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源中小型水生动物孳生与灭活实验研究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与实践

第 6期
实验科学与技术
Ex pe ime r nt Sc i e n c e a nd Te c h no l o g y
Ve 1 .1 4 No. 6 De e. 2 01 6
2 0 1 6年 1 2月
“ 水 生 动 物 病 原 微 生 物 学 " 实 验 的 教 学 与 实 践
e x p e i r me n t a l c l a s t u d e n t s c o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l a s k i l l s ,c o n f o m r t o t h e t r e n d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a n d a - c h i e v e d g o o d r e s u l t s . I t i S o f g r e a t e n l i g h t e n me n t t o f u r t h e r d e e p e n t h e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m r o f s u c h c o u r s e i n t h e f u t u r e . Ke y wo r d s mi c r o b i o l o g y e x p e ime r n t o f a q u a t i c a n i ma l p a t h o g e n ;a q u a t i c a n i ma l me d i c i n e ;t e a c h i n g i d e a s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m r
( C o l l e g e o f F i s h e r i e s a n d L i f e S c i e n c e ,S h a n 【 g h a i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 0 1 3 0 6,C h i n a )
水源水中摇蚊幼虫的孳生与生态控制

多样性明显降低 ,而适应富营养水体的摇蚊类水生 ~9918% ,摇蚊幼虫密度和生物量从大到小的顺序
昆虫在水体中却占优势地位 。这主要归因于这个种 是 1# > 3# > 2# > 4# ,无鱼对照池摇蚊幼虫丰度显著
类能耐受由于有机物大量被分解而造成的低氧甚至 大于养鱼池 ,其平均生物量是养鱼池的 13. 6倍 [12 ] 。
值与底栖动物生物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
2 水源水中摇蚊幼虫孳生的生态学因素
以摇蚊幼虫为代表的底栖动物在水中的大量繁
殖 ,是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对
图 2 水温对摇蚊世代时间的影响 Fig12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generation time of chironomus
Key words chironomus larva; eutrophication; top 2down effect; biomanipulation
目前 ,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性 的环境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对饮用水生产带来的危 害主要有水中含藻多 、有机物浓度高 、向水体释放有 毒物质等 ,造成了饮用水水源水质恶化 ,水处理难度 增加 。而近年来 ,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又一困扰供 水界的难题 ,即城市供水系统摇蚊幼虫污染问题 ,引 起了水处理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 1, 2 ] 。本文从生态学 角度出发 ,对解决困扰水厂运行的摇蚊幼虫污染问 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
第 8期
孙兴滨等 :水源水中摇蚊幼虫的孳生与生态控制
3
体中的动植物也正是靠彼此间的捕食关系与生存竞 2. 3 鱼类减少增加了摇蚊幼虫繁殖的机会
争压力来实现水体各物种间生物量 、种群密度上的
江苏省主要饮用水源地底栖动物物种资源调查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江苏省主要饮用水源地底栖动物物种资源调查李娣1j 师伟3(1.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南京210036;2.江苏省苏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36;3.空军勤务学院,江苏徐州221000)摘要:2014年,江苏省主要饮用水源地30个断面共采集到底栖动物76种,其中昆虫纲26种(摇蚊类22种、其他类4种)、甲 壳纲11种、软体动物18种、多毛纲3种、蛭纲2种、寡毛纲15种和线性动物1种,优势种为寡毛纲的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claparedianus ),优势度为19.8%;主要饮用水源地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值处于“一般”状态,底栖动物物种个体分布较均匀。
关键词:水环境;资源利用;水生生物中图分类号:X 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20)20-0019-030. 引言作为人类的生命之源和生存之本,饮用水是地球上不 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急 剧增长,水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饮用水源地水环境生态 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生物群落 结构类型朝着单一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重大饮 用水源地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如2007年夏季江苏省无锡 市太湖饮用水源地暴发蓝藻水华污染事件、2009年我省 盐城市饮用水源地出现酚类化合物污染事件以及2014年 甘肃省兰州市饮用水源地发生苯超标事件等。
饮用水源地 水质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居民生产生活,还关系着水生生物 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发展,涉及水质、水生生物、水生态 系统等多个方面,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U l 。
因此,调查 饮用水源地水生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状況,对合理 利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和强化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与 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物种资源 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水中颤蚓灭活实验研究

1 生物特 性
颤蚓 在 水底软 泥或 沉积 物 中穴居 , 肉眼可见 . 头部 不 明显 , 体 分 节但 不 分 区 , 表 具 刚 毛. 其 身 体 雌雄 同体 , 异体受 精 , 成熟 时体 表产 生环 带 ; 性 卵生 , 直接 发育 ( 幼 体孵 化 后其 形 态 与 成 体 无 大差 异 ) 集群 指 ,
生 活 . 细长 , 体 由于 血浆 中溶 有血 红蛋 白而 呈微 红色 , 而血 红蛋 白易与氧 结 合进行 氧 的传 递 , 使得 颤蚓
收 稿 日期 :0 50 — 5 20 —40
基 金 项 目 : 家 教 育部 高 等学 校 优 秀青 年 教 师 教 学 科 研 计 划 资 助 ( 023 7 ; 安 市 城 乡建 设 委 员 会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国 20 —9 )西 作 者 简 介 : 廷 林 (9 2)男 , 东 昌邑 人 , 授 , 士 生 导 师 。 黄 1 6一 , 山 教 博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资 源 保 护 与 水 质 控 制 , 处 理 技 术 , 环 境 修 复 水 水 水
维普资讯
第 3 8卷
第 2期
西 建 科 大 学 安 筑 技 学 报(然 学 ) 自 科 版
J xia i. o c . & Te h ( trl cec dt n . ’ n Un v fAr h c . Naua S i eE io ) n i
颤蚓进行了初步研究 , 利用 次 氯 酸钠 、 氧 化 氢 、 锰 酸 钾 、 氧 化 氯 和 臭 氧 等 几 种 常 用 氧 化 剂 对 其 进 行 了 灭 过 高 二
活 试 验 , 究 了在 不 同投 药 量 、 H 值 、 触 时 间 下 比 较 几 种 药 剂 的 灭 活 效 果 . 果 表 明 , 氧 灭 活 效 果 最 佳 , 研 p 接 结 臭
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环境微生物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班级:组员:指导教师:学年:2012 –2013 日期:2013-03-29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摘要水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天然环境。
各种天然水中常含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不同的水体由于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本实验通过对雨水和湖泊水中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鉴定,了解自然界中的不同水体中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两种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点,进一步了解不同水体的清洁程度。
关键词微生物雨水鱼塘水种群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IN WATERAbstract Water is the microorganism widely distributed natural environment. A variety of natural water often contains a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Different bodies of wat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microorganisms contained in different. In this study, rain and lake water microbial cultivati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bial实验目的1.分离与鉴定鱼塘中的微生物种类。
水质监测中水生生物的应用研究

4 结语
现 在 ,水质检测工作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生物检测方 法 蒸 蒸 日 上 ,蓬 勃 发 展 ,并 与 理 化 检 测 方 法 相 互 补 充 。把计算机与 数 学 分 析 相 结 合 并 应 用 于 水 质 检 测 ,是 当 代 水 质 检 测 的 一 个 新 的 发 展 方 向 ,选 择检测预报水污染的课题时,最好选择可建立数学 模 型 的 课 题 ,应 有 生 物 群 落 结 构 、功 能 等 参 数 ,研 究 成 果 更 有 利 于 监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志松,栾晓,高伟,李倩,杨官品,郑立.发光细菌法在环渤海污水 样品遗传毒性检测中的应用[J].海洋与湖沼,2015(01). [2] 汪星,刘录三,李 黎 .生物监测在跨界河流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 环境监测,2014(02). [3] 徐东炯,张咏,徐恒省,陈桥,牛志春,黄娟.水环境生物监测的发展 方向与核心技术[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3 (0 6 ). [4] 王子健,饶凯锋.突发性水源水质污染的生物监测、预警与应急 决策[J].给水排水,2013(10).
(1)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里面包含了多种污染物,还可能 发生协同效应,加剧污染。生物监测对于这种综合污染能较好的反 应出来。(2)在污染发生的早期,在难以直接检测的时候,生物可以较 快 做 出 反 应 ,比 如 一 些 较 低 浓 度 的 污 染 物 进 人 环 境 ,生物就可能出 现症状。(3)有些情况是理化检测无法做到的,比如那些剂量小的慢 性毒性效应,生物监测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4)理化检测有一定 的局限性,连续取样非常繁琐,生物监测很好的克服了这些缺点。
的水体中水生物种的种群物种和相应的数据,用以对此分析,从而得
水生生物对水质污染的敏感性实验报告

水生生物对水质污染的敏感性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水生生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它们对不同水质污染的敏感性,并了解不同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程度。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自来水- 水生生物(例如:小型浮游生物、蚯蚓等)- 水质污染物(例如:重金属、农药等)2.2 实验方法:- 准备不同水样:自来水(作为对照组)和加入不同水质污染物的水样。
- 将水生生物分别放入每个水样中。
- 对每个水样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水生生物的数量、行为活动、生长状况等。
3.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3.1 自来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自来水作为对照组,观察到水生生物具有正常的数量、正常的行为活动和健康的生长状况。
这表明自来水对水生生物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3.2 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将一定浓度的重金属污染物加入水样中后,观察到水生生物的数量明显减少,行为活动变得迟缓或停止,生长状况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特别是在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物中,水生生物几乎无法存活。
3.3 农药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将一定浓度的农药加入水样中后,观察到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行为活动明显受限,生长状况也受到影响。
尤其是在高浓度的农药中,水生生物的生理反应异常明显,生存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4.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1 水生生物对水质污染非常敏感,不同的污染物会对它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特别是重金属和农药等污染物,其对水生生物的数量、行为活动和生长状况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4.2 污染物的浓度是影响水生生物的关键因素。
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水生生物的生存能力将逐渐降低,甚至无法存活。
4.3 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至关重要。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和改善水体环境是保护水生生物的有效措施。
5. 改进与展望本实验在实验条件和水质污染物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覆盖所有可能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受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中微型后生动物的研究

刮取新鲜填料上的苔藓虫若干,分成 2 份,一份直 和水蚤等.微型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有游离细
接捣碎成浆状,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作为死亡 菌、单细胞或多细胞藻类、有机碎粒、脱落的生
残体样本,利用发光细菌测定其毒性强弱;另外一 物膜、原生动物等.椎实螺还可咬食生物膜和苔
份加入数毫升蒸馏水,静置数天,然后混匀后离心, 藓虫.
取上清液作为虫体的分泌物的样品,分别测定发 2.2 微型后生动物的分布和作用
光细菌的发光抑制率,测定方法见文献[15].采用 2.2.1 微型后生动物的时空分布 在污染水源
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Vibrio-qinghaiensis sp.-Q67) 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型后生动物在填料挂膜的
为检验生物,以 Spectramax M5 型酶标仪(Molecular 中期出现.镜检可发现线虫和游动型轮虫,罕见环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沿池长方向(m)
微型动物数量(个/cm)
化的影响,从而为城镇供水安全提供参考.
轮虫是生物膜上的优势微型后生动物类群.常见
1 材料与方法
有旋轮虫、长柄巨冠轮虫、胶鞘轮虫、金鱼藻沼 轮虫等.大部分轮虫可在生物膜上爬行或自由运
微生物镜检所取的填料样品(生物膜已经成 动,少数种类固着于填料生长.环节动物,在不同
熟)均来自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源 类型填料的源水生物处理装置上均可发现.常见
在某些装置中发生暴发性生长,并啃食生物膜的 现象[9-10].一些发达国家因饮用水源质量好,故该 领域的相关文献不多;国内对污染水源生物处理 的研究多集中于工艺和动力学等方面[11-12],而在 原水生物处理的生物相,尤其是微型后生动物领 域的研究很少[13-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表水源中小型水生动物孳生与灭活实验研究姓名:陈千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市政工程指导教师:黄廷林2006060123水生动物孳生的控制措施1.由于水源水污染是引发线虫、水蚤等孳生的首要原因,所以控制供水系统中生物污染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下大力气控制地表水体有机污染,努力改善水源水质。
2.水厂应定期清洗水处理构筑物,特别是死角地区,以破坏小型生物筑巢、生长和繁殖的环境。
在水厂内部进行生物灭活是一种补救措施,加强和改善现有的水处理工艺,在每个处理环节上都严格把关,争取不让水蚤、线虫随出水进入管网。
3.管网中应保持一定的余氯量,以遏制微生物和虫卵的再度生长。
另外,科学管理输配水管网也是防止水生动物孳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供水企业应准确掌握管网的现状,及时更新老管、锈管、漏管,防止管外污物在低压时倒吸入供水管网;遇到爆管要抓紧抢修,并避免和减少抢修过程中的污染;另外,“盲肠管”、消火栓及管网末梢等死水区红虫易于筑巢栖身,应该定期排放。
4.对城市二次供水的水池和水箱要定期清洗和消毒,并加强管理,避免产生红虫、线虫等的二次污染。
2.4西安市供水系统中几种典型水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在西安市市区和郊县发现的典型水生动物有:颤蚓、水蚤和摇蚊幼虫。
我们对这3种生物分别进行了培养研究,以期对它们的时空分布规律、生态特性、生长繁殖规律等有个全面的了解。
由于本课题组以前已经对摇蚊幼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Ⅲ1,所以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生物为颤蚓和水蚤。
24.1颤蚓颤蚓(Tubifex)属于底栖动物(Zoobenthos)的穴居动物(Burrowingbenthos),它们常在水底软泥或沉积物中生活,体呈红褐色,肉眼可见。
它们体呈细长形,便于在底质中穿行。
为解决底质中氧气供应不足问题,颤蚓常将尾部露出并不断摇摆,造成水流以取得氧气,见图2.1[561。
它们分布在淤泥为主的底质中有时可以达到相当大的深度,如颤蚓在日本琵琶湖南部有时可以钻至湖底以下O.9mp”。
颤蚓的身体分节但不分区,除前端2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形态构造基本相同【5”。
体表具从体壁外的小囊中生出的短而硬的刚毛图2.1颤蚓群(setal)【s引,为运动器官。
每节刚毛4束,每8ig・21Tubife。
8singroup在实验室培养过程中,颤蚓可以在pH值为7.1~7.8mg・L。
1去氯自来水中(经48h持续曝气的自来水)中生存良好。
(4)溶解氧颤蚂I可以在低氧的条件下生存,因为它们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很容易与氧结合而进行氧的传递,使其甚至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一段时间。
为了更易于获得氧,它们常将身体的后端伸出淤泥之外,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呼吸作用。
在实验室培养过程中,颤蚓可以在溶解氧(DO)4.1N7Omg・L。
1去氯自来水中(经48h小时持续曝气的自来水)中生存良好。
但在夏季7、8月份由于温度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蚓常离开盘底聚集成团块状于水面。
水质极易变坏,发臭。
如不及时换水便会造成大量虫体死亡,死亡虫体变成白色,泡胀状,有腥臭气味。
未死亡颤蚓同死亡虫体依然聚结成团,如不及时清理死亡虫体,则会引起整团颤蚓的集体死亡。
可见,水中必须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才能使得颤蚓正常生长。
2.4.12颤蚓的实验室培养研究为了进一步观察颤蚓的生活习性并贮备蚓源用于后续的灭活实验,我们开展了实验室颤蚓的快速培养研究。
并根据已掌握的颤蚓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环境因子影响等生物学特性,确定了最适宜颤蚓生长的自然条件,并将其应用于实验室的快速培养研究。
(1)颤蚓培养的研究现状由于颤蚓是一种非常好的鱼类饵料,所以是广大农村地区水产养殖对象在苗种阶段的优质饵料。
钟永平【44I曾对其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介绍。
另外由于其在污水自净和水质污染监测中的重要地位【6“,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观察和培养研究。
Kosiorekl651对正颤蚓在24。
C水温的蚓茧内发育及性成熟期间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实验室饲养研究,Paoletti[“】采用Kosiorek的方法研究了水温与正颤蚓的产茧,蚓茧的孵化时间,胚胎死亡率和生长速度的关系。
李仁熙[62,63]在借鉴了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当地正颤蚓在15℃、20℃和25℃水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过程及其与水温的关系。
(2)实验室培养从蓝田县自来水厂取回原水(灞河水)和构筑物底泥,用40目标准筛分离出颤蚓等小型水生动物,挑选出成熟的图2.2颤蚓的蚓茧(80倍显微摄影)颤蚓一具备明显的环带,体长在Fig.2.2TheCOCOOnoftubifex(micrographof80times)30~50mm的颤蚓进行单独培养。
将它们放于培养瓷盘中,以松软的木屑作为基质,培养水样采用去氯自来水,水温在23℃~25℃,水面高出基质10ram。
其中DO为4.1~70mg・L~,pH值为7.1~7.8mg・L-1。
喂以腐烂的落叶和碾碎的新鲜莴苣。
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盘中水的一半,水温与瓷盘中相同。
蚓每天适量喂食一次帕“。
经过~段时问的培养,发现了新生蚓茧,见图2.2。
蚓茧为淡橙色,略带透明状,呈椭球形,两端略尖,长约2~3mm,内有卵粒2~10个,卵粒呈褐色。
图2.3颤蚓的茧内发育全过程(80倍显微摄影)Fig.2.3Thewholegrowthcourseoftubifex(micrographof80times)从培养成虫的瓷盘中挑选出蚓茧,放入培养皿中单独培养,培养方法同上。
经过7-14d,卵粒发育成幼虫,纷纷从卵茧一侧游离出来。
整个茧内发育情况如图2.3所示。
图2.4幼虫(80倍显微摄影)Fig2.4Youngtubifex(micr02raDhof80times)图2.5成虫Fig.2.5Maturetubifex刚孵出的幼蚓仅有3mm左右,身体直径不足0.2ram,伸缩活动敏捷,或漂浮在水面或沉于皿底,肉眼难辨,体色较浅,略;滞红褐色见图2.4f5”。
其形态与成熟颤蚓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别,属于直接发育。
经过30~37d左右的生长,幼蚓出现了环带,标志着发育为成熟个体,成虫及其生殖环带的形态如图2.5和2.6所示。
颤蚓的发育可以划分为蚓茧内发育、未成熟阶段和成熟3个阶段【6“。
蚓茧内发育阶段是从蚓茧产出到幼蚓自蚓茧内孵出的胚胎发育过程,未成熟阶段是从幼蚓孵出到蚓体出现环带的生长发育过程。
成熟阶段是从蚓体出现环带到第一个蚓茧产出的发育过程。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水温23℃~25℃,DO41~70mg・L。
1),茧内发育为10~14d,未成熟阶段为37~45d,成熟阶段为图2.6成熟颤蚓的生殖环带(显微摄影)5~lOd,整个发育过程历时52~69d。
Fig.2.6Clitellumofmaturetubifex(micrograph)24.2水蚤西安地区所发现的水蚤优势种类为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ranchiopoda)双甲目(Diplostraca)枝角亚目(Cladocera)。
枝角类的主要形态特征有以下5个:①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②有两瓣透明的介壳披包在外;③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并带有水晶体;④第二触角发达,枝角状,为浮游和滤食的主要器官。
第二触角双肢型,并有羽状刚毛。
内外肢节数以及游泳刚毛的排列因种类而异,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⑤直接发育,无变态(薄皮蚤除外)。
我们在水厂发现的枝角类水蚤一般体长约1N2mm,在水中跳跃,活动敏捷‘”1(图2.7-2.8)。
图2.7水蚤(80倍显微摄影)Fig.2.7Cladocera(micrographof80times)图2.8水蚤(80倍显微摄影)Fig.2.8Cladocera(micrographof80times)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出幼虫;在高于30℃和低于6℃的情况下基本无幼虫出现。
每一批有十几只幼虫。
成虫20℃下能存活50d以上,而25℃时约40d。
水蚤能在较大范围内适应温度的变化,在4℃低温下放置24h后,回到室温中能正常活动。
实验室中,观察到水蚤在pH为4和10的溶液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在pH至3与PH兰1l溶液中不能存活。
24.3摇蚊幼虫我们常说的红虫指摇蚊幼虫,属昆虫纲双翅目摇蚊科。
摇蚊的生活史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除成虫外,其余阶段均在水中生活。
幼虫营底栖生活,其生物量约占底栖动物总量的70~80%16”。
外部形态一般为圆柱体,氏2~30mm,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具有眼点、触角,由于身体内含有血红素而成红色,见图2.9。
摇蚊的生活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幼虫阶段共经历三次脱皮,体色在蜕皮后发生变化,从淡红色、鲜红色至深红色;蛹呈黑褐色,其阶段很短,仅几小时,最多2~3d即羽化为成虫。
摇蚊不同种类差异很大,图2.9摇蚊幼虫有的两年一个世代,有的一年有七个世代,大多数每年有Fig.2.9Chironornid1arvae两个世代,第一个在春季(5~6月),第二个在夏季(8~9月)。
摇蚊幼虫为杂食性,主要摄取细菌、藻类、胶菌团和有机碎屑等。
摇蚊幼虫卵在水中的孵化时间主要受水温的影响,l~2d即可孵化,温度越高,卵粒孵化时间越短;而幼虫从孵出至化蛹所需的时间由水质及水温决定【45461。
摇蚊幼虫能耐缺氧,有些甚至在无氧条件下也能生存30~120d。
冬季在水底越冬,生活期数月至一年【4”。
在实验室条件下,摇蚊的生长史中,一个世代(卵到成虫)最短可达30d,幼虫占的时间最长,约23~27d。
2.5本章小结本章对供水系统出现的水生动物进行了总体介绍,调查了西安市地区水生动物孳生的现状,并依据线虫、水蚤等孳生的原因,从理论上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对西安市供水系统中出现的3种典型水生动物一颤蚓、水蚤和摇蚊幼虫的生态学特征分别研究,并进行了实验室人工模拟培养,以掌握它们的时空分布规律、生态特性、生长繁殖规律并为后续的灭活实验提供活体材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二}-论文率可以达到80%,灭活率提高了5倍还要多。
另外,10mg・L’1的高锰酸钟在50min时可以达到100%的灭活。
我们还可以看出,随着接触时问的延长,灭活效果的提高是明显的,即使是2mg・L。
的高锰酸钾将接触时间延长至100min也同样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
(2)pH值对灭活效果的影响观察pH值在5-9变化时,高锰酸钾的灭活效果变化情况。
药剂投加量采用2mg・L~,蒸馏水为实验水样,由图3.3可以看出高锰酸钾随着pH值的升高,灭活效率降低,特别是在1h接触时间荸时更为明显。
将接触时釜间延长,灭活效果随“、pH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大大减小,如接触时间为1.5h和2h时,pH为9时的灭活率比起pH为5时的灭活率仅分别降低了30%和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