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5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西南交大)作业参考答案5

大学物理(西南交大)作业参考答案5

NO.5 电势、导体与※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参考答案)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一 选择题1.真空中一半径为R 的球面均匀带电Q ,在球心O 处有一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如图所示,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在球内离球心O 距离为r 的P 点处的电势为: (A )r q04πε; (B ))(041R Qrq+πε;(C )r Qq 04πε+; (D ))(041R qQ r q-+πε;参考:电势叠加原理。

[ B ] 2.在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A 的静电场中,将另一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B 从a 点移动到b ,a 、b 两点距离点电荷A 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如图,则移动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A ))(210114r r Q --πε; (B ))(210114r r qQ-πε;(C ))(21114r r qQ --πε; (D ))(4120r r qQ --πε。

参考:电场力做功=势能的减小量。

A=W a -W b =q(U a -U b ) 。

[ C ] 3.某电场的电力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一负电荷从M 点移到N 点,有人根据这个图做出以下几点结论,其中哪点是正确的?(A )电场强度E M <E N ; (B )电势U M <U N ; (C )电势能W M <W N ; (D )电场力的功A >0。

[ C ]4.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腔内离球心距离为d (d <R )处,固定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用导线把球壳接地后,再把地线撤去,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 处的点势为:(A )0; (B )d q04πε; (C )-R q04πε; (D ))(1140R dq-πε。

参考:如图,先用高斯定理可知导体内表面电荷为-q ,外表面无电荷(可分析)。

虽然内表面电荷分布不均,但到O 点的距离相同,故由电势叠加原理可得。

[ D ] ※5.在半径为R 的球的介质球心处有电荷+Q ,在球面上均匀分布电荷-Q ,则在球内外处的电势分别为:(A )内r Q πε4+,外r Q04πε-; (B )内r Qπε4+,0; 参考:电势叠加原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作业五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作业五篇

【导语】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类。

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当堂进⾏检测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在课外时间独⽴进⾏的学习的活动,是检测学⽣是否学会了课上的知识点的⼀种⽅法,⼀般都是家庭作业。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上册语⽂作业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上册语⽂作业 ⼀、读词语,把不正确的⾳节⽤“\”画去。

⼭村(cūnchūn)站着(zháozhe) 别⼈(biébéi)⽺群(qúnqǘn) 着凉(zháozhe)花枝(zhīzī) ⼆、读⼀读,填⼀填。

西:共()笔,反义词为()。

⾬:共()笔,组词为()。

⽔:共()笔,第1画是()。

三、选择合适的汉字数字填⼊括号使组成数字成语。

⼀、⼆、三、四、五、六、七、⼋、九、⼗、千、万 ()颜()⾊ ()⾯()⽅ ()变()化 ()⼼()意 ()全()美 ()头()臂 四、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远—() 有—() 来—() 开—() 密—() 顺—() 五、照样⼦,把句⼦补充完整。

例:我家门前有⼀棵⼩树。

1、桌⼦上有()。

2、河中有()。

3、草地上有()。

六、读⼉歌,完成后⾯的练习。

落叶 风⼉吹,天⽓凉, 吹落树叶⼀张张, 好像电报⼀份份, 催着燕⼦回南⽅。

好像⼩船⼀只只, 送给蚂蚁运冬粮。

燕⼦、蚂蚁齐声唱, 谢谢好⼼的秋姑娘。

1、按原⽂内容填写量词。

⼀()落叶 ⼀()电报 ⼀()⼩船 2、落叶像(),催()回南⽅;像(),送给()运冬粮。

3、燕⼦、蚂蚁谢秋姑娘是因为她___。

2.⼩学⼀年级上册语⽂作业 ⼀、把下⾯⾳节按要求分类 yuán běi diǎn shū zhuō yún yuè xiǎnɡ yǔ zhǐ xiào fēnɡ shí ɡuānɡ chuánɡ chí wǔ xīnɡ yī tái zì kě bō huàn wèn kāi jiào 整体认读⾳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拼⾳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样⼦写⾳节。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寒假作业(5)(含解析)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寒假作业(5)(含解析) 新人教版(2021学年)

江苏省南京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寒假作业(5)(含解析)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南京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寒假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南京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寒假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上)数学寒假作业(5)一、选择题1.如图,点P是直线a外的一点,点A、B、C在直线a上,且PB⊥a,垂足是B,PA⊥PC,则下列不正确的语句是()A.线段PB的长是点P到直线a的距离B.PA、PB、PC三条线段中,PB最短C.线段AC的长是点A到直线PC的距离D.线段PC的长是点C到直线PA的距离2.如图,已知ON⊥L,OM⊥L,所以OM与ON重合,其理由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D.垂线段最短3.用一副学生用的三角板的内角(其中一个三角板的内角是45°,45°,90°;另一个是30°,60°,90°)可以画出大于0°且小于等于150°的不同角度的角共有( )种.A.8ﻩB.9C.10ﻩD.114.如果∠α与∠β是邻补角,且∠α>∠β,那么∠β的余角是()A.ﻩB. C.ﻩD.不能确定5.已知α与β是钝角,甲、乙、丙、丁四个人计算(α+β)的结果依次为28°,48°,60°,88°其中只有一个结果正确,那么并得到正确的结果的是( )A.甲 B.乙C.丙ﻩD.丁6.下列语句中:①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②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③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④若两个角的一对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对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⑤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可画6条直线;⑥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其中错误的有()A.2个ﻩB.3个 C.4个D.5个7.如图,AC⊥BC,AD⊥CD,AB=a,CD=b,则AC的取值范围( )A.大于b B.小于aﻩC.大于b且小于aD.无法确定8.如图,B是线段AD的中点,C是BD上一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C=AB﹣CD B.BC=(AD﹣CD)ﻩC.BC=(AD﹣CD)ﻩD.BC=AC﹣BD9.观察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1)直线BA和直线AB是同一条直线(2)射线AC和射线AD是同一条射线(3)AB+BD>AD(4)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时,一定有三个交点.A.1个ﻩB.2个C.3个D.4个10.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A.∠1=∠3 B.∠1=180°﹣∠3 C.∠1=90°+∠3D.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11.线段AB=10cm,BC=5cm,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C=.12.已知线段AB=1996cm,P、Q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线段AQ=1200cm,线段BP =1050cm,则线段PQ= .13.如图,OM平分∠AOB,ON平分∠COD.若∠MON=50°,∠BOC=10°,则∠AOD=度.14.如图,线段AB=BC=CD=DE=1厘米,那么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等于厘米.15.一条直线上立有10根距离相等的标杆,一名学生匀速地从第1杆向第10杆行走,当他走到第6杆时用了6。

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5) 参考资料

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5) 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1 单选题1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CA 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C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D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2 ()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 DA 口头数数B 按物计数C 说出总数D 按数取物3 分类教育一般安排在()进行。

DA 小班B 小班到大班C 小班到中班D 小、中、大班。

4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 AA 活动目标的制定B 动内容的选择C 操作材料的准备D 活动过程的安排5 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的是____。

BA 集体活动形式B 小组活动形式C 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D 个别活动形式。

6 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AA 数的组成B 加减法C 基数D 相邻数。

7 ____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AA 现实生活B 儿童自己的活动C 教学D 实践。

8 <p><font face="Arial">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有____种。

</font></p><p><font face="Arial"></font></p> AA 3B 4C 5D 6。

9 认读数字一般是结合()教学进行 CA 数的组成B 加减法C 基数D 相邻数10 ____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AA 操作法B 游戏法C 演示法D 试验法11 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AA 数的组成B 加减法C 基数D 相邻数12 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往往开始于: AA 对操作材料的兴趣B 对活动过程的兴趣C 对活动结果的兴趣D 对活动内容的兴趣13 ____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自然地理作业 第5章 地貌(答案)

自然地理作业 第5章 地貌(答案)

第五章地貌一、名词解释1.风化过程: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风化壳:随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3.倒石堆:由于崩落形成的坡麓的岩堆。

4.溯源侵蚀:5.坡积裙:坡积物连片分布于坡麓形成类似展开的裙裾的地貌。

6.河漫滩:汛期洪水淹没而平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谷底。

7.侵蚀基准面:8.离堆山:深切河曲的曲流颈被切穿,曲流颈与废弃河曲间的山丘。

9.河流阶地:谷底因河流下切(地壳运动、气候变化)而抬升到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谷的地貌。

10.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地表和地下水对可溶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塌陷、堆积形成的地貌。

11.羊背石:12.冻土:处于零温或负温,含有冰的的各种土体或岩体。

13.冻融作用:由于温度周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些列应力变形的复杂过程14.冻胀丘: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

15.热融地貌:由热融滑塌和热融沉陷产生的地貌。

16.雅丹地貌:形态与风蚀残丘近似但由于蚀余松散土状堆积物如如河湖相地层形成的一类特殊风蚀残丘。

17.黄土: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

18.潟湖:浅水海湾或海港被沙堤或沙嘴与海水分隔形成的湖泊。

二、填空题1.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碳酸盐岩区喀斯特作用普遍,而寒区则以冰川作用独占优势。

2.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3.温湿气候地貌带以流水作用占优势,流水地貌发育。

此带沿纬向变化较大,地貌发育也有较大差别。

4.干旱气候地貌带植被极为贫乏,地面裸露,风化作用强烈。

数据库作业答案5

数据库作业答案5

基本概念和础知识
一 数据库的作用
1、数据库象一个仓库,仓库的用户是操作者或者是一 个程序。 2、 那么‘仓库’管理者是谁呢? 是一个称为DBMS的程序和称为DBA的系统管理人 员 3、 用户希望'仓库'做到什么呢? 能存储大量的'货物'(即数据),MB、GB、TB or PB级别的数据; 可以用多种方式、快速地从库中访问到'货物'; 能有同样的操作方法、且很容易地操作不同的库 一个库能支持多个并发用户同时存储和访问'货物' 保证'货物'绝对安全(防盗、防火、防洪、具有分 级的权限管理) …...
收集、分类和抽象 收集、 信息世界( 表示) 信息世界(E-R表示) 表示 加工转换 计算机世界( 支持的数据模型) 计算机世界(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支持的数据模型
• 逻辑数据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是用户从数据库所看到的数据 模型。比 概念数据模型更抽象,减少了一些日常的概念(如时间、 人物、环境等琐碎的现象)。与DBMS有关系(因为编程 时往往涉及到数据库设计)。逻辑数据模型既要面向用户, 也要面向实现。 典型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 型 • 物理数据模型 反映数据存储结构的数据模型称为物理数据模型。物 理数据模型不仅与DBMS有关,而且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 关。 概念数据模型只用于数据库的 现实世界 设计,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 收集、 收集、分类和抽象 用于DBMS的实现。 信息世界( 表示) 信息世界(E-R表示) 表示 物理数据模型面向实现。 加工转换
五、课程学习要点 1、难点:数据模型,复杂select命令,存储 技术,事务管理技术,关系模式的范式和规范化 一定要做作业,部分作业答案会自动批改 一定要做实验,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知识掌 握程度,并了解数据库产品的使用 2、 可以结合实际例子,来学习数据库的应 用 3、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第1章,第2章的关系数据模型和E-R数据模型, 第3章,第7章,第10,11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sql、索引、事务、规范化、设计等);侧重于数 据库技术研究的同学,应全面地学习各章节内容。

五年级上册数学周末作业 5

五年级上册数学周末作业 5

五年级数学(上)周末作业5
姓名: 班级:
一、数字“1”或“0”表示可能性的情况
1、玻璃杯从很高的地方落在水泥地面上,这玻璃杯破碎的可能性
为()。

2、太阳每天早晨升起的可能性为()。

3、公鸡下蛋的可能性为()。

4、一粒有1~6共六个数字的骰子,随便怎么投掷,出现数字“7”
的可能性为()。

5、在北京,冬天过去了就是春天,其可能性为()。

6、地球绕着月亮公转的可能性为()。

7、在深圳,一年四季都下雪的可能性为()
二、从标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抽一张。

(2)抽到卡片“2”、“4”的可能性是()
(3)抽到数字小于4的卡片的可能性是()
2、(1
(2)如果转动指针9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是
停在数字1区域呢?
3
性分别是停在绿色、黄色和红色区域的3倍。

4、口袋里有大小相同的6个球,1个红球,2个白球,3个黄球,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1)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是多少?
(2)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是多少?
(3)摸出不是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5、盒子中装有3个红色的小正方体,4个黄色小正方体。

从中任意摸出1个正方体。

小芳和小豪约定,摸出红正方体,小芳赢。

摸出黄正方体,小豪赢,想一想,谁赢的可能性大些?
6、请将下面各题中给出的数进行+、—、×、÷()运算,使结果为24。

① 2 3 7 11
② 9 7 5 4
③ 10 8 7 4。

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业题5学习资料

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业题5学习资料

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业题5第五次作业单选题:1、以下有关指令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设计的重要依据B、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功能的重要因素C、指令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界面D、指令系统和机器语言无关2、以下有关指令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指令系统是一台机器硬件能执行的指令全体B、任何程序运行前都要先转化为机器语言程序C、指令系统只和软件设计有关,而与机器硬件设计无关D、指令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一台计算机硬件的功能3、有关一地址运算类指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A、仅有一个操作数,其地址由指令的地址码提供B、可能有一个操作数,也可能有两个操作数C、一定有两个操作数,另一个是隐含的D、指令的地址码字段存放的一定是操作码4、单地址指令中为了完成两个数的算术运算,除地址码指明一个操作数外,另一个数采用(B)方式A、立即寻址B、隐含寻址C、间接寻址D、基址寻址5、程序控制类指令的功能是(B)A、进行主存和CPU之间的数据传送B、改变程序执行的顺序C、进行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D、控制进、出栈操作6、一个计算机系统采用32位单字长指令,地址码为12位,如果定义了250条二地址指令,那么还可以有(D)条单地址指令A、4KB、8KC、16KD、24K7、采用可变操作码的重要原则是(B)A、操作码长度可变B、使用频率高的指令采用短操作码C、使用频率低的指令采用短操作码D、满足整数边界原则8、某指令系统指令长为8位,每一个地址码3位,用扩展操作码技术。

若指令系统具有2条二地址指令,10条零地址指令,则最多有(B)条一地址指令A、20B、14C、10D、6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A、寻址方式是指令如何给出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B、所有指令的寻址方式都相同C、所有指令都有操作码和地址码D、指令的功能与寻址方式无关10、假定指令中地址码所给出的是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则该指令采用(B)寻址方式A、立即B、直接C、基址D、相对11、偏移寻址通过将某个寄存器内容与一个形式地址相加而生成有效地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五第三学段综合与实践的背景、要求与实施
选择题:
专题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分析
下列关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
A.“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年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B.“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C.“综合与实践”的主要教学环节是:选题—开题—做题—结题。

D. 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特别突出“做”、突出“过程”。

答案:A
专题2:综合活动案例分析
标准对第三学段的综合与实践的要求是()
A.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B.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C.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D.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答案:ABC
本模块思考题:
1.“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2. “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四个环节“选题—开题—做题—结题”中“开题”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什么?
1. “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四个环节“选题—开题—做题—结题”中“开题”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什么?
(1)确定研究课题。

如何选课题。

课题的选择恰当与否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败,教师向学生说明选题的原则和依据是非常必要的。

选题论证课。

①确定学生的课题。

②对学生课题依据其价值性、可行性进行全班论证。

③经过全班学生论证后,规范课题名称,确定课题组组长以及人员分工。

(2)确定研究计划。

①向学生介绍课题研究方案。

②课题组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完成方案设计表,做好口头论证准备。

③学生代表进行口头论证。

④学生评审课题研究方案。

⑤教师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
收获。

(3)研究报告撰写。

学生根据研究计划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加工所收集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与第一、二学段相比,第三学段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要求有哪些提升?
初中阶段“综合与实践”活动与小学的前两个阶段相比有了一定的提升,实践阶段“综合与实践”教与学的核心工作,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选题、开题、做题和结题中,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潜能。

第三学段中,要使学生能更充分、自主地参与活动,选择恰当的“综合与实践”的课题也是很关键的。

课题的选择即可来源于教材,来源于数学本身,也可以来源于生产实际,还可以由教师、学生生成、积累和开发。

初中的“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来源比较广泛,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地点也不局限于教室,即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综合与实践”活动,也可以课堂内外相结合进行“综合与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经过比较长的时间进行“综合与实践”活动。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学习科目、知识储备等方面都更丰富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手段、方式、方法等都比小学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初中生更能有意识地体会到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现实社会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内部的联系。

因此,初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来源更加广泛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3.与第一、二学段相比,第三学段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要求有哪些提升?
1.“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答: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操作理念重塑了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内涵,在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方面彰显出巨大的价值。

(一)重建课程观——弥合个体与课程的断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课程的“范式转换”。

这种转换首先表现为课程概念的转变。

课程不再是静止的“跑道”,即需要贯彻的课程计划或需要遵循的教学指南,课程成为对个体生活经验的改造和建构,成为自我的“履历情境”,意即成为“在跑道上奔跑”的历程。

派纳总结说:“课程不再是一个事物,也不仅是一个过程。

它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私人的意义,一种公共的希望。

课程不只是我们劳作的场所,也是我们劳作的成果,在转变我们的同时也转变自身。


其次,课程概念的转变随之带来课程形态的变化。

正如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的思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
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

综合实践活动所代表的课程形态不再是在教育情境之外固定的、物化的、静态的知识文本,而是在教育情境中师生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

(二)重建教学观——弥合个体与教学的断裂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教学的范式转型。

传统教学以机械的、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递为特征,把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单一的认识活动,将其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离出来,从而造成教学的“非人性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野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意义的活动。

教学范式的转型意味着教学成为一种生活,一种以精神交流和意义创生为主要目的的生活;意味着教学消除师生作为“知识权威”与“无知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建立起师生之间以对话为特征的生命和情感的沟通,强化学生与教师的主体角色:意味着教师摆脱“专业个人主义”的桎梏,建立起协调、沟通与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协同教学”;意味着知识不再作为永恒的真理接受膜拜,而是作为探究的资本和创生意义的材料接受质疑和拷问。

2.“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四个环节“选题—开题—做题—结题”中“开题”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什么?
答:“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第三学段综合与实践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
环节一:选题——问题引领
环节二:开题——探寻解径
环节三:做题——实践操作
环节四:结题——交流评价。

现在我就“开题”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什么?联系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结合数学知识,提出有价值的数学研究课题。

比如《我校部分中学生厌烦数学的情况调查》。

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的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关键问题:选择恰当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开发。

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且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

其次、探寻解径时不要拘泥于经验,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①理解分析:
确立选题之后,师生共同分析题目的要求、目标,真正做的动手之前心中有数。

②收集资料: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比如:查阅文献、图书馆搜集、现场调查、网络资源、问卷调查,方式方法多样,变化多端,关键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有任务、都有责任,各司其职。

这样做照顾到了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也同样体现了教育教学中兼顾公平性的原则。

③确定计划
学生们通过多种准备工作,具体确定研究的计划和方案,落实到书面上。

课题组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完成方案设计表(附录)填写,做好口头论证准备。

学生代表进行口头论证。

学生评审课题研究方案,最后确定解决方法。

④综合研究
学生根据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加工所资料;根据计划小组、全班、师生综合研究,最后确定实践操作的步骤。

条条大路通罗马,依据课题,通过各种各样的可行的方法是学生最后的出结论。

开题是选题的继续,也是做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者,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实事,整合学校活动。

注意多方面的知识应用,在开题时不能只是在数学学习的范围之中。

数学活动课程建设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系统总揽全局的思考,更需要立体构建网络的策略。

我们将进一步系统构建数学活动课程,在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更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