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二章_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二章_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四)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 响最深的一次农民斗争。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 太平天国起义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以后虽有洋人 撑腰,湘、淮军保驾,也挽救不了它迅速衰败的命运。
2、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 新的历史特点。 (1)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 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是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 色彩的方案,对近代中国的出路进行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索。 (3)在打击中国封建势力的同时,坚决抗击外国侵略势 力。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
1869年方举赞、孙英德的上海发昌机器厂开始使用机 床,并于1872年制造了第一艘小火轮,可以说是我国民族 资本机器工业的开端。 由此时直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创办的近代企业大 小共一百数十家。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1)在外国资本入侵,中断、破坏了我国原有 资本主义萌芽,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和技术的情况 下创办起来的;
( 3 )这场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掀起了第一次思想解放 的潮流,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 4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为革命作了铺垫。变法的失败使很多 人在改良的幻想中觉醒,认识到只要进行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推 翻清王朝才能拯救中国。
作业布置
• 以“大学校园里的雷锋”为话题写一篇3000字以 上的论文。 • 作业以打印稿的形式提交。6月3日之前交到各班 班长处。
( 2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并且非常脆 弱,以轻工业为主; ( 3 )企业集中,绝大部分建立在沿海、沿江 的通商口岸;

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真琼 如楼 神玉 仙宇 窟, 宅曲 。栏 洞 房 ,
• 忠王府
(2)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切实可行 的革命纲领。 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 根本没有实施的纲领《资政新篇》。
《待百姓条例》载:“百姓之田皆天王(父) 之田,天下之货皆天王(父)之货。”“天下 农民米谷,商贾赀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 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以为口食而 已故“此示一出,被惑乡民方如梦觉,然此令 已无人理,究不能行,遂下科派之令。” (《太平天国》第3册,第275页)
推荐书目
•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全4册),中华 书局,2000年版。 •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新知、读书、 生活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 • 梁启超《李鸿章传》,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7年版。
讨论
用图片、音频、文字等形式制成PPT 搜集以下人物在戊戌变法中的活动,并论 述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曾国藩
• 金陵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唐胥铁路
访问日本时停泊在长崎港的定远舰
被日军掳去后编入日本舰队的镇远舰
京 师 同 文 馆
• 赴美幼童
容闳(1828-1912),字达 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 南屏镇(今珠海市香洲区 南屏镇)人。1847年(道光 二十七年)初,赴美学习, 三年后考入耶鲁大学, 1854年(咸丰四年)以优异 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 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 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 驱。 1855年回国,1871年率 第一批留学生赴美。
•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 题、新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实现救亡图存? 如何向西方学习,求得富强?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及安庆、九江、武汉 三大战略要地。 )
天京事变1856

天王 上帝次子 虚君 ;杨 东王 天父 实权 杨 居功自傲 飞扬跋扈 杖责诸王 逼封万岁 天王密诏 北王诛东王 天王杀北王 翼王出走 祸乱起于萧墙,堡垒从内部攻破
天京沦陷1864
石达开
安福二王 李秀成(1823~1864) 陈玉成 洪仁玕,洪秀全族弟,(1852年达香港, 1859年4月到 天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 。 《资政新篇》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清军屠城 。 1864年11月18日,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南昌被 凌迟处死。洪仁玕于11月23日被处死。
张之洞 劝学篇
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
事远出西人之上”。要学习利用的 是西方的“火器”和先进的军事装 备及机器生产。因为中国之于西方, “独火器万不能及”,把“求强” 的希望寄托在仿造外国的船、炮、 创办军事工业上。

显然,这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洋务事业之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⑴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兴办洋务事业之指导思想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就 是以中国封建伦理 纲常所维护的统治 秩序为主体,用西 方的近代工业和技 术为辅助,并以前 者来支配后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

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中国人开始找寻和 探索国家的出路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洋务运动及其代表人物
什么是洋务运动 ?
•所谓洋务运动,清朝统治者称为“自强”,有的历史著作称之为“洋务新 政”,就是力图通过学习和仿效西方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增强朝廷镇压 人民反抗和抵御外国入侵的力量,也就是“求强”。求强是洋务运动的最初 动机和根本目的,它以购置和自造西式武器,并以此装备和训练新式军队为 实施途径,继而为解决制造、购置和使用武器的原料及资金困难,陆续开办 相关的民用企业,从而涉足所谓的“求富”;同时,又因与列强交涉和求强、 求富需要有懂得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相继采取了各种相关的引进西方先进 文化和培养人才的举措。
左宗棠(1812-1885
年),字季高,一字朴存, 号湘上农人,谥文襄,湖 南湘阴人
丁日昌(1823-1882 沈葆桢(1820-
)字禹生,又作雨生, 1879),字幼丹,刘铭传 号持静。广东丰顺县人 又字翰宇,福建侯 (1836-1896年) 。 官(今福州)人。 字省三,汉族,庐 州府合肥县人。

第四,人才论。洋务派认为,要自强、求富就需要
各种有用人才,人才缺乏不能只凭借才异域,更需
自己培养,要培养有用人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科举
制度,采用办学堂、派留学等新的教育方法,其主
要内容涉及用才、育才、选才、储才四个方面。
三、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1865年金陵机器局(李鸿章)(规模大,可以生产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洋务派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主张和领导洋
务活动的官僚,一是主张和谋划洋务活动的
知识分子,他们在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
居于一定的决策和影响地位。

洋务官僚主要包括在中央和地方掌握某一方面权力 ,并主张和支持洋务活动的官员。在中央者,如主 持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天王)在广西金平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天朝田亩制:1853年,天平天国攻陷南京,改称天京后颁布。

《资政新篇》:洪仁玕,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天京事变说明农民革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农经济局限性。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天京变乱。

天平天国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标志:西征胜利。

天平天国政治体制,最大特点是:政教合一。

1、《天朝田亩制度》:(一)核心:解决土地问题(二)主要内容:(1)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建立军政合一政权(3)平均各种分配制度(平均主义)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历史原因:(一)主观原因:天京变乱-军事达到鼎盛后,出现骄傲自满、军阀作风,内部分裂。

(二)客观原因:英法支持清政府,清政府趁天京变乱清军之机包围太平天国,攻陷天京。

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侵入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4.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6.兴办近代企业1865 曾国藩李鸿章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国内最大的兵工厂)1865 李鸿章南京金陵机器局1866 左宗棠福建福州船政局(国内最大的船造厂)1867 崇厚汉阳湖北枪炮厂7.建立新式海陆军8.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862年,创立京师同文馆9.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0.洋务运动的评价: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活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1.对洋务来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2.性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发起的改良运动3.背景:民族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派思想传播民族危机4.代表人物:第一,向皇帝上书。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地、 势力范围、瓜分危机)
主张: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
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活动方式:
向皇帝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康《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变法通议》; 谭《仁学》;严复《天演论》。 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康《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 分灭记》 组织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创办报刊:梁启超主笔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天津《国闻报》及 湖南《湘报》 设立学堂:康主持广州万木草堂、梁长沙时务学堂
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
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无法 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后期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领导集团
的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太平天国诸王在建都 后不久就大兴土木,建立豪华府邸。天王洪秀全“为繁华迷惑,养尊处优, 专务于声色货利”;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诸王与部将及广 大士兵关系逐渐疏离,诸王之间更是“彼此暌隔,猜忌日生”,无法长期保 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3.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
企图通过政治改良道路救亡图存。
(四)本讲重点
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运动、洋 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性质、
历史意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历代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太平天 国达到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而且 具有新特点和高水平(反对外国侵略,纲领、制度)。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



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 教训。 难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热点: 通过总结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教训,进一 步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道 路,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军过程 中深感财政困难,并且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 富强不仅是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主要是他 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从70年代始洋 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 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 家,即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矿务局③电报总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温州医学院社科部
第二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主要讲“中国何处去”? 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
第二章课件导航
A教学引导
B教学要点
C教学内容 D教学思考 E教学参考
A教学引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 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掌握太平天国 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 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与教训。 2、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的失败原因,并从中认识这些阶级力量之所以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 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识记:(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答: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天京事变。

答: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2.领会:(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主要内容:1.《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为九等,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

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

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每“两”生产的农副业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

3.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答:性质:1859年,“干王”洪仁轩回到天京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3.简单运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阶级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的滋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水师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60到90年代创办以 下三种新式学堂: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最早创
办的翻译学堂,附属于总理衙门,1902年
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 京大学)。
(1)翻译学堂 (2)工艺学堂
(3)军事学堂
2.派遣留学生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 派遣的中国首批留美学生
重要参考文献 1.罗尔纲:《太平天国通史》,中华书局,1992. 2.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 3.孔令仁、李德征:《中国近代化与洋务运动》,山 东大学出版社,1992. 4.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 1984. 5.[美]吉尔伯特·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 苏人民出版社,1995. 6. 李侃编:《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1.
福州船政局造船厂
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地址 轮船招商 1872年 局 开平矿务 1878年 局 天津电报 局 上海机器 织布局 上海 天津 创办人 李鸿章 李鸿章 特点 第一家轮船公司 最早使用机器采煤 的大矿
(二)建立近代新式海陆军
1.19世纪60年代:京师及各省军队纷纷改用洋枪、 洋炮 2.从70到90年代分别建成: 福建水师 广东水师 南洋水师
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1.兴起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
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
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
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 起的。
2.何谓“洋务运动”?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为了挽救清政府
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官员主张引进、仿
文教方面
上图为京师大学堂校牌
京师大学堂旧址
4.戊戌变法的失败(1898年9月21日)
戊戌政变后取代光绪再次“垂帘听政”的慈禧太
戊 戌 六 君 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林旭
杨锐
杨深秀
康广 仁
临刑前的绝命诗:
去我忍望 留自死门狱 肝横须投中 胆刀臾止题 两向待思壁 昆天杜张诗 仑笑根俭 。,。,
谭嗣同殉难
2、失败原因(P45)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和弱点 ①没有指导革命的先进理论
②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纲领
③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
3、经验教训:(P46)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
的革命潜力,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它自身
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
政治方面
颁布新法
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取消旗人 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 计。 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 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 造;注重农业发展;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广办邮政, 修筑铁路等。
改革旧制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冗 员,澄清吏治。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裁汰绿营 采用西洋兵制。 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 高等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提倡西学;设立译书局,派人出 国留学;奖励新著和创办报刊, 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康有为:《新学伪经 考》、《孔子改制 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谭嗣同:《仁学》
严复:《天演论》
强学会
保国会
《国闻报》
(3)介绍外国 变法的经验 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南学会 时务学堂 《湘报》
《时务报》
(6)办报纸
万木草堂
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
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 战:
1856年9月 韦昌辉-杨秀清-石达开 (2)太平天国的败亡 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洪仁 玕(干王)
1864年7月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
统治根基
(2)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3)对近代中国出路进行了探索 (4)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5)打击了西方殖民 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 解放运动
江南制造 1865年 总局 金陵机器 1865年 局 福州船政 局 天津机器 局 湖北枪炮 厂
李鸿章 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李鸿章 左宗棠 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崇厚 张之洞 北方最大的军火供 应基地
1866年 福建马尾 1867年 1890年 天津 汉阳
金 陵 机 器 局
福州船政局建造的 “建安舰”
(3)金田起义与建都天京
太 平 军 进 军 路 线 图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 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 案。
主要内容:
分配土地的原则 和方式是什么?
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 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 人不饱暖”。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向慈禧太后告密出卖维新派的袁世凯
3.经验教训:(P56)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 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 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 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三、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
是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 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有其 进步性,也有其落后保守性。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48页)
1.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
某些促进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
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包括兴
建铁路、公路、修浚何道、行驶轮船、兴办邮政等;发展 金融事业,包括兴办银行、发行纸币、推广保险等。
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 主张设学馆、医院,建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礼 拜堂、育婴堂,禁庙宇寺观,革阴阳八煞,除九流 堕民,禁溺婴及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严禁鸦片入 口。 外交方面: 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 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和“国法”。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 的原因、教训? 2.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教训? 3.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 因、教训?
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重点: 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
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 动 )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
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
和国家富强的原因。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起义背景太平天国历史背景.MPG (2)创立拜上帝教 洪秀全 1843年创立 洪秀全(1814~1864) 中国近代太平天国的创 始人和思想指导者 。广 东花县(今花都市)官 禄人。1814年1月1日生, 1864年6月3日卒。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P49)
1.封建势力的阻碍。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四)教训: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 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 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改革发展本国资 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 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从而 正确认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
洋务派的主要势力和作为都
在地方而非在中央.
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总理衙门
地方代表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二、洋务事业的内容:
(一)兴办近代企业 前 期 后 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用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五大军工局厂
企业名称 创办 时间 地址 上海 南京 创办人 特点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 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 举和兴西学。
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 颁布 “明定国是”诏 书,宣布变法,新政从 这一天开始,到9月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 止,共103天,故称百 日维新。
变法的主要内容:
类别
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
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脱离实际,无法贯彻实行。
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 官员的世袭制等,都表 现了封建的等级关系 。
(2)《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主张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所谓 “设法”,就是制定法律、制度。他指出立法的重要性, 认为英国之所以成为当时“最强之邦,由法善也”。 经济方面:
4.时间:19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 5.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bin)
6.“洋务派”代表人物:
中央代表人物: 奕
奕,道光帝第六子,1851年被 封为恭亲王,1861年任总理衙
门办事大臣.他支持地方实力
派兴办洋务事业,是朝廷中主
持洋务的首脑人物,但他只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