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稳态与环境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酸雨:
(1)成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SO2和氮
氧化物的含量增多 使雨水的pH一般小于5.6。
(2)危害:
①水体酸化;②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③伤害植物的叶和 芽;④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3)防治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使用脱硫煤; ③开发新能源; ④植树造林
水体富营养化:
大量含氮、磷肥料的生产和使用,食品加工、畜 产品加工等造成的工业废水和大量城市生活废水, 特别是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即行排放, 导致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 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 藻类、浮游生物、植物、水生物和鱼类衰亡甚至绝 迹的污染现象。海洋中赤潮就发生了;如果是发生在 淡水中,又叫“水华”。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 包括下列的( D ) A.带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3、在一般情况下,有关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
主要渠道正确的图解是( D )
制订计划:
首先,要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其次,要确定探究的地点或场所:在野外? 还 是在实验室中?
第三,设计实验方案。教材中提供了两则案例, 供学生参考。
实施计划:
建议本探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结果分析:
可以将实验过程和现象列表整理,进行对比 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一)、实验原理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硫循环、氮循环过程及酸雨和水体 富营养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2、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范措施?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复习课课件PPT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复习课课件PPT

B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过程是通过 呼吸 作用实现的,B
作用实现的。
作用实现的,C D D过程是通过__分__解__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 煤__、__石__油__等__化__石__燃__料_ 形式储 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中高生中物生人物教人版教(版新(课 新程课标程准 标)准必)修 必《修稳态 《 与稳环态境与 环》境生态 》 系生统态复系 习统课复习PPT课-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3、行为信息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中高生中物生人物教人版教(版新(课 新程课标程准 标)准必)修 必《修稳态 《 与稳环态境与 环》境生态 》 系生统态复系 习统课复习PPT课-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中高生中物生人物教人版教(版新(课 新程课标程准 标)准必)修 必《修稳态 《 与稳环态境与 环》境生态 》 系生统态复系 习统课复习PPT课-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能量流动的特点

9、生态系统的信息的种类有______ __、____ _____、____
自主复习
1.概念:由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 做生态系统。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
4、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包括 阳光 、空气 和 水 等,即非生物物质 和能量(无机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即生 物群落。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实例:碳循环
大气中的 CO2库
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泥炭、 煤、石油
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哪些?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沿海城市被淹,气候变化频繁等
如何缓解温室效应?
减少CO2排放量: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选用替 代能源等 增加CO2吸收量:保护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等
例、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
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
(B )
A.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大量生物遭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练习: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石燃料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光__合__作用 和__化__能_合__成_____作用。 (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_呼__吸_作__用__、__分_解__作__用__、__燃_烧__ (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碳以_C__O_2_的形式循环. (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__食_物__链__和__食__物_网__, 以含__碳__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5.3
学习目标:
通过碳循环的学习,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 循环,并关注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通过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比较表格的补充,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阅读课本,依据案例,尝试探究“土壤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问题探讨: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 统所需大量物质, 例如氧、水、氮、 碳和许多其他物质, 亿万年来却没有被 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变式)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复习课件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 修3
2021/4/17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复习提问: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2、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什么? 3、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什么? 4、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2021/4/17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12
性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新人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
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 反复循环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全球性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往复循环 联系 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
练习
3、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B )
(5)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练习
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 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
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D )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2、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高中生物《第五章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共34张PPT)

高中生物《第五章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共34张PPT)

有固氮能力的生物将游离态氮固定为氮的化合物。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
和生物体中,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
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份,是构
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循环还与生命活 动紧密相联。亿万年来,在地球的生物圈
和大气圈中,碳通过生命的新陈代谢,往 复循环、生生不息。
• ( 致气4)温A 升(高用,图可中能字会母加表快示极)地中冰C川O融2过化高,,海会面引升起高,温威效室胁应陆,地导
生态系统和人类。
• 由此不难归纳该类示意图的识别步骤:
• 第一步:确定无机环境和生产者。图中双向箭头 所指对象分别是无机环境和生产者,其中,其他 成分都指向的对象是无机环境(另一对象是生产 者)。
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 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 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的。
碳的循环过程
碳循环
大气CO2库
燃烧 分解者 光合作用 食物链
呼吸作用
生产者
化石
消费者
燃料
碳的固定量 = 碳的返回量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CO2
中的CO2 含量处于稳定状 态。
关注社会
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 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破坏碳循环 的平衡
大气中CO2含 量增加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 2、CO2增多的原因
3、温室效应的危害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高中生物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课异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课异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三.关注社会
冰川 融化
热带风暴
土地干旱
增加植被 v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v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
措施
v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v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 v节约用电 v提倡公交出行(无车日)
能力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有机物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A. 带有全球性 B. 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 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D. 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巩固练习
2. 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B)
A. 线粒体和染色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叶绿体和核糖体
D. 线粒体和内质网
巩固练习
3. 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
生物圈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全球性
联系 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 能量的固定、转移、储存、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 解。 • 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 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的动力。
巩固练习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 C)
农田 DDT杀虫剂 南极的企鹅
.

碳 循 环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和化 能合成作用
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CO2
4、碳在生物体间的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