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件北师大版必修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PPT

【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农民的负担等方面 的理解把握。(1)在计算西汉农民家庭年收支情况 时应留意备注中关于役的注析,分为亲身服役和以 钱代役两种情况,因此计算方式也分为两种方式: 当以钱代役,其计算方式为:粮食收入-赋-役-日常 开支;当亲身服役,其计算方式为:粮食收入-赋日常开支。(2)从以上计算结果看,无论哪一种方 式,农民收入都不敷支出;西汉的农民要想维持生 计的,就必须做到开源节流,把“耕”与“织”联 系在一起。
(2010年湛江一模)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 统节日,“过春节”又称为“过年”。“年”的甲骨 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 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 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 C.为了纪念神农氏 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
【解析】“禾”是谷物的总称,年成的好坏, 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体现 农业生产在中国古代的地位。 【答案】D
作为考生,碰到难题时沉着冷静,“我感到难别 人会感觉更难”,只有这样,才会最大限度的发 挥自己的水平。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字体工整,卷 面整洁,这些非智力因素也会影响最终得分。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精耕细作的中国古代农业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2.地域特色:南稻北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009高考山东文综)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
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
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课件北师大版必修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小农经济的发展历
程。
了解古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济的特点。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发达的农业生产对
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 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地的 精耕细作。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史料一 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上 其他国家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它的犁。
——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解读] 最后一个分句是史料一的主旨。 [思考] 根据史料一,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提示】 先进的生产工具。
——白居易《朱陈村》
[解读]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等信息说明了男耕女 织的特点。
[思考] 史料一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提示】 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 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史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 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 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 孙以偿责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解读] 注意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如“亡日休息”“水旱之灾”等。 [思考] 史料二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征? 【提示】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农民生活艰辛。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保守性: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阻碍了生产力的进 一步发展。
2020年人教版历史高考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专题9 考点19《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考点复习试题及答案专题9 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19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
商周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
这表明()A.原始历法诱导了远古农业的产生B.古代中国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农时观念出现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汉代的铁农具在我国东北、西北均有大量出土,陕西还有成批成组的铁农具出土,其种类有耕具、起土器、中耕器和收割器等,式样多,规格统一。
这反映了汉代()A.官营手工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农具生产的标准化和系列化C.铁犁牛耕技术开始普遍推广D.农具种类式样走向完备成熟4.下图是绘制于盛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第23窟的壁画“雨中耕作图”。
该壁画主要的史学价值在于反映了当时()A.战争对农业的破坏B.农业耕作的场景C.家庭手工业的兴盛D.庄园经济的发展5.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
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地区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
这主要说明()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6.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宋人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备”。
这反映了宋代()A.土地私有不断深化B.税制发生重大调整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7.南宋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ppt,课件

12(2009·淄博模拟)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 ( 淄博模拟) 淄博模拟 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 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 4.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 A.刀耕火种 . B.耜耕 . C.石器助耕 . D.铁犁牛耕 .
5.《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吕氏春秋》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其力也。 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 •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 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
白渠
漕渠
漕渠
翻车的模型
筒车
5、评价: 评价: 积极方面: 积极方面: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 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 政权的安危。 政权的安危。
消极方面: 消极方面:
承担沉重的赋役;抗灾能力差;(脆弱性) 承担沉重的赋役;抗灾能力差; 脆弱性) 自己自足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很难扩大再生产, 自己自足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很难扩大再生产,近代 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落后性) 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落后性)
4、小农经济地位: 小农经济地位: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 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主导地位。 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 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奴隶主贵族土地 国有制(也叫井田制、王田制)。
井田制的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 周王所有,周王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②受 封者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受封者 要向周王承担义务;③奴隶主役使奴隶和庶民 集体耕种;④土地被划分为 “井”字形方块。
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 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 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本课小结
阶段 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
古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氏族公社土地所有 制
代
耜耕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
农
有制(井田制)
业 传统农业 牛耕铁犁 封建土地所有制
活学活用
1.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
D ①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 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推广 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C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
3、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 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 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 进程之中。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模式。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耕作方式及生产工具演变
时代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距今一万多年前 刀耕火种 木棒、竹竿
高中历史 第1课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件2 北师大版必修2

古 代 农 业 生 产 体 系
早期农业的出现 生产工具的革新 耕作技术的变化 水利灌溉工程的兴修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调整
赋税制:租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及摊丁入亩
一.耕作方式的进步 五谷丰登 骨耜:河姆渡遗址 第一次社会分工从农业 1. 农业起源: 中分离出来 狩猎 畜牧业 采集 种植业 (北粟南稻) 黍 稷 麦 粟 稻 夏商西周 2. 阶段特征: 粟 2. 阶段特征: 稻 黍 稷 刀耕火种 耒耜锄耕 青铜时代 六 铁犁牛耕 畜 3. 变化: 水利工程兴修: 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 春秋战国 兴 粗放耕种 精耕细作 旺 3. 水利工程兴建: 石斧:半坡遗址 麦 桑 麻 豆(菽 )
①原始社会: —《孟子•滕文公下》 性质:土地公有制 表现:氏族公社成员所有;集体劳动,共同消费。 ②奴隶社会: ②奴隶社会: 性质:天子所有的贵族土地国有制 ③封建社会: 表现:井田制
探究: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工具的革新—铁犁牛耕的出现。 ②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鲁国“初税亩”,开始承认土地私有;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③其它因素: 战争动乱,阶级关系的松动等。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1.含义: 始于北宋:“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租佃关系逐渐普及 调整土地占有关系,是古代中国经济
实质调整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制度的核心,属于生产关系范畴。
2.演变:
③封建社会: ①原始社会:
不同社会形态
性质—土地私有制居于主体
名田制 占田制 庄园经济租佃制(佃农) 小农经济 屯田制 均田制
两晋
秦国至秦朝
汉魏
性质:土地公有制 封建国家公有制 表现:氏族公社成员所有;集体劳动,共同消费。 ②奴隶社会: 君主土地私有制 形式: 性质:天子所有的贵族土地国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表现:井田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2021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考点13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021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考点13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识结构】知识点一、农耕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农业的起源)(1)起源:距今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农耕逐渐取代采集(2)农作物:北方旱地(黄河流域)——粟、麦;南方水田(长江流域)——水稻(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4)生产工具: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等(5)特点:①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②生产力水平低下;③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6)影响:①使人们生活开始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演变(1)形成:春秋时期(2)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小农经济(规模),自然经济(属性)。
(3)生产工具的发展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使用直辕犁)。
②汉朝:发明犁壁、藕犁(直辕犁)→铁犁牛耕广泛推广,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江东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步犁就是使用畜力的曲辕犁)(4)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商周:集体农耕(即千耦其耘或十千维耦)←工具太简陋,单个家庭难以完成稼穑②春秋战国:出现个体农耕←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一直延续到三大改造时期。
(5)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①春秋:芍陂(楚国,淮河流域)②战国:都江堰(秦,长江流域)、郑国渠(秦,黄河流域)③秦朝:灵渠(解决军粮运输问题,广西,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④汉朝:a.汉武帝时修建了漕渠、白渠及大规模治理黄河;b.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c.西域(今新疆)修建了具有地方色彩的坎儿井。
⑤灌溉工具:三国时曹魏的马钧改制的翻车(利用人力);唐朝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水力)。
知识点二、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时期2.形式:自耕农经济(主体);佃农经济;均田农户经济。
(中等及以上的地主自留土地的生产属于小规模集体生产;小地主生产也属于小农经济)3.条件: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春秋 铁 战国 犁 及以 牛 后
耕
两汉:一年 1.铁农具与牛耕( 春秋战国: 一熟。 耦犁、犁壁、耧车 垄作法 、曲辕犁、犁评) 西汉时: 宋朝以后: 代田法 江南地区稻 2.灌溉工具 麦轮作的一 魏晋南北朝: 曹魏: 翻车 耕耙耱技术 年两熟制, 甚至一年三 唐朝: 筒车 熟制。 宋朝: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特点: 可随意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耕作技术的进步──垄作法
垄作法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 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在低田里,将作物种 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高田种沟不种垄,有 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 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西汉赵过推行 的一种适应北方旱 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最早可追溯到距今 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 相当发达
最早培植 水稻 和 粟 的国家
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A、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B、灌溉工具:
曹魏: 翻车 唐朝: 筒车 宋朝: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白渠
龙首渠
归纳:
耕作方式的演变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掌握施肥、灌溉、除草、治虫等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形成 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存在了两千多年。
⑵产生原因: ① 生产工具因素: ②生产关系因素: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单位,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