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2备考必记知识点

合集下载

【精品】2013年中考备考_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学有所值)

【精品】2013年中考备考_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学有所值)

精品资料内部专属请务外传2013年中考备考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第一轮复习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韦达定理),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

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按中考试卷的设计原则,基础题都是送分的题,有不少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二、第二轮复习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①进行专题化训练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②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内容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突破难点。

2013年中考备考 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3年中考备考 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3年中考备考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第一轮复习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韦达定理),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

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按中考试卷的设计原则,基础题都是送分的题,有不少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二、第二轮复习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①进行专题化训练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②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内容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突破难点。

按照中考的出题规律,每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内容都大同小异,。

2013初中数学中考常考知识点总结。

2013初中数学中考常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2.当x=3时,函数y=2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321-x 的值为1.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3.函数x y 2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6.抛物线2)1(2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1.cos30°= 23. 2.sin 260°+ cos 260°= 1.3.2sin30°+ tan45°= 2.4.tan45°= 1.5.cos60°+ sin30°= 1.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2013中考复习重点

2013中考复习重点

2013中考复习重点1、我们可以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人:树立理想,促进成长;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成长;尝试做不感兴趣却富有意义的事。

2、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每个人即享有权利,也承担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权利总是与义务相关联的,要维护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

维护权利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依法行使权利;依法享有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要履行义务应做到三个方面: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即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又要求公民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3、诚信既是古老的道德范畴,也是令人钦敬的道德品质。

在实际生活中,诚信主要是真实不欺、表里如一、信守诺言。

诚信的价值:①诚信可以创造财富②诚信融洽人际关系③诚信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

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①真诚待人,讲究公正②重视合作,友善待人③小事也讲诚信。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联系:都是违反了国家法律,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般来说,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一般违法开始的。

区别:(1)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民事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犯罪违反了刑事法律法规(2)对社会的危害不同:一般违法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较小,而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民事违法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要受到行政制裁,犯罪要受刑法处罚。

不良行为一般都是违法行为,它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危害。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犯罪。

所以不良行为不可小视。

我们要自觉改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

5、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

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实自我,展现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价值呢?①珍惜时间;②勇于创造;③乐于奉献。

2013中考数学临考前知识点复习及易错知识点

2013中考数学临考前知识点复习及易错知识点

中考临考前复习资料汇总⎪⎪⎪⎪⎪⎪⎪⎪⎪⎪⎪⎪⎪⎪⎪⎩⎪⎪⎪⎪⎪⎪⎪⎪⎪⎪⎪⎪⎪⎪⎪⎨⎧⎪⎪⎪⎪⎩⎪⎪⎪⎪⎨⎧++==⎪⎪⎪⎪⎪⎪⎪⎪⎪⎩⎪⎪⎪⎪⎪⎪⎪⎪⎪⎨⎧⎩⎨⎧-≤<-⇒<≤-<≤-⇒<<∆*+-=-++-=-+=+-+=--=-=-⇒=-的大小。

与如比较:常用的是用平方法:无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解运用勾股定理的知识来这两个点,在数轴上如何表示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小数部分为整数部分为整数与小数部分:化简:根为多少)的平方根为多少,立方平方根和立方根(无理式注意不等号如何变化个整数解:集中只有不等式及不等式组:解根的判别式:方程有无实数根的验证方配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般式,二次项系数化为)配方法要点:变成一(一元二次方程需要验根注意分母不为零,在解法的过程中,需要的取值范围;注意分式方程)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式及公式变形:因式分解:几个基本公绝对值问题:有理式实数5273--2-52--4-21421)(,641241245:)2(11:)2()1(:y)2a(x 2ay 4axy -2ax :2)1(2)1(14)()(53;535322222222222a a a a a x a a x a x x x x x x x xy y x y x x x x ⎪⎪⎩⎪⎪⎨⎧==八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三线角的尺规作图秒分分,度:角的度分秒的单位换算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三视图的画法及观察:图形认识初步601601 ⎪⎪⎪⎪⎪⎪⎩⎪⎪⎪⎪⎪⎪⎨⎧=⋅=+=+=+1tanb tana ,90b a 1a cos a sin 604530)()(,,4,3;)()()()(022000222则若),公式:,,数特殊值(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函面积比定,相似比,周长比,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判最短距离问题的图象画法轴对称图形:饮水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则第三边为:为若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勾股定理的应用:的画法线段垂直平分线交点、外心角平分线交点内心、中线交点、重心高线交点三角形的四个心:垂心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认识HLASA AAS SAS SSS c b a ⎪⎪⎪⎪⎪⎪⎪⎪⎪⎪⎪⎪⎪⎪⎪⎪⎪⎪⎪⎪⎪⎪⎨⎧⎪⎪⎨⎧⇒⇒⇒⎪⎪⎩⎪⎪⎨⎧=⎪⎩⎪⎨⎧-⋅-矩形边中点围成的四边形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四菱形边中点围成的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四平行四边形成的四边形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围:中点围成的四边形形状题动点在底或腰上运动问法,出题指向梯形:几种辅助线的画旋转一个角度旋转问题,绕着中心点向正方形的性质:出题指对角线乘积一半四边形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相等的四边形;对等的平行四边形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判定:对角线垂直的平,四边相等且垂直且平分一组对角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性质及判定:四边形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三个直角的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行四边形;一个直角的判定:对角线相等的平折叠问题相平分性质:对角线相等且互矩形的性质及判定:互相平分,邻边互补定:对边相等,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对角线:,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四边形内角和:四边形--------2)3(,180)2(36000S n n n⎪⎪⎪⎪⎪⎪⎪⎪⎪⎪⎪⎪⎪⎪⎪⎪⎪⎪⎪⎪⎪⎪⎪⎪⎪⎪⎪⎪⎪⎩⎪⎪⎪⎪⎪⎪⎪⎪⎪⎪⎪⎪⎪⎪⎪⎪⎪⎪⎪⎪⎪⎪⎪⎪⎪⎪⎪⎪⎪⎨⎧⎪⎪⎪⎪⎪⎪⎪⎪⎪⎪⎪⎪⎪⎪⎪⎪⎪⎩⎪⎪⎪⎪⎪⎪⎪⎪⎪⎪⎪⎪⎪⎪⎪⎪⎪⎨⎧<--<<∆<∆=∆>∆⎩⎨⎧⎪⎪⎪⎩⎪⎪⎪⎨⎧∆=====⎪⎪⎪⎪⎪⎪⎪⎩⎪⎪⎪⎪⎪⎪⎪⎨⎧<><>+==-=<>----=+-=++=⎪⎪⎪⎩⎪⎪⎪⎨⎧≠=⎪⎪⎪⎪⎪⎪⎩⎪⎪⎪⎪⎪⎪⎨⎧---++=+=-≠+=来求取值范围。

2013中考数学高频知识点原创

2013中考数学高频知识点原创

2013中考数学高频知识点原创1. 两个代数公式:a !b ^h 2=a 2!2ab +b 2;a 2-b 2=a +b ^h a -b ^h2.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有0;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有±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0和所有的正数;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有0,1;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有0,±1;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0;算数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0,1;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有0,±13. 计算需要公式的应先写出公式再代值运算4. 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特别要注意:⑴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化系数为1时确定不等号的方向;⑵ 移项时先将要移的项变号才移到等式或者不等式的另一边5. 解分式方程和偶数根式方程及相关应用题时一定要验根,并检验是否满足实际意义6. 代数式与函数自变量有意义的确定依据:⑴ 分母不为0;⑵ 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7. 解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多采用加减消元法8.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根的公式为x =2a -b !b 2-4ac ;两根之和为x 1+x 2=-ab ;两根之积为x 1x 2=ac ;判别式O =b 2-4ac 9. c 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为直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

注意解答函数图像问题时,一定搞清楚图像上的点横纵坐标的含义。

10.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对称轴为直线x =-2a b ;顶点为-2a b ,4a 4ac -b 2b m ;一般情况下,二次函数y 的最大值在顶点处取11. 二次函数y =ax 2+bx +c 与x 轴(即直线y =0)的交点情况与它所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判别式(O =b 2-4ac )的关系:O 20,两个交点;O =0,一个交点;O 10,无交点;O $0,有交点12. x 轴是直线y =0;y 轴是直线x =0;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是直线y =x ;二四象限角平分线是直线y =-x13.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0;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为114. 所有的轴对称图形都可以找到它的对称轴;所有的中心对称图形都可以找到它的对称中心;所有的旋转对称图形都可以找出它有多大的旋转对称性15. 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图形的个数一定是偶数个,如果是奇数个,则一定不是中心对称图形16. -1的奇数次方为-1;-1的偶数次方为1;几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每一个非负数都为017. 平均数中的加权平均数注意权重;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个或那几个;中位数要按大小顺序排序,看数据个数的奇偶,如果是奇数个则为排序后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是偶数个则为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极差=最大数-最小数18. 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总的可能;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p=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p=0,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二者之间;频率=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总的可能;未来天气属于随机事件,真命题发生的事件属于必然事件,假命题发生的事件属于不可能事件;人口普查,安全测试,面试,选择性考试,体检,小范围调查一般是属于全面调查,具有破坏性,范围较大的调查一般是抽样调查19. 几何中的证明一定要注意对应点对应起来写,尤其是证明全等和相似;几何中直接做不出来时多半需要添加辅助线;几何中的性质就是特点,判定就是证明20. 三角函数问题在解题时多用锐角三角函数,少用勾股定理,除非只能用勾股定理21. 遇到中点四边形问题时一边需连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并结合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来解决22. 有一角等于4c 5直角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角等于6c 0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23.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c 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上下底且等于上下底之和的一半24. 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从边的关系,角的关系,对角线的关系和对称性四方面来分析;特殊的四边形的判定则从边的关系,角的关系和对角线的关系四方面来证明25. 正n 边形有n 个顶点,n 条边,n 个内角,2n 个外角,内角和为n -2^h18c 0,外角和为36c 0,每个内角等于n n -2^h 18c 0或者18c 0-n36c 0;每个外角等于n 36c 0或者18c 0-n n -2^h18c 0;n 边形每一个顶点出发的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互补,从同一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 -3^h 条,一共有21n n -3^h 或者21n n -1^h -n 条对角线 26.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于他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直角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c 0;同一弦所对的两个关系是圆周角的同侧相等,异侧互补;同一圆中两条半径与对应的弦所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过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所组成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注意圆的垂径定理,圆心角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27. 正n 边形的中心角为n36c 0;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边的一半组成直角三角形;正n 边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它具有n36c 0的旋转对称性;圆也是旋转对称图形,它具有任意角的旋转对称性,圆也是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每条半径或者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圆心是圆的对称中心28. 三角形的一外角等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任一多边形的外角都等于36c 029. 弧长计算公式:l =180n r r ;扇形面积公式:s =360n r r 2=2lr 30. 圆柱侧侧面积s =lh ,其中l 为底面圆周长,h 为圆柱的高;球的表面积s =4r r 2;球的体积o =34r r 3;圆柱的体积o =sh ,其中为s 底面圆的面积,h 圆柱的高;圆锥的体积o =31sh 其中为s 底面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s 6=ah a ,其中a 为一条边,h a 为这条边a 上的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s =ab ,其中a ,b 为两条对角线的长。

2013中考中考化学复习大全

2013中考中考化学复习大全

2013中考中考化学复习大全2013年中考夺标-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章节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013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总结新-2

2013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总结新-2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 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0;若|a|=-a ,则a≤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a <0) a ≥0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L 5200m/s L1497m/s L 340m/s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臵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臵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二、透镜凹面镜凸面镜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