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显示技术3.7 液晶显示器件的驱动技术1

合集下载

光电显示技术概述

光电显示技术概述

光电显示技术概述光电显示技术是一种使用电场来控制光的传输和发射的技术。

它采用了光电效应,通过改变电场的强度和方向,调节材料的光电性能,从而实现对光的控制和调制。

光电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和柔性显示等领域。

液晶显示是光电显示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分子材料,可以通过施加电场来控制其光学性能。

液晶显示器由数百万个液晶单元组成,每个液晶单元由液晶分子和透明电极构成。

当电场施加到液晶单元上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会改变,从而改变光的折射率和传输性能。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对液晶单元的光的透明度和颜色的控制,从而实现显示效果。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是一种新型的光电显示技术。

它使用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光源,通过施加电场来激发有机分子产生光。

有机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电致发光效率和较宽的发光光谱范围,可以实现高亮度和高色彩饱和度的显示效果。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由有机发光层、电极和基底构成。

当电场施加到有机发光层上时,有机分子会在电场的激励下发生电致发光,产生可见光。

通过控制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对有机发光层的光的强度和颜色的调节,从而实现显示效果。

柔性显示是一种新兴的光电显示技术。

它使用柔性材料作为基底,将光电显示器件制备在柔性基底上,以实现高度可弯曲和可卷曲的显示器件。

柔性显示器件具有轻薄、可弯曲、可卷曲和耐冲击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弯曲显示器、可穿戴设备和卷曲显示屏等领域。

柔性显示技术采用了多种光电显示技术,如液晶、有机电致发光和纳米颗粒电致发光等。

通过选择适合的光电显示技术和柔性材料,可以实现高度可弯曲和可卷曲的显示器件。

光电显示技术在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平面显示器,如电视、电脑和手机等,还可以应用于曲面显示器、柔性显示器和穿戴设备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光电显示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为我们带来更加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显示体验。

几种显示技术的比较

几种显示技术的比较

几种常见显示技术的比较平板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器件(LCD)、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LED),场发射显示器件(FED )、表面传导发射显示器件(SED )、无机电致发光器件(IOE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 等。

下面就其中的几种做简要的介绍。

1、液晶显示器件(LCD )液晶显示器件是液晶应用的主体,发展很快。

液晶显示器的优缺点:(1)结构和产品体积。

传统显示器由十使用CRT,必须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到屏幕,因而显像管的管颈不能做得很短,当屏幕增加时也必然增大整个显示器的体积。

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目的,即使屏幕加大,它的体积也不会成正比的增加(只增加尺寸不增加厚度所以不少产品提供了壁挂功能,可以让使用者更节省空间),而且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CRT显示器要轻得多。

同时液晶显示器由十功耗只在十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传统CRT显示器也要小得多。

(2)辐射和电磁波干扰。

传统CRT显示器由十采用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在打到屏幕上后会产生辐射,尽管现有产品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提高,把辐射损害降到最小,但不可能根除。

在这一点上,液晶显示器具有先天的优势,它根本没有辐射可言。

至十电磁波的干扰,液晶显示器只有来自驱动电路的少量电磁波,只要将外壳严格密封即可排除电磁波外泄,而传统CRT显示器为了散热,不得不将外壳钻上散热孔,所以电磁波干扰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液晶显示器也被称为冷显示器或环保显示器。

(3)平面直角和分辨率。

液晶显示器一开始就使用纯平面的玻璃板,其平面直角的显示效果比传统显示器看起来好得多。

不过在分辨率上,液晶显示器理论上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但实际显示效果却差得多。

而传统显示器在较好显卡的支持下达到完美的显示效果。

(4)显示品质。

传统显示器的显示屏幕采用荧光粉,通过电子束打击荧光粉显示,因而显示的明亮度比液晶的透光式显示(以口光灯为光源)更为明亮,在可视角度上也比液晶显示器要好得多。

显示与成像技术-第一部显示第三章2_液晶驱动技术 (1).

显示与成像技术-第一部显示第三章2_液晶驱动技术 (1).
若 非常接近于1时,可以采用这个电路突破TN液晶 屏的扫描极限。
二极管环寻址矩阵液晶显示器件
TFT AMLCD 的分类
TFT的工作原理
栅压
漏源电压
面板說明
S1 G1 G2 G3 TFT Source 線
CLC
S2
S3
Sn-1 Sn
ITO
Gate 線 液晶電容
儲存電容 Gm-1 Gm
com
31
S1 G1 G2 G3
S2
S3
Sn-2 Sn-1 Sn
Gm-2 Gm-1 Gm
(1)扫描到G1行,该行上的全部FET导通。各列信号电压施加到液晶像素上, 并对并联的电容充电。 (2)扫描完G1后,G1上全部FET断开,不管以后列上信号如何变化,对为扫 描行上的像素都无影响。(消除了交叉效应) (3) 未扫描的G1由于与外界电压切断,信号电压在液晶像素上保持一帧时间
3、冷阴极荧光灯(CCFL)照明系统 是一种依靠冷阴极气体放电,激发荧光粉而发光的光源。
特点:光致发光的荧光粉品种齐全,转化率高,是一种色 温高,亮度高的理想光源。可调制成标准的三基色,目前 是彩色液晶显示的最佳光源?(能源利用率低其功耗较高 )
⑴反射式:厚度较大、重量和功耗也较大,不符合目前 便携式设备轻薄、低功耗的要求,使用量越来越少。 (2) 侧导光式:超薄、重力轻、功耗小、大型液晶显示 器的首选配套产品。
3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扫描电压控制(栅极)
TFT元件
液晶
保持電容
加入電壓
(1)因TFT元件的动作类似一個开关(Switch),液晶元件 的作用類似一個电容,通过Switch的ON/OFF對电容儲存 的电压值进行更新/保持。 (2)SW ON時信号写入(加入、記录)在液晶电容上,在 以外時間 SW OFF,可防止信号从液晶电容洩漏。 (3)在必要時可將保持电容与液晶电容并联,以改善其 保持特性。

光电显示技术

光电显示技术

光电显示技术1. 简介光电显示技术是一种将电子信息转化为光信息,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的技术。

它是现代科技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方向,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视、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电显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不同的光电显示技术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电显示技术,并对其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进行分析。

2. 液晶显示技术(LCD)液晶显示技术(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电显示技术之一。

它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通过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来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显示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能耗低:液晶显示器只需要消耗较小的能量来显示图像,可以大大节省电力。

•可视角度大:液晶显示器可以实现较大的可视角度,图像在不同角度下都能保持清晰。

•显示效果好:液晶显示器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显示。

然而,液晶显示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响应速度较慢: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液晶显示器的响应速度较慢。

•视角限制:虽然可视角度较大,但是在观看角度大于某个特定角度时,图像的亮度会下降。

•无法完全实现真实的黑色:液晶显示器在显示黑色时会有一定的透光现象,无法实现完全的黑色显示。

3. 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是一种基于有机材料的光电显示技术。

OLED可以通过正向电流激发有机材料发光,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

OLED显示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色彩鲜艳:由于有机材料的发光特性,OLED显示器能够实现更鲜艳、更逼真的色彩显示。

•发光面板薄:OLED显示器可以制作得非常薄,适用于需要轻薄设计的产品。

•视角较大:OLED显示器在各个角度下都能够保持亮度和色彩的一致性。

然而,OLED显示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易损性:有机材料相对较脆弱,容易受到机械损伤。

显示技术-第1章-绪论

显示技术-第1章-绪论
01
03
02
第1章 绪 论
01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堕性 实验证明,人眼的主观亮度感觉与客观光的亮度不是同步的。 当一定强度的光突然作用于视网膜时,不能在瞬间形成稳定的主观亮度感觉,而是按近似指数规律上升;当亮度突然消失后,人眼的亮度感觉并不立即
第1章 绪 论
1.2.2 人眼的视觉特性
环境条件
光照度
环境条件
光照度
八级星光
0.000000019
读书必须照明度
30
黑夜
0.001 ~ 0.02
晴天
100 ~ 500
月夜
0.02 ~ 0.2
晴天室外
1000 ~100000
阴天室内
5 ~ 10
演播室照明度
300 ~ 2000
第1章 绪 论
1.2.1 光的基本特性
(d)亮度:垂直于传播方向单位面积上的发 光强度称为亮度。单位尼特(cd/ ), 用L表示。(描述发光体表面的明亮程度) L = (d Φ /d ω)/ ds (1-3) 图1-2 视在面积
图1-7 标准视敏度曲线
相对视敏度
1.0
0.8
0.6
0.4
0.2
0
V(λ)
VG(λ)
20VB(λ)
VR(λ)
*
第1章 绪 论
人眼的视觉特性
三条曲线的总和等于相对视敏函数曲线(λ),三条曲线是部分交叉重叠的,很多单色光同时处于两条曲线之下。 例如:600nm的单色黄光就处在VR(λ)、VG(λ)曲线之下,所以600nm的单色黄光既激励了红敏细胞,又激励了绿敏细胞,引起混合的感觉。
图1- 4 新型彩色平板显示器
显示技术的发展过程

电路设计中的显示与驱动技术

电路设计中的显示与驱动技术

电路设计中的显示与驱动技术电路设计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着各种电子设备的性能表现与用户体验。

在电路设计中,显示与驱动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显示技术与驱动技术两个方面,探讨电路设计中的相关知识与技术。

显示技术是电子设备中最直接与用户接触的部分,其设计与性能直接影响着用户的观感与体验。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显示技术包括液晶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以及电子墨水显示等。

液晶显示作为最常见的显示技术之一,其设计需要考虑到对比度、亮度、响应速度以及可视角度等因素。

显示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突破,如全面屏设计的兴起,使得显示技术需要更高的屏占比和更窄的边框设计。

因此,在电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结合具体产品需求和市场趋势,选择适合的显示技术,并将其优化到最佳状态。

同时,考虑到能耗和发热问题,设计合理的显示控制电路也至关重要。

驱动技术是实现显示技术的基础支撑,其功能是为显示器提供信号与电源驱动。

在电路设计中,驱动技术的选择涉及到传输速率、功耗、稳定性等方面。

例如,在液晶显示中,显示控制器和源驱动器、栅极驱动器等组成的驱动电路,需要考虑到传输信号的速度和稳定性。

此外,为了提高显示画质,设计师还需关注到驱动技术中的渲染算法、插值算法以及降噪算法等。

在现代电路设计中,显示与驱动技术已经不再是孤立的模块,而是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设计。

一个好的电路设计需要在显示与驱动技术上达到良好的平衡与交互。

例如,在设计智能手机的电路时,为了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低的功耗,设计者需要优化显示控制电路、显示信号处理电路以及显示驱动电路等。

这不仅需要对各个模块内部进行精细的设计与优化,还需要注意各个模块之间的互动与协调。

此外,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显示与驱动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例如,智能家居中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等,对显示技术和驱动技术都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电路设计者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显示与驱动技术,将其应用到具体的产品设计中。

探索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

探索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

探索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光电显示技术是指利用光电效应将电能转换为光能以产生图像的一种技术,是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电显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给人们的视觉体验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从最初的黑白液晶屏到现在的高清、曲面、柔性等各种各样的显示技术,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电子产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技术原理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来探索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

一、历史发展光电显示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当光线照射到特定材料上时,会产生电流。

这为后来的液晶显示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提供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开始崭露头角,但当时的液晶显示器还处于实验阶段,并未应用到实际的产品中。

直到20世纪7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才开始逐渐商业化,并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90年代,TFT-LCD技术的出现使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显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当时的平板电视和笔记本电脑提供了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

而今,OLED技术成为了液晶显示技术的重要替代品,其在曲面屏、柔性显示等方面的特性使其更适合于未来的电子产品。

二、技术原理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要从其基本的技术原理开始探讨。

目前主流的光电显示技术包括液晶显示技术和OLED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是利用电压作用于液晶分子,通过调节透过性来实现显示效果。

具体来说,液晶分子结构可以通过电压的作用改变,使得通过液晶层的光线的偏振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像素的开合,进而显示图像。

而OLED技术则是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光特性来进行图像显示。

OLED在电流的作用下可以发光,因此不需要背光灯,可以实现更薄、更省电的显示效果。

OLED技术的有机材料可以实现曲面屏、柔性屏等特殊形态的显示器,因此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三、当前现状目前,光电显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各种电子产品中。

第一章液晶显示

第一章液晶显示

上扫描,激发荧光粉发光,以达到显示的目的
液晶显示原理
液晶显示原理
CRT
特点: 亮度高(300-3000 cd/m2) 良好的灰度等级 彩色丰富 寿命长(1-3万小时) 体积大而笨重、功耗大
液晶显示原理
PDP
工作原理: 在两个平板电极之间充惰性气体(如Ne+Ar),当在电极之间 加上一定的电压时,在电极之间产生辉光放电,发出紫外线激发荧 光粉发光,以实现显示
1. 展示人眼原本可见的视觉信息;
2. 将非视觉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声、光、热、力、气氛等)
液晶显示原理
显示技术的意义
显示技术的基本过程:
信息源
数据处理器
电信号信息
显示器件
光信号信息
数字、文字、 图形
摄像机、磁盘、传感器等
特点:准确、实时、直观、处理的信息量大,可实现图形化显示 应用:电视、摄像机、雷达仪表、工业生产、计算机、交通、文化 教育、 体育、医学、生物等 显示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液晶显示原理
CRT
Electron beam Deflection yoke Electron gun Phosphor screen Funnel Face Plate
S hadow mask Base Neck Convergence magnet
工作原理: 用适当的控制电路控制电子束,使其在屏
电视摄像机雷达仪表工业生产计算机交通文化教育体育医学生物等显示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信息源数据处理器电信号信息显示器件光信号信息数字文字图形图形摄像机磁盘传感器等液晶显示原理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crt等离子体显示板plasmadisplaypdp主动发光型电致发光显示器electroluminescentdisplayeld发光型场致发射阵列平板显示器fieldemissiondisplayfed电子真空荧光管显示器vacuumfluorescentdisplayvfd显示光发射二极管显示器lightemittingdiodeled器件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非主动发光型电化学显示器electrochemicaldisplayecd电泳成像显示器electrophoreticimagedisplayepid发光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段电极则将相对应的段连在一起共用一根引线, 要显示的段则输入显示电压,再看扫描选通信号,选中 的就亮,没选中的不亮,这就是简单的动态驱动技术。
在方波扫描期间,每一位被点亮的数字实际上是在闪 烁的,只要扫描频率超过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人眼就 只看到被点亮的一串数字。显然位数越多扫描的频率也 就越高。 优点:N位数字的N个相应的段用一根引线,加一小数 点,共8根,再加N根背电极引线,共需N+8根引线。电 极引线少,驱动信号波形少。 技术思想:将驱动信号一分为二,一个用于扫描选通 (对应背电极),称扫描信号;一个用于给出显示与不 显示信号,称显示信号。由扫描信号和显示信号二者的 迭加来决定哪位数码显示,当 V Vth时亮,反之不亮。
2、多重矩阵法
每一行电极涵盖了两行像素,可用1/N占空比驱动 2N行电极,列电极数目也增加1倍,但其控制写入方 式与分割矩阵方式不同。
3、线反转技术
液晶显示工作于交流驱动下,当显示容量很大时,要 考虑像素电容及引线电阻的影响。 如图所示,在交流驱动下,在电极中有驱动电流流过, 电极电阻将产生压降,导致一行像素中明暗不同,显示 画面不均匀。 扫描信号每隔数行变一 次极性,使间隔行数周期 与帧周期无公约数,称为 线反转技术。 xi yj
振荡器发出固定的、连续的占空比为1/2的方波信号, 此信号分为五路,前三路经相移器产生相移为0, π/2, π的信号, 后两路经延时、 触发、相移等逻 辑电路进行波形 转换得双极性归 零信号,有π/2的 位相差。
⑶示波器显示
像素电极排布为点阵式, 任何一幅波形中都具有一 个Y电极中只有一个X电 极与其选通的特点。对于 这种显示任务,X电极和 Y电极都只需两种驱动波 形。
⑵Y电极执行选址任务,它需要两种波形,一种是选 通波形,一种是非选通波形,它们与扫描信号是同步 的。当扫描到某一行时,凡是加了选通波形的列与该 行的交叉点就是被点亮的像素,加了非选通波形的则 不被点亮,扫完一帧后所有这些被点亮的像素便组成 了一幅画面。 因为画面上各行的像素是在不同时段被选通的,所以 动态驱动技术又称为时间分割显示。
1、平均电压法
y1
y2
y3
以3×3矩阵驱动为 例,X电极上没扫到的 x1 行接地,扫到的行加 信号为(b-1)u0,Y电极 x2 上选通信号为- u0,非 x3 选通的信号为u0。
各像素点的电压: u0 -u0 u0
0
(b-1)u0
0
(1,1) (1, 2) (1,3) (2,1) (2, 2) (2,3) (3,1) (3, 2) (3,3)
一、液晶显示器的电极连接 LCD有段形显示和点阵显示,取决于电极的形状。 1、段形显示可用于显示数字、字母 和汉字等。 在上玻璃基片上刻ITO膜,每段一 根引线或相同的段共用一根引线,视 驱动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下玻璃基片 不刻,整块作为一个公共电极或一位 数码刻一个电极,用一根引线。
2、点阵显示 在上、下玻璃基片内侧光 刻栅网形电极,水平电极称 为扫描电极,用X表示,垂直 电极称信号电极或选址电极, 用Y表示,水平电极与垂直电 极交叉处为一个像素。
2、N×M矩阵液晶显示的交叉效应 ⑴逐点扫描 将所有开路行电极连在 一起,所有开路列电极连 在一起,第i行和第j列电极 间的像素阻抗等效电路如 右图:
N M 1 Rij R N M
2N 1 Rij R 2 N
(i,j) 电压
(i,l),(k,j) (l,k)
N 1 V0 2N 1 1 V0 2N 1
四、无源矩阵驱动的交叉效应 1、交叉效应 以3×3矩阵驱动为例,点亮(2,2),点阵中9个点 的电压: y1 y2 y3
(1,1) (1, 2) (1,3) (2,1) (2, 2) (2,3) (3,1) (3, 2) (3,3)
x1
x2 x3 0
0 u0 0
3.7 液晶显示的驱动技术
• 液晶显示器件的电极连接 • PM-LCD的静态驱动技术 • PM-LCD的动态驱动技术 • 抑制交叉效应的措施 • 提高大容量液晶显示图像质量的方法 • 灰度显示法 • 动态驱动器原理 • 液晶显示控制原理
3.7.1液晶显示器件的电极连接
液晶显示器是通过外加电场改变其分子的初始排列, 从而改变液晶层的透光特性进行工作的,其透光特性包 括光透过率的高低,白光照射彩色光出射两种情况,外 加电压必须超过阈值电压,并维持一定时间,才能获得 人眼可觉察到的显示效果。 另外要求: ⑴LCD必须交流驱动。 ⑵LCD透光率的改变只与外加电压的有效值有关。 ⑶液晶显示器的一个显示单元等效于一个电容,为 容抗性负载。
每个数码配一个译码器,驱动电压为交流3~5V。工 作时,振荡器发出固定的、占空比为1/2的连续方波加在 公共电极(COM电极)上,这个方波信号B与要显示的 信号A经过一个异或门再输出给笔段电极。
COM SEG1 SEG2 COM- SEG1 COM- SEG2 振荡器 B A
A B
LC Cell
1 2 N 1 1 2 2 选择点: V0 V ( ) V0 N N b 1 b 2 2 N 1 1 2 2 2 非选点: ( Voff )V0 ( ) V0 N b N b
2 on
定义工作裕度α
Von b 2 ( N 1) Voff (b 2) 2 ( N 1)
静态驱动器原理: 以段形显示为例, 显示一个数字需四位 二进制码表示, 0000~1111,有 四根数据线D0、D1、 D2、D3,输入4位二 进制码,经译码器后 控制要点亮的段,从 而显示数字。缓冲器 的作用是暂存D0~ D3的数据。
三、PM-LCD的动态驱动技术 1、动态驱动技术 仍以笔段式数码显示为例,显示N位带小数点的数字, 将背电极(公共电极)分成N块,每一块对应一位数码 (称为位电极)引出一根引线,在各背电极上顺序加反 相后的连续矩形脉冲,类似于行扫描,扫到哪一位就将 它选通。
异或门的输出与COM波形不是同相就是反相,同相 时,液晶上无电场,不显示;反相时,加在液晶上的 信号波形幅值为2倍的连续方波信号,若此幅值大于液 晶的 Vth,则为显示状态。
⑵棒形模拟显示 用液晶制作类似水银温度计那样的模拟量显示器。将 背电极用分成十段,需十根电极引线,每段对应十个棒 形像素,不同段中的棒形像素按一定规律连在一起,需 十根棒电极引线。
u0 u0 u 0 (b 2)u bu (b 2)u 0 0 0 u 0 u0 u0
在选通的列上,半选点的电压是全选点的1/b,b就 称为偏压比。
当b=3时,点阵电压为:
(1,1) (1, 2) (1,3) u0 (2,1) (2, 2) (2,3) u 0 (3,1) (3, 2) (3,3) u0 u0 3u0 u0 u0 u0 u0
多用于计算器和仪表 用液晶仪器,大都是多 位笔段形显示,位数可 达1O位以上。1/3偏压 法最适用于四路驱动, 但经常用于三路驱动。
⑶5级、6级偏压法 用于驱动路数较多的点阵液晶显示器件,目的是实 现行驱动器和列驱动器驱动电压的平衡,使用偏离最 佳偏压比的5级、6级偏压。
R1 R2 R4 R5 R
半选点与非选点电压的有效值相等,且都等于全 选点的1/3,这就是消除交叉效应的1/3偏压法。
液晶显示器件的驱动电压工作范围:
Vth 2 V50
2、最佳偏压法
为了减小交叉效应,获得良好对比度的图像,对于每 一个给定的扫描行数,均存在一个最佳的偏压比。
像素的透光率由一帧时间内加在像素上的电压的圴方 根值决定。
2、无源矩阵的动态驱动技术 X电极,即扫描电极,加扫描信号;Y电极,即选通 或选址电极,加选通信号,选择要显示的点的地址。 若X电极有m条,Y电极有n条,则它们组成的点阵为 m×n方阵,提供m×n个像素,在动态驱动下只需要(m +n)根电极引线,引线数目大大减少。 ⑴X电极加扫描脉冲,将它逐行施加于X电极就相当于 在做逐行扫描,从第一行扫描到第m行即完成了一帧的扫 描,所用的时间称为帧周期,帧周期的倒数就是帧频。 扫描某一行时,其余的m-1行都处于空闲状态,扫描电 极扫描某一行所占用的时间与帧周期的比称为占空比, 它等于1/m。
0 u 0 0
u0 2u0 u0
0 u0 0
-u0
0
当 2u0 Vth 时,(2,2)像素就被点亮。 若像素的亮度不够,根据液晶的电光效应曲线,要增 大 u0使其透光率增大才能将亮度提高,若电光曲线的陡 度太大,则 u0增加的越多,当 u0 Vth 时,则行和列上的 所有像素就被点亮了。 导致图像对比度下降,分辨力也下降,从而影响了图 像质量,这就是交叉效应。随着点阵数目的增多,交叉 效应也越严重。 (2,2)像素为全选点,和x2、 y2不相连的像素点为 非选点,和x2、 y2相连的像素除全选点外称半选点。
V0 V0 V0
N=8
N=∞
7V0 /15 V0 / 2
V0 /15
0
⑵逐行扫描 一幅图像为左明右暗:
选择点 电压 N=8 N=∞
半选点
N 1 V0 N 1
非选点
1 V0 N 1
V0 V0 V0
7V0 / 9 V0
V0 / 9
0
五、抑制交叉效应的措施
交叉效应对画面质量的影响: ①选择点与非选点电压接近,当外加电压超过阈值电 压后,半选点也会呈显示状态,使对比度下降。 ②半选点与非选点电压不一样,若它们变明或变暗的 状态不一致,造成画面不均匀。 要抑制交叉效应,可以: ①从液晶角度讲,选用电光曲线较陡的液晶材料。 ②从驱动角度讲,要增大全选点与半选点的电压差。
R3 ( N 3)R (b 4)R
设器件扫描行数为100线,
R3 7 R
6级分压法
五、提高大容量液晶显示器件的图像质量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