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北干旱区露天煤矿水土保持措施
干旱的防御措施

干旱的防御措施引言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明显不足,导致土地和植被水分严重缺乏的自然现象。
干旱对于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干旱,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
本文将介绍干旱的防御措施及其效果。
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干旱条件下,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优化灌溉技术:通过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如精细管理灌溉、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作物品种等,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提倡工业企业优化用水方式,推广循环冷却水技术、雨水回收利用等措施,减少工业用水浪费。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能够在干旱条件下提供足够的水源,还能减少对地下水和水源地的压力,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提前制定水资源管理计划在干旱来临之前,制定水资源管理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制定水资源管理计划的措施:•科学评估水资源状况:通过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及时准确地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为制定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根据干旱程度和区域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水资源调度方案,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管理计划的有效执行。
提前制定水资源管理计划能够有效应对干旱,合理分配水资源,降低干旱对农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推广节水意识和技术节水是应对干旱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推广节水意识和技术的方法:•宣传教育:通过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推广节水设备:推广使用高效节水设备,如低流量马桶、节水洗衣机等,减少家庭用水量。
•加强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水行动,如单位节水比赛、居民节水样板示范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行动的态势。
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保证措施

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保证措施在干旱地区,水资源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对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持都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从水资源开发、节约利用以及保护水环境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水资源开发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开发是确保供水的关键步骤。
首先,可以通过建设水库和人工湖泊来蓄水。
通过蓄水,可以有效储存大量的雨水,为干旱季节提供水源。
同时,可以修建水坝和引水渠道,将附近的河流水引入干旱地区,以增加水资源供给。
其次,可以开展地下水开发。
在干旱地区,地下水是重要的水源之一。
通过开展地下水勘探,寻找潜在的地下水资源,然后进行井探和抽水试验,确定地下水的开采情况以及水质状况。
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修建井群和抽水设备,利用地下水补充日常用水需求。
二、节约利用水资源在干旱地区,必须采取节约利用水资源的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可以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城市和农村的污水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再生水,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或者景观绿化等用途。
这样既减少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依赖,又能够有效回收和利用水资源。
其次,可以通过改善灌溉技术来节约水资源。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着浪费的问题,如过度灌溉和不均匀灌水等。
因此,可以推广新型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微喷等,这些灌溉方式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水量,减少浪费和排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还可以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采取合理的农田排水和粗糙度管理,以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水分。
同时,在农田管理中注重农作物的合理轮种和覆膜栽培等方式,以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保护水环境在干旱地区,保护水环境对于维护水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首先,可以加强水源地保护。
通过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实施严格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防止污水和有害物质的直接排放进入水体,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西北干旱区,位于中国西北部,包括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资源战略储备区。
然而,该区域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其影响深远且复杂。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将从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的水文循环、水资源量、水环境和水生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还将关注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揭示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文水资源影响的主要规律,识别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这对于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分析西北干旱区位于中国西北部,包括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西北干旱区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的水文水资源产生了深远影响。
气温方面,西北干旱区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暖化趋势。
根据多项研究,过去几十年中,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以每十年3~5℃的速度上升。
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显著,而夏季气温上升则相对较慢。
这种气温变化趋势导致了冰川融化和冻土消融,进一步影响了河流径流和水资源分布。
降水方面,西北干旱区的降水量在过去几十年中表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然而,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多数地区仍然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等频发,对当地的水文水资源产生了极大冲击。
蒸发方面,随着气温的上升,西北干旱区的蒸发量也有所增加。
蒸发量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对农业、生态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西北干旱区的气候变化趋势表现为暖化、降水波动增加和蒸发量增加。
这些变化对当地的水文水资源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河流径流减少、冰川融化和冻土消融等。
煤矿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煤矿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煤矿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前言煤矿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防止和减少煤矿生产和施工活动对周围水体和土地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计划和行动。
本文将探讨煤矿水土保持的实施方案,目标是确保煤矿开采过程中对水体和土地环境的最小冲击,最多程度地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二、煤矿水土保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 水土保持行动可以防止由于开采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河流污染和水源减少。
2. 水土保持可以减少由于土壤侵蚀引起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对周围住户和设施的威胁。
3. 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淤积的风险,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4. 保持煤矿地区的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影响。
三、煤矿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1. “先防治、后补救”,即在矿区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之初就要考虑水土保持的措施,避免事后补救工作。
2. “依法治理、科学规划”,即水土保持措施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划和实施。
3. “综合防治、分级负责”,即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措施,确保全面防控。
四、煤矿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1. 煤矿施工期的水土保持措施煤矿施工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控制土石方开挖、运输等施工工艺,减少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
(2)对裸露的土石方表面进行覆盖,防止风化和水土流失。
可采用覆盖土或覆盖草等方式进行覆盖。
(3)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设施,收集并处理雨水,减少土壤侵蚀和洪水风险。
(4)严禁在陡坡、易滑坡区域进行开挖和堆放工程,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2. 煤矿开采期的水土保持措施煤矿开采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规划矿区布局,减少地表裸露面积。
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植被覆盖,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2)对于已裸露的地表,采取种植或人工覆盖的方式进行保护。
选择适宜的植被进行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
(3)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收集和处理矿井排水,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煤矿水土保持方案

煤矿水土保持方案1. 概述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挖掘和运输工作,会对地表水体和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煤矿水土保持方案被制定出来,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开采对水体和土壤的负面影响。
2. 目标煤矿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护地表水资源,减少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减少水土流失,避免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
3. 方案内容3.1. 水体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煤矿水土保持方案包括以下措施:•严格控制排放:煤矿企业应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煤矿企业应建立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实施水资源回用:煤矿企业应尽量减少对地表水的开采,通过回用和循环利用水资源,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
3.2. 土壤保护措施为了减少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煤矿水土保持方案包括以下措施:•层层覆盖:煤矿企业应在开采作业区域的裸露土地上进行覆盖,采用草皮、草坪、灌木等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减少土壤侵蚀;•建立沟渠系统:煤矿企业应建立排水沟渠系统,减少降雨水流对土壤的冲刷破坏;•实施科学种植:煤矿企业应根据不同地形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
3.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煤矿水土保持方案包括以下措施:•保护植物和动物栖息地:煤矿企业应设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稀有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减少开采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修复和恢复生态系统:煤矿企业应积极进行生态系统恢复工作,包括植树造林、修复湿地、建立人工湖泊等,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物种保护和迁移:煤矿企业应对受到严重影响的植物和动物进行保护和迁移,确保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4. 实施与监测煤矿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与监测是确保方案有效性的关键。
煤矿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实施和监测机制,包括:•监测水质和土壤:煤矿企业应定期对水体和土壤进行监测,确保水质和土壤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定期评估方案效果:煤矿企业应定期评估煤矿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煤矿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培训员工水土保持知识,提高水土保持意识。
露天煤矿防治水措施分析

露天煤矿防治水措施分析摘要:煤矿行业在我国经济市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蕴含着丰富的煤矿资源。
煤矿的开采通常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在煤矿层远离地表时选择向下开采,称为井工煤矿,而煤矿层距离地表较近时选择直接剥离开采,称为露天煤矿。
露天煤矿开采对于气候、环境、水文等自然因素的依赖性较强,开采的危险性较高,且在开采中会汇聚大量的降水与地表径流等。
所以在露天开采煤矿时,要全面了解涌水原因,并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才能保证稳定开采。
关键词:露天煤矿;防治水;措施在开展露天煤矿开采时,发生涌水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员防治意识薄弱,以及勘探工作不完善等,导致降低开采设备的工作效率,影响工程实施,降低了煤矿开采边坡的稳定性,所以在开采前需要充分的做好地表、地下的防水,从而为煤矿开采提供保障措施,降低涌水影响。
一、露天煤矿发生涌水因素分析导致露天煤矿发生涌水的原因很多,不仅会降低采矿设备的工作效率,还会减少工程的下滑速度,增加采矿的危险性。
所以要充分明确涌水发生的因素,才能有效开展防治,具体如下:1.矿山中含有大量水源。
在矿山开采前,需要对周边的地形进行全面的勘察,很多矿山中含有大量的水源,如果不能开展合理的排水,将会导致水位的持续上升,在废弃的煤矿中水源一旦与采场连通,就会出现极大的水压,进而影响采场采矿的顺利作业[1]。
2.人员缺乏防治措施的意识。
人员缺乏防治意识是导致采场面临巨大隐患的关键原因。
如果人员不能全面的掌握矿山的水文数据,或对防水重视不足,将会缺乏相应的防治工程,导致采场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从而致使采场发生涌水,造成对场地、人员、设备的威胁。
3.现场与周边水文地质勘察不到位。
在露天煤矿开采时,对周边水文地质的勘察是必备环节,但是如果勘察不到位,或技术不足,就会威胁采场安全。
例如,在勘探期间一般会选择钻孔探水,在钻孔与探空期间要充分的用粘土以及水泥来密封保存,避免出现密封性不足而导致地表与地下水沟通,危及作业区域。
旱灾的防治措施

旱灾的防治措施
L深耕:深耕是常用的灌溉方法,它可以增加农田土壤的吸收和贮存能力,在干旱灾害发生时,存储在土壤中的水资源能发挥它的调节作用,在减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有效地减少土壤流失,减少生物因土壤流失而受到破坏,通过封山育林、造林、治理植被等措施,还可以有效地调节地表径流,缓解干旱灾害。
3.集灌:利用河流、水库和人工灌溉等方式,将水从多处集中引入农田,增加土壤的湿润程度,有效地减轻干旱灾害。
4.节水技术:节水技术是解决干旱灾害的有效措施,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有效地节约农业用水,减少水的浪费,从而有效地缓解干旱灾害。
5.开垦荒漠:通过开垦荒漠,可以发展农业种植业,利用多年积蓄的地下水,改善气候,缓解干旱灾害。
6.应急物资储备:在干旱灾害发生前,应充分储备物资,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如粮食、采收工具和救灾物资等,以及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 及时帮助灾害重灾区。
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汽的阻挡: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 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西北地区干旱大陆性气侯特点
(一)光照丰富 (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
(三)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小;
(四)春季多大风;
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荒漠 草原荒漠
西
东
森林草原
典型草原
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自然 东部(内蒙古温带 地区 草原地区)
原因: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 东胜煤田和准格尔煤田相对集中. 形状:点状或线状.
目前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区差异
分布规律 举 例 成 因 形 状
半干旱的旱农垦 科尔沁沙地、 区周围 内蒙后山地区
半干旱的草原牧 呼伦贝尔、锡 区 林郭勒草原 塔里木盆地、 古尔班通古特 干旱的绿洲边缘 沙漠、河西走 廊绿洲边缘
②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③干旱绿洲 边缘地区
原因:过樵.固定沙丘活化.如塔里木 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河西走廊等绿洲周围. 形状:原有沙丘活化.
二.荒漠化的发展
3.荒漠化土地分布
原因:水资源利用不当.或过樵. 塔里木河下游.石羊河下游.
形状:原有沙丘活化
④内陆河流和山 麓冲积扇地区
⑤城镇.工矿开 发区及铁路沿线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发展畜牧经济。超载放牧 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质量。并改善放牧 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
④搞好矿区土地复垦(平整、淤土,植树种草)黄土高 原是我国最大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基地,避免由于 煤炭开发而引起的大规模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自 然 灾 害 频 繁
农 业 单 产 不 稳 不 高
开 垦 荒 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北干旱区露天煤矿水土保持措施
发表时间:2018-09-29T11:01:57.49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作者:郑水林[导读] 本文结合西北干旱区自然环境特点以及露天煤矿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针对性的提出水土保持措施,以期为同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以新疆准东煤田红沙泉北露天煤矿为例
郑水林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摘要:煤炭是重要的能源,近些年随着新疆煤炭开采加大,煤矿区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结合西北干旱区自然环境特点以及露天煤矿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针对性的提出水土保持措施,以期为同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煤矿;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前言
准东煤田是新疆煤炭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准东煤田各大露天煤矿项目的启动,造成对水土资源的扰动强度加剧,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此背景下,对露天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新疆准东煤田红沙泉北露天煤矿为例,结合项目区自然环境特点以及露天煤矿建设水土流失特征,对西北干旱区露天煤矿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1项目区概况
红沙泉北露天煤矿位于准东煤田西黑山矿区,矿区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地势为较平坦的戈壁;项目区属大陆干旱荒漠气候区,年降水量192mm左右,矿区以西北风为主,风力一般4~5级,经常有7~8级大风;项目区冻土最大深度为1.2米;项目区土壤以灰棕漠土为主,地表常有黑褐色的砾幕;矿区植被属于新疆荒漠植被区。
项目区属于“天山北坡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土壤侵蚀类型区为以风力侵蚀为主的“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属于强度风蚀区。
2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2.1自然因素
矿区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为侵蚀外营力,侵蚀外营力主要包括风力、水力和重力三种。
2.2人为因素
根据露天煤矿工程的建设特点,由于人为施工建设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促使形成新增水土流失: 2.2.1矿区大规模的采、运、排,使得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地表结皮和砂砾层严重损坏,地表裸露,使其覆盖保护作用丧失殆尽;施工活动、施工机械的碾压和人员往来等损坏了临时施工场地区的地表结皮。
2.2.2由于露天煤矿的建设,大量的松散表土发生运移和重新堆积,结皮层被损坏,土体原结构被破坏,土壤水分大量散失,土体的机械组成混杂不一,丧失了原地表土壤的抗蚀力。
2.2.3地形、地貌的变化
1)露天煤矿建设如采掘场的剥离、建(构)筑物基础开挖与道路路基开挖、堆垫等形成表土疏松裸露、坡度较大的人工堆垫坡面和陡立的挖方边坡,增加了发生水蚀和重力侵蚀的可能。
2)随着采矿排土,在内、外排土场逐渐形成了占地面积较大,高度较高的人工堆垫塔丘状地貌。
排土场排弃物为泥岩和土沙,物料质地不均匀、松散,各区段排弃高度不尽相同,导致受力不均匀,因而可在平台形成沉陷、裂缝;排土场超渗产流,可形成平台面蚀、坡面沟蚀,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在平台低洼处积水,形成陷穴[1]。
3新增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布
本露天矿建设区主要包括采掘场、外排土场、工业场地、道路、输电线路、给排水工程,由于施工扰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也不同,采掘场为风、水侵蚀及重力侵蚀,排土场及供排水管线施工区为风水复合侵蚀;其它建设区以风力侵蚀为主。
3.1外排土场风、水复合侵蚀区
外排土场平台在秋冬、春季主要以风蚀为主,在夏季还易遭受水蚀,以击溅、层次面蚀和沉陷侵蚀为主;排土场边坡主要以沟蚀和重力侵蚀为主并间有风蚀,易发生泻溜与土砂流泻、坡面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
平台区主要侵蚀形势为降雨时形成的水力侵蚀以及不同排弃物接触面沉降形成的裂缝和陷穴侵蚀。
排土场边坡不仅受到坡面降雨形成径流的侵蚀,还会受到平台汇流冲刷,面蚀、沟蚀、风蚀、重力侵蚀同时存在[1]。
边坡坡脚区由于平台、边坡逐年侵蚀而堆积在坡脚的冲刷物埋压了一定面积的原始地表,使得地表被弃渣覆盖。
3.2采掘场(包括内排土场)风、水侵蚀及重力侵蚀区
1)采掘场:当采掘场剥离上覆地层过程中,形成面积较大的松散裸露面。
进入运行阶段后,则形成低于周边原地貌几米至几十米的巨大采坑。
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主要发生在采掘场边坡和工作平台上,以内部搬移和沉积为主,其水土流失主要存在于内部。
采掘场由于低于原地面,经常处于逆温和内部环流状态,以扬尘为主,风蚀比原地面要小[1]。
2)内排土场:内排土场是采坑回填后形成的,外排土场水土流失形式在内排土场都可能发生,但侵蚀程度及对周边的危害都较外排土场要小,只对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3.3工业场地以风蚀和扬尘为主
各工业场地所处地段地势较为平坦,原地貌以强度风力侵蚀为主。
施工期由于平整场地、建筑挖方和临时堆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基建工程结束后,以建筑物、设备及材料占压土地和硬化为主,在原煤的储存、运输、装卸车以及机械设备的维修等过程中主要造成扬尘和风蚀。
3.4矿内道路、输电线路和供排水管线区风、水复合侵蚀区
道路路基修筑、供排水管线开挖、输电线路、电杆开挖施工在风、雨季,同时由于项目区风大,在此时段形成风、水复合侵蚀[2]。
4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构建
根据露天煤矿各建设区施工扰动特点,以采掘场、外排土场、工业场地、场外道路等具有代表性的建设区为例探讨水土保持措施。
4.1采掘场防治区
采掘剥离前预先剥离原始表土并运往外排土场平覆,对采掘场非推进面最上部迎主风向台阶的剥离边坡采取洒水结皮措施。
在采掘场周边布设防洪排涝系统(修筑截排水沟、防洪渠等),对防洪渠开挖堆土区采取平整、清理和撒播草籽、密目网苫盖措施,对采掘场排水管线区采取洒水促进结皮措施。
4.2外排土场防治区
在排土前预先在排弃边界修筑拦渣堤,在来水面边界外设置防洪渠,内部平台修筑边沿挡土埂,同时,排弃过程中将露天矿土质剥离物置于上层,将剥离层顶部的第四系层和腐植土排弃在排土场表层,排土场达到设计排弃标高后在外排土场内部布设排水系统,对平台内部和边坡采取平整、清理和洒水结皮措施。
4.3工业场地防治区
施工过程中采取洒水降尘措施、临时堆土的密目网苫盖和洒水结皮措施,根据场外汇水情况在场外布置截排水沟等措施。
施工结束后在工业场地场内采取绿化措施,绿化区采取覆土、灌溉以及后期抚育管理措施,场内不宜绿化区空地采取砾石压盖措施,场外临时占地区采取平整、清理、撒播草籽、密目网苫盖和洒水结皮措施。
4.4场外道路防治区
施工过程中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对道路临时堆土采取密目网苫盖防护[3],在道路路旁根据来水和汇水情况布置路旁排水沟。
施工结束后在道路路旁实施绿化措施(配套建设灌溉系统,后期实施幼林抚育措施),路基边坡采取砾石压盖、施工临时占地区采取洒水结皮措施,运行过程中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结语
鉴于西北干旱区降雨量小、土壤盐碱化严重的特点,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应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应选用乡土树种为宜,同时应配套做好后期抚育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拓俊绒,许小梅,闵惠娟,荆亚翡.煤矿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探讨[J].人民黄河,2012,34(02):87-88+92.
[2]李立新,陈英智,屈远强.清河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241-242.
[3]李春凤,吴利东.浅谈水土流失预测及其水土流失防治[J].内蒙古水利,2013(0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