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 中图版必修2 生物多样性简介 作业

合集下载

2016_2017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学业分层测评浙科版必修2

2016_2017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学业分层测评浙科版必修2

第5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具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植物细胞还特有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还特有中心体,说明了( )A.生物都有细胞器B.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多C.生物既相似又相异D.动物细胞线粒体多【解析】动、植物细胞具有相似细胞器说明生物具有相似性,两者又具有各自特有细胞器说明两者具有差异性。

【答案】 C2.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 )A.雄萤火虫给雌萤火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萤火虫对异种雄萤火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B.牛蛙的卵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合子,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C.玉米的花柱很长,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D.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解析】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雄萤火虫给雌萤火虫发出求偶信号,雌萤火虫对异种雄萤火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结果雌雄萤火虫就无法交配;牛蛙和豹蛙无法产生可育的后代,属生殖隔离;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完不成配子的结合,属生殖隔离;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并没有形成新物种。

【答案】 D3.“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下列选项中不支持此观点的是( )A.鲨鱼、桉树、灵芝、疟原虫B.东北虎、青霉菌、橡树、变形虫C.山毛榉、平菇、噬菌体、大肠杆菌D.菊花、蚯蚓、酵母菌、草履虫【解析】题干中提到的均为真核生物。

选项A、B、D中涉及的也均为真核生物。

而C 项中的噬菌体为病毒,无细胞结构,大肠杆菌虽有细胞结构,但为原核生物。

【答案】 C4.下列生物都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①埃及猫②巴里猫③长颈鹿④澳大利亚牧羊犬⑤波斯猫⑥奥西猫⑦大灰狼⑧野兔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④C.④⑤⑥⑦⑧D.②③④⑤⑦【解析】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称为一个物种。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03 基因的本质单元双基双测(A卷)(必修2)(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03 基因的本质单元双基双测(A卷)(必修2)(含解析)

专题03 基因的本质(A卷)(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一、单选题(60分,每题3分)1.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浸染,裂解后所释放的噬菡体中()A. 只有35SB. 只有32PC.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D.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答案】C2.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沃森和克里克使用模型建构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C.孟德尔通过对减数分裂的研究,并用说-演绎法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答案】C【解析】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沃森和克里克使用物理模型建构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B正确;孟德尔通过哇哦都等植物的杂交实验研究,并用说-演绎法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他没有减数分裂过程进行研究,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D正确。

3.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艾弗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B.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DNA没有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C.艾弗里的实验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了S型细菌D.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答案】C【解析】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蛋白质失去活性,DNA没有断裂,仍具有活性,能够使R型细菌转化,A错误;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DNA进入了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并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错误;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了S型细菌,C正确;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已经失去活性,不能繁殖,所以不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D错误。

4.下列有关核DNA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C.DNA复制时所用的模板是完全解开的两条链D.含m个腺嘌呤的DNA复制一次,需要2m个胸腺嘌呤【答案】A5.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β)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A.35% B.29% C.28% D.21%【答案】A【解析】已知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A=T=22%,则C=G=50%-22%=28%。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与环境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作业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与环境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作业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9.景观破碎化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 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 嵌体,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人类对自然的干扰能力越 来越强,因而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也逐步加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光照、地形变化的影响 C.景观破碎化的形成,表明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增大 答案 C
14.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 有 400 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 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主要是保护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此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护整个阔叶林生态系统, 并未明确说保护哪个物种,D 正确。
6.以下各项中,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的是( ) A.单一种植某种农林产品,以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 B.无节制的采食发菜 C.盲目的引进外来生物 D.合理增强植物药用价值的开发强度
答案 D
解析 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A 不符合题 意;滥采滥伐、盲目引进外来生物都会破坏生物多样性,B、C 不符合题意。
其他措施还可包括( )
①易地保护,建立繁育中心 ②加强教育和法治管理
③控制污染源,减少环境污染 ④禁止捕鱼,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不是禁止捕鱼,而是合理的捕鱼,④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2课时作业10:7.2.2 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高中生物必修2课时作业10:7.2.2 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第2课时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B.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2.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北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但外貌上几乎无法辨认,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C.无法判断D.以上说法都不对3.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4.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蠖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6.(2016·江苏,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7.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

2016-2017学年 中图版必修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作业

2016-2017学年 中图版必修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作业

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某动物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A.32、16、64、64B.32、8、32、64C.16、8、32、32D.16、0、32、32思路解析: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已复制,一对同源染色体可形成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答案:A2.某动物(2N=10)的一滴精液里有440个核DNA分子,这滴精液中的精子来源于多少个初级精母细胞…()A.11个B.22个C.55个D.88个思路解析:某动物2N=10,形成的每个精子中含有DNA的数目是5个,先计算440个核DNA分子含有精子的数目,即88个。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4个精子,所以来源于22个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B3.人的皮肤的表皮细胞每天都在脱落和再生,这种再生是依靠()A.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D.无性生殖思路解析:人皮肤的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其中生发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能够通过有丝分裂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细胞。

答案:B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变化是…()A.形成四分体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同源染色体分离D.着丝点一分为二思路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行为。

答案:D5.下图是一个精原细胞生成的精子,A、B、C、D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思路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这个精原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它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应是两两相同,并且这两种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互补的。

精细胞经过变态所形成的四个精子也是两两相同,且染色体组成是互补的。

A与D的染色体组成相同,所以它们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而B与C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应该相同且与A和D是互补的。

依此判断,B是错误的。

答案:B6.人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染色体数目的比例与DNA分子数目的比例分别是…()A.4∶2∶1和4∶2∶1B.2∶1∶1和4∶2∶1C.2∶2∶1和2∶1∶1D.2∶1∶1和2∶2∶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DNA的变化。

2016-2017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4第3单元 第2章 第4+5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2016-2017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14第3单元 第2章 第4+5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基因、遗传信息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C.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DNA完全不同D.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答案】 C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一个基因中的外显子和内含子数目相同B.不同基因的内含子长度相同,外显子长度不同C.内含子是非基因片段D.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移动【解析】不同基因中外显子、内含子数目及其长度未必相同,内含子是真核细胞基因结构中非编码序列。

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移动被称作可动基因或转座因子。

【答案】 D3.下列有关DNA与基因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是碱基对随机排列而成的DNA片段B.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就代表基因D.组成不同基因的碱基数量一定不同【解析】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组成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不相同,但其碱基数量未必不同。

【答案】 B4.从下列物质的结构层次看,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A.脱氧核苷酸→基因→染色体→DNAB.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C.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D.基因→DNA→脱氧核苷酸→染色体【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

【答案】 B5.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73730059】A.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B.比德尔和泰特姆提出了“一基因一酶说”C.雅各布和莫诺认为基因是可分的D.原核基因只有外显子,不含内含子【解析】本题考查基因概念的认识过程。

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实际指的就是基因。

真核生物的基因的编码区有内含子、外显子之分,原核生物的基因的编码区是连续的,没有内含子和外显子之分。

专题二 生物的多样性

专题二 生物的多样性

专题二生物的多样性1、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知识解析]本章首先明确生物分类的依据,并知道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根据生物分类知识来判断两种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复习时,可以将几类植物、几类动物、从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不仅有助于牢记各生物类群的特征,还能够发现各生物类群的进化规律,并且还可以理解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了解各种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保护生物,关注我国珍稀的动植物;关于第四节的复习,对微小的微生物,一定适当地运用实验,并通过插图掌握其特征。

本部分在中考中易出比较性题目、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关系的简答题,关于微生物部分,可与传染病相联系,易出选择题。

[例题评析]例1(2004年烟台中考)简要回答下列关于动物的问题:蜥蜴比青蛙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在体表结构方面,青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蜥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受精方式上这两种动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本题考查内容是青蛙和蜥蜴的特点,考查层次为“识记”。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只要根据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回答即可。

答案皮肤裸露,能够分泌粘液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蜥蜴为体内受精青蛙为体外受精例2 科学家发现“非典”元凶冠状病毒在侵染人体细胞时,将自身的一部分结构注入人体细胞,一段时间后,人体细胞解体破裂,并释放出大量的冠状病毒。

这一过程中,被注入人体细胞的结构物质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本题考查内容是病毒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考查层次为“应用”。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第 92 页]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 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 √ )
5.[第 93 页]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
潜在价值将来可能被发现。
(√ )
6.[第 93 页]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强度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
7.[第 93 页]对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掠夺式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都会造成生物多样 性的丧失。 (√ )
8.[第 94 页]建立自然保护区、植物园、动物园等都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 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
9.[第 95 页]“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意思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
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描述二十年前的微山湖的美丽景象。 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垃圾涌入该湖。湖水不仅变得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微山湖中一些 物种已消失,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A )。 A.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B.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提示】 直接价值:生物在食用、科学研究、娱乐和旅游资源、美学等方面的 价值;间接价值: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如植物防风固沙的作用; 潜在价值:人们尚不太清楚的价值。
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及引起的后果是什么? 【提示】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 入侵等。 后果:①物种灭绝后不能再生,导致人类可利用资源减少;②会使环境变得不适宜 人类居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三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种最多的国家。我国脊椎动物种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14%,我国还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段话与下列哪项相符( ) A.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 B.物种丰富 C.经济物种丰富 D.生态系统多样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层次。遗传多样性主要指生物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3个层次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本题显然是物种水平,强调的是生物种类多样。 答案:B 2.(多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多样性主要是表现型多样性 B.种群内个体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 C.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是生物的多样性 思路解析: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染色体的多样性。表现型多样性是在个体水平上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而不是种群内的个体。 答案:AB 3.(多选)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它包括( ) A.森林的超量砍伐 B.开垦草原 C.围湖造田 D.有计划地放牧 思路解析:森林的超量砍伐、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破坏生物生活环境,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答案:ABC 4.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优美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该诗句艺术地展示了( ) A.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的适应性 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 D.生物的进化规律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并重的题目,旨在考查对生物多样性、适应性、遗传变异和进化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其区别能力。另外还考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我们可知:诗句的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概括,诗人的本意是说,祖国山河无比壮观,在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千姿百态,把大自然装扮得绚丽多彩。 答案:A 5.遗传多样性也称( ) A.基因多样性 B.分子多样性 C.细胞多样性 D.个体多样性 思路解析: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也称为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分为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细胞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指染色体的多样性;个体水平的多样性是指表现型的多样性,表现型的多样性反映的是基因型的多样性。 答案:A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思路解析:解答本题既要用到有关生物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的知识,又要掌握基因、染色体、细胞、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等概念。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答案:C 7.过去主要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植物分类,近年来出现了以基因或蛋白质的相似性作为分类依据的方法。同类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相似,亲缘关系越近。下面是对甲、乙、丙、丁四种植物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研究结果(虚构),依据此结果,按与甲相似程度的高低排列顺序,列出了四种植物的亲缘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甲: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甘氨酸 乙: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甘氨酸 丙: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丝氨酸 丁:丙氨酸—亮氨酸—丝氨酸—甘氨酸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甲—丁—乙—丙 D.甲—丁—丙—乙 思路解析:由与甲相似程度的高低排出亲缘关系的远近。 答案:C 8.如图所示,表示最早生活在这个区域同种生物的群体由于屏障(水)的阻隔,已经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群体。如果群体A经历了长期的生活环境剧烈的变化,而群体B的环境无大变化,则群体A的进化速度将可能是( )

A.比群体B快 B.比群体B慢 C.与群体B相同 D.停止进化 思路解析:考查生物的进化。种群A进化速度可能始终比种群B快,因为剧烈变化的环境促成了种群A产生分化:一部分不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的类型不断被淘汰,另一部分能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的类型生存下来,如此不断进化发展,而环境变化不大的种群B则无此明显现象,则进化速度明显比种群A慢。 答案:A 9.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维持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措施 C.人类应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模式、道德准则和消费观念 D.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思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是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维护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下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保护生物多样性仅靠几条法则是解决不了的,关键是要提高人们的认识,改变人们原有的行为模式、消费观念和道德准则,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地不要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答案:B 我综合 我发展 10.阅读下列事例: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森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部分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西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十三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依据上述事例,完成下列问题: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种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例二说明: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又一重要原因是对野生生物资源的______________式的开发利用。 (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___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思路解析:生物是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由于种种原因,使生物的生存环境改变或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由于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以及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使植被面积大大减少,一些野生生物绝迹或濒临灭绝。由于外来物种——一种原产于日本的林业害虫,侵入了缺少天敌的华南地区,因为没有消灭这种害虫的天敌,使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答案:(1)改变和破坏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掠夺 (3)外来物种 缺少害虫天敌的 11.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部分。据生物学家统计,地球上现在的生物大约是五百万到三千万种,其中被人类所认识的仅为二百多万种。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所蕴含的巨大基因资源,其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如人类利用野生生物的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基因来培育优良的作物品种,从野生生物中提取各种药物来治疗疾病等。另外,生物多样性又是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持水土和促进营养物质循环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据哈佛大学生态学家威尔逊所作的一项很保守的估计,每天有近100种物种在地球上消失。破坏生物多样性所引发的环境、资源和生态等一系列问题,已引起生物学家和绝大多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是迫在眉睫。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水生植物对手,反客为主,在刚果河上游1 500千米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为了消灭水葫芦,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最后还是请来了海牛,一条海牛每天能吃掉40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于是河道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1)当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保护生物多样性从遗传学角度讲,主要目的是什么? (3)破坏生物多样性为什么会引发生态问题? (4)水葫芦被引入刚果盆地后在短期内反客为主迅速蔓延的原因是什么? (5)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对用除草剂、海牛消除水葫芦的效果及其影响作出评价。 思路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分析可以知道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人为的破坏因素。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保护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方面来考虑,而从遗传学角度讲,主要目的是保护基因库。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中物种越多,结构越复杂,则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如果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减少,则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导致生态平衡。水葫芦被引入刚果盆地后在短期内因没有天敌会迅速蔓延。利用生物链来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平衡,成本低且无污染。 答案:(1)人为因素。(2)保护基因库。(3)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直接影响着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而决定着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强弱。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降低,严重时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4)当地养料、空间充裕,气候适宜,且没有天敌。(5)用除草剂消灭水葫芦,费用大,有污染,且水葫芦很快适应,效果不佳。海牛以水葫芦为食,能有效控制水葫芦,成本低且无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