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消毒饮应用举隅

合集下载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1. 消毒饮的简介普济消毒饮是一种传统中药饮品,由多种中草药提取制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抗病毒等功效,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以及主要的功能和主治。

2. 消毒饮的主要功能普济消毒饮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2.1 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毒素,净化人体环境,从而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2.2 杀菌消炎普济消毒饮中的药物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和杀死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外伤感染等。

2.3 抗病毒普济消毒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以降低病毒侵袭机体的能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4 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普济消毒饮中的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 普济消毒饮的主治普济消毒饮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主治:3.1 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咽喉痛、流鼻涕等症状。

它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和消炎的作用,可以改善呼吸道的炎症状态,促进病情的康复。

3.2 消化系统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消化系统感染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它可以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改善消化系统的炎症状态,促进肠道菌群的恢复。

3.3 皮肤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皮肤感染引起的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通过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改善皮肤的感染状态,促进伤口的愈合。

3.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缓解咽喉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 其他感染性疾病除了上述主治外,普济消毒饮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溃疡等。

普济消毒饮临床应用举隅

普济消毒饮临床应用举隅
药配伍 ,药证 相符 ,效 果颇佳 。 Leabharlann ( 上接 第2 5 0 页)
i阴交 为 配穴 ,实施 温 针 ,针后 于大 椎及 四肢肌 肉丰厚 处
2 头面部 多发性毛囊及 口腔 溃疡
患 者 ,女 ,4 9岁 ,农 民 ,2 0 0 2年 6月 1 6日就 诊 。 患 者咽喉 不利 , 口舌 生疮 ,头面部 疮 疖 ,发热 ,疼 痛难 忍 ,曾用 西药 ,( 药物 不详 )治 疗 效果不 明显 ,邀余 诊治 ,刻诊 : 面部 口唇 ,头部 ,有 多个疖 肿 ,大 小不等 ,头痛 ,发热烦 渴 ,大便 干 ,小便黄 ,舌质红 , 苔薄黄 , 脉 滑数 ,辩证 为 : 风热疫 毒于头面 。治宜 疏风散邪 ,
按 : 毛囊炎及 口腔 溃疡 ,属 于多发病 和常见 病 ,感受 风 邪 疫 毒 或火 热 壅 于上 焦 ,故 出现 头 面疮 疖 ,咽 喉不 利 ,口 腔溃疡 ,方 中酒 炒芩 连 ,清 降发 于头 面热 毒为 君 ,牛 蒡子 , 连翘 , 薄荷 , 僵蚕 , 辛凉 疏散 头面风热 , 使入 里之邪 南表而 出。
2 4 8
世界 最新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年第 l 3 卷第 7期

中医 中药 ・
普济 消毒饮 临床应 用举 隅
初 方 杰
( 山东省莱 阳市高格庄 医院中医科 ,山东 莱 阳 2 6 5 2 2 3)
摘 要 :普济消毒饮 出 自 《东垣试效 方》 ,录 自 《 普 济方 》,原名普济 消毒饮子 ,简称普 济消毒饮 。主治:大头瘟、风 热疫毒之邪 ,壅于上 焦,发 于头面 ,故 头、 目炊 热肿痛 , 目不 能开 ,咽喉部 不利 ,舌燥 口渴 ,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笔者于临床 用之疗效颇佳 ,现举验案二 则以飨同道 。 关键词 :普济 消毒饮 ;临床应 用; 中医 中药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普济消毒饮一、古方简介【来源】《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酒炒)15g,黄连(酒炒)15g,陈皮6g,生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3g,板蓝根3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僵蚕2g,升麻2g,甘草6g。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血管神经性水肿痒主【案例】某女,25岁。

半年来周身反复起风团块,服抗过敏药可暂时缓解,今晨起床后,突然眼睑、口唇肿胀、瘙痒,迅速波及全面部,伴胸闷、心烦,再次服用抗过敏药不能缓解。

诊见:面肿胀,眼睑口唇尤甚,色微红,无可凹性压痕,前臂可见对称性淡红色风团块,舌淡红,苔微黄。

此为风热上攻之故,处方:黄芩、板蓝根、连翘、陈皮、荆芥、防风各15g,升麻、薄荷、蝉蜕各10g,僵蚕15g,生甘草20g,黄连5g,水煎服。

2剂肿消[李达文.I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8,(3):21]。

【按语】血管神经性水肿发于面部者,中医称“面游风”,病由禀赋不足、食物过敏或胃肠积热复感风邪而发,治当重在清热疏风,故选普济消毒饮化裁而取效。

2.热曼塞-汉特综合征【案例】某男,26岁,农民。

右侧头面部红肿炽痛,尤以外耳道、耳廓、右眼部为甚,表面满布疱疹,疱疹由左颧经耳延至耳后,呈带状分布。

5日后患者口角自右向左歪斜,伴发热烦躁,精神恍惚,口咽疼痛,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烂,米水难进。

某地医院用大剂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治7日无效转五官科,治2日仍不见好转,后转中医诊治。

诊见:神志欠爽;面红气急,目不能睁,口干咽痛,米食不进,舌红,苔黄燥有芒刺,脉浮数有力。

舌尖及舌中部、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L,中性粒细胞占92%。

证属风热邪毒客于上焦,治宜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腮腺炎30例

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腮腺炎30例

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腮腺炎30例发表时间:2011-11-08T16:11:20.5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6期供稿作者:王雨旺1 张艳春1 乐石旺2 [导读] 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

详细论述了“大头温”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随症加减。

王雨旺1 张艳春1 乐石旺2 (1新疆奇台县人民医院一科 831800;2新疆奇台县中医医院 831800)【中图分类号】R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099-02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

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现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为腮腺炎病毒侵犯不同器官所引致。

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一般认为是并发症。

本病属中医之“大头温”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外感温热毒邪是本病的致病主因,在春季风温过暖或冬季应寒反暖的气温条件下,温热毒邪容易滋生传播。

如人体正气不足则易感邪发病。

其病机变化以邪犯卫气,热毒充斥肺胃为主,初起邪毒尚轻,犯于卫分,故首先见到卫表症候。

继则热毒渐炽,由卫及气,潘灼肺卫,则出现肺卫热盛证。

邪毒攻串于头面,博结于咽喉,则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破溃等。

因此,选择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为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2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年龄19.5岁;汉族26例,哈萨克族2例,维吾尔族2例;病程最短者3天,病程最长者10天,平均6天。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中医治疗腮腺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首选方子--普济消毒饮。

本方的清热解毒力量非常强,使用了黄连黄芩。

但凡头面部有风热之毒,皆可以使用本方。

现在临床上多用于头面部以及上呼吸道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

普济消毒饮的组成与功效
处方: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用法:水煎服。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
主治大头瘟。

现代本方多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证属风热毒邪为患者。

此外临床中取其新用治疗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水痘,收效较好。

如某些患儿经注射或内服阿昔洛韦、青霉素、奈普生等抗病毒、防感染、解热西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氧化锌洗剂,皮疹有所消退,但新的皮损仍不断再现,似粟粒至高梁大小
的红色丘疱疹较多分布于头皮、颜面、颈部、躯干、四肢,少数伴有脓疱,痒剧,触之皮疹灼热,兼有口渴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数者。

足以说明体内感受热毒较重,蕴于肌肤而发。

热不清毒不解,则痘疹反复出现,此种病情应加清热解毒类中药内服,方能奏效。

现在普济消毒饮在临床上还在广泛的使用,可见其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在治疗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时,我们可以配合西药治疗,这样可以缩短病程,加速疾病痊愈。

《内经》理论临床应用举隅(待续)

《内经》理论临床应用举隅(待续)

庸 的认 识较 为 符 合《 内经 》 原意 , 针 刺 放血 疗 的 即“
法 ” 。
现 今将 “ 去菀 陈堇 ” 疗 方法 , 展 为“ 治 发 活血 利
水 法 ” 是治 疗水 肿 的重要 方法之 。因为 津 、 , 血在 生理上 是互 化 互 补 的关 系 , 津 血 同源 ” 在病 理 即“
可久 留于身 中也 ” 作 为水肿 的一般 治疗 原则 。 , 杨上 善把 “ 去菀 陈 蕉” 释为 “ 解 有恶 血聚 , 刺去 也 ” 。丹波
散 、 菊饮 等方 , 桑 皆寓“ 火郁 发之 ” 之意 。不 仅如 此 ,
叶 氏对 温病 邪 人 气分 , 未 伤 津 者 , 因 势 利 导透 热 有 表之 法 ; 邪人 营分 亦可 “ 透热 转气 ” 清 营汤 用银 花 、 ,
连翘 等清宣透 热之 品 , 防伏 火不 能从 内达 外 而遏 以
郁 不解 之虞 。
余 在临 床治疗 温热 病 , 经常应 用“ 火郁 发之 ” 的 治 法 , 取得 良好 的效 果 。 曾于上 世纪 8 且 0年代 , 在
门诊治 疗痄腮 。 患者李 某某 , , 。 男 7岁 发热 恶寒 , 头 痛 , 干 3天 。就 诊 当天 开始壮 热 烦躁 , 痛 , 部 咽 头 腮
维普资讯
山西 中医
20 0 7年 4月第 2 第 2期 3卷
S HAN C XI OF T M Ap.2 0 12 . ・5・ J r 0 7Vo. 3No 2
《 内经 》 论 临床 应 用举 隅 ( 续) 理 待
顼 祺 顼 志 兵
的指导 意义 。 2 去 菀陈 堇
本法 主要 用于治 疗外 感热病 类 的病证 。 因外感 风 、 、 、 、 诸 邪 气 , 可郁 而 化 火 , 其 是 温 寒 暑 湿 燥 均 尤 热病伏 火之 证 更 为 多见 , 常用 “ 故 火郁 发 之 ” 法 。 治

普济消毒饮临证运用举隅

普济消毒饮临证运用举隅

普济消毒饮临证运用举隅关键词普济消毒饮带状疱疹扁平疣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是为治疗风热上攻所致的大头瘟毒而设。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功效。

笔者在临床上以普济消毒饮为主,采用同方异治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扁平疣等,每获良效。

1 带状疱疹周某某,男,48岁。

2005年9月12日初诊。

5天前患者突然发现在右胁皮肤出现灼热微痒及红斑,并觉疼痛,随后在红斑上出现群集性粟粒至绿豆状丘疹,迅速变成水疱,呈现单侧带状排列。

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溲黄,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脉弦数。

诊为带状疱疹。

治拟清热解毒,清肝泻火。

拟普济消毒饮加减,处方:黄芩、桔梗、连翘、柴胡、陈皮、焦山栀、炒僵蚕各10g,牛蒡子、玄参各12g,川连3g,生甘草6g,板蓝根15g,薄荷、龙胆草各5g。

5剂。

另用青黛适量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涂于疱疹处。

9月17日二诊:皮肤灼热减轻,疼痛未减,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拟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上方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g;减僵蚕为5g,陈皮为6g,续服5剂。

9月22日三诊:皮肤灼热消退,疼痛减轻,水疱干涸,仍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拟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处方:黄芩、连翘、陈皮、焦山栀、炒僵蚕、延胡索、川楝子各10g,玄参、柴胡、沙参、麦冬、牛蒡子各12g,川连、桔梗、生甘草各6g,板蓝根15g,龙胆草、薄荷各5g。

5剂善后。

按:本例患者系是肝气久郁,化火动湿,致湿热酿毒,外渗肌肤而成。

故初诊以普济消毒饮去马勃、升麻,加龙胆草、焦山栀以助柴胡清肝泄热。

二诊皮肤灼热减轻,疼痛未减,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止痛。

三诊皮肤灼热消退,水疱干涸,仍口干咽燥,续加沙参、麦冬养阴清热以资巩固。

2 扁平疣夏某某,女,21岁。

2005年12月30日初诊。

患者7天前面部出现散在米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呈圆形和椭圆形,表面光滑,质硬,边界清,偶有轻度瘙痒,丘疹颜色为淡褐色。

舌红、苔薄黄而腻,脉浮数。

普济消毒饮古今应用发微

普济消毒饮古今应用发微

文献综述基金项目:李青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作者简介:钱昌盛(1994-),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老年病的中医防治研究。

E-mail:277344745@qq com通信作者:曹颖颖(1981-),男,傣族,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肾病防治研究。

E-mail:Docpordyy@163 com普济消毒饮古今应用发微钱昌盛1 李 青1 吕春艳2 张 宁1 祝 月1 曹颖颖1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 普济消毒饮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是东垣先生为“大头天行”所拟方剂,文章从近几年关于普及消毒饮的临床研究梳理发现,该方广泛运用于痄腮、瘿病、乳蛾、痤疮等属“壅”方面,此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证候积分,临床上此类内、外科疾病,有着风热壅盛共同的病机,因此可异病而同治,然而并未明确统一的主治证型。

通过分析普济消毒饮的方药组成、历代医家对于该方的注解,结合目前应用的适应症,认为此证由外感风热,侵袭头目,继而客于上焦,出现一派热盛之征,属上焦热盛、风热肿毒侵袭所致者均可化裁使用普济消毒饮,该方属于疏风清热、辛凉解表一类,较银翘散、桑菊饮之功效强弱尚待研究,但为温病学理论和治法的开启完善提供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 普济消毒饮;大头瘟;壅;上焦风热壅盛【中图分类号】R289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7-0050-04 金泰和二年四月(公元1202年),民间流行瘟疫,症见:恶寒体重,头面肿盛,目不能开,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人称“大头天行”。

张县承之侄亦同患此病,求诊于东垣先生,遂有此方,随后被推广于民间,救治了无数人。

当时温病学说尚未形成,辛凉药物相配伍解表如麻黄伍石膏可追溯到张仲景时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也有类似药队(麻黄、葛根与石膏、寒水石同用,或是石膏、苦参、寒水石与麻黄、升麻、葛根同用),此外,刘河间所创防风通圣散可归作辛凉解表类(尚兼里实)的方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 化痰通络 。方用 普济消毒饮加减 : 黄芩 1 5 g , 黄连 1 0 g , 玄参 1 5 g , 连翘 1 5 g , 板蓝 根 3 0 g , 僵蚕 1 0 g , 升 麻 1 5 g , 柴胡 1 5 g , 全蝎 1 0 g , 防风 1 5 g , 天麻 1 5 g , 白 附 子 6 g , 共服 2 0余剂 , 头痛 消失 , 随访 两年 未见 复发 。 按: 《 兰室 秘 藏 ・ 头疼门》 : “ 头半边痛者 , 先 取 手 少阳阳明, 后 取 足少 阳 阳 明 , 此 偏 头 痛也 。 ” 三 叉 神 经 痛 属 中 医偏 头 痛 的范畴 。本例 病机 属寒 热病 邪郁 阻少 阳 阳明之经 脉 , 肝 阳偏亢 , 风痰 阻络 而致 经脉 不利 出现 的偏 头痛 。治用 普济 消毒 清头 面少 阳、 阳 明经之 热 ; 配 以 防风祛风 ; 天麻 、 僵蚕 、 全蝎 以平 息肝 风 ; 白附子 以祛 经 脉之 痰 治之 。笔者 以此 治疗 1 0余 例均 获 良效 。 3 血 管神 经性 头痛 陈某 某 , 女, 3 7岁 , 干部 , 于2 0 0 3年 5月 1 0 日就 诊, 素有 头 部巅顶 及 两 侧 疼痛 多年 , 久治 不 愈 , 经 常 反 复 发作 , 多 因感受 外 邪 而 加 重 。经 某 三 甲医 院诊 断 为 血 管神 经性 头痛 。近 期 因感受 风 寒 之 邪 , 头 部 疼 痛 加 重, 头痛 连及 项 背 , 有 紧束感 , 骨节 酸痛 , 遇风寒 头痛 加 重, 伴失 眠 多梦等 , 其舌质淡 , 苔 白薄 根 微 黄 , 脉弦紧 , 证 属太 阳经 脉感 受 风 寒之 邪 所 致 。治 以疏 风 散 寒 , 通 经 止痛 。方 用普济 消 毒饮加 减 : 柴胡 1 5 g , 僵蚕 1 0 g , 防 风1 5 g , 藁本 1 0 g , 蔓荆子 1 0 g , 黄芩 l O g , 葛根 3 0 g , 板 蓝 根5 0 g , 延胡索 1 5 g , 川芎 2 0 g , 当归 1 5 g , 甘草 1 0 g , 共 服 1 0剂 , 头痛 消失 , 至今 未 发 。 按: 该 患 者 偏 头痛 多 年 , 往 往 感 受 风 寒 之 邪 而 加 重, 此乃 太 阳经头 痛 。太 阳 主表 , 其 经 脉 上循 颠 顶 , 下 行项背。《 兰室秘藏 ・ 头痛门》 : “ 风从上受之 , ” “ 高巅 之上 , 惟风药可到。 ” 然风邪 多挟寒、 挟热 、 挟湿 , 本 例 病 证 以风邪 为主 , 寒、 热均 有 显 现 之 象 。治 疗 以 防风 、 藁本 、 蔓荆 子 疏风散 寒 ; 葛根 、 黄芩 、 板 蓝根 、 柴胡 解肌 、 疏 风清热 ; 当归 、 延 胡索 、 川芎 通经 活络 以止 头痛 ; 僵蚕 助 防风 、 川芎 祛风通 络 ; 甘草 以调 和诸 药 。方 中重用葛 根, 葛根解 肌 乃 “ 上通于天 , 下通 于地 , 畅 气 机 而利 血 脉, 气机 畅而 头痛 自除 。 ” 笔者 于 此 治 疗 2 0余 例 , 屡 获 2岁 , 农 民, 2 0 0 4年 3月 2 5 日就 诊 , 因右 侧 面颊及 下颌 呈 闪 电样 疼 痛 反 复 发作 多年 , 曾 在 某 医院诊 断 为三又 神 经 痛 , 就 诊 时 右 侧 及 下颌 时 有 闪
收 稿 日期 : 2 o 1 3—1 2— 0 6 修 回 日期 : 2 o 1 4一叭 一l 0
多效 , 举验于下。 1 牙 龈炎
电样疼 痛 , 痛 时难 以忍 受 , 胀 痛 而眩 晕 , 目涩耳 鸣 , 劳作 受限 , 心 烦易 怒 , 夜 不 能寐 , 其 舌 质红 , 苔 黄腻 , 脉浮 紧 , 症 属寒 热病 邪 郁 滞 少 阳 阳 明经 脉 所 致 。治 以 清 热 祛
2 0 1 4年 6月第 4 2 卷第 3期
Vo 1 . 4 2, No . 3, J u n . 2 0 1 4





・1 3 5・
Ac t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o l o g y
刘 某某 , 男, 5 2岁 , 工人 , 1 9 8 9年 6月 2 3 日初 诊 ,
患者牙龈炎屡次发作 , 疼痛难忍 , 经西医方法治疗屡治 屡发 , 苦不 堪 言 , 就 诊 时 左 侧 牙 龈 红 肿 疼 痛 并 牵 引 头 部, 口渴 , 时 欲饮 冷 , 口气 热 臭 , 大便 结 , 小便黄 , 舌 质 红, 苔 黄腻 , 脉 洪 数 。此 为 胃火 炽 盛 之 象 。究 其 饮 食 , 喜 食辛 辣 。方 以黄 芩 1 5 g , 黄连 1 0 g , 玄参 1 5 g , 连 翘 1 5 g , 板 蓝根 2 0 g , 薄荷 6 g ( 后下 ) , 僵蚕 1 0 g , 升麻 1 2 g , 柴胡 1 5 g , 桔梗 1 0 g , 细辛 9 g , 生石膏 3 0 g , 甘草 6 g 。一 日一剂 , 连续 服 用 5天 后 牙 龈 红 肿 消 , 再 投 3剂 牙 痛 止 。嘱其 忌 辛辣 , 随访 两 年未 发 。 按: 牙痛 的病 因有 多 种 , 有风热、 风寒 、 胃热 、 虚火 、 气 虚等 。 胃热所 致 的牙 痛 往 往 表 现 为 牙 龈 红肿 疼 痛 , 头疼 , 口气重 , 口渴 , 大便 结 , 尿 黄 。治疗 不 当或 饮食 辛 辣 时常 反复 发作 。本 例牙 痛属 嗜食 辛辣 , 胃腑蕴 热 , 循 经 上蒸 之 故 。 此病 在 气 血 。笔 者 以普 济 消 毒 饮 去 马 勃、 牛蒡 子 、 陈皮 , 加细 辛 、 生石 膏 。方 中黄芩 、 黄连、 板 蓝根 、 僵 蚕 以清热 解毒 , 清 胃泻 火 ; 连翘 、 细辛 、 升麻 、 薄 荷、 以清气 分 之热 ; 玄 参 以清 利 血 分 之 热 ; 生 石 膏 清 阳 明经 之热 ; 甘 草调 和 诸 药 。笔 者 治 疗 牙 龈 炎 属 阳 明 经 热盛 患者 , 以此法 治疗 屡 获奇效 。
普 济 消 毒 饮 出 自李 东 垣 《 东 垣试效方 》 , 方 由 黄 芩、 黄连 、 陈皮、 甘 草、 玄参 、 连翘、 板 蓝根 、 马勃、 牛 蒡 子、 薄荷 、 僵蚕 、 升麻 、 柴胡 、 桔梗 等 组成 , 其 治病机 理 多 为风 热之 邪 壅于 上 焦 , 攻 冲 头 面所 致 。作 为 清 热解 毒 常用 方之 一 , 常用 于大 头瘟 、 头 面红 肿欣 痛 , 咽喉 不利 , 以成 共识 , 为 众 习所 用 , 惜 多此 止 , 少 有 发 挥 。笔者 在 临床 上用 于 阳明 、 少阳、 太 阳三 阳之 经脉 为 主的头部 疾 病 。如 : 牙 龈炎 、 三 叉神 经 痛 、 血 管 神 经性 头 痛 。投 之
普 济 消 毒饮 应用 举 隅
张 文 汉
( 湖北 省荆 门市 中医 医院 , 湖北 荆门 4 4 8 0 0 0 )
关键词 : 普济消毒饮 ; 牙龈炎; 三叉神经痛 ; 血管神纽 } 生 头痛 中图分 类 号 : R 2 8 9 . 5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2 3 9 2 ( 2 0 1 4 ) 0 3— 0 1 3 5—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