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精品课件之使动、意动
PPT高考语文文言词语专题学习:使动用法

例5: 《诗经·卫风·氓》: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罔:无,没有。 极:标准,准则。 二三其德: 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例6: 《左传·成公八年》:
"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 长有诸侯乎?"
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使自己的德 行没有定准,那怎么能长期掌握诸侯呢? 二三之:
例1: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王:使……为王。
例3:
《左传·僖公三十年》: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 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 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 增加土地呢?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 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 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 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 后面就带有宾语。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的 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变来变去,数词使动用法。
例7: 《孟子·告子上》: "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假如人想要它生长起来, 都知道怎么才能把它养大。
例8: 《吕氏春秋·上德》: "尝人,人死。"
这里的尝和食都是文言文中的使 动用法,意思是给...品尝,和给...喂食的 意思。
就是说给人吃了,人死了;给狗吃了 ,狗死了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之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学以致用 请选出练习中带颜色词属于表使动的一项 动词,生存 不食则不能活
1、活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
孟子将朝王 2、朝 武王朝诸侯
动词,朝拜 使动,使……朝拜
第一种类型:选择题 第二种类型:翻译题
中考题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人的认识 变化者:
主语
工师得大木,则王 喜……匠人斫而小之, 则王怒。 人的行动 变化者:
意 动 用 法 使 动 用 法
宾语
小 结
使 动 意 动
动词
形容词
使……
名词
形容词 名词
让……
认为、感到……
宾 语
宾 语 把……当作……
关键点:使动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侧重于主观 心理,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两者的用法。
4、游戏人生
锦囊妙计
金睛火眼,我来辨别
怎样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请判断以下两句中红色词的用法和意义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鲁国)小 (2)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
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识别方法:使动用法侧重于客观行动;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大木)变小 意动用法更侧重于主观的心理感受。
综合练习 请分别选出全含有使动和意动用法的句子, 标注并解释其中的活用字: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平常人尚且以此为耻,更何况王侯将相呢? 2.得鱼腹中书,固已怪矣 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 怪了
3.孟尝君客我 孟尝君把我当上等门客看待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将、相、臣 ‘等带宾语,必然是 使动
文言文,意动用法,使动用法pptx课件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 怪)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 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比如数词或 者数量词有时也可活用为动词甚 至是使动词。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 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 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 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 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 为......”等.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 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 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 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 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 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 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 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 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寒:使神骨凄寒。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文言文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初中语文】知识点讲解课件

使项伯活了下来
项伯杀人,臣 活 使
之(项伯)
臣请 完 使
璧归赵 使和氏璧完整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翻译: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翻译: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 会合结盟想办法使秦国(的势力)变弱。
形容词意动用法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翻译: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 得天下小了。
意动用法翻译 以……为 对……感到
③渔人甚异之 翻译:渔夫对此感到很奇怪。
以……为异;对……感到奇怪;
1.友人惭,下车引之。(感到惭愧)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3.是我所以贵德渊(徐原)者也!(以……为贵; 对……感到敬重) 2.谈者美之。(以……为美;认为……美好) 3.有耻恶之心。(以……为耻) 4.怪而问其名。(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5.母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文言文动词活用——使动和意动
使动用法,翻译为“使……怎么样”,即此时谓语动词 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意动用法,“以.....为怎样”“对.....感到怎样”是主观 上的心理活动,感觉或评价。
现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
舒肝片 清凉油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这孩子真气人。
读书开阔了我们的眼ຫໍສະໝຸດ 。
高考文言文二轮专题复习:如何辨识词类活用课件

申,贤和会帝于崤中。己酉,高欢入洛,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
请回驾。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陕西。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饥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麦饭
壶浆献帝,帝甘之,复一村十年。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
邺。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帝至稠桑,
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
• D.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 北:向北
• 答案 A
• 解析
•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四个加点实词皆有活用现象。
• A项,根据上文的内容,杀了牛,吃的当然是牛,而不可能是现代汉语理解的 “食(吃)军士”,显然“食”是“让(军士)吃”的意思,故此处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该项解释不正确。
• B项中“骛”字,让我们想到“好高骛(追求)远”,这个“骛”就是“追”的意 思。马怎么样才会跑,才会追呢?只有“用鞭子抽打”马时,马才会跑。故此处 “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 C项,根据上文可知,皇帝是在饥渴时吃了东西,所以会觉得食物甘甜。因此, 这个“甘”是“感觉……甜蜜”的意思。“甘”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D项,上文讲荧惑星进入南斗星座,下文讲众星“向北”移动。“众星北流”中, “流”是动词,做谓语,“北”是方位名词,在谓语前,做状语,译为“向北”。 故答案为A项。
西逃,夜里就跑了大半。高昂率劲骑追孝武帝一直到陕西,终于没有赶上一路狂逃 的皇帝。孝武帝一路饥渴困顿,缺粮少食,最后在长安东阳驿遇见率兵迎驾的宇文 泰。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杀以食军士
食:吃
• B.帝鞭马长骛至湖城 鞭:用鞭子抽打
• C.帝甘之,复一村十年 甘:感到甜蜜
• 2.作动词 •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或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 般动词。例如: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之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2012用修改)

课本淘金
(一)知识擂台,一试高下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称王
(2)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下来
(3)梁以此奇籍。
奇:认为……奇特
(4)既来之,则安来之:使。……到来;安:使……安定
(5)吾从而师之。
师:把……当作老师
(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使……称王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把……当作伴侣/朋友 (9)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二)怎样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金睛火眼,我来辨别
请识判别断方以法下:两使句动中用加法点侧字重的于用客法观和行意动义,
(叙观感其述事受(任的实,1也)是;叙。工一意述匠师种动的人得既用是斫大成法一而木的更种小,或侧主则之将重观王,成于认喜则为主识,王事观。以怒实的为。的心能客理胜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大木)变小
课本淘金(二)对应观察,总结规律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 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 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 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主语使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就是动词对它 的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
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③孟尝君客我。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锦囊妙计
(一)怎样区别一般动词与动词的使动
用法? 1.金睛火眼,我来辨别
请识解别释方下法面两一组:句要子根中据的上加下点文字语境判
高考复习第二轮文言文翻译课件(21张PPT)

变(贯)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个“贯”就 是“意译”。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
译: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拜了又拜说:……
• 第一步:看语境,巧推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 第二步:查重点,找关键,会联想,能迁移。
• 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 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的原因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
自知弗如田文。
地位在你之上 判断句式
•
译: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
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 (采分点:“此……也”“所以”“居子之上”各1分,句意分2 分。)
重点实词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固定句式
第三步:组织语言,求贯通。(坚持“两原则”,牢记“六字 诀”。)
周练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严嵩柄政,擅黜陟权,默每持己意,嵩衔之。(译出大意给2分, “柄”“衔”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译出大意给2分, “会”“谢”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形动,说人的坏话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
纷乱诸事。“
形使动,使事情变得复
学识浅陋
独揽
杂混乱
(采分点:“短”“初学”“擅”“纷乱”各1分,句意分1分。)
•3、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 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2016全国新 课标I卷《宋史·曾公亮传》)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古今异义词整理

高考文言文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一、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
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二、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止:使之止(使愚公止)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