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防疫要点
灾后卫生与防疫措施

灾后卫生与防疫措施灾后卫生与防疫措施是灾害发生后必须要重点关注和采取的措施之一。
灾害带来的破坏往往不仅仅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毁坏,还会造成卫生环境的恶化,从而引发各种疾病的蔓延。
因此,灾后卫生与防疫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可以保护受灾人员的生命和健康。
一、清理和消毒受灾区域灾害发生后,首先要进行受灾区域的清理和消毒工作。
清理包括清除瓦砾、倒塌建筑物和其他垃圾,确保道路和通道的畅通。
同时,对于污染的地方,如污水渠和水源,要进行适当的清理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对于居民的住房,也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二、饮水安全的保障在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设施的损坏,可能会导致饮水的不安全。
因此,保障饮水安全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关键。
一方面,可以通过修复和重建供水设施来解决饮水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供临时饮水设施,如水箱和净水设备,来保障居民的饮水需求。
此外,定期对饮水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三、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灾后的人群常常处于拥挤、不卫生的环境中,容易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暴发。
因此,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对受灾区域内的疾病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
其次,要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对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同时,加强对受灾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灾害时产生大量的垃圾和废物,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理和清理,不仅会影响环境卫生,还会成为疾病传播的源头。
因此,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是灾后卫生与防疫措施中的重要环节。
针对大量垃圾的处理,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建立临时垃圾收集点和处理设施。
同时,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包括街道清扫、垃圾分类、病媒生物防控等方面的工作。
五、防止疫情扩散在灾后重建中,人员流动和灾区人口密度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疾病的扩散。
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可以采取控制人员流动的措施,如设立检疫站、加强交通管控等。
灾后如何做好病毒疫情防控

灾后如何做好病毒疫情防控一、灾后如何做好病毒疫情防控灾难过后,疫情防控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灾后环境常常出现脏乱差的情况,这样的环境对于病毒的传播具有极大的助长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做好病毒疫情的防控。
二、清理灾后环境灾后环境往往十分混乱,废墟、泥泞、积水等都是病毒滋生的温床。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灾后环境。
1. 清理废墟:灾后的废墟是病毒最容易滋生的场所之一,不仅可能隐藏着病毒,还可能有尸体、污染物等。
因此,要及时清理废墟,确保场所安全干净。
2. 排除积水:很多地方灾后容易形成积水,而积水是蚊虫滋生的良好场所,蚊虫又是病毒的携带者。
因此要积极排除积水,避免病毒再次传播。
3. 消毒消杀:灾后环境可能存在各种细菌和病毒,所以要对可能带有病毒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消毒消杀,确保环境卫生。
三、加强公共卫生管理1. 建立卫生防疫制度:在灾后应建立健全的卫生防疫制度,包括相关的预防措施、排查工作、紧急响应机制等,以确保灾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2. 宣传教育:开展相关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增加民众的防控意识和科学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范能力。
3. 健全医疗机构:在受灾区域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和防疫能力提升,确保受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治和疫情监测。
四、加强物资储备和分发1. 增加储备物资:在灾后,要增加相关的防疫物资储备,包括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
2. 合理分发物资:确保物资公平合理分发,优先满足疫情防控所需,合理运用物资,避免浪费和不平等现象的产生。
五、加强社区防控力量1. 成立社区防疫队伍:在受灾区域成立专门的社区防疫队伍,负责对社区进行防疫工作,包括巡查、排查、宣传等。
2. 建设监测系统:建设完善的社区防控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做好处置工作。
六、加强灾后心理疏导灾后的人们常常心理受创,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容易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因此,要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和支持。
七、总结灾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十分重要,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洪涝灾害灾后疾病防控知识要点

洪涝灾害后可能出现各种健康风险和疾病传播的情况,因此灾后疾病防控非常重要。
以下是洪涝灾害灾后疾病防控的一些要点:
1.安全饮水:洪涝可能造成饮水污染,导致水源受到污染,因此饮用水源可能不安全。
确保饮用安全的水源,避免饮用生水,最好进行煮沸或使用消毒剂处理水。
2.卫生设施维护:洪涝可能破坏卫生设施,导致环境脏乱。
保持个人卫生,确保使用卫
生设施,避免随地排泄。
3.食品安全:洪涝可能破坏食品储存和加工设施,导致食品受污染。
确保食品的安全和
卫生,避免食用变质或受污染的食品。
4.防蚊虫叮咬:洪涝会造成蚊虫滋生,可能引发蚊媒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使用
蚊虫叮咬防护措施,如穿长袖衣物、使用蚊虫叮咬防护剂等。
5.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洗手,避免接触脏水、污泥和污物。
6.紧急疫苗接种:洪涝后,紧急接种疫苗可以帮助预防一些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如破伤
风、流感等。
7.避免伤口感染:洪涝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因此在处理伤口时要保持干净,使用清洁的
水和消毒剂进行清洁,及时包扎。
8.心理健康:洪涝灾害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要关注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9.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预防疾病的扩散。
10.避免近距离接触疾病患者:如有人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疾病症状,应避免近距离
接触,确保自身安全。
综合来说,洪涝灾害后,人们应该注意饮水、卫生、食品安全、防虫、个人卫生等方面的预防措施,以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
此外,及时了解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措施(6篇)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措施(6篇)推荐一篇有关“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措施”的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写范文的注意地方有很多,大家都清楚吗?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就是撰写文档,范文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借鉴范文构思能够提高写作的效率,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关于此的信息!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措施篇1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1. 返家前准备:在返回受灾地区之前,应准备好一些个人防护工具,如口罩、手套、消毒液等。
2. 清洁和消毒:在回到家中后,先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清理被淹的物品、消毒家居环境等。
3. 监测人体健康状况: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增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避免触摸脸部、口部和眼睛。
5. 饮食安全:尽量选择健康、新鲜的食材,确保食品安全,避免食用受污染或变质的食物。
6.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换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7. 强化个人防护:在外出时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人群拥堵的地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8. 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这些个人防疫措施有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措施篇2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措施非常重要,以避免疾病传播和感染。
以下是一些个人防疫措施的建议:1.保持室内清洁:洪灾后,要确保室内环境干燥、清洁,避免霉菌滋生。
可以定期清洗和消毒家具、地板和其他表面。
2.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泥浆、脏水或其他潜在的污染物之后。
使用肥皂和清水进行彻底的手部清洁,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3.避免接触污水和泥泞的地方:避免接触污水和泥泞,特别是开放性伤口或破损皮肤。
如有需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和靴子,并及时清洗。
4.注意饮食安全:在洪水过后,流通食品可能受到污染,要注意购买新鲜、干净的食物,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烹饪食物时要确保充分加热以杀灭潜在的细菌。
洪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

洪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一、灾害发生后的紧急应对阶段:1. 疫情排查:组织专业人员对受灾区域进行疫情排查,掌握灾民的疫情状况,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
2. 水源消毒:组织专业人员对灾民饮用水源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饮水安全。
3. 环境卫生控制: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环境卫生控制,防止污水、垃圾等对疫情传播的影响。
4. 疫情监测:建立灾后疫情监测系统,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变化。
二、灾后卫生防疫常态化工作:1. 灾民咨询教育:向灾民提供健康咨询和卫生教育,宣传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知识。
2. 健康检测:定期对灾民进行健康检测,发现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及时采取措施。
3. 废弃物处理:加强对灾后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防止废弃物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
4. 病媒防控:加强对疾病传播媒介的防控工作,对蚊虫、老鼠等进行灭鼠、灭蚊等措施,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5. 售卖食品安全:加强对灾区食品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6. 疫情监测和报告: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灾区疫情动态,并做好相关防控措施。
三、个人卫生防护措施:1. 保持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勤晒被褥等,保持个人卫生干净。
2. 饮食卫生:选择新鲜食材,注意食品烹饪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品,避免生食。
3. 防蚊虫叮咬:佩戴防蚊虫叮咬的衣物和使用驱蚊用品,定期清理庭院和室内环境,以减少蚊虫孳生。
4. 抗感染:及时接种疫苗,避免感染传染性疾病。
5. 医疗卫生:就医过程中注意个人卫生,佩戴口罩,咳嗽时用纸巾或袖口遮掩,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通过对受灾区的紧急应对和常态化工作进行规划和执行,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灾后疾病的发生,保障灾区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个人也应当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做好防疫措施,共同抵御灾后疾病风险。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重点!七个方面须关注!

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重点!七个方面须关注!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重点!七个方面须关注!暴雨来临时,城市一些地方会出现积水内涝,市政维护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这时候最好不要在马路两侧行走。
1、因低洼的地形,马路两侧是最易积水的地方,在积水中不易辨别情况;2、马路两侧埋有下水管线及其他管道,当井盖子丢失时,一旦贸然踏入,就会伤及自身;3、马路中央积水可能存在其他危险,如遇漩涡应绕行,否则会落入井中。
暴雨洪灾后防疫措施1、不喝生水,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或经漂白粉等处理过的水。
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3、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意丢弃垃圾。
4、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
5、做好防蝇防暑灭蚊工作,预防肠道和虫霉传染病。
6、勤洗手,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
7、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8、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尽量不接触易水,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9、保持乐观心态。
暴雨过后要注意什么1、洪水过后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者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容器要干净;发现饮用水异常要及时告知当地卫生部门;2、洪水泡过的食物不要吃洪水中细菌及多,食物浸泡后极易污染变质;不吃霉变食物;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分开保存;3、传染疾病需警惕洪水后,蚊蝇鼠等易传播疾病,注意防虫、防鼠;洪涝后,微生物快速大量繁殖,易引发肠道传染病;4、居家环境勤清理室内防霉防病菌;家里的食具、器皿消毒;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5、灾后出行别涉水污水容易引发感染和皮肤病;出行应尽量避开积水,做好防护;6、发现外伤早处理已存在的伤口:防水绷带覆盖,避免接触污水;新伤口:先止血,再冲洗和消毒;发现感染尽早治疗;7、身体不适速就医如发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尽快就医;遵照医嘱,配合进行传染病隔离暴雨防范主要措施有哪些1.畅通水道防堵塞暴雨持续过程中,应确保各种水道畅通,应防止垃圾、杂物堵塞水道,造成积水。
洪灾后卫生防疫措施

洪灾后卫生防疫措施一、灾后环境清理与消毒1. 水库、河流、道路、居民区等污染严重的地方进行彻底清理,包括排除废弃物、泥沙和垃圾等,确保环境清洁。
2. 对于有水淹过的建筑物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漂白.粉或其他消毒剂对沙发、床上用品、地板等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菌和病毒。
二、饮用水安全1. 对于受灾地区的饮用水供应进行临时调配和加强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2. 如果发现饮用水污染,要及时通知居民停止使用,并组织供水车辆进行应急供水。
三、病媒生物防控1. 雨后要立即清除积水,防止蚊虫滋生。
定期喷洒杀虫剂,如烟霞、灭蚊水等,对蚊虫进行消杀。
2. 清理灾区周边的垃圾和废弃物,以创造一个无蚊源环境。
四、灾区医疗防疫1. 灾后要派遣医疗队进驻灾区,提供紧急医疗救治和疫病监测工作。
2. 对于因洪涝灾害导致受伤、感染的灾民进行健康咨询和疾病预防控制。
五、个人卫生教育宣传1. 对于受灾地区的居民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宣传,包括正确洗手、饮食卫生等。
2. 向居民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毒液等,以增强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
六、关注孕妇和儿童的健康1. 对于怀孕妇女提供产前检查和防疫知识培训。
2. 加强对儿童的疫病预防和保健工作,组织儿童疫苗接种和健康体检等。
七、建立灾后健康档案1. 对于灾民的健康情况进行统一记录,包括疫病感染、伤病情况等。
2. 组织专业医疗人员对灾民进行健康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
八、灾后心理危机干预1.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帮助灾民缓解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2. 筛查患有心理疾病的灾民,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
洪水过后卫生防疫基本方法措施

洪水过后卫生防疫基本方法措施1、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污染源。
各地区应组织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预防传染病发生。
对灾民临时安置的聚居点,要搭建临时厕所,并进行消毒,搞好临时住所的室内外卫生。
对过水村屯及内涝和被水淹村屯,待洪水撤后应组织村民清淤、修路、修厕所、牲畜圈,整修院庭、填平坑洼,清除游积在村内的易腐烂变质动、植物。
消灭蚊蝇孳生地和污染源,彻底改变村屯的卫生面貌;在此基础上,对外环境普遍用生石灰消毒一次,室内用0.5%过氧乙酸或5%漂白粉澄清液喷撒消毒一次,切断粪一口传播途径。
2、保护好水源,做好饮用水消毒。
水灾后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居民饮用的大口井、家庭小井、手压井等浅层地下水均受到污染,特别是被淹村屯的水井还有有机物淤积,因此保护好水源,做好饮水消毒是预防肠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各灾区应组织群众清淘水井,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提倡喝开水。
常用的饮水消毒剂及使用方法是:含氯量25%漂白粉粉剂,大口井水质消毒使用塑料袋装漂白粉(1000克)在塑料袋两侧各扎五个孔,用绳子系于井内水面下即可;用于缸水消毒浓度及用量为4—6克/立方米(吨)。
用含氯量25%漂白粉澄清液饮水消毒应先配制100%漂白粉澄清清备用(可保存2—3周),每100市斤饮水加澄清原液一匙,搅拌后作用半小时至二小时再饮用。
用含氯量60—70%的漂白精饮水消毒可每100市斤饮水加漂白精片一片(0.3克)或加漂白精粉剂0.4克,搅拌后作用半小时至二小时再饮用。
消毒后饮水余氯含量应达以0.3mg/L,保证饮水安全。
3、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消灭疾病传播媒介。
灾后由于环境污染加之高温天气,蚊蝇极易孳生繁殖,应发动群众,采取专群结合,落实“防、打、药”等综合措施,即安纱窗、纱门、人工捕打和药物杀灭。
常用杀虫剂有有机磷、有机氯和拟菊脂类杀虫剂,使用方法80%敌敌畏原药1.25—4毫升加水100毫升,配制成0.1--0.3%浓度用于灭蝇。
敌百虫10毫升或克加水100毫升,配制成0.1%浓度与稀饮或其他食物1:4混全诱杀成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穿脱方法:
隔离衣
常见传染病隔离预防需要
消杀用具
消杀实施
常用消杀方法
灾区居住地设置
尽量小帐篷 远离建筑物的开阔地 高地 利于排水 建排水沟 交通便利 距离道路2米以上 远离蚊虫聚集地 不睡地铺 帐篷要能够自然通风 用纱窗、蚊帐、蚊香 注意防火 50米以外建立厕所 防止粪便渗入地下水
• 地面、墙壁、物体表面
• 1可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进行喷洒消毒或擦拭消毒。 具体配制方法: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 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
• 2喷洒消毒时喷湿即可,擦拭消毒时,用抹布或拖布沾取 上述消毒液后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 毛巾等织物、食品用具
• 3)普通医用口罩:符合YZB,为无纺布或复合材料制成,采用松紧带。3层材料分别为:外层抗水、 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并带有鼻夹。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
• 4)纱布口罩:符合GB19084,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
•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符合YY/T 0691以及其他相关标准。 • 1)对采取空气隔离的患者,如结核杆菌、SARS或出血热病毒感染等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灾后传染性疾病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
注:本表格内容翻译自《Infectious diseases following natural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ti Infect. Ther. 10(1), 95–104 (2012)
者。 • 5、使用后的防护用品安医疗废物处理。
飞沫隔离
个人防护
• 1、进人病房应戴口罩。 • 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以外。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镜。 • 3、针对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
染控制指南。
• 患者转运
• 1、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 •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 3、口罩。。。。。
传染病监测的目的(2)
First Case
Detection/ 90 Reporting
Opportunity for control
80 70 60 CASES 50 40
Lab Confirmatio
n
Response
30 20
10
0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37 40
➢ 呼吸道感染:流感、麻疹 ➢ 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疟疾、血吸虫病、
钩体病、乙脑、肾综合征出血热 ➢ 体表接触性疾病:破伤风、气性坏疽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 灾后安置点人口密集、流动频繁 ➢ 水源及食品污染、卫生条件差、蚊虫等传播媒介繁殖增多 ➢ 救治措施不及时、不规范 ➢ 疫苗覆盖率低
影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1 安置或居住人口数:
人
其中,小于5岁儿童数 人,大于60岁人数 人,孕妇人数 人
1.2 安置方式: □建筑物内临时集中安置 □安置点帐篷内安置 □其他
1.3 每顶帐篷平均居住人数(估算):
人
1.4 露天居住的人数: 人
1.5 安置点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负责人姓名:
联系方式:
2 饮用水
2.1 饮用水源:□江河水 □井水 □泉水 □坑塘水 □自来水 □瓶装商品水 □其它
常见污染物消毒
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 室内空气
• 1日常以开窗通风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2有条件的机构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 3发生聚集性疫情进行终末消毒时,可采用0.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然后开窗通风。
• 配制方法:含量为20%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 入99份水。
灾后防疫的重要性
• 灾害使的传染病发生危险因素增加
– 生态改变(媒介、啮齿动物) – 环境恶化(粪便、垃圾、水处理)
准备工作
应急准备
• 技术准备
分工
职务 队长 副队长 队员分组合作
姓名
职责 协调指挥 协助布置工作 评估 监测 制定工作计划 个人防护 消毒剂选择 不同环境防疫消杀
联系方式
评估
化学消毒:
• 常用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
• ①漂白粉(又称含氯石灰):主要成份为次氯酸钙,白色粉末,能溶 于水,但有大量沉渣,含有效氯25%—32%(一般按25%计)。不稳 定,易吸湿,遇光或热易分解,对物品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 ②漂粉精:主要成份为次氯酸钙,白色粉末,溶于水混浊并有少量沉 淀,易吸水潮解,含有效氯80%—85%(一般按80%计)。
空气隔离
个人防护装备 • 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当进人病房时,均应佩戴经过密
合度测试的N95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
患者转运
• 1、应尽量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 嗽)礼仪。
• 3、水痘、天花、结核患者等皮肤损伤处进行覆盖。
灾后卫生防疫
灾后防疫重要性
灾前准备 应急响应
组织准备
应急救援
公共卫生风险评 估
疾病控制
避灾和减灾
灾害卫生应急工计划作的周期
政策和能力建设 等
恢复重建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恢复
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 疾病预防与控制等
发生可能性
不显著
后果
小
中等
大
严重
几乎肯定
后果(影响)的例子:
高
很可能
- 疾病负担 - 严重性:病死率
后应立即洗手。 • 5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
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之。 • 6 环境控制: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消毒 • 7 被服: 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
暴露后措施
4.2 刺伤的补救措施 4.2.1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和清 水冲洗;若是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 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 1毛巾等织物浸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 • 配制方法: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
消毒液,加入199份水。
• 2浸泡15 分钟,然后清洗。
• 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 分钟。
防护服,即所选择的化学防护服应尽可能对 作业环境中所有有害因素均提供防护
如何选择
标准防护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标准预防措施
• 1洗手: • 2 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 3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飞溅到医护人
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 4 隔离衣:防止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使用。脱去隔离衣
First Case
Detection/ Reporting
Lab Confirmation Response
90 80 70 60 CASES 50 ortunity for control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37 40
DAY
20
DAY
灾后应急疾病监测
21
确定监测疾病或症候群
• 发热伴呼吸道症状 • 发热伴出疹 • 腹泻(水样便) • 腹泻(血便) • 急性黄疸 • 脑炎或脑膜炎 • 其他发热性疾病 • 急性中毒 • 传染病相关死亡 • 临床诊断的任何传染病
消杀计划制定
防疫消杀计划
需要消杀地点 消毒频次 用量
居住地
每日1-2次 50-100ml/m2
厕所
每日1-2次 50-100ml/m2
集中供水点 每日1-2次 50-100ml/m2
物资准备
个人防护
• 防护服分类
防护服选择
⑤不同状态的有害化学物质的同时防护 ——若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不同状态的有害 化学物质,应按照最优防护的原则选择化学
- 暴发/流行倾向
可灾能 害发生后传染病发生- 潜风在危险害
不太可能
低
- 特征变化
- 社会经济影响
- 公众认识
几乎不会
- 等等
Source: .au/implementation/policy.cfm
发生可能性
不显著
后果和影响
小
中等
大
严重
几乎肯定 很可能
季节性流感 腹泻 甲肝
接触隔离
• 个人防护装备 • 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
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时戴手套。 • 2、隔离衣。
• 1)进入病房应穿隔离衣,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 患者转运 • 1、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 2、确需转运时,做好患者的保护工作(如覆盖伤口等)。 • 3、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 • 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用品处置患
• ③二氯异氰尿酸钠(又称优氯净):白色晶粉,易溶于水呈弱酸性, 溶于水中产生次氯酸,水溶液稳定性较差,含有效氯60%—65%(一 般按60%计)。
• ④三氯异氰尿酸:白色粉末,水中溶解度为1.2%,有效氯含量90%。 • 常见市售的含氯消毒剂有固体、液体,漂白精和优氯净已制成各种片
剂,如:泡腾片(溶解性好,崩解时间小于5min),便于灾区计量使 用。 • 此外还有二氧化氯、碘伏等。
2.2 主要饮用水种类:□开水 □瓶装商品水 □生水(不含矿泉水与饮料)
2.3 储存方式:
2.4 饮用水是否有消毒措施:□是(消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