容; 基本完成“水利枢纽建设对河流健康的影响” 专题的研究内容; 开始准备课题编写大纲。

进度安排2007年1~12月2007年7月~12月: 完成专题“全球主要江河水沙变化趋势的研究” 的研究报告; 完成专题“水利枢纽建设对河流健康的影响” 的研究报告;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准备并完成课题验收工作。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