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驱动与显示技术
TFT_LC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详解

TFT_LC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详解TFT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显示技术,它具有亮度高、色彩鲜艳、对比度高等特点。
其驱动原理涉及到液晶分子的操控和信号的产生,下面将详细介绍TFT_LC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TFT液晶显示器的基本构造是将两块玻璃基板之间夹上一层液晶材料并加上一层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液晶屏幕。
液晶是一种具有各向异性的有机材料,其分子有两种排列方式:平行排列和垂直排列。
平行排列时液晶分子可以使光线通过,垂直排列时则阻止光线通过。
这种液晶分子的特性决定了TFT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TFT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过程是通过将电信号施加到液晶分子上来实现的。
在TFT液晶显示器中,每个像素都有一个薄膜晶体管(TFT)作为驱动器,这个晶体管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
当电压施加到晶体管上时,晶体管会打开,液晶分子垂直排列,使得背光通过液晶层后被过滤器颜色选择,从而显示对应的颜色。
当电压不再施加到晶体管上时,晶体管关闭,液晶分子平行排列,背光被完全阻挡,形成黑色。
为了产生详细的图像,TFT液晶显示器采用了阵列式的组织结构。
在每个像素之间有三个基色滤光片,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
液晶层上的每个像素都与一个TFT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相连。
当电压施加到TFT晶体管上时,电容器会积蓄电荷,触发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控制对应像素的颜色。
在驱动原理的实现过程中,TFT液晶显示器需要一个控制器来产生电信号。
控制器通过一个复杂的算法,将输入的图像数据转化为适合TFT液晶显示器的电信号,以实现图像的显示。
控制器还负责对TFT晶体管进行驱动,为每个像素提供适当的电压。
另外,TFT液晶显示器还需要背光模块来提供光源。
背光模块通常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者白色LED来产生光线。
背光通过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来调节光的透过程度,从而形成不同的颜色。
为了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在TFT液晶显示器中还需要增加背光的亮度和对比度的调节功能。
液晶驱动板的原理是什么

液晶驱动板的原理是什么液晶驱动板是液晶显示屏的核心组件之一,用于控制每个像素的颜色和亮度,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驱动板的原理主要涉及对液晶分子的定向控制和对电信号的解析和转换。
液晶分子定向控制是液晶显示原理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液晶分子有两个主要定向状态:平行和垂直。
液晶显示屏通过对液晶分子的定向控制,来改变其对光的透过性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分子的定向控制由液晶驱动板上的液晶导向层完成,液晶导向层将涂覆在透明导电层上,通过施加电压来改变导向层的分子排列状态,进而改变液晶分子的定向状态。
液晶驱动板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对电信号的解析和转换。
液晶显示屏上的每个像素都由一个液晶分子和一个透明导电层组成,通过液晶驱动板上的解码和转换电路,将输入的视频信号经过解析和转换后,将相应的电压信号传输到对应的像素点上,控制液晶分子的定向状态,进而改变液晶的透光性,最终显示出高质量的图像。
液晶驱动板的输入信号包括视频信号源(如电视、电脑等)和控制信号源(如遥控器、触摸屏等)。
首先,视频信号源会将信号传输至液晶驱动板上的解码电路进行解析,解析出视频信号的各个分量,如亮度、色度等。
解码电路会对这些分量进行处理,如增益调整、去噪等,以提高图像质量。
在解析和处理完成后,液晶驱动板上的转换电路会将信号转换为适合液晶屏的电压信号,以控制液晶分子的定向状态。
转换电路中的主要元件是继电器、变压器、电容和晶体管等。
继电器负责将处理好的信号分配给相应的像素点,变压器用于调整电压的大小,电容用于存储电荷,晶体管则用于控制电压信号的开关。
通过液晶驱动板的控制,液晶显示屏上的每个像素点就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不同显示出相应的颜色和亮度。
液晶驱动板上的电路设计和布线都需要符合液晶分子的特性和工作要求,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色彩还原度和亮度均衡性等,从而提供给用户良好的视觉体验。
总之,液晶驱动板通过对液晶分子的定向控制和对电信号的解析和转换,实现对液晶显示屏的图像显示控制。
TFTLCD显示原理及驱动介绍

TFTLCD显示原理及驱动介绍TFTLCD是一种液晶显示技术,全称为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即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件之一,被广泛应用在电子产品中,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
TFTLCD显示屏是由数百万个像素点组成的,每个像素点又包含红、绿、蓝三个亚像素。
这些像素点由一层薄膜晶体管(TFT)驱动。
薄膜晶体管是一种微型晶体管,位于每个像素点的背后,用来控制液晶材料的偏振状态。
当电流通过薄膜晶体管时,液晶分子会受到电场的影响,从而改变偏振方向,使光线在通过液晶层时发生偏转,从而改变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
TFTLCD显示屏需要配备驱动电路,用来控制TFT晶体管的电流,以控制液晶分子的偏振状态。
驱动电路通常由一个控制器和一组电荷泵组成。
控制器负责接收来自外部的指令,通过电荷泵为晶体管提供适当的电流。
电荷泵可以产生高电压和低电压,从而控制液晶分子的偏振状态。
控制器通过一组驱动信号,将指令传递给TFT晶体管,控制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
TFTLCD驱动器是用来控制TFTLCD显示屏的硬件设备,通常与控制器紧密连接。
驱动器主要负责将控制器发送的信号转换为液晶的电流输出,实现对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的控制。
驱动器还负责控制像素点之间的互动,以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显示。
1.扫描电路:负责控制像素点的扫描和刷新。
扫描电路会按照指定的频率扫描整个屏幕,并刷新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
2.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显示数据。
数据存储器可以暂时保存控制器发送的图像数据,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处理和显示。
3.灰度调节电路:用于调节像素点的亮度。
通过调节像素点的电流输出,可以实现不同的亮度效果。
4.像素点驱动电路:负责控制像素点的偏振状态。
像素点驱动电路会根据控制器发送的指令,改变液晶分子的偏振方向,从而改变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
5.控制线路: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控制线路通常由一组电线组成,将控制器发送的信号传输到驱动器中,以控制整个显示过程。
液晶显示技术的原理及发展趋势

液晶显示技术的原理及发展趋势液晶显示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一种显示技术。
它通过液晶分子的排列来实现图像的显示,具有高清晰度、低功耗、薄型化等特点,因此在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液晶显示技术的原理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了解液晶显示技术的原理。
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具有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性质。
液晶分子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呈现无序状态,但是当电场加在液晶上时,液晶分子会发生重排,形成特定的排列结构。
这种排列结构会改变光经过液晶层时的光的偏振方向,从而实现显示。
液晶显示技术一般由液晶屏幕和背光模块组成。
液晶屏幕由两片玻璃基板夹持着液晶分子构成,两片基板上均布有驱动电极,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会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进而调节光的透过量。
而背光模块则用于提供背光,使液晶屏幕上的图像能够显示出来。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分辨率的提升。
随着高清晰度影像的兴起,人们对显示器的分辨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液晶显示技术通过提升像素的数量来提高分辨率。
目前,4K分辨率已经成为主流,而8K分辨率也逐渐进入市场。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屏将会出现。
其次是色彩的还原。
液晶显示技术在色彩还原方面一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显示黑色和对比度方面。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液晶显示技术不断进行改进。
例如,引入了全阵列微透镜(FALD)技术和局部区域变暗(Local Dimming)技术,可以提升黑色显示效果和对比度,使影像更加逼真。
此外,WLED、OLED等发光材料的应用也使更加广色域和更高饱和度的色彩成为可能。
第三是灵活性和透明度的提升。
近年来,弯曲屏幕和透明屏幕成为液晶显示技术的热点研究领域。
弯曲屏幕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透明屏幕则可以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
通过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和使用更柔性的基板材料,可以实现弯曲屏幕和透明屏幕的制作。
最后是高刷新率和低功耗的追求。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驱动技术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驱动技术液晶显示器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常见的显示器类型之一。
它在计算机、手机、电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驱动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液晶显示器。
一、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液晶显示器利用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来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材料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它有着与普通液体不同的结构和行为。
液晶分子具有顺直排列的特点,在没有外界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呈现有序排列。
当外界电场加入后,液晶分子会发生取向变化,从而改变光的透过性能。
这种现象被称为液晶分子的电光效应。
液晶显示器通常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源组成。
其中,液晶面板是用来控制光通过的关键部件。
液晶面板由两块平行排列的玻璃基板构成,中间填充有液晶材料。
玻璃基板上覆盖有透明电极,用来施加电场。
当液晶显示器中的电路向液晶材料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产生取向变化,光的透过性能也会相应变化。
通过控制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可以实现对液晶分子的控制,从而达到显示图像的目的。
二、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技术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技术是指通过电路系统来控制液晶显示器的工作状态和图像显示。
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技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1. 像素驱动技术液晶显示器的最小显示单元是像素,每个像素包含若干液晶分子和透明电极。
像素驱动技术主要包括主动矩阵和被动矩阵两种类型。
主动矩阵驱动技术使用TFT(薄膜晶体管)来控制每个像素的电压,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和快速响应。
而被动矩阵驱动技术使用传统的电路布线方式来控制像素,成本较低,但响应速度较低。
2. 背光源驱动技术液晶显示器需要背光源来提供光源,使图像能够显示。
背光源驱动技术一般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LED(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
通过分区域控制背光亮度,可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色彩表现。
此外,还可以采用调光技术来控制背光的明暗程度,以适应不同亮度环境的显示需求。
3. 触摸屏技术液晶显示器常常与触摸屏技术结合使用,以实现触摸操作。
液晶显示器驱动板原理

液晶显示器驱动板原理液晶显示器驱动板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控制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和显示内容。
下面将介绍液晶显示器驱动板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液晶显示器驱动板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输入接口、信号处理电路、驱动电路和背光控制电路。
输入接口是液晶显示器驱动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它可以接收来自电脑、摄像头、机顶盒等设备的视频信号。
一般情况下,液晶显示器驱动板的输入接口包括VGA接口、DVI接口、HDMI接口等。
信号处理电路是液晶显示器驱动板的核心部分,它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输入的视频信号。
首先,信号处理电路会将输入的视频信号进行解码和转换,得到可用于显示的数据。
然后,它会根据显示需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如进行图像增强、色彩管理等。
最后,信号处理电路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驱动电路,以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
驱动电路是液晶显示器驱动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控制液晶显示器上的每个像素点的工作状态。
驱动电路通过对每个像素点的电压进行调节,控制其透光或不透光,从而实现显示效果。
驱动电路通常采用TFT(薄膜晶体管)技术,每个像素点都会配备一个薄膜晶体管,用于调节像素点的电压。
背光控制电路是液晶显示器驱动板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控制液晶显示器的背光亮度。
背光控制电路通过对背光模组中的灯管或LED进行电压调节,来控制液晶显示器的亮度。
一般情况下,背光控制电路可以根据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自动调节背光的亮度,以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液晶显示器驱动板通过输入接口接收外部设备的视频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对信号进行解码、转换和处理,驱动电路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每个像素点的工作状态,背光控制电路控制液晶显示器的背光亮度。
通过这些部分的协同工作,液晶显示器驱动板实现了液晶显示器的正常工作和内容显示。
液晶驱动原理

液晶驱动原理液晶显示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控制液晶分子排列来实现图像显示的技术。
而液晶驱动原理则是指控制液晶显示的电路和信号处理技术。
液晶显示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如手机、电视、电脑显示器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液晶驱动原理的相关知识。
首先,液晶显示器的基本结构包括液晶面板、驱动电路和背光源。
液晶面板由两块玻璃基板夹着一层液晶材料构成,液晶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光的透过性。
驱动电路则是用来控制液晶面板中每个像素点的电场强度,从而控制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
背光源则提供光源,使得液晶显示器能够显示出图像。
其次,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被动矩阵驱动和主动矩阵驱动。
被动矩阵驱动是指每个像素点由行和列的交叉处的电压控制,其结构简单,但是刷新率较低,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显示设备。
而主动矩阵驱动则是指每个像素点都有独立的驱动电路,可以实现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适用于高端的显示设备。
另外,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还涉及到液晶分子的排列和扭曲。
液晶分子在不同的电场作用下会呈现不同的排列状态,从而改变光的透过性。
而扭曲则是指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扭曲变形,从而改变光的偏振方向。
这些特性都是液晶显示器能够显示图像的基础。
最后,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还需要考虑到色彩管理和灰度控制。
色彩管理是指如何控制液晶显示器显示出准确的颜色,需要考虑到液晶面板的色彩校正和色彩空间的转换。
而灰度控制则是指如何控制液晶显示器显示出丰富的灰度级别,需要考虑到驱动电路的位深和灰度级别的映射关系。
总的来说,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涉及到液晶分子的排列、电场控制、色彩管理和灰度控制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液晶显示技术,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设计和调试。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LCD Driver(液晶驱动器)

LCD Driver(液晶驅動器)在單片機的應用中,人機界面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
人機界面主要包括事件輸入和結果指示,事件輸入包括鍵盤輸入,通訊介面,事件中斷等,結果指示包括LED/LCD顯示、通訊介面、週邊設備操作等。
而在這些人機界面當中,LCD 顯示技術由於其具有介面友好,成本較低等特點而在很多應用場合得以廣泛應用。
我們在第一章SH6xxx單片機分類中就介紹過,LCD類單片機是SH6xxx單片機產品線的一個重要類別。
1.LCD的顯示原理在講解LCD driver之前,我們先就LCD的顯示原理作一簡單的介紹。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利用液晶分子的物理結構和光學特性進行顯示的一種技術。
液晶分子的特性:液晶分子是介於固體和液體之間的一種棒狀結構的大分子物質;在自然形態,具有光學各向異性的特點,在電(磁)場作用下,呈各向同性特點;下面以直視型簡單多路TN/STN LCD Panel(液晶顯示面板)的基本結構介紹LCD 的基本顯示原理,示意圖如圖1-1:圖1-1 LCD的基本顯示原理整個LCD Panel 由上下玻璃基板和偏振片組成,在上下玻璃之間,按照螺旋結構將液晶分子有規律的進行塗層。
液晶面板的電極是通過一種ITO 的金屬化合物蝕刻在上下玻璃基板上。
如圖所示,液晶分子的排列為螺旋結構,對光線具有旋旋光性,上下偏振片的偏振角度相互垂直。
在上下基板間的電壓為0時,自然光通過偏振片後,只有與偏振片方向相同的光線得以進入液晶分子的螺旋結構的塗層中,由於螺旋結構的的旋旋光性,將入射光線的方向旋轉90度後照射到另一端的偏振片上,由於上下偏振片的偏振角度相互垂直,這樣入射光線通過另一端的偏振片完全的射出,光線完全進入觀察者的眼中,看到的效果就為白色。
而在上下基板間的電壓為一交流電壓時,液晶分子的螺旋結構在電(磁)場的作用下,變成了同向排列結構,對光線的方向沒有作任何旋轉,而上下偏振片的偏振角度相互垂直,這樣入射光線就無法通過另一端的偏振片射出,光線無法進入觀察者的眼中,看到的效果就為黑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实践报告摘要我们通过资料的查阅,初步了解了液晶显示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前景,同时对TN型液晶材料和12864型液晶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做出了实物模型,通过这次工程实践对液晶材料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液晶显示技术,TN型液晶材料,12864液晶材料,实物模型前言: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发现了一种白浊有粘性的液体,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这种白浊物质具有多种弯曲性质,认为这种物质是流动性结晶的一种,由此而取名为Liquid Crystal即液晶。
液晶是白色混浊的粘性液体,显示棒状的分子形状。
一、液晶的特性1、常见液晶相向列相(Nematic)、胆甾相(Cholesteric)和近晶相(Smectic)(1)向列相液晶它的分子成棒状,局部地区的分子趋向于沿同一方向排列。
分子短程相互作用比较弱,其排列和运动比较自由,分子这种排列状态使其粘度小、流动性强。
向列相液晶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单轴晶体的光学性质,对外界作用非常敏感,是液晶显示器件的主要材料。
(2)胆甾相液晶它的分子呈扁平层状排列,分子长轴平行层平面,层内各分子长轴互相平行(对应方向)相邻两层内的分子长轴方向有微小扭转角,各层分子指向矢沿着层的法线方向连续均匀旋转,使液晶整体结构形成螺旋结构,螺旋扭转360°的两个层面的距离叫做螺距,用L表示,通常L为100nm的数量级。
这种特殊的螺旋状结构使得该种晶体具有明显的旋光性、圆偏振光二向色性以及选择性光散射等特殊光学性质。
因此,常将胆甾相液晶作为控制液晶分子排列的添加剂或直接作为变色液晶膜。
(3)近晶相液晶近晶相液晶分子也成棒状,分子排列成层,每层分子长轴方向是一致的,但分子长轴与层面都呈一定的角度。
层的厚度约等于分子的长度,各层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动。
由- 1 -于分子层内分子结合力强,层与层间结合力弱,所以这种液晶有流动性,但粘度比向列相液晶大。
近晶相液晶具有正性双折射性,因此,近晶相液晶显示器件比向列相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更优越。
2、液晶的优点液晶显示材料具有明显的优点:驱动电压低、功耗微小、可靠性高、显示信息量大、彩色显示、无闪烁、对人体无危害、生产过程自动化、成本低廉、可以制成各种规格和类型的液晶显示器,便于携带等。
由于这些优点。
用液晶材料制成的计算机终端和电视可以大幅度减小体积等。
液晶显示技术对显示显像产品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
3、液晶的物理特性当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
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
从技术上简单地说,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着一层液晶。
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
大多数液晶都属于有机复合物,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
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
将液晶倒入一个经精良加工的开槽平面,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线非常平行,则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
液晶是一种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状态之间的中间物质。
它兼有液体和晶体的某些特点,表现出一些独特的性质。
二、液晶的驱动原理与显示技术1、液晶屏动态驱动的基本原理(1)一般液晶驱动原理液晶分子的扭转,使背光灯的光被调制从而产生明、暗、遮、透、变色等显示效果。
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电信号作用于液晶分子,来改变液晶分子的初始排列,二是每个电信号要在一段时间内作用于一个或者多个液晶像素单元,使像素形成为人眼所能接受和认识的视觉效果,也就是显示出与CRT显示器一样的静态或者动态的画面。
通过把主机显卡送来的RGB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等一系列的处理,并对其进行电压、相位、频率、峰值、有效值、时序等参数和特性的控制,使其成为能够驱动液晶分子扭转并按照输入信号变化规律变化的驱动信号,加到液晶像素的TFT薄膜晶体管上,达到显示图像的目的。
液晶显示屏的水平(X)一组的显示像素的背电极(TFT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在一起引出,称为行电极,该电极上通常施加的是扫描驱动信号。
把纵向(Y)一组的显示像素的背电极(TFT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起来一起引出的,被称为列电极,该电极上通常施加的是数据驱动信号。
显示屏上的每一个像素的扭转和状态都是行电极和列电极交叉汇合控制的结果,这样通过行信号和列信号的不同组合,就可对每个像素进行控制,进而控制特定像素的扭转。
在驱动方式上采用了光栅扫描方式,通过循环地给行电极施加选择脉冲,同时为有显示数据的所有列电极给出相应的选择或非选择的驱动脉冲,从而实现某行所有显示像素的显示功能。
这种行扫描是逐行顺序进行的,循环周期很短(高达几十KHz),使屏幕上能够显示稳定的图像。
(2)LCD12864驱动原理液晶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不同于固态液态又不同于气态的特殊物质态,它既具有各向异性的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液晶显示器件(英文的简写为LCD)就是利用液晶态物质的液晶分子排列状态在电场中改变而调制外界光的被动型显示器件。
点阵式图形液晶显示屏是LCD 的一种能够动态显示图形汉字以及各种符号信息为各种电子产品提供了友好的人机界面点阵式图形液晶显示屏的主要特点如下(这些特点也就是LCD 的特点。
):工作电压低、微功耗、体积小、可视面积大、无电磁辐射、数字接口、寿命长等特点。
LCD12864是一种图形点阵液晶显示器,它主要由行驱动器列驱动器及128×64全点阵液晶显示器组成。
可完成图形显示,也可以显示8×4 个(16×16 点阵)汉字或者显示16×4个(8×16点阵)ASCII码。
分为两种,带字库的和不带字库的。
不带字库的LCD需要自己提供字库字模,此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设置各种字体显示风格,设计上较为灵活。
带字库的LCD提供字库字模,但是只能显示GB2312的宋体。
各有优缺点,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灵活选择。
其液晶模块原理图如下所示:2、液晶显示技术(1)液晶显示分为反射式、透射式、投影式(2)动态散射型液晶显示器(DS-LCD)世界上第一个液晶显示器就是动态散射型的,它是将离子型有机导电材料掺入液晶材料中,并将液晶分子沿面排列,制成液晶盒。
不通电时,液晶盒透明,通电电压大于10V后液晶变成乳白色,不透光,由于其电流大,液晶易于分解,寿命短,显示质量差,很快就被淘汰了。
(3)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TN-LCD)液晶分子沿面排列,分子长轴在上下基板之间连续扭曲90°,夹入两电极基板之间,制成液晶盒,自然光经起偏器变成直线偏振光,入射到液晶盒内,被扭曲90°,并通过下基板外的偏光轴与起偏器垂直的检偏器,透光;当两电极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时,液晶分子转动,最终成与基板成垂直排列,入射到液晶盒内的偏振光,未被扭曲,不能通过检偏器,不透光。
TN-LCD是目前最普通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结构简单,工艺成熟,性能、寿命极其稳定,价格非常便宜。
但由于它的不陡的电光特性,在点阵显示方式下交叉效应严重,一般只实用于静态或四路以下的动态段式显示中,目前最好的TN液晶器件也只能实现8~16路驱动显示。
此外,响应速度慢、视角窄也是它的主要缺点。
由于以上缺点,TN-LCD一般只能用于液晶手表、计算器、电子钟、数字仪表等低档电子产品中。
(4)电控双折射液晶显示器(ECB-LCD)可利用电压的变化来改变显示颜色,人们曾希望用其实现彩色显示。
分为垂直排列相畸变(DAP)方式、沿面排列方式、混合排列(HAN)方式三种方式。
(5)宾主效应液晶显示器件(GH-LCD)在向列相液晶中加入二色性染料,做成的液晶显示器件。
染料分子随液晶分子的转动而转动,其对偏振光的吸收随其光轴与偏振光的夹角而变化,正性二色性染料分子轴与偏振光振动方向一致时,吸收最大。
平面型宾主液晶显示器有电光特性差、对比度低、响应速度慢、工作电压高等缺点,将盒内上下基板间分子排列成90°扭曲,将改善电光特性的陡度;双盒结构宾主液晶可以提高对比度。
(6)相变液晶显示器件(PC-LCD)胆甾相――向列相可以互相转换。
优点是不用偏振片,显示亮度高、视角宽。
缺点是只有透过、白浊两种状态;无法实现灰度,对温度敏感,驱动麻烦。
(7)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件(STN-LCD)在向列相液晶中加入百分之几的手性旋光材料,使液晶盒内的液晶分子扭曲180°~270°就可以制成超扭曲液晶显示器件。
超扭曲液晶显示器件的电光特性非常陡峭,这大大提高了它的多路驱动能力,当扭曲角β=270°时,曲线的陡度趋于无限大,理论上可以驱动无数路,实际上工作于1/480占空比下没有问题。
STN-LCD这种优良的特性大大扩展了液晶显示器件的应用领域,自1984年发明这种显示器件以来,STN-LCD在初期的笔记本电脑、文字处理机、复印机、高档仪表及其他需要汉字、图形显示的领域被广泛的采用。
目前应用领域最大的是手机和PDA等通信产品,大部分手机都采用了单色或彩色STN-LCD。
(8)铁电液晶显示器件(FLCD)铁电液晶是近晶相液晶的一种,手性液晶分子构成的近晶C相为铁电液晶。
铁电液晶的最大优点是响应速度快,可达微秒级,因此有许多人一直在研究如何用它实现动画显示,最近,有人在研究将铁电液晶用于LCOS投影显示。
铁电液晶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实现稳定的分子取向技术。
最近,人们研究出了表面稳定的双稳态铁电、反铁电液晶显示器件,使取向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三、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各类液晶显示之间的竞争对液晶显示发展趋势影响也很大。
我们知道,液晶显示的分类是很多的,例如:TN、STN、TFT等等。
各种类别的液晶显示优缺点各异。
对用户来说,它们是互补的,但对各类液晶显示来说,这就促成了它们各自克服缺点,发挥优点的不断进步,甚至会激发出灵感开创出新的显示模式。
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几种主要液晶显示产品的特性。
1、黑白和彩色STNSTN是在克服TN型液晶显示难以多路驱动的缺点时诞生的,但是,STN的干涉色,使其显示效果不如TN的液晶显示,于是人们利用光学延迟片对圆偏振光的补偿原理制造出了黑白STN。
STN又吸收了微彩色膜技术实现了彩色STN。
它突破了无源液晶显示的彩色化,又远比TFT彩色化液晶显示价格低,虽然这种彩色化,由于STN本身特点所决定,只能显示不多的彩色级别,被称为“伪彩”,但是STN已经成为液晶显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大类产品了。
2、多晶硅TFTTFT有源矩阵液晶显示是可以实现活动视频图像显示的液晶显示,但是,在非晶硅薄膜上制作的有源矩阵TFT由于其电子迁移率低,而不得不将器件面积作得稍大,因此在很小的像素面积上占据了不少比例,使像素的开口率(有效像素面积/全部像素面积)仅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