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第五章幼儿记忆与思维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2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第二节: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高凡 892337037@
一、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1/4)活动材料的性质 • 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特点易
引起幼儿的注意。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2/4)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 对幼儿生活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 物,能激起幼儿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易成为幼儿 无意记忆的内容。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3/4)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中的主要对象 • 幼儿在活动中不能离开对活动对象的认知。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4/4)活动中感官可参与的数量 • 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效果较好。 • 例如认识橘子,老师让小朋友们看一看、闻一闻、
• 作业
• 1.分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说说其现实意义。 • 2.幼儿记忆有何特点,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记
忆。
摸一摸、尝一尝等。
二、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
• 保持和遗忘:
• 1.保持和遗忘 •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பைடு நூலகம்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
的过程。 •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
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 讨论:遗忘都是消极的?
• 保持和遗忘:
• 2.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先快后慢,速度不均衡)
• 保持和遗忘:
• 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 幼儿识记材料的组织:
• 讨论:如何更好地组织幼儿的识记? •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 2.给幼儿的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 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 4.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幼儿心理学选择、判断题(会考)

《幼儿心理学》选择、判断题(2016)『第一章』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4、看见、听到、想象、思考是(心理过程)5、察法是幼儿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获得第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方法。
(对)6、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称为:(作品分析法)7、“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语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第二章』1、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的。
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可变性 )3、现在的孩子比过去孩子聪明,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可变性 )4、视触协调出现的标志是(能伸手抓到东西)。
5、皮亚杰把儿童的的思维的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6、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
其中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7、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的爬楼梯,实验证明,生理成熟对儿童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8、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提前学习对孩子并没有多大作用。
(对)9、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
”他说:“不,我是坏孩子。
”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危机期 )。
『第四章:幼儿感知觉、注意的发展』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适应2.(1)光亮处走进电影院,暗适应,刺激强度降低,感受性提高(2)电影院走到光亮处,明适应,刺激强度提高,感受性降低3.适应可以是感受性提高或降低4. (感觉的相互作用):(1)先后(继时)对比:先吃中药再吃糖,会更甜。
(2)同时对比:月明星稀(3)灰色的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的背景上更加明亮。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回 涨现象。是说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 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这在幼儿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 要注意运用这一规律进行教育。
真题演练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2.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概念:形象记忆是指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 材料。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语词记 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随着语言的发 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发展。 4.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因为 随着年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头脑中 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
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 忆,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中 逐渐发展的。 5、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
①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 ②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 ③形象记忆(6---12个月) ④语词记忆(1岁左右)
三、常见的三种记忆策略(P121)
第三节 各年龄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3.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短时记忆由于语言的 发生发展出现重要变化。 4.出现初步的回忆:1---2岁的儿童用行动表现 出初步的回忆能力。
①1岁左右,能够回忆几天或十几天前的事情; ②2岁左右,可以保持几个星期; ③3岁以后,能够达到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④延迟模仿: 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 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 出现模仿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力的策略
听声做游戏
拍电报
3
看谁记得多
2
4
1 什么东西 不见了
5 不讲卫生
的毛毛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记忆有哪些特殊现象? 3.幼儿的记忆有什么特点? 4.试用有关知识分析本单元“案例导入”中甜甜 的记忆特点。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做?
Thank You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二)记忆保持
1.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2.记忆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广度、记忆范围 A.记忆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量。7+2 B.记忆范围: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3.记忆内容的不断变化
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与幼儿的生理、心
理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机
(1)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
械
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
记
(2) 幼儿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思维不发
忆
达,不能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行记忆。
(3) 幼儿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因此较
多地采用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方法。
2.婴儿记忆的发展
2~3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短时记忆, 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对人与物的认识。 到5~6个月表现出明显的“认生”。1岁左右 出现“客体永久性”观念。
5~6个月的婴儿表现出明显的“认生”。对熟 悉的人愉快接近,对陌生的人则畏怯躲避,甚至惊 哭。
1岁半以后,言语的出现使婴儿记忆的发展具备如 下新特点:
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案例导入
静夜思 甜甜背诵《静夜思》后不到 半天时间就想不起来了。反复记 忆几次,甜甜能成诵,但却解释 不出诗的意思。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课件-幼儿教育篇638

1
dsree
相遇几十年前儿时的朋友,却立刻 能认出他并叫出他的姓名,尽管好像早
已把他忘得无影无踪了。
过去学过的成语、外语单词、看 过的电视、听过的歌曲,一旦在一定场 所,你就会很快地在脑海中重现……。 这些都是人的记忆的具体体现。
2 dsree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1、机械记忆:是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 情况下,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 一种记忆。(即死记硬背) 2、意义记忆:是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 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记忆。
17
dsree
(四)根据记忆保存的时间 瞬时记忆:是指5秒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上乃至持续 人的一生的记忆。
dsree
22
案例: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 幼儿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教幼儿背诵 一首儿歌,有时孩子仍不能完全记住。 但他们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儿童各种产品
的广告,只需一两次就对广告词熟记于
心。请从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
幼儿的这一类行为。
23 dsree
24
分析: 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 势。 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 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 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 生动、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 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广告词的简明 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 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 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 作的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 动或其他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 来掌握的。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对 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就是属于这种记忆。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幼儿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 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 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 点
• 三、幼儿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
•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 本形式。
• 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们思维水平 的高低,而概括水平是幼儿掌握概念的直接前 提。
• 3、对经验的重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 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 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断更新和改组。
• 思维的种类:
• 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 辑思维
•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的思维任务 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的问题依赖于实际的动 作,思维活动不在头脑中进行而表现为动作。
• 2、会唱数,但范围一般不超过1~5. • 3、逐步学会手口协调的小范围(不超过5)
的点数(数事物),但点数后说不出物体的 总数。个别儿童能做到伸出同样多的手来比 画。
• 第二阶段(3~5岁):建立数词和 物体数量间联系的阶段。
• 阶段特点:
• 1、点数后能说出物体的总数,即有了 最初的数群概念。
• 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 问题。
•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抽象性质的任务,需要 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是人类思维 的典型形式。
• 二、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 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
物和现象时,凭直觉能迅速理解并做 出判断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直接的领 悟性的思维活动。
• 2、阶段前期,幼儿能分辨大小,多少, 一样多;中期能认识第几,前后顺序。
• 3、能按数取物。
• 4、逐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记忆与想象.doc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记忆与想象识记记忆: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想象:想象就是对表象进行主观加工和改造,从而产生出新形象的过程。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外界没有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形象。
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则有一定目的性,需要意志努力,自觉主动的进行的想象。
理解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与回忆。
幼儿记忆的特点:(一)以无意识记为主导。
(二)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均有发展。
(三)记忆的恢复现象。
(四)回忆的发展1.杰出的再认能力。
2.回忆水平的提高。
3.长时记忆的发展。
幼儿想象的特点:(一)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二)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四)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记忆的分类及其应用(无):1.按内容的不同将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2.从大脑的加工方式与保持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划分为三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想象的分类及其应用(无):(一)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二)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幼儿记忆的培养:(一)激发兴趣与主动性(二)丰富生活经验(三)培养有意记忆(四)教授记忆策略1.复述2.组织3.选择性注意。
幼儿想象的培养:(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主动性。
(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三)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四)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想象力。
(五)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六)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二、思维的作用
超越感知觉的限制,实现对未来的预 测
认识摆脱了具体事物的限制,扩大了 认知范围和深度。
三、思维的分类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直观行动思维—思维与动作不可分。 2.具体形象思维—思维与表象不可分。 3.抽象逻辑思维—思维与语言不可分,用抽象的概
灯神什么?
下面这些都是什么人,见面后我们用叫什么比较合适?
二、幼儿抽象思维的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1.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 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 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案例分析】你们是如何掌握“灯”这个概念的? 如果教师教幼儿掌握“花”和“勇敢”的概念, 一般采取什么方式?
表一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 发展。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 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 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 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 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 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 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 就不会滚动了。”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案例分析】
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 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 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 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 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 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摔碎了。” 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 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 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 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 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 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 评明明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第五章幼儿记忆与思维
欢迎来到教师资格网,中公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与思维
识记思维: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或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的问题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思维活动不在头脑中进行而表现为动作。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抽象性质的任务,需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成为逻辑思维。
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凭直觉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分析思维: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过程。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基于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维。
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去解决问题,或者从给予的信息中推理出新的结论。
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以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语言: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理解
思维的特征:(一)思维的概括性。
(二)思维的间接性。
(三)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第一,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
第二,幼儿会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和推理的依据。
第三,幼儿的判断、推理有时不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第四,幼儿判断推理的依据逐渐明确化,并开始趋于合理。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