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及应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原理与功能。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电子元件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 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电子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电路搭建和测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研究的信心。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循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子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节能减排。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电子技术》进行选择和组织,具体如下:1. 理论知识:- 教材第1章: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包括电子元件、电路基本概念等。
- 教材第2章:常用电子元件的原理与功能,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
2. 实践操作:- 教材第3章:电路搭建与测试方法,包括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连接等。
- 教材第4章:简单电路设计,如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
3. 应用与创新:- 教材第5章: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收音机、音响等。
- 教材第6章:电子技术创新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电子元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全套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1、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绪论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目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目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目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目录前言教学建议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1.1 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1.1.1 本征半导体1.1.2 杂质半导体1.2 pn结1.2.1 pn结的形成1.2.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1.2.3 pn结的反向击穿特性1.2.4 pn结的电容特性1.3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1.3.1 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1.3.2 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3.3 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模型1.3.4 二极管基本应用电路1.4 特殊二极管1.4.1 稳压二极管.1.4.2 变容二极管1.4.3 光电二极管1.4.4 发光二极管思考题习题第2章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2.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2.1.1 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2.1.2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2.2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2.2.1 共射极输出特性曲线2.2.2 共射极输入特性曲线2.2.3 温度对晶体管特性的影响2.2.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2.3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2.3.1 放大电路的组成2.3.2 静态工作点的作用2.3.3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2.3.4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2.3.5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2.4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设计2.4.1 晶体管的直流模型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2.4.2 静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法2.4.3 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2.4.4 放大状态下的直流偏置电路2.5 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和设计2.5.1 交流图解分析法2.5.2 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和非线性失真2.5.3 晶体管的交流小信号模型2.5.4 等效电路法分析共射放大电路2.5.5 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实例2.6 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2.7 共基放大电路2.8 多级放大电路2.8.1 级间耦合方式2.8.2 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计算2.8.3 常见的组合放大电路思考题习题第3章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3.1 场效应晶体管3.1.1 结型场效应管3.1.2 绝缘栅场效应管3.1.3 场效应管的参数3.2 场效应管工作状态分析及其偏置电路3.2.1 场效应管工作状态分析3.2.2 场效应管的偏置电路3.3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3.3.1 场效应管的低频小信号模型3.3.2 共源放大电路3.3.3 共漏放大电路思考题习题第4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和噪声4.1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和频率失真4.1.1 放大电路的幅频响应和幅频失真4.1.2 放大电路的相频响应和相频失真4.1.3 波特图4.2 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模型和高频参数4.2.1 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模型4.2.2 晶体管的高频参数4.3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4.3.1 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4.3.2 共基、共集放大器的频率响应4.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4.4.1 场效应管的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4.4.2 共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4.5 多级放大器的频率响应4.5.1 多级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4.5.2 多级放大电路的下限频率4.6 放大电路的噪声4.6.1 电子元件的噪声4.6.2 噪声的度量思考题习题第5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5.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特点5.2 电流源电路5.3 以电流源为有源负载的放大电路5.4 差动放大电路5.4.1 零点漂移现象5.4.2 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5.4.3 具有电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5.4.4 差动放大电路的大信号分析5.4.5 差动放大电路的失调和温漂5.5 复合管及其放大电路5.6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级电路5.7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举例5.7.1 双极型集成运算放大电路f0075.7.2 cmos集成运算放大电路mc145735.8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外部特性及其理想化5.8.1 集成运放的模型5.8.2 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5.8.3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思考题习题第6章反馈6.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类型6.1.1 反馈的概念6.1.2 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框图6.1.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方程6.1.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态和四种基本类型6.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6.2.1 稳定放大倍数6.2.2 展宽通频带6.2.3 减小非线性失真6.2.4 减少反馈环内的干扰和噪声6.2.5 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6.3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近似计算6.3.1 深负反馈放大电路近似计算的一般方法6.3.2 深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近似计算6.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6.4.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6.4.2 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6.4.3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思考题习题第7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7.1 基本运算电路7.1.1 比例运算电路7.1.2 求和运算电路7.1.3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7.1.4 对数和反对数运算电路7.2 电压比较器7.2.1 电压比较器概述7.2.2 单门限比较器7.2.3 迟滞比较器7.2.4 窗口比较器7.3 弛张振荡器7.4 精密二极管电路7.4.1 精密整流电路7.4.2 峰值检波电路7.5 有源滤波器7.5.1 滤波电路的作用与分类7.5.2 一阶有源滤波器7.5.3 二阶有源滤波器7.5.4 开关电容滤波器思考题习题第8章功率放大电路8.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与分类8.2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8.3 互补推挽乙类功率放大电路8.3.1 双电源互补推挽乙类功率放大电路8.3.2 单电源互补推挽乙类功率放大电路8.3.3 采用复合管的准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8.4 集成功率放大器8.5 功率器件8.5.1 双极型大功率晶体管8.5.2 功率mos器件8.5.3 绝缘栅双极型功率管及功率模块8.5.4 功率管的保护思考题习题第9章直流稳压电源9.1 直流电源的组成9.2 整流电路9.2.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9.2.2 单相全波整流电路9.2.3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9.2.4 倍压整流电路9.3 滤波电路9.3.1 电容滤波电路9.3.2 电感滤波电路9.3.3 复合型滤波电路9.4 稳压电路9.4.1 稳压电路的主要指标9.4.2 线性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9.4.3 开关型直流稳压电路思考题习题第10章可编程模拟器件与电子电路仿真软件10.1 在系统可编程模拟电路原理与应用10.1.1 isppac10的结构和原理10.1.2 其他isppac器件的结构和原理10.1.3 isppac的典型应用10.2 multisim软件及其应用10.2.1 multisim 8的基本界面10.2.2 元件库10.2.3 仿真仪器10.2.4 仿真分析方法10.2.5 在模拟电路设计中的应用思考题习题第11章集成逻辑门电路11.1 双极型晶体管的开关特性11.2 mos管的开关特性11.3 ttl门电路11.3.1 ttl标准系列与非门11.3.2 其他类型的ttl标准系列门电路11.3.3 ttl其他系列门电路11.4 ecl门电路简介11.5 cmos门11.5.1 cmos反相器11.5.2 其他类型的cmos电路11.5.3 使用cmos集成电路的注意事项11.5.4 cmos其他系列门电路11.6 cmos电路与ttl电路的连接思考题习题参考文献延伸阅读:模拟电子技术基础50问1、空穴是一种载流子吗?空穴导电时电子运动吗?答:不是,但是在它的运动中可以将其等效为载流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T1060820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s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6 实验学时:0 习题课、讨论课学时:4 上机学时:0 学分:3.5开课单位:电气工程系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一、课程教学目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中电气信息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技术基础课,因此本课程在电气信息类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研究常用电子器件、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如下: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够分析由几个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电路系统;2.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电子技术知识;3.具有采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分析和设计简单电子电路的能力;4.能够正确使用常规的电子仪器,能够正确调试简单的电子电路;5.具有独立查阅电子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如下:第1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绪论(1学时)电子技术;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第2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4学时)半导体基础知识、PN结;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
第3章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10学时)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类型、电流放大、特性曲线、主要参数、温度特性;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三种组态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4章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4学时)绝缘栅场效应管、结型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场效应管共源基本放大电路、共漏基本放大电路分析;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模拟电子技术第1章 数字电路基础

于其进位规则为“逢十六进一”,故称为十六进制,常用大写字母“H”表示。十六进制按
权展开式为:
n1
(N)16 =
ai 16i
im
式中,ai 为十六进制数的任意一个数码;n 表示整数部分数位,m 表示小数部分数位;下标
16(或 H)表示十六进制数。例如
(5D.6A)H =5×161+13×160+6×16-1+10×16-2
(2)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由表 1-1 可知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
进行转换时通常采用分组等值法。 具体操作以小数点为基准,向左或者向右将二进制数按 4 位一组进行分组(当不足 4 位时,
按整数部分从高位、小数部分从低位的原则予以补 0 处理),然后用对应十六进制数代替各组的 二进制数,即可得等值的十六进制数。反之,将十六进制数的每个数码用相应的 4 位二进制数代 替,并去除高、低位无效的 0,所得结果即为等值二进制数。
1.2.2 编码
利用二进制数表示图形、文字、符号和数字等信息的过程称为编码(Encode),编码的结果 称为代码(Code)。例如,发送邮件时收/发信人的 E-mail、因特网上计算机主机的 IP 地址等, 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编码实例。
进制数。例如:
(110.01)B =1×22+1×21+0×20+0×2-1+1×2-2
【十六进制】十六进制(Hexadecimal System)是数字电路中另一种常用数制,包含 0~9、A、B、
C、D、E、F 十六个数码,其中 A、B、C、D、E、F 依次表示十进制数 10~15,所以基数为 16。由
(3)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需要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转换。通常整数部分采用除 2 反序取余法进行转换,小数部分采用乘 2 顺序取整法进行转换。 具体操作:将给定的十进制整数部分依次除以 2,按反序的原则取余数即为等值二进制数; 十进制小数部分依次乘以 2,按顺序的原则取整数即为等值二进制数。当小数部分不能精确转换 为二进制小数时,可根据精度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此外,利用二进制数作桥梁,可以方便地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1 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定位《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研究晶体管的基础知识,以及由晶体管组成的放大电路、反馈电路、运算电路、电源电路和集成电路的特点、电路分析方法,工作原理和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熟悉电子实验操作步骤,具备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视图能力,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电子技术的综合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学习领域的内容和分析方法是学生进行《变频器》、《单片机》、《PLC》、《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和取得“中高级维修电工证”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一环。
3 课程设计思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总体思路是“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以自主研发的教学设备为平台,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项目为载体,以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为方法,引入行业规范,培养学生电子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企业提供电子技术高技能人才”。
4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模块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将课程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
使学生掌握晶体管的内部结构、晶体管组成的各种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各种基本电路的应用。
(1)知识目标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晶体管;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应用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基本集成电子电路;能够正确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的能力。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晶体管基本电路进行简单功能电路的设计;能够熟练应用基本放大电路和电源电路;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代码: 0730081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学分: 4 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56 实验(上机)学时: 16 先修课程: 电路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电子电路中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主要性能指标等, 获得信息传递技术必备的理论知识, 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各章节基本内容, 对基本电路原理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是学习模拟电路课的最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很好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本课程是电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电信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 且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
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模拟电路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与课程设计。
本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包括三大部分:基本理论课、习题课、实验课、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验课将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设计, 使学生加深对电路、器件模型等内容的理解, 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3.本课程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期中考试、平时抽查、平时作业、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部分组成。
期末考试: 50%;平时成绩(含平时考勤、提问、作业): 20%;实验: 10%;期中: 2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10学时)内容①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电子和空穴、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半导体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和扩散运动、PN结的单向导电性②普通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注意事项稳压管的结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注意事项③双极型三极管的结构、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主要参数及注意事项结型及绝缘体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我院工科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模拟部分教学大纲学时:55 学分:4适用专业:电子类、自控类、计算机类专业(高职高专)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技术基础》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半导体器件1、正确理解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作用,熟练掌握二极管、稳压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2、正确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放大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
2、掌握放大电路定性分析方法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方法。
3、熟练掌握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会计算静态工作点,能用微变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4、正确理解放大器失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频率特性。
5、了解级间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指标的估算,选频放大电路。
第三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确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器1、熟练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性能特点和基本单元电路。
2、正确理解差动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集成运放的应用及两种基本电路。
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1、练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会判断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和极性。
2、熟练掌握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1、练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线性电路和非线性应用电路的方法和应用知识。
2、练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减法和积分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等的结构及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频率变换电路
(4) 能够将输入信号的频率(或频谱Frequency Spectrum)按照某种特定的关系变换成具有新的频 率(或频谱)输出信号的电路叫做频率变换电路 (Frequency Conversion Circuit)。 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频率变换(或称频谱 变换)是十分重要的概念。例如通信技术中的调制与 解调过程就是典型的频率变换过程。
(4)频率特性的测量
电子电路或电子器件的频率特性是指某一参 数随频率变化的关系,频率特性曲线包括幅 频特性(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和相频特性(Phas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两种。一般情况下需要测量的是电路或器件 的幅频特性曲线。
图1-3 放大电路的输入等效电路与输出等效电路 (a)输入等效电路 (b) 输出等效电路
ii RS + uS _ + ui _
Ri
Ri ui uS R i RS
从放大器的输入端看去,一般情况下(如工作频率不高)可以 等效为一只电阻,即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 (Input Resistance),
电子元器件在线路板上用导线或印制导线联接而成 的。后者是将电子元器件和导线都集中地制作在半 导体基片或陶瓷、玻璃等绝缘基片上,构成一个完 整的电路或电路系统。
(1) 重点介绍放大电路的有关概念
用来对电信号进行幅度放大的电路
叫做放大电路(又称为放大器
Amplifier),它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子
电路之一,也是构成许多电子仪器设备 的基本单元电路。
(3)信号产生电路
不需外加交流输入信号(但需加上直流电源), 就能自行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交流信号的电路 称为信号产生电路(又称信号发生器Signal
Generater),也叫做振荡器(Oscillator)。
正弦波 振荡器
三角波 振荡器
方波 振荡器
图1-5 信号产生电路举例
振荡器实际上是一种将直流能量转换成交流能量的换能器
(5)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 是在同一块半导体材料上,利用各
种不同的方法,同时制造出许多极其微小的电 阻、电容及晶体管等元器件并将它们连接起来, 使之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 集成电路家族十分庞大,按不同的方式可以分 成若干大类。分类方式可以是按制作工艺分类, 按实现的功能分类,按集成度分类等。
1.2.3 电子测量简介
模拟电路(Analog Circuit),例如信号放
大电路、模拟运算电路、频率变换电路 等。 ★把传送、变换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 叫做数字电路(Digital Circuit).
1.2.2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类
★按电路所具有的功能来说,电子电路主要包 括放大电路、运算电路、信号产生电路、频率 变换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自 动控制电路等等。 ★按电路的制作方法来说,电子电路有分立元 件电路和集成电路两大类。前者是由彼此孤立的
在时间上和幅度上都是离散变化的。
模拟信号随时间t 的变化一般可以用数学函
数形式表达,例如正弦交流信号(Sinusoidal Alternating Signa)可以用正弦函数式表达 (以电压为例)
u(t)=Umsin(ωt+ψ) Um、ω、ψ 称为正弦波的三要素,分别叫做
振幅(或峰值)、角频率和初相(位)。
i0 R0 + u0C _ + u0 _
RL
RL uo u oc Ro R L
如果Ro<<RL,则有uo≈uoc,即此时放大器输出端的等效电源 电压(即开路电压uoc)几乎全部传输给负载,或者说负载对放大 器几乎没有影响,亦即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很强。
反之,如果Ro>>RL,则有uo≈0,即此时负载几乎不能获得放
如图1-3a所示。输入电阻的高低表示放大器对信号源或前级
电路影响的大小,输入电阻越高,说明放大器对信号源或前 级电路的影响越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i US
1
0.9
Ui Ri US Ri R S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Ri RS
0 5 10 15 20
0
图1-4 放大器输入电压与输入电阻之间的变化关系
多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正弦信号叠加 而成的,所以,研究模拟信号和模拟电 路的基础是直流分析方法和交流分析方 法。通常把直流分析叫做静态分析
(Quiescent Analyse),把交流分析叫做动
态分析(Dynamic Analyse)。
★按照电子电路所采用的信号形式,把
传送、变换和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叫做
大器输出的电压信号,或者说放大器无带负载能力。
常用的放大电路主要有三极管放大电路、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低频(音频)功率放 大电路、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电路、高 频功率放大电路等等。
(2) 运算电路
能够实现运算功能的电路称为运算电路 (Operational Circuit),常用运算电路主要 有比例运算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微 分运算电路、积分运算电路、指数运算 电路、对数运算电路等等。 运算电路主要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 (Integrated Operational Amplifier )(简称 集成运放)和反馈(Feedback)电路构成。
“放大”的基本特征是放大后的信号 (即输出信号)与放大前的信号(即输入信
号)波形一样(频谱成分与相对比例相同),
只是信号的幅度增大了。若放大的是交 流信号,则放大后的信号与放大前的信 号频率与周期均相同。
ii RS + uS _ + ui _
R0 + u0C _
i0
Ri
+ u0 _
RL
(a)
(b)
2
电容器的电容量C
电容表、或带有测量电容功能
的数字万用表
3
电感线圈的电感系数L
电感表、或带有测量电感功能
的数字万用表
4 5 二极管的正、负极性判别 模拟式或数字式万用表
三极管的管脚(b、c、e)判别与电流 带有测量β功能的万用表、晶体 放大系数β的测试 管测试仪等
(2)电压的测量
电压是电子技术中最重要的基本参数之一,许 多电参数都可以通过测量电压而间接获得数据。 测量电压时经常使用的测量仪器是万用表、晶 体管毫伏表、示波器等。 普通万用表常用于测量直流电压或频率较低(例
IEQ
C2 + uo CE RL
+ RE
图1-7 用电压表测量电流举例
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电流IEQ(直流)时,已知发射极电阻RE= 1.5kΩ。测量时先去掉交流输入信号源uS,然后使用万用表直流 电压挡测量发射极电阻RE两端电压,如UEO=2V,即得电流IEQ =UEO/RE=1.33mA。 当然在某些必要的情况下(例如需要比较准确地知道支路电流值、 或被测支路中无已知电阻等),可以采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方法。
Au
Uo/Ui
o
fL
(a)
fH
f
o
fL
(b)
f
图1-8 频率特性曲线举例
例如:测量放大器电压增益频率特性曲线(即Au
随频率f 变化的关系曲线)、滤波器电压传输系
数(Uo/Ui)频率特性曲线等。
测量频率特性的方法主要有点频法和扫频法两 种。●点频法采用的测量仪器是交流信号源和 晶体管交流毫伏表。交流信号源可以是低频信 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 它们可以输出正弦交流电压信号,并且电压大 小和频率均可调。 ▲扫频法是采用专用仪器(扫频仪)—进行幅 频特性的测量,可在扫频仪的示波屏幕上观测 到被测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并且曲线上带有 表示频率的坐标(频标)。
值、平均值等参数,此外示波器还可测量出
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
可用示波器测得波形的峰-峰值(2倍振幅), 并能换算出电压的有效值、平均值等参数,此 外还可测量出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
(3)电流的测量
在电子测量中,一般情况下可以不使用电
流表测量某一支路的电流。因为使用电流
表测量电流时需要先将被测支路断开,然
后将电流表串联在被测支路中,这给测量
带来不便。所以经常采用电压表间接测量 电流的方法。
要获得某一支路的电流测量值,可以先
用电压表测量该支路中的一个已知电阻两
端电压,然后用电压测量值除以该已知电
阻的阻值,即得到电流的测量值。
+ VCC RB1 C1 + + RS us + ui RB2
V
RC + V
第 1章
学习目标: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共4学时)
1.了解电子技术发展历史;
2.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特点;
3.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分类和基本测量方法; 4.掌握电阻、电容和电感三种基本元件的识别方法 和简单测试,为学习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本章内容 1.1 电子技术发展简史(0.5学时) 1.2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2.5学时) 1.2.1 电子信号分类 1.2.2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类 1.2.3 电子测量简介 1.2.4 思考与练习 1.3 三种基本元件的识别与测试(1学时) 小结
1.1 电子技术发展简史
整体来说,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子 管时代、晶体管时代和集成电路时代。 请阅读教材1.1节内容。
1.2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1.2.1 电子信号分类
电子电路主要处理的是电信号(Electric Signal)——可以用电压、电流等电类物 理量表示的信号。对于非电信号一般可 以利用适当的换能器转换为电信号,例 如声音可以通过话筒变换成电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