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园林绿化工程如何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益

园林绿化工程如何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益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园林绿化工程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景观,还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能显著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益。
首先,园林绿化工程通过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中的工厂、交通等活动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 等,这些污染物严重影响着居民的健康。
而绿色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和颗粒物的能力。
例如,树木通过叶片的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同时还能吸收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
草坪和花卉也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微小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随着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居民能够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减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次,园林绿化工程有助于调节城市的气候。
城市中的建筑物和道路等硬质地表会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导致城市气温升高,形成“热岛效应”。
而绿地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根部吸收并输送到叶片,然后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增加了空气的湿度,降低了气温。
此外,植物的树冠还能遮挡阳光,减少地面的直接受热,进一步降低城市的温度。
在炎热的夏季,城市绿地能够为居民提供凉爽的休憩场所,减轻高温对人体的不适。
同时,绿地还能在冬季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使城市的气候更加宜人。
再者,园林绿化工程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中的雨水往往通过排水系统迅速排出,导致地下水资源得不到充分补充,同时还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而通过合理的园林绿化设计,可以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储存。
例如,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让雨水在绿地中渗透和储存,补充地下水资源。
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此外,绿地中的水体,如人工湖、溪流等,还能起到蓄水和调节水流的作用,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洪水发生的风险。
城镇绿化的生态效益分析

城镇绿化的生态效益分析在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园林绿化是提高生态绿化水平,提高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
园林绿化是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项“环境产业”,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带动作用,而且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改变,现代城市园林建设应具有协调性、可持续性、层次性、个性化等时代特征。
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整体性,还应该要考虑到园林带来的生态效应,从城市绿化建设的实际出发,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本文对城镇园林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随着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相关部门加强了园林规划和建设,力图改善环境质量,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由于受全球性的气候变暖等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城市绿化是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在园林绿化过程中要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通过合理地配置各种植物,可以达到降温增温的作用。
从树木的种植区域的配置,到地下草坡的铺设以及各类花卉的科学种植,通过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可以起到吸?岷透羧鹊淖饔茫?给人们带来一个气候适宜、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
1.2改善了园林生态效益良好的绿化建设可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首先,绿化植物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不用受细菌的侵蚀。
其次,绿化植物可以对吸收人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并且释放出更多的氧气,而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的,所以园林绿化可以很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对全球变暖问题有一定的控制。
另外,绿化建设还能使得空气中的噪声得到控制,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城市园林绿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

城市园林绿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城市园林绿化是指在城市里开展植树造林、绿地建设和公园建设等活动,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城市园林绿化对社会效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化能够有效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治水源涵养、减少水土流失等,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合理布局的绿地和树木能够吸收大量有害气体,并释放氧气,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同时,防尘、减噪的作用也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居住舒适度。
2. 增强城市气质与文化内涵城市园林绿化能够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
通过布置不同种类的植物、景观水体以及艺术雕塑等,为城市注入生气和活力。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的方式,将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等元素融入园林建设中,提升城市的品位与文化内涵。
这些景观和文化元素也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社交活动空间。
3. 改善市民健康水平城市园林绿化对改善市民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绿化环境能够吸引市民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场所。
在绿地中散步、晨练,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加体力、促进新陈代谢。
此外,绿化环境还具有缓解视觉疲劳、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改善了市民的精神状态。
4. 提升城市形象与吸引力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与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入。
绿化景观的美化能够增加城市的整体美观度,提升城市的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进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同时,绿色的城市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提高市民的居住幸福感。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美化和文化内涵提升,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观光、旅游。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引言: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是指城市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选择、绿地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服务。
它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评估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的生态经济效益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绿化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
本文将介绍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一、生态经济效益的定义生态经济效益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中,通过提供生态服务从而实现的经济效益。
生态服务包括空气净化、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它们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生态经济效益评估的目的就是衡量这些效益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
二、评估方法的分类评估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的生态经济效益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估目标和数据可获得程度进行分类。
主要的评估方法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景观生态评估和经济评估。
1.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通过研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评估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调查、监测和模拟等手段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相关的生态和环境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主要目标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对自然资本的保护和增值程度,以及对人类福祉的影响。
2. 景观生态评估:景观生态评估是一种定量评估方法,它主要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的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和测量,从而评估其在景观结构和功能上的贡献。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模型,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工具进行分析。
景观生态评估的主要目标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对景观质量的改善和景观生态系统的增值程度。
3. 经济评估:经济评估是一种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的生态经济效益转化为货币价值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服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评估其对经济效益的贡献。
如何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

如何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园林绿化工程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其生态效益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园林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景观,还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降低噪音等,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那么,如何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呢?一、科学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生态效益的基础。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绿化方案。
首先,要对绿化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
根据这些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确保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提高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其次,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配置。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通过合理搭配乔、灌、草等植物,可以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植物群落,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本地的珍稀植物和野生花卉,丰富植物的种类和基因库。
此外,规划设计还要考虑到绿地的布局和功能分区。
合理设置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使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
同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如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文化展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提高绿地的综合效益。
二、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植物是园林绿化工程的主体,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是提高生态效益的关键。
在选择植物时,应优先考虑本地植物,因为本地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够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
本地植物还能够与当地的动物、微生物形成良好的生态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一些本地的蜜源植物可以为蜜蜂、蝴蝶等昆虫提供食物,吸引它们前来觅食和栖息,增加生物多样性。
除了本地植物,还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外来优良植物品种,但要经过严格的检疫和试验,确保其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园林绿化设计的生态效益分析

园林绿化设计的生态效益分析摘要:伴随现代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逐渐加快,同时,园林绿化设计的认识也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园林绿化设计的发展现状着手,对园林绿化设计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几种能够有效提高园林绿化设计生态效益的合理措施。
关键词:绿化设计;园林;生态效益引言伴随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许多市县均采取大城市的框架模式,着手对本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大力改善。
因此,若要使得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均能充分得到体现,就必须首先将生态确立为园林规划设计的主体,并强调园林的绿化要体现在自然的回归以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来。
一、园林绿化的概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园林绿化工程是在一定的地域之内,运用一些工程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进行山水整理、地形改造、道路辟筑、场地铺装、建筑营造、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工作,营造一种园林式的绿化氛围,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目前,我国的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我国的园林绿化理念在不断更新,绿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园林绿化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来保证园林绿化行业的有序发展。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园林绿化,它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具备游憩功能的园林绿化,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与要求。
现代意义上的园林绿化在可供游憩的基本功能上,还要具备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园林绿化所种植的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还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少环境污染;可以调节居住环境的局部小气候,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等调节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等,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够减弱噪音,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具有一定的防风、防火的功能,保护人们的安全。
现代意义上的园林绿化除了一些现实意义上的功能之外,还要具备一些情感方面的作用,良好的园林绿化所创造的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给人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益处,能够消除人们长时间工作所产生的疲劳感与紧张感,有助于人们恢复脑力与体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工作。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人类和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平衡。
但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以“三废”为主的污染物大量地排放到自然界,造成了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城市环境日趋恶化,沙尘暴、酸雨、烟雾、粉尘污染等时常发生。
因此,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净化空气一、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提供新鲜空气空气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们呼吸的氧气都是绿色植物制造的。
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大生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
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5%时,人的呼吸将会感到不适,当浓度达到0.2%~0.6%时对人体就有害了。
为了保持平衡,需要不断地消耗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据资料报道,每亩(1亩=666.7m2,下同)树木,1年能吸收二氧化碳21.6t,产生氧气14.4t;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天可以消耗1t二氧化碳,放出0.73t氧气。
二、吸滞粉尘粉尘中的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和病原菌等,吸入人体内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另外,粉尘还会降低太阳照射度和辐射强度,的特殊“过滤器”。
植物的吸尘能力与植物叶量成正相关,叶量越多,吸尘能力越强;同时与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以及树龄大小、疏密度等因素有关。
据测定:树木吸尘能力,榆树为3.03g/m2,夹竹桃可达5g/m2,每公顷松林为36t,每公顷栎树林或栎、槭混交林可高达68t。
吸滞粉尘能力强的树种有:榆树、朴树、栎树、梧桐、泡桐、臭椿、龙柏、桧柏、夹竹桃、构树、槐树、桑树、紫薇、揪树、刺槐、丝棉木、槭树等。
三、吸收有害气体绿色植物对有毒气体的抗性和吸附作用,极大地保护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如SO2(二氧化硫)、HF(氟化氢)、Cl2(氯气)、HC (氯化氢)、CO(一氧化碳)、O3(臭氧)、氮氧化合物以及汞、铅等气体,这些气体对人体有害,对植物也有害。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1.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1)调节气候,改善环境①园林绿化能够调节温度,减少辐射。
能够影响城市小气候最突出的有物体表面温度、气温和太阳辐射,其中气温对人体的影响是最为主要的。
城市本身就如同一个大热源,不断地散射热能,利用砖、石、水泥所建造的房屋、道路、广场以及各种金属结构和工业设施在阳光照射下也会散发大量的热能,因此,市区的气温在一年四季都要比郊区要高。
在夏季炎热的季节,市区与郊区的气温要相差1~2℃。
绿化环境能够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那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及叶面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1g的水(在20℃)蒸发时需要吸收584cal(1cal=4.18J)的能量(即太阳能),所以叶的蒸腾作用对于热能的消散起着一定的作用。
其次,植物的树冠能够阻隔阳光照射,并为地表遮阳,使水泥或柏油路及部分墙垣、屋面,降低辐射热和辐射温度,从而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夏季时,树荫下的温度相较无树荫处温度要低3~5℃,而较有建筑物的地区要低得更多。
即使是在没有树木遮阳的草地上其温度也比要无草皮空地的温度低些。
绿地的蔽阳表面的温度要低于气温,而道路、建筑物及裸土上的表面温度则要高于气温。
经过测定,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2~24.5℃,要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
这使人在绿地上和在非绿地上的温度感觉差异很大。
依据观测夏季绿地的温度比非绿地温度低3℃左右,而相对湿度就提高4%;而在冬季时,绿地散热又较空旷地少0.1~0.5℃,故而绿化了的地区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除了局部绿化所产生的不同表面温度和辐射温度的差别之外,大面积的绿地覆盖对气温的调节则有着更加明显的效果。
②调节湿度。
凡是在没有绿化的空旷地区,一般情况下只有地表蒸发水蒸气,而经过了绿化的地区,地表蒸发量明显降低了,但会有树冠、枝叶的物理蒸发作用,又有植物生理过程中的蒸腾作用。
根据研究得知,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所蒸发的水分要比它本身的质量大三四百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树木遭到砍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存环境等问题,城市园林绿化也成为提高本文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建设;生态效益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备受社会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1.1净化空气
植物是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调解者,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虽然植物进行呼吸的时候也消耗氧气,但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20倍,所以城市中的绿地被比作城市的“绿肺”。
绿色植物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价值,据资料表明,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kg,排出氧气750kg;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天每公顷吸收二氧化碳360kg。
通常木本植物较草本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阔叶树较针叶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
1.2吸收有害气体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种类越来越复杂,数量越来越多,造成了对大气的污染。
大气污染包括多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氯化氢、氯气、氟化氢等。
人吸入有害气体后极易患气喘、咳嗽,进而使机体抵抗力减弱,诱发各种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1.3滞尘作用
大气中除有害气体外,还有烟尘、粉尘等的污染。
尘埃还使有雾地区雾情加重,使空气透明度降低,并大大降低日光中的紫外线含量。
园林树木浓密的枝叶像一个滤尘器,对烟尘及粉尘有明显的阻滞、吸附和过滤作用,可减少空气中的浮尘。
蒙尘的枝叶经雨水冲刷后又能恢复滞尘功能,使空气变得清洁。
1.4减弱噪音
噪声是城市的一大公害,其危害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当噪声超过70db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处于90db以上的环境中人们就产生失眠、神经衰弱,严重时可使人的动脉血管收缩、引起心脏病、动脉硬化等。
园林树木对减弱噪声的作用很明显,树木的枝叶就像消音板一样反射、吸收部分声波,使其减弱并逐渐消失。
可减弱城市的噪音,是市民生活的天然隔音屏障。
1.5改善温度条件
园林树冠能遮挡阳光,吸收太阳辐射热,起到降低小环境温度的作用,所以夏季人们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感受。
行道树一般降
低温度2.3-4.9度,成片栽植的苗木,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而且由于林内、林外的气温而形成对流的微风,使降温作用影响到林外的环境。
1.6改善空气湿度
园林树木可以通过蒸腾作用,把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扩散到空气中,使空气湿度增加。
种植1公顷树木,每年可蒸发500吨水。
因此,一般树林中空气湿度较空旷地高7%-14%,同时有林地较无林地雨量多20%以上。
降雨量的增加又可提高空气湿度和清新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径流量,众多小气候的改变将会影响区域气候的改变,从而使当地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1.7防风固沙
大风会增加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水分,造成土壤风蚀,严重时可埋没城镇和农田。
银川市地处植被稀少的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严重。
要从更本上解决沙尘暴问题,必须通过减少人为破坏,进行植树造林。
1.8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树木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其参差的树冠可滞留雨水,减弱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度;林地内疏松的枯枝落叶层,良好的土壤结构、庞大的根系有利于水分渗透剂蓄积,能有效地防止水土的径流和对土层表面的冲刷。
1.9美化城市环境
园林树木是构成园林的要素,是园林造景的主要材料。
园林树木种类丰富,既有人们能直接感受道德直观美,如树冠、花、叶、果等,又有需要通过联想产生的寓意美、意境美,还有人们通过树木的绿色可感受到得抽象美。
因此,深入不同树木的观赏特性,对更好地利用园林树木,提高园林的品位与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3.如何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具体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于保护人们的生态资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塑造城市良好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么,如何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3.1、科学规划,有效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保障核心内容就是园林树木的栽植,要建构与当地生活环境气候相适应的植被地,合理的进行规划,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把城市的品位、城市的格调、城市的特色,高档次地创新地塑造出来。
然后就是要加强绿地的管理养护,一个城市园林水平主要体现在绿化管理上。
在具体的绿化管理过程中,要要根据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苗木状况和用途科学管理,合理协调水、肥、土壤、植物修剪等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使植物有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绿化苗木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绿化效益。
3.2健全法制,依法护绿在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和延续性,积极推进
城市永久性绿地的划定工作,完善城市绿地管理实施办法,并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的立法进程,加强城市绿化执法管理,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城市绿化保护、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依法兴绿、依法建绿、依法管绿,保证城市。
3.3加强宣传,人人参与
搞好城市园林绿化不单单是园林绿化工作者个人的工作,更是全民需要参予的工作,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经常性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让广大的市民朋友们、企业朋友们以及各类的民间团体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以获取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而充分发挥城市绿化效益的技术保障。
1、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极其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9
2、胡光耀.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j].科技向导,2011(5)
3、赵丽丽; 刘炳友; 孙喜林; 城郊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