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副气象考试讲义 第一章

合集下载

航海气象讲义

航海气象讲义
14
六、散逸层 距地面大约800km以上的大气层,称为 散逸层,又称外层。散逸层的温度随着 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空气相当稀薄, 一些高速运动的大气质点可以挣脱地球 的引力束缚,客服周围其他大气质点的 阻碍,逃逸到宇宙空间去,散逸层因此 而得名。
15
气象要素(meteorological element)


三、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向上到大约距地面55km的高 度范围内,称为平流层。平流层的下层为 同温层,温度随高度变化很或者几乎不变。 距地面20km以上出现逆温层,温度随高 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臭氧层的存在 而造成的。平流层中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12
四、中间层

距离地面55—85km的高度范围内,称为 中间层。中间层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迅 速下降,再次出现明显的空气对流和湍 流现象,故又称为高空对流层。大约 60km的高度上存在一个只有在白天出现 的电离层,称为D层。
2.2 太阳、地面和大气辐射
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温度的物体,都在 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同时也接受着周围射来的电磁波,这种传递能 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电磁波的波段从波长短的一侧开始,依次叫做 伽马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 波。 研究表明:物体的温度越高,放射能力越强, 辐射出的波段越短;温度越低,放射能力越弱, 辐射出的波段越长。
20
8、下列是属于气象要素的是( ) A、风、云、雾、霜、沙尘暴 B、气压、高气压、台风 C、风、云、雨、冷锋、暖锋 D、气温、气压、冷锋、暖锋 9、气候是指某一特定区域( ) A、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B、气像要素的多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 C、气象要素的一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 D、天气形势

大副气象知识点总结

大副气象知识点总结

大副气象知识点总结一、大气层和大气环境1. 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是指围绕地球的气体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其中对流层是最靠近地球的一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中间层则在平流层之上。

热层是接近地面的大气层,外层则是距离地球表面较远的一层。

2.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指大气层中的气体组成、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它直接影响着大气的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

大气环境的研究在气象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天气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也是天气预报和气象观测的根据。

二、天气预报与气象观测1. 天气变化规律天气变化是大副气象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气象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天气变化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地球自转和公转、地形、地表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天气变化的规律,可以提前进行天气预报,为大副作出飞行和航海计划提供依据。

2. 天气预报技术天气预报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通过气象观测、气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来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

目前,天气预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帮助大副做出相应的决策。

3. 气象观测方法气象观测是气象学的基础工作之一,它是获取大气环境和天气变化信息的重要途径。

气象观测可以通过气象雷达、卫星遥感、气象探空等多种手段进行,其中最常见的是气象观测站观测。

三、风、云和天气现象1. 风的生成和运动风是大气中的气体运动,它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地形、地表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风的生成和运动规律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影响着大气环境和天气变化的过程。

2. 云的形成和分类云是大气层中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气态水滴或冰晶体的集合体,它反映着大气环境和水汽含量的变化。

根据云的形成和外观特征,可以将云分为对流云、层云和卷云三大类,每一类又有不同的云种。

3. 天气现象的观测和判断天气现象是指大气环境中出现的各种气象现象,如雨、雪、霜、雾、雷暴等。

3大副气象考题(三)

3大副气象考题(三)

大副航海气象考证模拟试题(三)(2014年 6 月甲类大副气象考题)1、2、【单选】热带气旋与温带气旋相比较,___A.前者不带锋面,后面常带有锋面B.前者带有锋面,后面不带锋面C.两者均带有锋面D.两者均不带锋面3、【单选】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海风比陆风强、深入距离近B.海风比陆风弱、深入距离远C.海风比陆风强、深入距离远D.海风比陆风弱、深入距离近4、【单选】影响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主要高压天气系统是:A.冬季冷高压、夏季副热带高压B.冬季和夏季均为冷高压C.夏季冷高压、冬季副热带高压D.冬季和夏季均为副热带高压5、【单选】冰山属于:A.陆源冰B.海水结冰C.冰雪覆盖的山D.陆源冰和海水结冰6、【单选】锋面在空间呈倾斜状态,并且:A.冷空气在上,暖空气在下B.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C.冷空气在前,暖空气在后D.冷空气在后,暖空气在前7、【单选】夏季哪个海区多狂风恶浪?A.北太平洋B.北大西洋C.北印度洋D.北半球的西风带8、【单选】寒潮冷锋过境引起我国沿海大风一般有如下规律:A.黄渤海,东海和南海均为西北风B.黄渤海为西北风,东海偏北风,南海东北风C.黄渤海,东海和南海均为偏北风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渤海偏北风,东海和南海均为东北风9、【单选】通常在彩色天气图上,_ 。

A.冷锋为红色B.静止锋为红兰双色C.暖锋为蓝色D.锢囚锋为黑色10、【单选】冬季,由海陆热力差异而产生的气压梯度方向是:A.由海洋指向陆地B.由陆地指向海洋C.平行于海岸线D.与海岸线成 10°~ 20°交角指向海洋11、【单选】我国沿海哪个港口受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影响较明显?A.上海港B.黄浦港C.连云港D.大连港12、【单选】北半球移动性冷高压的大风、降温等坏天气一般发生在:A.四周边缘B.前部边缘C.后部边缘D.中心区附近13、14、【单选】在地面天气图上,计算出太平洋某海域的地转20m/s,则实际风约为:风为A.10m/sB.13m/sC.4m/sD.20m/s15、【单选】当西北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而大陆又有低压或低压槽东移发展,构成“东高西低”形势时,副高西部我国沿海一带常出现 :A.东北大风B.偏东大风C.西南大风D.东南大风16、【单选】我国近海的盛冰期一般在:A.12 月下旬至次年 1 月中旬B.11 月下旬至 12 月中旬C.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D.1 月下旬至 2 月中旬17、【单选】地转风公式适用于 :A.龙卷风B.台风涡旋区C.空气平直运动D.空气旋转运动18、【单选】一般气团的尺度:A.水平范围为几百至几千公里B.垂直范围为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C.水平范围为几公里至十几公里D.垂直范围为 1 公里19、【单选】某轮在东海遭遇热带气旋,测得真风向随时间的变化为NW →WNW →W,气压上升,则可断定船舶处于热带气旋的 __ 。

《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考试大纲

《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考试大纲
4.1天气图概述
4.1.1天气图定义、投影方式






4.1.2天气图种类






4.1.3天气图制作过程






4.2地面天气图
4.2.1地面天气图填图格式






4.2.2地面天气图分析工程






4.3高空天气图
4.3.1高空天气图填图格式


1.2气温
1.2.1气温温标、空气增热和冷却方式
1.2.1.1气温的定义和温标



1.2.1.2太阳、地面和大气辐射



1.2.1.3空气增热和冷却的方式



1.2.2气温的日年变化
1.2.2.1气温日变化






1.2.2.2气温年变化






1.2.3气温的水平分布
1.2.3.1海陆热力差异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1.4.1湿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4.1.1湿度的定义



1.4.1.2湿度的表示方法



1.4.2湿度的日年变化
1.4.2.1绝对湿度的日、年变化



1.4.2.2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



1.4.3大气中水汽的凝结
1.4.3.1大气中水汽的分布

航海学(气象部分)海事局船长考试大纲[1]

航海学(气象部分)海事局船长考试大纲[1]

航海学(气象部分)海事局船长考试大纲考试大纲适用对象无限9201船长沿海9202船长20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20.1 气团和锋20.1.1 气团20.1.1.1气团的定义、形成、源地及变性20.1.1.2气团的地理分类及主要天气特征20.1.1.3冷、暖气团的定义及主要天气特征◎◎20.1.1.4影响我国沿海的主要气团○○20.1.2 锋20.1.2.1锋的定义和空间结构○○20.1.2.2锋的特征和分类◎◎20.1.2.3锋面天气◎◎20.1.2.4锋的移动规律○○20.2 锋面气旋20.2.1气旋概述20.2.1.1气旋的定义及流场特征20.2.1.2气旋的范围和强度20.2.1.3气旋的分类20.2.1.4气旋的一般天气特征20.2.2锋面气旋20.2.2.1锋面气旋形成及发展○○20.2.2.2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20.2.2.3锋面气旋中风浪的分布○○20.2.3爆发性温带气旋◎20.2.4锋面气旋的生成源地和移动规律20.2.4.1东亚气旋生成源地和移动规律○○20.2.4.2太平洋中部和东部锋面气旋移动规律○20.2.4.3北大西洋锋面气旋移动规律○20.2.5影响中国海域的锋面气旋○○20.3 冷高压20.3.1反气旋概述20.2.1.1反气旋的定义及流场20.2.1.2反气旋的范围和强度20.2.1.3反气旋的分类20.2.1.4反气旋的一般天气特征20.3.2冷高压天气模式◎◎20.3.3东亚冷空气的源地和活动规律○○20.3.4寒潮20.3.4.1寒潮的概念和警报○○20.3.4.2寒潮活动的一般天气特征○○20.4 副热带高压20.4.1副热带高压概述20.4.1.1副热带高压的定义、形成及天气特征○○20.4.1.2副热带高压的活动规律○○20.4.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20.4.2.1西太平洋高压的活动概况○○20.4.2.2表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指数○○20.4.2.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活动规律○○20.4.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模式◎◎20.4.4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中国东部沿海天气的影响◎◎20.5 热带气旋20.5.1 热带气旋概述20.5.1.1热带气旋的定义20.5.1.2热带气旋的名称和强度等级标准20.5.1.3热带气旋警报20.5.2热带气旋的发生源地、季节及生命史20.5.2.1全球热带气旋发生的源地及季节○○20.5.2.2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源地○○20.5.2.3热带气旋的生命史○○20.5.3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天气海况特征20.5.3.1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20.5.3.2热带气旋的天气海况特征◎◎20.5.4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20.5.5热带气旋的移动20.5.5.1世界大洋热带气旋的典型移动路径○○20.5.5.2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移动路径◎◎20.5.5.3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20.5.5.4影响台风移动的天气系统◎◎20.5.6南海热带气旋20.5.6.1南海热带气旋的活动概况○○20.5.6.2南海热带气旋的特点○○3.5.6.3南海热带气旋的路径◎◎20.5.7船舶测算台风和避离台风20.5.7.1台风来临前的征兆○○20.5.7.2台风中心方位判定法○○20.5.7.4台风部位的划分○○20.5.7.5船舶所处的台风部位及其判定法◎◎20.5.7.6船舶避离热带气旋的常用方法◎◎21 天气图21.1 天气图基本知识21.1.1天气图定义、投影方式21.1.2天气图种类21.2 地面天气图21.2.1 地面天气图填图格式21.2.2 地面天气图分析项目21.3 高空天气图21.3.1 高空等压面与等高线○○21.3.2 高空天气图填图格式○○21.3.3 高空天气图分析项目○○22 船舶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应用22.1 气象信息的获取○○22.2 气象报告的识读○○22.3 传真图的识读22.3.1 地面图、热带气旋警报图22.3.2 高空图22.3.3 海浪图22.3.4 海流图和海冰图22.3.5 卫星云图23 船舶气象导航23.1 气象航线与气候航线的概念与特点○23.2 气象导航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23.3 气象导航服务程序○23.4 船舶使用气象导航程序及注意事项○评估纲要适用对象9201 92021. 气象传真图的识别1.1 地面天气图1.1.1 地面天气图的图名标题内容识别√√1.1.2 地面天气图中等值线概念√√1.1.3 地面天气图中英文缩写及符号的含义√√1.1.4 地面分析图中的英文简报内容√√1.1.5 地面分析图测站填图格式中符号的含义√√1.1.6 地面天气图中的天气系统的识别√√1.1.7 地面预报图的预报时效√√1.1.8 地面天气图中恶劣天气区的识别√√1.2 流线图1.2.1 流线图中的英文缩写及符号的含义√√1.2.2 流线图中常见的水平流场型式√√1.3 热带气旋(预)警报图√√1.3.1 热带气旋预报时效及英文简报内容√√1.3.2 热带气旋(预)警报图中扇形及三种圆的含义√√1.4 波浪图1.4.1 波浪传真图的图名标题内容√√1.4.2 波浪预报图的预报时效√√1.4.3 等波高线的识别和绘制等波高线的依据√√1.4.4 波浪传真图中英文缩写及符号的含义√√1.4.5 波浪分析图中的船舶测站内容√√1.4.6 波浪传真图中恶劣海况区的识别√√1.4.7 有效波高的概念√√1.5 卫星云图1.5.1卫星云图的时效、图区和种类√√1.5.2卫星云图中不同亮度对应的云和地物特征√√1.5.3卫星云图中主要天气系统的识别√√1.6 高空天气图1.6.1 高空天气图的图名标题内容识别√1.6.2 高空天气图中槽、脊、切变线、冷暖平流等的识别√1.7 海冰图1.7.1 海冰图中英文缩写及符号的含义√1.7.2 海冰图中冰况的识别√2.气象传真图综合分析运用2.1 天气系统分析2.1.1 分析图中某一给定天气系统的中心位置、强度和动√√态2.1.2 分析图中某一给定天气系统的主要天气特征√√2.1.3 分析某一给定天气系统未来24h、48h或72h的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大风、浪范围及其变化2.2 海区天气、海况分析2.2.1 分析影响某一给定海区的天气系统及其主要天气√√特征2.2.2 分析影响船舶的天气系统及其主要天气特征√√2.2.3 根据给定的船位结合气象传真图,确定船舶当前受√√何天气系统控制,并处在该天气系统的何部位,主要天气特征如何2.3 航线天气、海况预报根据给定的气象传真图、船位和船舶的航向、航速,作出√未来某一时段内航线上的天气和海况预报。

航海气象学复习资料汇编

航海气象学复习资料汇编

航海气象复习资料第一章:1、简述大气的主要成分,并说明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的分布于作用。

(3分)答: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正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含量在二十千米以上明显减少.二氧化碳能强烈的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使地面和大气保持一定的温度.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大气低层,在20-30km处最大。

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同时,加热了所在高度(平流层)的大气,对平流层温度场和流场起着决定作用。

水汽绝大多部分集中在大气低层,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例如:有一半的水汽集中在2km以下,75%的水汽约占全部水汽总量的99%。

另外水汽的水平分布也是不均匀的,赤道地区最大,中纬地区其次,两极地区最小。

水汽的相态变化过程中能吸收和放出潜能,这直接影响到地面和空气的温度,台风等海上风暴系统发展的主要能量来源就是的大量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能。

此外,水汽也能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气温变化有影响。

2、简述大气的垂直分层概况。

(2分)答:大气具有可压缩型,绝大部分大气质量集中在大气低层,大约75%的大气质量集中在10km以下,90%的大气质量集中在16km以下,98%集中在30km以下,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在垂直方向上,根据各层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和运动状况的不同,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3、简述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2分)答:(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下降0.65℃。

(2)对流层内的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和湍流运动。

(3)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等)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第二章:4、2.1 什么是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各自有什么特点。

(2分)太阳辐射通常被称为短波辐射,因为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短波波段。

气象学里将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称为长波辐射,因为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波长大大长于天阳辐射的波长。

丙类大副船长气象考题 2

丙类大副船长气象考题 2

2.丙类大副气象考题(总154题,气象131题)☆为船长考试题1、【单选】当低层和高层的水平气压梯度相等时,地转风速:A.低层大于高层B.低层小于高层C.低层等于高层D.风速与高度无关2、【单选】当低层和高层的水平气压梯度相等时,地转风速:A.低层大于高层B.低层小于高层C.低层等于高层D.风速与高度无关3、【单选】当低层和高层的水平气压梯度相等时,地转风速:A.低层大于高层B.低层小于高层C.低层等于高层D.风速与高度无关☆4、【单选】锢囚锋天气特点是:Ⅰ.云层增厚;Ⅱ.云层变薄;Ⅲ.降水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Ⅳ.降水减弱;Ⅴ.降水范围小、持续时间短;Ⅵ.降水增强。

A.Ⅰ、Ⅲ、ⅥB.Ⅰ、Ⅱ、Ⅴ、ⅥC.Ⅱ、Ⅳ、ⅤD.Ⅱ、Ⅳ、Ⅴ、Ⅵ5、【单选】冰山属于:A.陆源冰B.海水结冰C.冰雪覆盖的山D.陆源冰和海水结冰☆6、【单选】长江口附近海面雾的最盛期在:A.2~3月B.4~6月C.6~7月D.12~1月7、【单选】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是:A.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B.海陆热力差异C.地形动力作用D.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均匀变化☆8、【单选】北半球,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称为危险半圆,其原因是______。

①该半圆与副高相邻,两者间气压梯度大;②该半圆风向与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相反,加大风浪;③处于该半圆的船舶容易被吹到热带气旋进路上去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9、【单选】哪些条件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Ⅰ.白天;Ⅱ.微风;Ⅲ.近地面水汽充沛;Ⅳ.晴天;Ⅴ.夜间;Ⅵ.秋冬季节。

A.Ⅰ、Ⅱ、Ⅲ、Ⅳ、ⅥB.Ⅱ~ⅥC.Ⅰ、Ⅲ、Ⅳ、Ⅴ、ⅥD.Ⅱ、Ⅳ、Ⅴ、Ⅵ10、D☆11、12、☆13、【单选】暖气团势力强,推动冷气团后退,并使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称为:A.冷锋B.暖锋C.静止锋D.锢囚锋☆14、【单选】通常我国高空分析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间隔为:A.40位势米B.40位势什米C.60位势米D.80位势米15、【单选】大气中上升运动的成因有:Ⅰ.绝热冷却;Ⅱ.锋面抬升;Ⅲ.水平辐合辐散;Ⅳ.地形抬升;Ⅴ.冰晶效应;Ⅵ.热力对流。

二副考大副

二副考大副
.1.2 在再有效之前6个月中累计3个月;
故新规则应考虑公约修订之精神
(2)在最近5年内具有不少于12个月与其适任证书所载适用范围相应或低一航区和等级的船舶上的服务资历,但任职表现不合格,或证书失效者,应当参加相应的适任培训并通过本规则附件二规定的抽查科目和项目的考试和评估。
在最近5年内不具有不少于12个月与其适任证书所载适用范围相应或低一航区和等级的船舶上的服务资历者,应当参加相应的适任培训并通过规定的抽查项目的评估,或完成规定的模拟器培训。
2、限制项目增加“特殊设备操作限制”
包括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雷达和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等。
说明:按公约修正案第二章要求和本次履约简化我国证书的原则,本次《规则》修订,适任证书和培训合格证结合使用,特殊船舶不在适任证书上进行消限签注。
按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增加包括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雷达和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等的特殊设备操作限制。
说明:原《规则》主管机关是中国海事局,《船员条例》生效后出台的部令主管机关都变为了交通运输部,本次规则参照执行。
二、第二章? ?适任证书(6-10条)
1、调整航区、类别和等级
航区分为无限航区(原无限和近洋合并)和沿海航区(原沿海和近岸合并),GMDSS适任证书的航区按原规则不变分为A1、A2、A3和A4海区;调整类别为A和B两类;等级参照原规则。无限航区分一、二等;沿海航区分一、二、三等。
明年马尼拉公约履约,如果你老公没有把握一次性考过8门的话,建议改到明年再考。明年的考题和今年的会完全不同。现在考大副的题库很多,但是都不能确定是哪个。二副考大副考8门,明年确定改革后考5门。书名(今年科目):英语,避碰规则,货运,航海学,船舶管理,船舶结构,航海气象,船舶操纵。现在的题库有地方买,但是好不好我不能妄言。五花八门很多。大连海事大学附近,上海海事大学附近应该有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大气概况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一、干洁空气(Dry Air)
1、主要成分:氮气(N2)、氧气(O2),二者占空气总容积的99%
2、次要成分:二氧化碳(CO2)、臭氧(O3)、氢气、惰性气体,体积比不足1%
3、易变成分:(质量易变)二氧化碳(CO2)、臭氧(O3)
4、对气温有影响的成分:
二氧化碳(CO2)――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产生温室效应
臭氧(O3)――――-吸收紫外线
5、干洁空气的分子量:28.966
二、水汽(Vapour)
1、来源:地表的蒸发
2、水平分布:海洋多于陆地,沙漠最少
3、垂直分布:低空多于高空,随高度升高水汽含量迅速减少
4、特点:
1) 在自然条件下,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气体,是天气演变的主角。

2) 具有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性能,加上在水相变化中伴有凝结潜热的吸收或释放,
对气温产生影响。

5、湿空气(Wet Air):含有水汽的空气
三、杂质
1、杂质: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又称为气溶胶粒子,包括水汽凝结物(水滴、
冰晶)、微小盐粒等
2、对大气的影响:使能见度降低;作为水汽凝结的凝结核
3、城市污染监测的主要成分: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第二节大气的垂直结构
一、大气的垂直范围和垂直分层
1、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近地面附近干空气的密度为1293g/m3
2、大气上界:大气与星际空间的分界面,通常以“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000km作为大气
上界的高度
3、垂直分层:
1) 分层依据:气温和水汽的垂直分布、大气的扰动程度和电离现象等
2) 分层:自地面向高空,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3) 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且水汽极少,类似对流层中的云很难生成
4) 热层:又称电离层,对远程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流层(Troposphere)的主要特征
1、对流层的厚度:平均10km;在赤道最厚,向两极减小;夏季厚,冬季薄
云、雨、雾、雪等主要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是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层次
2、三个主要特点:
1)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下降0.65℃,该值称为平均气温
(垂)直(递)减率,用‐Υ表示,即‐Υ=0.65℃/ 100m 。

实测的气温直减率以Υ表示。

通常,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Υ>0
有时,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Υ<0,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的空气层称为逆温层 或,气温随高度升高基本不变,Υ=0,称为同温,出现同温的空气层称为同温层
2) 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
3) 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等)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
3、对流层的垂直分层:
1) 根据——大气运动的不同特征
2) 摩擦层:下界——地面,上界——距地面1km 高度,必须考虑摩擦力对空气运动的
影响,空气运动复杂
3) 自由大气:下界距地面1km (摩擦层顶),上界——对流层顶,摩擦作用小,可忽略
不计。

在自由大气中,空气运动规律清楚,常用距地面5500m(500hPa)高处的空气运动表征整个对流层大气的运动趋势。

中纬度地区上空盛行西风,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形成高空急流(风速≥30m/s )。

4、对流层顶:厚度约为1~2km 的同温甚至逆温层,对发展旺盛的积雨云顶有阻挡作用,是
云顶平衍成砧状。

第三节 大气状态方程
一、状态方程
1、干空气的状态方程:P=ρd R d T
干空气的:P ——气压,ρd ——密度,R d ——比气体常数,T ——气温
2、水汽的状态方程:e=aR a T
水汽的:e ——气压,a ——密度(绝对湿度),R a ——比气体常数,T ——气温
3、湿空气的状态方程:P=ρw R d T V T V =T(1+0.378e/P)
湿空气的:P ——气压,ρW ——密度,T ——气温,T V ——虚温
二、两个结论:
1) 气温、气压相同时,干空气的密度大于湿空气的密度
2) 气压相同时,干冷空气的密度比暖湿空气大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