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强压中国贱卖稀土 囤积够用数十年仍对华施压
美日欧不满中国稀土新政 采取对华暴力乞讨

美日欧不满中国稀土新政采取对华暴力乞讨提要求、被拒绝、遭拒后心有不甘,这似乎成为西方各国在遭遇中国“稀土新政”时必过的三道坎儿。
英国路透社5日透露,日本产经相表示,他计划本月访华,希望能确保对日稀土供应;德国《每日镜报》8日称,德国官员在与到访的中国副总理李克强会见时要求中国改变稀土出口政策,但遭拒绝;此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声称,由于中国拒绝了美有关停止稀土出口限制的请求,美国可能会向世易组织申诉。
显然,美日欧认为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动了他们的“奶酪”。
相对往年的“白菜价管够”,2011年上半年稀土出口配额较上年骤降35%,只好称作是“管了不管饱”;中国财政部去年1 2月15日发布的提高部分稀土产品出口关税的通知,意味着“白菜价”时代的一去不返。
美日欧一向娇生惯养的“胃”,哪里遭过这种罪?肚里没粮,心中发慌——他们对中国用36。
4%的储量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的事实充耳不闻,中国关于各国共同承担全球稀土供应责任的呼声也全当没听见,他们只顾扯着嗓子朝中国喊:“我饿!”西方狼吞虎咽便宜占尽日本挖地三尺机关算尽中国合情合理的稀土“变法”,开弓没有回头箭,各国心底里也都明镜儿似的:请求,指责,申诉,一时闹闹也就罢了,真靠那个,非把等米下锅的本国科技企业饿个脸儿黄不可。
稀土有“工业味精”之称,发展现代战略新兴产业,实在是“不可一日无此君”。
各国看清形势后,便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轮“淘稀土热。
”以最“饥渴”的日本为例。
多家外国媒体报道称,日本企业从中国收购做精密仪器剩下的碎玻璃,以从中提取稀土。
有分析称,日本这种零敲碎打、偷梁换柱的小动作并不是第一次,这种贸易中的“小魔术”只是一系列配套获取稀土做法中的一步。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将于2011年2月派遣官方与民间代表团访问蒙古国,计划向蒙古销售小型观测卫星。
日本建议将此卫星运用于在蒙古的稀土资源勘探,支援蒙古稀土资源的早期勘探,以求保障日本的稀土资源供给。
西方竞相囤积中国稀土并联手施压中国

cr.表示 , 划筹 资 5亿 美元 , op ) 计 重
启位 于加利福 尼亚 州 的稀 土矿 。 另外 ,美 国爱 达荷州 的稀 土勘 探工作 重新活跃 并取得成 果—爱达 荷州戴蒙德 河地 区及 爱达荷州 与蒙
向世界 贸易组 织投 诉 , 称 有关 中 声 国限制 出 口包 括稀 土 在 内 的几 种
制度 的 国家 之一 。 随着 中国开 始 限制 稀土 产 量 ,
主要是强调要将稀土资源储备上
升 至战略 高度 。
欧盟建 立稀 土战略储 备
加的出口配额和出口税等出口限制
扭 曲了竞争 ,抬 高 了国际市场上 的
价格 ,令欧盟企 业在 当前 金融危 机 条件下 处境更加 艰难 。甚至有 欧洲
总第38t 00 1l2 1年 q
Focus New
面匝E L . 露 . 一
在 欧洲 , 只有 一 度将 稀 土 储量 和 产 量 数 据 列 入 国 家 机 密 的俄 罗 斯 有 稀土 大 矿 , 量 为 10 吨 , 储 90万 占世 界 1%。欧盟 国家 几乎没 有具 9
提出了具体 的要求。与此 同时 , 作 为稀土矿主要分布地点 ,内蒙古 、
四川 和 广东 、 西 等 南 方 五省 一 起 I 广 行 动 起来 , 行 稀 土 专 营或 联 合 监 进 管 。8 1 月 3日, 五矿 商会 受 商 务部 委托 , 召集 各 主要 稀 土 企业 共 同商
土进入 国际市 场 , 土储 量居 全 球 稀 前 三 的美 国 自然 乐 于 封存 自 己 的 矿 山资 源 。2 0 0 0年左 右 , 廷 帕斯 芒
国稀 土 出 口锐减 , 承 受 的 压 力将 “
不断加大” 。曾任欧盟贸易委员的
痛定思痛限制出口 稀土之争曾遭各国围剿

痛定思痛限制出口稀土之争曾遭各国围剿
中国是稀土大国,稀土元素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电子、光电、军工等领域。
由于中国掌控了该行业的70%以上产能,所以受到了国际市场以及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
在稀土之争中,中国曾遭各国围剿。
2010年,日本与其他国家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中国对稀土出口实行了限制,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
中国因此被迫放宽稀土出口限制,且被强烈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贵金属协议。
尽管中国放宽了限制,但其仍在稀土出口方面占据主导。
同时,中国也在提高稀土加工技术水平,发挥中高端市场的优势,通过“稀土+”战略加大稀土产业的综合利用,为别的行业提供技术和服务。
据报道,2019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大幅下降至2.2万吨,比限制出口前减少了81.4%。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稀土领域也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挑战。
例如,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稀土短缺和供应不足的风险不断加大。
此外,各国也在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稀土资源开采和利用方案,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因此,稀土行业需要更广泛的合作和创新,才能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稀土之争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表明了全球市场中的中国优势。
然而,这也提醒我们要加强稀土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日本稀土市场借中国稀土产品提价得以复苏

日本稀土市场借中国稀土产品提价得以复苏
张钧
【期刊名称】《稀土信息》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据日刊《金属时评》报道,进入1994年以来,日本稀土原料和产品的进口数量大幅增加,有打破以往最高记录的趋势。
而且,1993年底以前持续下跌的进口产品平均单价,也有一部分开始上扬。
特别是中国秋交会后,原料和产品的价格均有显著回升,从1994年底到1995年,稀土产品价格有望迅速回升。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张钧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31.3
【相关文献】
1.世界经济回暖中国稀土市场复苏——2009年以来的我国稀土市场价格走势 [J], 张丽华;刘英;刘小芳
2.中国部分稀土企业的停产对日本稀土市场的影响 [J], 汪洋
3.日本企业积极研发不含稀土产品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 [J],
4.中国稀土产品对世界稀土市场的冲击——从第七届Gorham国际会议看中国稀土工业 [J], 罗阳
5.中国增大稀土产品的提价幅度 [J], 晓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日稀土贸易博弈走向何方

中日稀土贸易博弈走向何方(摘自:中国矿业报)两年前,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中国曾在两个月时间里未向日本出口稀土,日本舆论将之视为中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因为稀土是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日本绝大部分稀土都从中国进口。
如今,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再度升级,一部分经济学家呼吁减少对日本的资源出口,中国民间“限制稀土出口”的呼声更是高涨。
中日之间关于稀土的贸易战看点颇多,日本究竟害不害怕中国限制稀土出口?WTO在“稀土贸易战”中将起到什么作用?中国究竟是不是通过限制稀土出口来制裁日本呢?■日本难摆脱中国稀土依赖症稀土是镧、钕、钪等17种元素的统称,属于流通量较小的“稀有金属”,稀土与某些金属混合后可以提高磁性及耐热性,因此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尖端工业领域,被形象地称为“工业黄金”、“工业维生素”。
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四大稀土拥有国,中国稀土资源探明储量占全球的36.52%,是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
2009年之前,日本稀土九成以上都要依靠从中国进口,而日本政府一直想摆脱这种中国稀土依赖症。
2010年10月,日本宣布提前实施开发稀土替代材料的计划,同时准备在更多国家开发稀土,实现稀土的多渠道供应,希望逐步降低进口中国稀土的比例。
今年上半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金属总量为3007吨,所占比例为49.3%,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
不过,由于稀土有“轻稀土”、“中重稀土”之分,目前日本在轻稀土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度有所降低,但中重稀土对中国的依赖度仍为90%以上。
■中国不甘稀土卖成白菜价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指出,中国稀土长年以来供应量占全球的90%以上,并不是说其他国家无法开采稀土,或者其他国家的稀土品质不佳,而是中国稀土的价格低,硬生生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稀土挤出了市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美国一个公司曾作过测算,在2002年-2005年,美国生产一公斤稀土大概需要2.8美元的环境成本,我国需要5.6美元的环境成本,“当时我们的稀土售价是每公斤5.5美元,相当于把稀土这一属于黄金档次的资源当白菜价格去出售。
综合要素禀赋论,美日欧竞相囤积中国稀土,打击中国稀土新政的原因

2010年,中国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 比2009年减少了近40%,这在中国稀土 出口史上前所未有。
在欧洲,只有一度将稀土储量和产量数据列入国家机密的俄罗斯有稀土大矿, 在欧洲,只有一度将稀土储量和产量数据列入国家机密的俄罗斯有稀土大矿,储量为 1900万吨,占世界 万吨, 万吨 占世界19%。欧盟国家几乎没有具有开采效益的稀土矿。因此,旧电路板、 。欧盟国家几乎没有具有开采效益的稀土矿。因此,旧电路板、 电脑、磁铁、 全部被当作宝贝一样回收提炼稀有金属。 电脑、磁铁、废弃车辆 ……全部被当作宝贝一样回收提炼稀有金属。但欧盟要充实自 全部被当作宝贝一样回收提炼稀有金属 身战略储备,则只有依靠进口,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 身战略储备,则只有依靠进口,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欧洲人几 乎第一个就跳了起来。 乎第一个就跳了起来。 欧委会主管原材料政策的官员表示,欧洲需要进口约40种稀土原料才能保障高技术 欧委会主管原材料政策的官员表示,欧洲需要进口约 种稀土原料才能保障高技术 产品的生产,其中14种原料很快面临供应短缺 种原料很快面临供应短缺, 种原料只在中国、 产品的生产,其中 种原料很快面临供应短缺,这14种原料只在中国、刚果(金)、 种原料只在中国 刚果( 南非和巴西等少数几个国家开采,特别是稀土材料几乎100%来自中国。 来自中国。 南非和巴西等少数几个国家开采,特别是稀土材料几乎 来自中国 其实,欧盟拿中国稀土等稀有资源出口说事, 其实,欧盟拿中国稀土等稀有资源出口说事,无非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利益以及 加强海外资源争夺战略。 加强海外资源争夺战略。2008年11月,欧盟委员会就出台了原材料整合战略,确保欧 年 月 欧盟委员会就出台了原材料整合战略, 盟在全球市场上寻求建立更好、更不易遭受破坏的原材料获取渠道, 盟在全球市场上寻求建立更好、更不易遭受破坏的原材料获取渠道,同时欧盟将提高 原材料利用效率、缩短循环利用周期,以减少欧盟的原材料需求量。今年年初, 原材料利用效率、缩短循环利用周期,以减少欧盟的原材料需求量。今年年初,欧盟 宣布建立稀土战略储备。 月 欧盟还将公布长期确保原材料进口战略文件, 宣布建立稀土战略储备。11月,欧盟还将公布长期确保原材料进口战略文件,以更好 地保障高技术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供应。 地保障高技术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供应。
日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不降反升等

司、 五矿集 团等 。
其 中, 五 矿集 团获得 轻稀 土 配额 8 0 2 t , 中重稀土 1 7 1 t ; 中铝集 团获轻稀
土配 额 3 7 3 t , 中重 稀土将 镍 的可采 品位 下 限从 0 . 5 %降至 0 . 3 %, 实现 了残矿及 低 品
位高 氧化镁镍矿 的资源化 , 增 加资源量 2 4 . 9 %; 通过揭示 金川矿床侧 列尖灭再 现 成矿规 律 , 发现新 的盲矿体 , 使镍 可采储量 增加 9 . 1 %, 实践结 果表 明可新增资 源 价值 2 8 2 5 . 8 8 4 L 元。 2 2 年技术攻 关从 占有 率和消费量 来看 , 我 国镍资 源具有 占有率低 、 消费量 高
增加 了 5 t 。
获得 此次 出 口配额 的公 司 同第 1 批一样, 仍为 2 4 家, 包 括 包 钢 集 团 公
开发新工 艺 , 大 规模开发利 用复杂低质难 处理 的镍 钴资源 。 研究人 员开 发出了全氯化 介质不溶 阳极法制取 电积钴生 产工艺和 气相喷雾 法 热分解氯 化钴技术 , 建成 了代表世 界领先水 平的钴冶金 生产线 , 生产 的 电池级 四氧化三钴 出 口到美 、 日、 韩等 国, 大大提 高了我 国在这 一领域 的国际竞争力 。 项 目应 用取 得很 大 的社 会价值 。 首先 , 该 技术 深 化 了复杂 镍钴 原料 选 冶技 术 的基础理论 , 提升 了行业 的技术标 准 , 推动 了我 国镍钻 行业 的科技进步 ; 其次, 其生 产工艺体 系的创建 , 成为 低质镍钻 资源高效利 用的范例 , 使我 国该类资 源的
日本又威胁终止对华援助

日本又威胁终止对华援助日本国内主张停止对华提供政府开发援助的声音日益高涨。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2010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几成定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接受第三大经济强国援助似乎不合常理。
不过,日本企业正在加快融入拥有13亿消费者的中国市场,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如何打好“政府开发援助”这一外交牌,这一问题亟待重新思考。
“中国已不需要我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了吧?”“深陷经济困境的日本哪有余力帮助其他国家?”日本经团联等三大经济团体本月5日在东京纪尾井町举行新年庆祝会之际,出席庆祝会的企业高层纷纷发出了感慨。
不少市场人士表示:“中国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之列,日本无须继续提供援助。
”日本自1979年12月启动对华政府开发援助项目。
当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日本的五分之一。
通过提供日元贷款、无偿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等形式,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总规模已达3.6万亿日元以上。
在日本的援助下,中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着进步,5000公里以上的铁路实现了电气化,沿海地区建成的万吨级以上泊位约60处。
中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如今正积极向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提供巨额财政援助。
中国军费年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水平。
虽然不少人指出“中国不再是急需援助的贫穷国家”,但实际情况是日本仍在提供政府开发援助。
不过,很多市场人士表示:“从理论上看,中国无须接受援助。
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日本还应继续向中国提供一些好处。
”伊藤忠商事一位研究员指出:“为在中国顺利开展业务,日本企业必须继续提供合作。
合作形式不应局限于资金领域,技术支持方面尚存很大空间。
”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为维持良好发展关系,不少企业不得不努力讨好中国。
去年日产汽车在中国的销量突破100万辆,中国市场销量首次超过美国市场跃居第一位。
日本电器制造商和建材厂商加快了打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日本金融公司正在加紧拓展人民币交易业务和增加网点,不少日本企业还积极与中国企业合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强压中国贱卖稀土囤积够用数十年仍对华施压2010年09月03日13:24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各种节能电器,都需要用到稀土
囤积了够用数十年的廉价稀土,竟还要求中国继续竭泽而渔
本报记者/王菊芳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这是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在1992年说的一句话。
然而,比石油还珍贵的稀土,却未能为中国换来可观的财富。
倒是日本、美国等稀土资源使用大国,通过购买中国的廉价稀土,建立起“深藏不露”的战略储备。
有消息称,日本存于海底的稀土至少可供其使用20 年。
当中国开始对过去无序的稀土资源开采进行反思,并决定限制稀土出口时,欧美日等国却不干了。
在刚刚结束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日本三番五次地要求中国扩大稀土的出口。
对这种不合逻辑的要求,中国方面予以了明确回绝。
日本高调对华施压
所谓稀土,指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La)、铈(Ce)、镨(Pr)、钕(Nd)等共17 种稀有金属元素。
稀土可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手机、超导体和精确制导武器等各种高新技术领域,因而有着“21世纪黄金”的美誉。
自2007年起,中国开始对稀土生产实行指令性规划,并开始减少稀土出口。
今年,商务部下达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比2009 年骤减了40%。
据悉,中国明年的稀土出口配额将会继续缩小。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引起了美欧日等西方世界的强烈反应。
去年6 月,美国和欧盟就中国限制稀土等战略性物资出口上诉世贸组织。
近来,日本也高调加入向中国施压的行列。
日本经济产业省8 月中旬宣称,自中国今年7 月宣布减少出口稀土以来,一些稀土元素的市场价格已经上涨了20%。
日本媒体也附和说,中国的稀土限卖令,以及由此引发的价格上涨,让日本许多相关企业“感到紧张”。
在上周于北京举行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日本方面更是锲而不舍地在多个场合向中方提及稀土问题,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称突然减少稀土出口正在“影响全球生产链条”。
对于日方的密集施压,中国政府予以了有理而有力的回应。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期间对媒体解释说,中国不是仅仅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而是对开采、生产、贸易的整个链条进行限制,这样的做法是符合世贸规则的。
陈德铭还强调,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是出于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以及国家安全等综合因素的考虑。
他坦承,“中国知道这样的限制对日本企业和中国的相关行业有影响,但是不得已而为之。
”
《世界新闻报》记者注意到,对于中国政府此次针对日方在稀土问题上施压的回应,以及中国近期实行的稀土战略,中国网民几乎是一致叫好。
有网友留言说:“早该这样了,限制稀土出口…… 关系到国家的命脉啊!”还有网友说:“支持限制出口,不能总是我们卖什么,什么就是廉价货的代名词!”
日本占尽中国稀土便宜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如此敏感,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日本近九成的稀土从中国进口,是中国廉价稀土的最大受益国。
中国稀土业内人士指出,日本目前是世界上利用稀土实现附加值最高的国家,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稀土占到其消费总量的 90%以上。
通过从中国进口价格低廉的稀土原料,然后再
出售经过加工的高新技术产品,日本可从中赚取丰厚的经济利益。
因为经过加工后的稀土价格往往堪比黄金和钻石。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储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当前的产量却占到了全世界的95%。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开采稀土并出口,在低廉的开采成本(未考虑环境成本)下,中国廉价的稀土统治了世界市场,大部分国家因此停止了稀土的开采。
以稀有金属镨、钕为例,中国南方稀土公司的生产成本在每公斤30 美元左右,而此前美国被封存的芒登帕斯矿生产成本则高达每公斤40 美元。
当产品价格维持在每公斤35 至40 美元时,美国就没必要自行开采稀土资源了。
虽然中国稀土占据了95%左右的世界市场,但由于中国稀土企业未能形成规模,缺乏统一的监管,无序竞争和走私盛行,致使中国“第一稀土大国”的地位未能相应地转化为稀土的定价权。
在 1990 至2005 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虽增长了近10 倍,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
难怪网友普遍慨叹,中国珍贵的稀土卖的是“泥土”或“白菜”的价格。
就在中国廉价且不加限制地出售稀土之际,日本等国趁机收购并储存了大量稀土。
中国稀土资源大省内蒙古一位业内人士估计,日本储存的稀土资源甚至已够用四五十年。
对此,有中国媒体指出,30 年后,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地———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可能将无矿可采;而一直依靠进口中国稀土发展电子工业的日本,到时却坐拥充足的稀土资源。
中国到时也许要花比现在高数百倍的价钱,从国外进口稀土!
发达国家制造的假象
美欧日在抱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政策时,一个理由是此举会使其许多产业受到影响,并进而威胁其经济和“国家安全”。
比如,日本三井物产公司稀土部门负责人佐藤阳一最近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时就称,中国稀土[2.02 -1.46%]出口的收紧是日本业界面临的一个“无形的海啸”。
但实际上,西方的上述论断完全站不住脚。
首先,根据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汉弗里7 月 28 日向国会提交的报告,去年,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36%,产量则占世界的97%;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3%、19%和3.6%,但其产量却均为零。
看来,其他国家不是没有稀土资源,只不过是“雪藏”罢了。
其次,即便中国最近几年限制稀土出口,但世界市场上的稀土仍然是供过于求。
据中国业内权威报告,去年全球稀土产量为 12.94 万吨,但全球稀土消费量只有约9 万吨;预计2010 年产量在 13 万吨以上,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难以改变。
由此看来,日本等国对中国
限制稀土出口的担忧,主要是担心中国未来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后,稀土的国际市场价格会相应地水涨船高。
此外,中国以环保等为由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由于过去二十多年对稀土资源的疯狂开采,中国已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广东省兴宁市宁中镇邹陶村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但在开采稀土多年后,前几年稀土矿被封尘时当地出现严重的水源污染,农田被废弃,常住人口由 700 人锐减到100 人。
发展高新技术是关键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且关系到未来高新技术和国防科技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稀土战略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能否发挥稀土资源的优势,关键在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否则,即便中国的稀土资源不出口,在国内也难以被充分利用。
这正是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所说的“发展稀土功夫在稀土之外”这句话的真义。
与日本将90%以上的稀土用于高新技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稀土主要应用在传统领域,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还不到 50%;特别是在稀土新材料领域,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稀土业内有识之士还提醒说,由于中国仅限制稀土原料的出口,因此,更多的外资公司可能会到中国内地来设厂,对稀土资源进行简单加工后再出口,这实际上是变相地使中国稀土出口超出配额。
这样,最终受损失的依然是中国。
由此可见,中国要利用和维护自己的宝贵资源,关键还是要发展先进的稀土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