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3
城市园林绿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

城市园林绿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城市园林绿化是指在城市里开展植树造林、绿地建设和公园建设等活动,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城市园林绿化对社会效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化能够有效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治水源涵养、减少水土流失等,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合理布局的绿地和树木能够吸收大量有害气体,并释放氧气,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同时,防尘、减噪的作用也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居住舒适度。
2. 增强城市气质与文化内涵城市园林绿化能够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
通过布置不同种类的植物、景观水体以及艺术雕塑等,为城市注入生气和活力。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的方式,将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等元素融入园林建设中,提升城市的品位与文化内涵。
这些景观和文化元素也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社交活动空间。
3. 改善市民健康水平城市园林绿化对改善市民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绿化环境能够吸引市民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场所。
在绿地中散步、晨练,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加体力、促进新陈代谢。
此外,绿化环境还具有缓解视觉疲劳、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改善了市民的精神状态。
4. 提升城市形象与吸引力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与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入。
绿化景观的美化能够增加城市的整体美观度,提升城市的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进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同时,绿色的城市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提高市民的居住幸福感。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美化和文化内涵提升,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观光、旅游。
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城市园林绿化是指城市中建设公园、绿地、林地、花坛等绿化项目,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项工程。
园林绿化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投资成本和经济收益进行评估,以确定项目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和回报能力。
一、投资成本分析园林绿化项目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土地费用、建设费用、管理费用和运营费用等。
1.土地费用:城市园林绿化项目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土地费用是一个必要的投资成本。
土地费用可通过市场租金或购买价格来计算。
2.建设费用:建设费用包括工程建设的各项费用,如园林景观设计、土地平整、植物购置、灌溉系统、照明设施等。
3.管理费用:园林绿化项目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管理费用包括人员工资、设备维修、植物保养等。
4.运营费用:如果园林绿化项目涉及商业运营,还需要考虑相关的运营费用,如市场推广费用、租金、设备购置等。
二、经济收益分析经济收益是园林绿化项目的回报,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收益和间接经济收益。
1.直接经济收益:直接经济收益主要是指园林绿化项目直接创造的收入,如门票收入、出租收入等。
2.间接经济收益:园林绿化项目还可以间接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如提高城市形象和环境,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周边房地产价值等。
三、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方法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可以采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评估指标。
1.净现值(NPV):净现值是比较项目投资成本和经济收益之间的差额。
如果净现值大于零,则表示项目具有经济可行性。
2.内部收益率(IRR):内部收益率是指使项目净现值等于零的利率水平,也可以看作是项目的收益率。
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投资成本的折现率,则项目具有回报能力。
3.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收益能够覆盖投资成本所需的时间。
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项目的回报越快。
四、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经济效益案例分析以某城市A为例,该城市规划建设了一个园林绿化项目,总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人类和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平衡。
但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以“三废”为主的污染物大量地排放到自然界,造成了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城市环境日趋恶化,沙尘暴、酸雨、烟雾、粉尘污染等时常发生。
因此,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净化空气一、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提供新鲜空气空气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们呼吸的氧气都是绿色植物制造的。
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大生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
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5%时,人的呼吸将会感到不适,当浓度达到0.2%~0.6%时对人体就有害了。
为了保持平衡,需要不断地消耗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据资料报道,每亩(1亩=666.7m2,下同)树木,1年能吸收二氧化碳21.6t,产生氧气14.4t;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天可以消耗1t二氧化碳,放出0.73t氧气。
二、吸滞粉尘粉尘中的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和病原菌等,吸入人体内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另外,粉尘还会降低太阳照射度和辐射强度,的特殊“过滤器”。
植物的吸尘能力与植物叶量成正相关,叶量越多,吸尘能力越强;同时与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以及树龄大小、疏密度等因素有关。
据测定:树木吸尘能力,榆树为3.03g/m2,夹竹桃可达5g/m2,每公顷松林为36t,每公顷栎树林或栎、槭混交林可高达68t。
吸滞粉尘能力强的树种有:榆树、朴树、栎树、梧桐、泡桐、臭椿、龙柏、桧柏、夹竹桃、构树、槐树、桑树、紫薇、揪树、刺槐、丝棉木、槭树等。
三、吸收有害气体绿色植物对有毒气体的抗性和吸附作用,极大地保护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如SO2(二氧化硫)、HF(氟化氢)、Cl2(氯气)、HC (氯化氢)、CO(一氧化碳)、O3(臭氧)、氮氧化合物以及汞、铅等气体,这些气体对人体有害,对植物也有害。
溶溶月色 瑟瑟风声

… …
嚣 …
黑: ‘ … 嚣 嚣 …
一
_ _
… l
ID … … … ・ 1 . ” … … 一
绿色的美………… 以下例举北 京市 园林所取 得的部 分 比较 有代表 性的科研
成果 :
=: 萎 = , :=: : = = I
1 l 一一 … . -
障 技 术 研 究 、节 约 型 园林 绿 化 建 设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 环 境 友 好 和科技信息中心 。
溶溶 月色 瑟瑟风声
夜 雨 苣 薰 ,似 杂 姣 人 之 泣 泪 ;跪 风 杨 柳 , 若 翻 蛮 女 之 纤 腰 。 移 风 当 窗 ,分 梨 为 院 ;溶 落 月 色 ,瑟 瑟 风 声 ;静 扰 |
是 国内首次 探索利用航 空遥 用 于 北 京城 市 不 同 立 地 环 境 的 园 林 植 物 .提 出 了提 高 北 京 城 感 资 源 的 方 法 研 究 城 市 绿 市 绿地生 态效益 的合理绿 化方 向以及各种 结构种植 模式 ,研 化 .并建立 了国内第一个城 究成 果对指 导城市 科学绿 化具有重 要意义 ,发表 的相关论 文
以 “ 6 ”工程为重点 ,抓住全新发展机遇 18
型绿 地养 护关键技术 研究 园林植 物多样 性保护与 创新关键
在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面 对新 的 发 展机 遇 ,园林 所 紧 紧抓 住 建 技术 研究 、古树保护 关键技 术研究 、园林绿地 信息化 管理关
基于园林绿化浅谈生态效益

基于园林绿化浅谈生态效益作者:皮建洲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8期摘要: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劣,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是从园林绿化生态进行分析,提出如何提高园林工程绿化生态效益。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重要性;效益Abstract: With the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es. In this paper, from landscape ecology analysis, propose how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green landscaping works.Key words: landscaping; ecology; importance; effective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一、园林绿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1.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污染。
; (1)能吸碳制氧。
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工业燃料消耗的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都需要植物来吸收。
; (2)能吸滞粉尘。
树木能阻挡和过滤粉尘,是天然的吸尘器。
林木树冠茂密,具有减低风速的作用,当含尘量很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粉尘迅速下降。
另外有些树的树叶表面粗糙,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油脂或黏液,能吸收空气中的大量飘尘,经过树林的气流含尘量会大大降低。
; (3)能杀死细菌。
据调查,闹市区空气的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
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杀菌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
; (4)能降低温度,调节湿度。
当太阳照射到树冠上时,有35%~75%的太阳热量被吸收,从而使森林中的温度比裸露地面的温度低十几度,同时,树林中的叶片又蒸腾出大量的水份。
; (5)能消减噪音。
城市街道种树,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在穿过12m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其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的空地相比,噪音的减弱量大于3~5dB。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1.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1)调节气候,改善环境①园林绿化能够调节温度,减少辐射。
能够影响城市小气候最突出的有物体表面温度、气温和太阳辐射,其中气温对人体的影响是最为主要的。
城市本身就如同一个大热源,不断地散射热能,利用砖、石、水泥所建造的房屋、道路、广场以及各种金属结构和工业设施在阳光照射下也会散发大量的热能,因此,市区的气温在一年四季都要比郊区要高。
在夏季炎热的季节,市区与郊区的气温要相差1~2℃。
绿化环境能够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那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及叶面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1g的水(在20℃)蒸发时需要吸收584cal(1cal=4.18J)的能量(即太阳能),所以叶的蒸腾作用对于热能的消散起着一定的作用。
其次,植物的树冠能够阻隔阳光照射,并为地表遮阳,使水泥或柏油路及部分墙垣、屋面,降低辐射热和辐射温度,从而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夏季时,树荫下的温度相较无树荫处温度要低3~5℃,而较有建筑物的地区要低得更多。
即使是在没有树木遮阳的草地上其温度也比要无草皮空地的温度低些。
绿地的蔽阳表面的温度要低于气温,而道路、建筑物及裸土上的表面温度则要高于气温。
经过测定,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2~24.5℃,要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
这使人在绿地上和在非绿地上的温度感觉差异很大。
依据观测夏季绿地的温度比非绿地温度低3℃左右,而相对湿度就提高4%;而在冬季时,绿地散热又较空旷地少0.1~0.5℃,故而绿化了的地区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除了局部绿化所产生的不同表面温度和辐射温度的差别之外,大面积的绿地覆盖对气温的调节则有着更加明显的效果。
②调节湿度。
凡是在没有绿化的空旷地区,一般情况下只有地表蒸发水蒸气,而经过了绿化的地区,地表蒸发量明显降低了,但会有树冠、枝叶的物理蒸发作用,又有植物生理过程中的蒸腾作用。
根据研究得知,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所蒸发的水分要比它本身的质量大三四百倍。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评估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评估引言城市园林绿化是指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布置景观等手段,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如何评估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以及如何利用评估结果指导未来的规划工作,仍然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和应用。
一、生态效益评估的重要性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评估是评估该方案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贡献的过程。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绿化方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改善和恢复的效果,为未来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生态效益评估还可以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了解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为绿化工作的推进和发展提供支持。
二、生态效益评估的方法1. 生物多样性评估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评估中,可以通过调查和监测绿化区域的物种数量、种类组成和生态功能等来评估其生物多样性水平。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等量化方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比较不同绿化方案的生态效益。
2. 空气质量评估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因此,在生态效益评估中,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绿化区域的空气质量指标,如PM2.5、CO2浓度等,来评估绿化方案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和预测方法,评估绿化方案对未来空气质量的影响。
3. 水资源评估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储存,改善城市水资源状况。
在生态效益评估中,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绿化区域的降雨径流、土壤含水量等指标,来评估绿化方案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水资源模型和水文模拟方法,预测绿化方案对城市水资源的影响。
4. 社会效益评估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对生态系统有益,还对社会生活和居民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在生态效益评估中,可以通过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绿化方案对居民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城市园林绿化项目是指在城市中建设和维护各类绿化设施和绿化景观的工程项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1、旅游收入: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收入。
2、商业收入:城市园林绿化项目通常配套有商业设施,如餐饮、购物、娱乐等,这些商业设施在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获得长期的商业收入。
3、就业机会: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的收入。
4、土地增值: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的建设通常会提高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居住品质,使周边土地价值得到提升,带动周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5、环境效益: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和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是指从投资开始到全部经济效益回收所需的时间。
投资回收期越短,经济效益越显著。
2、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是指项目未来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是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净现值为正数表示项目经济效益为正,为负数表示项目经济效益为负。
3、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是指项目内部实际收益率,是使得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4、投资利润率:是指项目的利润与投资额之间的比率。
投资利润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以某市城市园林绿化项目为例,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预计建设周期为3年,建设完成后开始产生经济效益。
根据市场调查和经验数据分析,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带来旅游收入500万元,商业收入1000万元,就业机会500人,土地增值5000万元。
根据以上数据,对该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1、投资回收期:根据项目总投资和每年的经济效益,可以计算出投资回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3)时间:2011-08-12 作者:陈自新苏雪痕张新献刘少宗来源:《中国园林》1998年第3期提要以北京城近郊建成区园林绿化生态效益为例,将城市绿地视为一个整体,全面系统地进行大范围区域性的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并对各类不同结构的绿地在生态效益上的差异进行定量比较。
关键词区域性生态效益定量评价中图分类号TU985.1第三部分区域性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定量化研究——北京城近郊建成区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价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价,既是客观阐明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作用的具体指标,又是用以检验城市绿地质量进而改进城市绿化的有效手段。
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报道,大量均为对个体绿地(如几公顷林地或一片草地)的小气候效益的零散的研究。
将城市绿地视为一个整体,全面系统地进行大范围区域性的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并对各类不同结构的绿地在生态效益上的差异进行定量比较,尚未见诸文献。
以北京园林植物计算绿量的回归模型为基础,以北京不同种类园林植物各项生态功能差异性的量化研究为根据,结合北京绿化普查对北京城市现有园林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计算和评价,是本项目对北京城近郊八个区的建成区(493.9km2)范围内进行区域性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定量研究的主要技术框架。
在对北京城近郊建成区绿化生态效益的量化评价中,既显示建成区有关绿量及各项生态效益的总和,又分别对城近郊八个区之间、城市五种主要绿地类型:公用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及隔离片林(以下均简称五种类型绿地)之间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这些比较分析,展示北京城市绿化的质量结构现状及问题,为市、区各级领导绿化决策及园林绿化部门的工作提供依据。
一北京城近郊建成区园林植被绿量的计算北京城市园林植物的绿量,既与不同树种的特性有关,又受北京城市植物生存条件对其生长量影响的制约。
目前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对植物的叶面积研究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植物种类的不同,产生绿量(同植物生长状况相关)的立地条件不同,同时也因不适合于园林绿化植物配植的特点而在城市绿化中缺乏应用价值。
在北京绿化普查已提供植物组成与结构具体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五种主要类型绿地的植物组成与植株大小进行了调查,共计普查树木87万株,其中实测2万8千株,依据调查得出的树种组成比例和植株大小,结合北京市1995年树种普查资料和绿量回归模型计算建成区的总绿量。
(一)城近郊八个区总和研究结果显示建成区总绿量为1,956km2,平均每公顷绿地的绿量为0.10688km2(表3.1),虽然乔木株数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其绿量最高,占总绿量的84%。
(二)城近郊八个区间及五种类型绿地绿量的差异比较研究表明城近郊八个区之间绿地面积与绿量的相关性及其绿量差异均十分显著。
四个老城区(东城、西城、崇文和宣武)低于近郊四区(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其中朝阳区最高;而宣武区最低。
五种绿地中,由于绿地面积的差异,以专用绿地绿量最高,居住区绿地的绿量较小。
由于植物配植结构的不同,尽管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相差无几,但公共绿地的绿量值却高出道路绿地38%之多;虽然居住区绿地面积小于隔离片林,但其绿量是隔离片林的2.8倍。
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复层结构的比例较大,复层结构能有效地增加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绿量。
所以用绿量作为评价一个地区的绿化状况的指标,显然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图3.1 五种类型绿地绿量的差异比较二北京城近郊建成区园林绿地的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量以北京市主要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指标(参见表2.2)为基础,根据建成区绿量值评价绿地吸收二氧化碳量及释放氧气量。
(一)城近郊八个区总和北京城近郊建成区绿地日平均吸收二氧化碳3.3万t。
释放氧气2.3万t(详见表3.2。
)雨天中,由于环境中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植物叶片细胞吸水膨胀,导致叶片上的气孔关闭,因而光合作用被迫停止或极其微弱(王沙生 1994),因此计算光合作用的年总量时需要扣除植物生长季的雨天日数。
通过对北京市1951年至1980年的30年的气象资料的分析(北京市气象局1982年),植物生长季中,日降雨量超过5mm的雨天平均日数为22.3天,所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日数为127.7天。
建成区绿地全年吸收二氧化碳为424万t,释放氧气为295万t。
平均每公顷绿地日平均吸收二氧化碳1.767t,释放氧气1.23t。
其中乔木树种占总量的比例最大。
(二)城近郊八个区间及五种类型绿地释氧固碳效益的差异比较由于城近郊八个区的绿化状况不同,区之间差异很大,近郊四个区(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值较高,其中朝阳区最高,其值分别为吸收二氧化碳6654t/d,释放氧气4618t/d;老城区(东城、西城、崇文和宣武)值较低,其中崇文区最低,其值仅为吸收二氧化碳348t/d,释放氧气246t/d。
表3.5中显示,五种类型绿地中,专用绿地的效益值最高,主要原因是其绿地面积最大;依次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片林的值最低,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绿地类型间的绿化状况不同。
按平均每公顷绿地的日平均效益值计算,以公共绿地最高,其次为专用绿地和居住区,片林最低,这主要是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绿量不同引起的差异,1公顷绿地的绿量最高的是公共绿地,为1.21万m2,而最低的是片林,仅为2.4万m2(详见表3.6)。
图3.2 蒸腾水量增加幅度图3.3 蒸腾吸热增加幅度三北京城近郊建成区园林绿地的蒸腾吸热、蒸腾水量北京市城市热岛现象明显,强度大,热岛形状有以旧城区为中心的圆形、有以长安街为轴的纺锤型等。
绿地和水体的蒸散降温作用,对降低北京市热岛强度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树木的遮荫有降温效能,当阳光辐射到树冠时,有20%~50%的热量反射到天空,还有35%被树冠吸收。
另一方面绿地的蒸散作用,水分汽化,又要消耗大量热量。
据测定,夏季乔灌草结构的绿地气温比非绿地低4.8℃。
另外,空气湿度低也是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绿化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植物的蒸腾作用释放大量的水分,绿地的降温作用,也相应地提高了空气相对湿度,乔灌草结构的绿地空气湿度可以增加10%~20%。
特别是炎热的夏季,上述绿地的降温增湿作用有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以北京市主要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指标(参见表2.2)为基础,根据建成区绿量值评价绿地蒸腾水量及蒸腾吸热量。
(一)城近郊八个区总和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日平均蒸腾水量342万t,蒸腾吸热841万kkj(见表3.7)。
建成区绿地全年蒸腾水量4.39亿t,蒸腾吸热107396亿千焦耳。
平均每ha绿地日平均蒸腾水量182t,蒸腾吸热4.48亿焦耳。
其中乔木树种占总量的比例最大。
(二)城近郊八个区间及五种类型绿地蒸腾吸热、蒸腾水量的差异比较城近郊八个区由于其绿化状况不同,区之间差异很大(见表3.9)。
表3.10中显示,五类型绿地中,专用绿地的总效益值最高,其日均蒸腾水量、蒸腾吸热分别为1.03百万t、2526亿焦耳,依次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片林的值最低,仅为9.6万t、235亿焦耳。
按平均每ha绿地的日平均蒸腾吸热、蒸腾水量计算,公共绿地最高,为2l4.42t、5.26亿焦耳,其次为专用绿地和居住区,片林最低,仅为43.91t、1.08亿焦耳。
这也是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绿量不同引起的差异(详见表3.11)。
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改善种植结构,提高现有绿地生态效益的潜力很大,图3.2、图3.3显示居住区、道路、专用绿地和片林的单位绿地绿量如增加至公共绿地绿量(12.1万m2/ha)时,其蒸腾吸热、蒸腾水量增加的幅度。
如果现有绿地的绿化结构和植被状况保持不变,即各类型的绿地上的绿量不变,那么效益值增加到上述幅度时,城近郊八个区现有绿地需要扩大62.6%,即达到25,465.84ha的绿化面积。
这显然是难度极大而欠现实的,因而必须从提高绿化质量入手,增加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绿量,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绿地的环境生态效益。
四城近郊建成区园林绿地年滞尘量北京粉尘污染较严重,原因是北京冬春季节风多雨少、空气湿度小,地面干旱,另外北京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城市,年耗煤量在2000~2500万t,大气中煤尘的污染占很大的比例(北京环境保护年鉴1993)。
根据《1994年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北京市年降尘量为262.8t,/km2。
因此,对北京城近郊建成区园林植物的滞尘量作出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城近郊八个区建成区绿地总滞留粉尘量为30,516.56t,平均每ha绿地滞尘量为1.518t。
由于城近郊八个区绿地面积以及绿化状况不同,决定它们年总滞尘量的差异和每ha绿地滞尘量的不同。
如朝阳区年总滞尘为8,258t,而崇文区仅为457t,平均每ha滞尘量以东城区最低,为786.9kg/yr,朝阳区最高,其值为1685.2kg/yr(详见表3.12、3.13)。
图3.4 城近郊八个区每公顷绿地绿量、乔木株数、年滞尘量的关系每公顷绿地滞尘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单位绿地面积上的树木绿量不同引起的,绿地的减尘效益决定于单位绿地面积上的乔灌木绿量,尤其乔木的影响最大(见图3.4)。
表3.14表明,五种类型绿地中年总滞尘量专用绿地最高,为l0714.71t,依次为公共绿地、道路和居住区,片林最低,仅为1488.15t,是专用绿地的13.9%。
按平均每ha年滞尘量计算,公共绿地则最高,为2.35t,依次为专用绿地、道路和居住区,片林最低,为0.684t,是专用绿地的29.1%。
五小结(一)北京城近郊建成区绿地全年吸收二氧化碳424万t,释放氧气295万t,蒸腾水量4.39亿t,蒸腾吸热107396亿千焦耳。
l995年建成区绿地总滞留粉尘量为30516.56t,平均每ha绿地滞尘量为1.5l8t。
这些生态效益主要产生于城市的近地面层,在城市建筑密集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空间的条件下,对改善城市人群居住及活动区域的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
(二)主要由于绿化面积的差异,在城近郊八个区中,近郊四个区(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的生态效益值较高,城区四个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生态效益值较低。
在继续发展郊区绿化以改善城市周边环境的同时,对人口密集、环境质量较差的城区积极挖掘潜力,增加绿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在北京城市五种主要类型绿地中,平均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生态效益值,以公共绿地最高,依次为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片林最低。
形成不同绿地环境生态效益的差异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绿地规模,二是单位面积绿地上的绿量。
因此,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应从这两方面入手,首先尽可能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其次应充分利用绿化空间,合理改善植物配植结构,提高现有绿地上的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