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

合集下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引起土壤的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对环境和农田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如土壤肥力的下降、水质污染、洪涝灾害的增加等。

在水利建设中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将为您介绍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水文条件的改变往往会导致土壤的流失现象。

水库的修建、水流的引导会改变原有的水文条件,从而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

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采取恰当的水土保持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措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保护土壤的肥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利建设中,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被保持: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和抵抗水流冲击。

在水利工程中,可以在河岸、水库周围、水流汇聚、山体斜坡等地种植树木和草坪,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2. 土壤保持: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护土壤覆盖层来防止水土流失。

水利建设过程中,在土壤表面覆盖上保护层(如草皮、稻草等),可以有效减少雨水的直接冲击,并增加土壤的抗蚀能力。

3. 河道治理: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河道,可以进行河道治理。

通过对河道的修整和加固,可以增加河道的稳定性,减少河水的侵蚀能力。

4. 水土保持工程:在水利建设中,可以采用一些专门的水土保持工程来减少水土流失。

修建护坡、沉淀池、绿化带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5.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水利建设中,应注重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水资源,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并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对环境和农田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采取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这些措施包括植被保持、土壤保持、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工程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并促进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水土流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会对农田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对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水土保持;措施引言当前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并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

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农田作物的灌溉工作,促进农作物更好地生长,从而促进农业的良好发展。

然而在工程具体施工中,存在施工不当、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到农田土壤。

基于此,施工单位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以此减少水土流失问题,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充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最终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田水利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作用为了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进行水土流失的控制,需要结合当前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采用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水土资源的保护,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

水土流失治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加强水土流失效率管理,及时改善目前存在的土壤肥力低等问题,提高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关键作用,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及周边生态环境和谐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对土壤侵蚀的控制,可以提高农业产业相关技术和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因此,要更加重视水土流失防治,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改善目前植被种植情况,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

促进地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体现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2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程的措施2.1加强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了提高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有效性,就是要完善总体规划,积极构建科学的管理规划体系,做好黄河流域灌溉建设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规划建设的整体效果,有效提高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从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设计思考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设计思考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设计思考摘要:目前,市场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事关国计民生,意义重大。

水利工程应在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设计及监理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施工等建设活动;建设时应及时与地方政府水土保持机构建立联系,了解当地水土保持法规对土建、临时及弃渣工程的具体要求,签订有关协议、制订具体措施。

竣工后接受严格竣工验收,保证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卓有成效。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思考引言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水利水电工程正在逐年增多。

然而在利用水利水电工程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同时,其对周边的环境及水土生态却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破坏。

因此,运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是重要且必要的。

本文从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主要原因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分析及具体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1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是一种水利工程的措施,在的建设过程中发展灌溉和排水,调节所在地区的水情问题,优化在周围的水环境分布情况,防止一些灾害性现象的出现,例如洪涝、旱灾、盐渍化现象。

采用综合性的项目型科学技术手段来确保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产和稳产,其中灌溉工程和渠系排水工程是水利工程建造最多的形式,这两项工程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项目建设的具体试点、试点周围的气候水文特征以及周边环境的土壤植被情况等因素。

水利工程建设最多的工程项目就是灌溉工程和渠系排水工程,这两种水利工程的效果最为明显,最能有助于满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符合当前农业增产增量的需要。

但是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不能被忽略,随着大量灌溉工程和渠系排水工程的扩展和修建,大量的土地被占用。

同时,修建这类工程的地区,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周边的树木被砍伐,植被遭到毁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试点地区周围的水土保持,加剧了这些地方的水土流失现象。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运用的现实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运用的现实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运用的现实意义水土保持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土保持工作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现象将会加重,导致土壤贫瘠、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通过运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维护植被的生长,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其次,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对象。

通过合理运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水利工程中采用防渗渠道、防止水体污染等措施,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水质的恶化;在水土保持工程中采用积水湿地、沉淀池等设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调蓄和净化能力。

总之,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水土保持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运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改善土地的环境和质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地的产能和产量。

此外,水土保持工作还可以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减少农田的损失和农民的经济压力。

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最后,水土保持工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土保持工作是保障水利工程稳定运行和发挥效益的重要条件。

通过运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降低水利工程的维护成本和风险,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持久性,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此外,水土保持工作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浅析

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浅析

3 弃渣 场 防治 区水 土保持 工 程措施
水利工程洞室 的开挖 、 大坝基础及 坝肩削坡 、 渠道 开挖 等 , 均
要产生一定量 的弃渣 , 因此 , 弃渣场 的水土 流失也是 不容 忽视 的。
弃渣场防治 区的工程 措施 一般 有 : 渣墙 、 挡 排水 工程 ( 沟 、 边 施工 临时 占 防治 区在施 工结 束后 要进 行全 面恢 复 , 以 , 地 所 纵 排洪涵洞 、 消力池 、 护坦 ) 边坡防护 ( 、 削 首先应对表 土 进行 分 层剥 离 , 中堆 放 并进 行 苫盖 和 挡 护 。其 马 道截水沟 、 向排水 沟、 集
坡开级 ) 覆土及土地平整 。 、
防洪排水措 施一 般 采用 边 沟 、 水沟 、 排 马道 截 水 沟 、 排洪 涵 5 弃渣 场和 料场 防治 区的植物 措施 洞、 消力 池、 护坦等工程设施 。为排泄 上游来水 , 在弃 渣场 的底部
水利工程改变 了项 目建设 区的原始 地貌 , 工 程结束 后 , 在 必 应设排洪涵洞 ; 为避免 周边 洪水 的汇人 , 在弃 渣场 的护坡 与周 边 须对 原地貌进行植 被或耕 地 的恢 复 , 从而 起到 涵养 水源 、 持水 保 地形接壤处应设排 水边 沟 ; 马道 上设 马道截 水沟 ; 弃渣 场 的 在 在 土、 防风 固沙 、 保护农 田的作用 。如果弃 渣场原来 是耕地 , 要对 占 坡面设纵 向排水 沟 。边沟 、 水沟 、 截 排水 沟形 成一 个完 整 的坡 面 用的耕地进 行平 整 、 耕 。如 果弃 渣 场或 料 场是 林地 或 未 利用 复
排水系统 , 流后与 排 洪 涵洞 的泄水 一 并进 入 排洪 涵洞 的渐变 地 , 汇 则考 虑进行选 择树 种 , 恢复植被 。 段, 最终进入消力池 , 消力 池消能后 , 经 由护坦排入下游沟道 。 植被的恢复 , 可以拦截和吸收地表径 流 , 涵养水 分 , 少土 壤 减 边坡 防护措施 主要包 括弃渣 场上 游边坡 防护 和下 游边 坡 防 遭受侵蚀 。植被恢复 , 必须根据保持水土 的 目的和水利工 程所在 护两部分 。上游边 坡防 护一般 采用在 排洪 涵洞 的入 口处设 干砌 地区的 自然特点 , 以树 种的适用性 、 种的类 型、 冠须根 等特性 树 树 石护坡 。弃渣采用 分层 碾压 , 从沟 口逐渐 向沟 内延 伸 , 当堆 渣 达 为原则 , 兼顾 当地人 民群众 生产生活的需求来选择树种 。 到挡渣墙 的顶 部时 , 随堆渣 升高下 游坡面按 1 3进行 削坡 , : 且坡 例如 : 山西 黄土高原水 力侵蚀 类 型 区, 合 当地 乡土树 种及 结 面每升高 5m, 设置一条 2m宽 的马道 , 马道 内侧设截水沟 。下游 水利 工程 区域 的立 地条 件 , 对砂 砾料 场 占用 的林 地进 行植 被恢 边坡形成后进行覆 土 , 以利于植被 的恢复建设 。 复, 可以选用毛 白杨 , 白杨 穴 状栽 植 , 穴 为 6 mx 0c × 毛 树 0c 6 m 在弃渣场施 工过 程 中 , 将石渣 堆存 于弃 渣场 的底 部 , 土 6 m。占用 的未利用地植 草恢 复 , 种选择 无芒 雀麦与小 冠花 。 先 将 0c 草 方覆 于石 渣的上方 , 当堆渣达到设计 标高后 , 平整渣 顶 , 以利于 绿 堆石料场开采结束后对 开采 平 台( 占用灌木 林地 区) 确定灌木 为 化 。在弃 渣堆存 过程 中 , 同时应对 弃渣 场 的坡 面 进行 削坡 开级 , 沙棘 , 灌木为穴状栽植 , 草种选择撒播 , 灌木树穴为 4 4 0c x c m 0 m× 对坡 面进行整 治以利于绿化 。 . 4 m; 堆石料场的开采平 台 的坡脚 , 0c 在 种植 爬 山虎 , 距 0 5 m, 株 .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设计思考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设计思考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设计思考摘要:对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结合水土保持的基本情况,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运用进行讨论。

通过水土保持工作的合理运用,可以改善水土流失的现状,并且能够实现水土的合理保持,促进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作;水利工程建设;设计引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土壤侵蚀的危害也越来越深,在水利建设中,必须把水土保持设计工作列为重点。

水土流失不仅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土地结构的变化,引发洪涝灾害,造成水体污染,而通过治理,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而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利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治理,很可能导致土壤侵蚀,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1.1引起土壤结构的变化土壤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而土壤侵蚀则是最直接的结果。

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十分突出,根据统计,每年有100多万公顷的土地被冲刷,大量的氮、磷、钾等重要养分随着水土流失而消失,造成了农业的干旱,同时也造成了土壤的盐碱化。

由于水土流失,使土壤的保水性和保水性大大降低,而表层土壤长期被冲刷,使其疏松,不能为自然景观提供基本的支持,致使坝体在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下,出现了滑坡。

1.2破坏生态环境由于水利工程的侵蚀,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若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将会对周围的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1.3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土壤侵蚀带来的各种养分和农药,最终会流入水库、湖泊,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很多生物的死亡。

2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设计的应用水土保持是针对水土流失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正确出路。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止对策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止对策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止对策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土地的贫瘠和河流的淤塞,还会影响环境的稳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止的对策进行探讨。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止的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是指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护农田和森林资源的工程措施,包括梯田、防风林、草坡、护坡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在水利工程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对策之一。

二、合理利用流域水资源流域水资源是水利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合理利用流域水资源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水土流失。

合理利用水资源包括建设水库、划定水域保护区、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流域水资源的浪费,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三、加强水土流失监测与预警水土流失监测与预警是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置监测站点,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这对于降低水土流失的影响,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土地复垦与植树造林水利工程中应加强土地复垦与植树造林工作。

通过复垦荒地、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土地贫化,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地的覆盖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五、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水力工程中应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包括湿地恢复、河岸生态修复等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土地的生态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

生态保护与恢复也可以提高土地的抗灾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止的对策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工作。

加强水土保持、合理利用流域水资源、加强水土流失监测与预警、加强土地复垦与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等对策都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规范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规范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规范引言: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是保护和改善农田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重要措施,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两个方面,阐述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的规范要求,并分析相关标准和措施,以期为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一、农田水利的规范要求1. 农田灌溉规范农田灌溉是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农田水利的合理利用,需要制定规范的农田灌溉管理措施。

例如,合理制定灌溉计划、采用高效水利设备、精确控制灌溉量等,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侵蚀风险。

2. 农田排水规范农田排水是防止农作物生根困难、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手段,需要制定规范的农田排水管理措施。

例如,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统筹考虑农田排水和农田耕作等工作、注意排水渠道的维护等,以保证农田排水的畅通和土壤的湿润度。

3. 农田水库的养护规范农田水库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养护和管理农田水库是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例如,定期检查农田水库的物理结构和设备设施,注意清理杂物和淤泥,确保农田水库的正常运行。

二、水土保持的规范要求1. 土壤保持规范土壤保持是保护土壤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并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措施,需要制定规范的土壤保持管理措施。

例如,采取合理的作物覆盖措施、植被恢复措施,加强农田轮作、合理施肥等,以增强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2. 水源涵养规范水源涵养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需要制定规范的水源涵养管理措施。

例如,加强植被覆盖,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湿地,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3. 山地治理规范山地治理是防止土地退化和山地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工作,需要制订规范的山地治理管理措施。

例如,加强坡耕地的修复和整治,推广梯田种植和防护林建设,加强土壤保墒和护坡工作等,以提高山地农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论: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规范是农田资源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经济
263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
申小红 马晓涛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为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消除水害而修建的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必须要保
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本文阐述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要求,探讨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建
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及其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影响;设计要求;措施

渭南市东雷抽黄灌溉工程管理局 陕西渭南 715300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要求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必须要结合自然条件,严格控制工程占地并努力减小临时占地面积,同时还应该对水库移民安置、公路等影响区采取有效措施。其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地理特征,尽量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协调的良好效果。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1)原始地貌保护。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当中实现对原始地貌的保护,必须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加强临时占地和废渣场地的管理,并做好土石方的运输工作,实现废渣的综合利用。比如在对料场进行规划和料源的选择时应该对工程开发土石料和废渣的综合利用加以考虑,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料源的开采与废渣的堆放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原始地貌,而且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区域水土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2)植被保护。植被可以起到减小风力和水力侵蚀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拦截泥沙、改良土壤、保持水土、调节地表径流量、改善局部气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已经受到破坏和可能受到破话的植被要予以保护,从而实现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良好效果。(3)表土资源保护。表土作为自然界中宝贵的资源一直没能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言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区域往往是在高山峡谷当中,土层祭敖包、而且可种植土资源更为稀少。农田水利工程完工之后往往需要很多的种植土来修复完善由于施工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但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的生态环境恢复当中,表土资源十分稀少,以至于导致了大量问题的出现。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土地主要是通过依靠原有地貌、植被、土壤和地表物质及人工设施来发挥出水土保持的功能的,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极大的破坏了该地区的原有植被和地貌特征,特别是在永久占地上难以恢复植被,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土地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田水利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在河道上拦河而建,因此在土石方开挖、填筑、废弃过程中往往会直接流入河道,围堰建设和拆除会使得大量土石方直接涌入河道,对河道行洪、防洪和河流生态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原地貌扰动、土石方挖填、高陡边坡和弃土弃渣越多,水土保持功能损失也就越大。(3)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农田水利工程的逐步建设,比如大坝、水库的形成,势必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植物及微生物资源的生长,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的消失和灭绝。不仅如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同时,由于开挖、进场、削坡等工程会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该流域内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4)对水环境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河流水温产生影响,一般是在河流垂直方向的水分出现分层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直接导致了农田水利工程下层水体水温长时间处于低温的状态,对水生生物的生存构成的较大威胁。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水土保持的措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水土保持的措施:(1)加强乡土
化设计。乡土植物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乡
土植物不仅具有极强的环境性,也能够突出表现当期的植被特色。因
此在生态恢复设计中选用乡土植物用以生态环境的回复,不但可以立
即见效,而且对于降低成本也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选出真正适合当
期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协调的植被树种,并进一步合理选择、搭配,
充分发挥出乡土化设计的优势及生态效益。(2)应用新型生态修复
技术。积极采用新型生态修复技术,提高生态恢复效果。受选址及地
形地貌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多位于地势陡峭的高山峡谷地区,土层瘠
薄,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土壤和水分成为影响施工区生态恢复的两
个重要限制性因素,因此,在设计中,应强调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
料的应用,以提高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恢复效果。(3) 保障生物多
样性。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物多样性设计,主
要是通过使用相当数量的地方物种来形成生物群落,用以当地生态环
境的维护。生物多样性往往体现在生物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
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这三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保护生物
多样性其实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与生态五种的多样新。(4) 体现
生态优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必须要将生态环境的保护
与恢复放到第一位。尤其是近年来社会的发展进步,农田水利工程水
土保持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固持水土的作用,还应该要起到美化环境、
改善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不仅如此,使用生态措施替代传统的防护
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植树种草是当前恢
复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有研究发现,在同等降水的条件下,有植被
覆盖的地面同裸露的地面相比冲刷两减小了80%左右,有植被地面
载水量同裸露地面相比高出了60%。因此,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应
该着重考虑植物的固土保水作用,但是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
针对性的开展,这对于控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内的水土流失与预
防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必须要尽可能
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以及植被破坏等问题,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农
田水利工程建设后期的运营管理,为后期的生态环境修复、景观塑造
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施大华等.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科学教育研究,
2011(09)
[2]蔡建勤,张长印,陈法扬.全国水土保护生态修复分区研究[J].
中国水利,2013(11)
[3]左长清.实施生态修复几个问题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
201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