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十诫观后感(中文)
十诫观后感影评.doc

十诫观后感影评《十诫》是一部由波兰和西德共同联合制作的电视剧,该剧首播于1989年,虽然至今年代久远,但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依旧是很高,堪称经典,一起去看看吧!01短篇故事,所有短剧主要人物在3-4个左右,对白简洁,起承转合。
注,字幕感觉有问题,参照剧本重新看一遍!一诫,旧神vs科技神。
惩戒,冰层,墨水瓶,电梯,烤火男(后出现在六诫欢乐的摇牛奶车中)注,玩了结构,非线性叙事。
二诫,左右。
老医生子女的照片,逃避咨询,植物的叶子,水声与病人的呓语,摇到老医生红色的房间三诫。
圣诞夜寻找消失的爱人。
二诫中的老医生。
自杀。
刀片的细节?四诫,信的秘密。
非亲生,恋父,烧掉忘记重新开始。
开头的凝视。
五诫,杀人。
画风突变,调色更昏沉。
如实展现死亡的恐惧。
六诫,后窗偷窥表白。
个人感觉像白。
牛奶,后窗,性无能,自杀。
表白成功的喜悦拖着牛奶车摇镜像妈咪中的镜头,注,遇到了一诫的烤火男。
结尾也像白,两人情感的转移,窗户外女人的注视,结尾我不在偷窥了戛然而止。
七诫,女儿的噩梦。
小女孩一直做噩梦。
女儿管外婆叫妈妈,结尾火车站留下一个女儿,送走一个女儿,有意思。
八诫,寻找恩人。
涉及到2诫的故事,有意思的之前躲迷藏的一个情节后来解释是被抛弃。
九诫,性无能与背叛。
偷窥,电话,骑单车遇到烤火男。
结尾医院我还活着。
电话传递情感这个梗延续到了红里面更宏观人性的探讨,如窃听以及渴望。
十诫,遗产风波。
狗的忠诚与集邮。
音乐也一改之前的风格,用摇滚。
开头(鱼缸的鱼死亡)死亡一遗产一伏笔(狗,报警器,肾)一转折,被窃一兄弟怀疑一偶然看见一结尾很神奇。
两兄弟乐呵的头顶头,兄弟买的廉价邮票。
02十戒之第二戒缓慢稳定和最近的“海边的曼切斯特”有点相似。
在生活中我们面临者诸多选择或者问题。
以疾病为切入点,通过对妻子对病人的病情的探寻,和医生对病情的诉说的选择,构成了这一部平静的稳定的剧情,但是在海面之下,内心中抉择的诘难,道德伦理的艰难,在暗地里涌动。
关键的不是最后所做出的选择,而是在选择的过程所体现的人的本性。
摩西十诫

从圣经到儒家思想——观电影《十戒》有感《十戒》这部影片获得29届奥斯卡最佳特技金项奖,以及最佳电影、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等六项提名,在电影艺术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思想上更成为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交流与沟通的桥梁。
影片《十戒》记叙了以色列的先驱者及立法者摩西的一生,从他的诞生和被遗弃到在西奈山接受上帝授予十戒,直至他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
摩西带领大批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经过大沙漠来到红海边,正当埃及军队马上就要赶到时,上帝分开红海,让以色列人逃了出来,当埃及军队赶到海边时,红海又重新合上了。
摩西《十戒》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体现了平等的“人神契约”精神:谁要毁约,谁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同时,人民也有“神不佑我,我即弃之”的权利。
摩西是在埃及当奴隶的希伯来人(即以色列人)利末的后代,长大后受到上帝恩赐,带领以色列60万奴隶出埃及,在西奈半岛定居,建立了以色列国,所以摩西是古代以色列民族大智大勇的领袖。
摩西受上帝旨意建立各种戒命,律例和典章,著名的有“摩西十戒”,一直为古以色列的绝对法权,因此他是一位贤明的王者和立法家,是公正不阿的法权象征。
在摩西领导的以色列国,以“十戒”法治国。
事实上,影片对于神为何要对制定《十戒》的描述并没有从理论层面上给予清晰的明示。
但是,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生活中体会到为什么所有的父母都会为他们的子女制定规则呢?因为他们要确保身为子女的我们能安然地生活,也是为了保护我们。
上帝将他的十戒颁布给我们,其原因用意也是与我们的父母一样的,因为他爱我们,要保护我们,而且也要避免我们自相残杀,互相伤害。
十戒可以说是一条通往生命之道,把兴盛及幸福赐给了人民,是一个独特的天人关系。
十戒是生命的准则,原是要我们按照理智的指引节制不合理的欲望,度适合人性尊严的生活,它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主要道德律。
遵守十戒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本分,也并非单纯是从外面硬加给我们的规戒。
十戒所命令、所禁止的,绝对不是迷信式的禁忌,而是戒恶行善,爱主爱人的道德行为,是使人的生命逐渐达至圆满生命的法则。
《十诫》经典影评集

《十诫》经典影评集《十诫》是一部由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查尔登·海斯顿/ 尤·伯连纳 / 安妮·巴克斯特在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诫》精选点评:●宏大的场景居然是这么久以前拍的●原原本本拍了一遍“出埃及记”,没有改编●只不过想看基佬的那个版本,结果下成了介个,不过也很精彩,台词真美●大一的时候英语老师在听力课上放过●8.5。
小时候看一遍把摩西这段读了一遍又一遍,是因为圣经中的其他先知太神性高冷。
摩西这个形象却完全符合由人走向英雄路线的故事逻辑,电影还原的非常糟,而且加入了很多戏剧化的人物与冲突,使得3小时多的故事完全不乏味●宗教外衣下才的民族主义!如果上帝是雅典娜之神,是万民之神,那他也是埃及人的神,为何只保护异教徒?不依从不相信就残酷处死,这是比暴君还残暴的暴君了!不服从就去死,没想到基督教是这样的教义和神,显然佛教更慈悲了!对比东西方不同气息的文化和种族气质,果然宗教就是民族主义的衍生物。
4小时电影看完居然被法老圈粉,非常明显人物塑造更有血有肉更丰满啊。
●史诗级巨作,场景台词对白演技艺术摄影无一不考究。
●《宾虚》五星也少,《十诫》二星也勉强。
《十诫》有相当绝大部分是亵渎!●信仰是我不懂的石头,所以很有吸引力。
●场景很震撼《十诫》影评(一):神为何?“神”总是要恩威并施才能证明自己?“神”要“我们”屈从,要“我们”从他引发的瘟疫中会侍奉他!?“神”令可“我们”没有人性,要“我们”踏在亲人尸体上去归崇敬畏他!?如果有正真的“神”,也是不可知的。
而可知的“神”,有些只是自私阴暗面的“我们”自己罢!《十诫》影评(二):有信仰的人和没有信仰的人都人谈谈当年英语老师拉我们一干人等到她家体育老师去看这个电影诸多蒙昧的学生围在的电脑屏幕诸多前,看完了整个片子后来才知道,我们英语老师是虔诚的犹太教,但是不知道爱看这个电影不以后,这些同学中有多少人又会变成基督徒看看吧,完全当作普及异教知识也好.《十诫》影评(三):律法引导自由,自由引导人民摩西说:“只有在律法下才才有十诫真正的自由”这是十诫中深刻印象颇深的话。
十诫观后感

“十诫”观后感班级:2014英语1班学号:140501010036 姓名:冷焰如果说神是没有区别的,那么不论分为多少教派,达成多少约定,信仰多少的偶像和先知,就都显得不重要了,人类的一种愚昧在于他们的专一和执着,而神系和派系的斗争就是因为这种无所谓的执着,成为了人类的灾难我们之所以不停的斗争,不停的强迫和被强迫人们去信仰他们本不愿意信仰的神,是因为我们不曾有过真正的神的存在。
看完这部3个小时48分钟的影片,我已被这精细的电影画面、取景和服装所深深震撼。
拍摄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十诫》,传达给世人的并非完全是一种宗教迷信,相反,导演更想体现的是人类自古至今都有着永不屈服、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在意志得以战胜生理各种需求下而爆发出的强大生命力!摩西的身份发生过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从埃及王子到犹太奴隶,为此不惜舍弃王子(甚至是法老王位)的身份和爱情。
但此后摩西只是甘于成为奴隶、牧羊人;第二次转变在西奈山领受神谕后,担负起的拯救民族的使命。
拯救民族也有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为给民以自由,从之前的降示神迹开始,到劈开红海落足西奈山后完成。
但没有了王权统治的希伯来人忘记了他们过去所信仰的神,似乎神只在痛苦时拯救心灵,人们放纵、狂欢,崇拜偶像,此后就是摩西第二次的拯救,给人传十诫之法,重新确立信仰的地位。
至举杖分海前后,可以看出那是一个非常大的对"自由"定义的转变。
“你生来就是一个奴隶,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奴隶”。
这句话并非仅对剧情中的罗马奴役犹太民族而语,在古希腊哲学中,有一种古老而传承悠久的理论,即身体是灵魂的牢笼。
上帝赐给我们自由,而人类不断的加添,荼毒这种自由。
当人类没有了多余的规矩条框之后,就会陷入深深的怀疑与自我怀疑中。
所以才产生了“十诫”。
电影中有很多细节让我惊叹不已:凝结了智慧的宏伟建筑物们。
劳苦的以色列人民为埃及法老建造城堡的那些场景太真实了:千万奴隶在宏伟壮观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下劳作,巨大的石头如何搬运,高达百米的石碑如何立起等等。
十诫观后感——精选推荐

十诫观后感十诫观后感之一1、我的手很小。
请不要期待我会将床铺、画画或打球这些事做得完美无缺。
我的腿很短,请慢下脚步,这样我才赶得上。
2、我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与你看到的不同。
让我安全的探索这个世界。
不要对我做不必要的限制。
3、家事永远也做不完,我当小孩的时间非常短暂。
请心甘情愿地利用时间告诉我这个美好世界的一切。
4、我的感情很脆弱。
不要整天对我唠叨,用你想要他人待你的方式待我。
5、请让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给我生活的方针,并以爱的方式惩戒我。
6、我需要在你的鼓励(但不是空洞的奖励)下成长。
不要吹毛求疵,记住,你可以挑剔我做的事,而不挑剔我。
7、给我自己做决定的自由。
容许我失败,这样我才可以由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然后,有一天我可以做好准备,做出生命要我做出的决定。
8、不要过度照顾我,那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达不到你的期望,我要知道这样做很难,但不要拿我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
9、不要害怕我离家一周。
孩子需要从父母初得到休假。
10、设下好榜样让我模仿。
十诫观后感之二管理十诫读后感作为在国企担任了二十多年管理者的我来说,与其说在阅读《管理十诫》,不如说在《管理十诫》,在和作者一起探讨企业经营的成败得失。
在的过程中,不时为作者的点睛之笔或引经据典拍案称好,产生许多共鸣,感触良多。
尽管社会制度不同,管理者的身份不同,但经营好企业的心是相通的。
我们的国企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过辉煌,也跌入到低谷,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历历在目。
也许“报喜不报忧”的思维定式,让我们更喜欢谈成功,很少谈失败。
就如同说关云长只说“过五关斩六将”,很少谈“走麦城”一样。
而《管理十诫》的作者却是喜欢谈论失败,因为作者明白了解失败才能减少失败,减少失败才能增加成功。
因此总结了企业失败的十一个方面,形成自己卓而不群的见解,给人振聋发聩的警告。
近10年来,企业的现状,让我们时常在思考着“我们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的问题。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解决了企业的生存问题。
《摩西!摩西!》读后感

《摩西!摩西!》这本书沈恒作者写的,2011年1月重庆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生动的叙述了犹太民族的起源到后来犹太民族迁移的历史。
但是我自己认为这本书似乎着重点是在以色列人的迁移史上,所以我就不用犹太人来描写,直接用以色列这个名词来描述也许会更加准确一些。
我认为以色列人的信仰很传奇,在读到每一次神迹出现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神奇。
上帝用他自己的方式在庇护着这个民族,同样上帝也用自己的方式惩罚那些不忠诚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民族的人传递着一个信息——我一直在你们身边。
这本书让我记忆深刻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每次当这个民族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的时候,或者简单的解释成这个民族又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总会有新的领袖出来,接受上帝的旨意,带领这些人走出困境。
无论走出困境的过程有多艰辛,他们最终都会成功。
这本书同时还宣扬了兄弟之情,有很多情节我在阅读的时候都在自己思考,如果是我处在被兄弟迫害背叛的情况下,我会向书里面的主人公那样大度,和自己的兄弟冰释前嫌吗?还有一些敢恨、敢爱、放荡不羁的可爱的人啊,你那对生活的热爱是我所羡慕的。
很多内容很精彩,我姑且用我的语言来简单的表达一下我对本书的感受。
一.以色列的起源亚伯兰在他的父亲去世后接替了整个家族的领导权,这是一个很大的家族。
由于家族主要以放牧为生,所以经常会进行迁移。
当时迁移最理想的地方就是迦南,可是当亚伯兰的家族迁到迦南之后这里突然就发生了大荒灾,无奈的亚伯兰只好接着迁移,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埃及。
当时的埃及法老正在广招美女,亚伯兰非常有先见之明的是猜到法老可能会看上他的妻子撒拉。
那个时代的人大概都比较长寿,亚伯兰在当时的年龄已经75岁了,而他的妻子比他小10岁,在进入埃及之前亚伯兰就告诉自己的妻子,让他的妻子称呼他为哥哥。
没想到法老真的就看上了撒拉,并且蒙在鼓里的长老给了亚伯兰许多牛羊、金银财宝。
后来事情暴露法老吧撒拉有送回给亚伯兰,也没有要回自己赠送的东西,就把他们又去干出了埃及。
《十诫》观后感

《十诫》观后感
《十诫》是由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由美国制片,片长220分钟,1956年10月5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十诫》在影史上有着不可动摇地位,取材自《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讲述了犹太先知摩西(查尔登•海斯顿饰)的一生。
在经历各种苦难考验后,上帝耶和华将“十诫”授予摩西,并赐予力量于摩西。
摩西领导饱受苦难的希伯来人出走埃及,穿越红海,重新建立新的生活。
1956年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制作,由打造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的史诗电影《十诫》,荣获1957年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影片、及最佳特效等多项提名。
本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史经典之作。
将近4个小时的影片,虽然是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画面依然清晰,色彩分明。
没有读过圣经,对影片反映的故事并不清楚,此次观看增加了了解。
对埃及和希伯来都有一定的认知。
影片场面宏大不愧为史诗级电影。
希伯来奴隶之子被埃及公主收养,差点就登上了埃及王位。
在权力、美女、荣华富贵和诚实之间,他选择了诚实,虽然他注定是拯救者,但也反映了他的品质。
为了解救被奴役的人民,他选择更多的牺牲。
不做神,做人民的拯救者。
《法的印迹》8——摩西十诫

《法的印迹》——摩西十诫观众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跟大家讲的题目是,摩西十诫神圣的上帝之约,汉谟拉比法典它是我们人类,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摩西十诫这是人类,第二部伟大的成文法典,摩西十诫它本身,是犹太人的宗教法典,提到犹太人,大家知道在20世纪,发生过犹太人的大苦难,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残酷地屠杀犹太人,有600万犹太人,被各种残酷的手段杀害,摩西十诫这一部法典,它本身也是在苦难当中诞生的,摩西十诫顾名思义,要讲到摩西,那么在《圣经》出埃及记当中,对摩西有很多记载,但是《圣经》是一部宗教经典,如果对于我们这样一(些),不信宗教的人来讲的话,你可能觉得,那些关于摩西生平事迹的记载,可能有些荒诞不可信,比如说摩西在80岁的时候,带领他的族人犹太人,在沙漠里面流浪了长达40年,那也就是说,摩西是在他120岁的时候,才去世的,这一点本身就很难(让人相)信,再说《圣经》上边还记载,摩西为了带领他的族人逃出苦难,在上帝的引领下,做出了很多我们常人,不可(想象)的这样一些事情,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神迹,但是有一点,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它,来大致了解摩西的生平,,《圣经》上记载摩西是犹太人,但就他的名字本身而言,据说是由埃及历史上,一些有名国王名字中的,字母组合而来,那么摩西作为犹太人,为什么会取这样一个名字,他和埃及人之间有什么联系,说到这里,恐怕就不得不从《圣经》上,记载的犹太人历史开始说起了,,本来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他们在最早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矛盾的,可以说是同根同血脉,他们都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最南端,可是这个民族生性好动,后来他们向北进行了迁徙,就到了两河流域,与巴比伦人共同生活,但是犹太人,他们跟巴比伦人,在宗教信仰上是不一致的,常常发生一些争执,他们当时的头领亚伯拉罕,率领他的族人整个犹太人,向西迁移,到了地中海的东岸,也就是他们所认为的,上帝给他们的“应许之地”,迦南之乡,这个迦南后来改名,就是今天的巴列斯坦,可是犹太人,他们最初迁徙到,这样一块宝地上,当地的居民也是接纳他们的,而且还给他们取了一个新名,叫希伯来人,不叫他们犹太人,希伯来人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渡河而来的人,但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并不是像现在的《圣经》上,所记载的所描述的,是那样一个,所谓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地方,而实际上宗教的争执仍然存在,战争不断,还加上时常发生饥荒,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整个犹太人或者叫希伯来人,他们又迁徙到了埃及王国,可是到了埃及王国,命运就很惨了,因为法老王,通通把这些犹太人贬为奴隶,贬为奴隶之后还有一些规定,比如说把他们所生的小孩男婴,要统统杀掉,强迫犹太妇女嫁给埃及人,实际上就是整个要,消灭掉这个民族,犹太人在埃及王国,成为奴隶遭受奴役,长达400年的时间,那么这就跟摩西有关系了,,由于当时的法老王下令,要杀掉所有的犹太男婴,所以摩西的母亲在生下他后不久,为了保全他的性命,就把他放在一个篮子里,藏在河边的芦苇中,并让自己的女儿,远远地站在一边看着,以便知道他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后来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洗澡,发现了装有婴儿的竹篮,便决定抚养他,将他带回了宫殿,并给他取名为摩西,,他在宫中得到了比较健康的成长,后来长大了,一次他跟埃及士兵发生纠纷,杀死了一名埃及士兵,这个可不得了了,本身他的来路,他的(身世)就是有问题的,而现在又杀死了埃及士兵,他为了避难就逃到了,一个叫米甸的地方,而且在这个地方,还讨了老婆生了儿子,他后来应上帝的召唤,重新又回到了埃及,那么他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要带领他的族人犹太人,逃出埃及,回到他们的,所谓上帝的应许之地迦南之乡,回到他们的故乡,这个法老王是不可能,轻易放走犹太人的,那么怎样才能逃出埃及,这里面就有很多,在宗教经典上所记载的,我们常人很难相信的,那样一些故事,比如说当时为了真正离开埃及,上帝就指引犹太人,最为著名的一个故事,就是当他们逃到红河边上的时候,前有红河后有追兵,可以说是毫无出路了,这个时候上帝命令摩西,举起他手中的拐杖,这个时候他的拐杖指向红河,红河水顿时就分成两半,,犹太人就是从这(条路)当中,渡(过)了红河,,当埃及的追兵,也沿着他们走的这样一条道路,走到红河中间的时候,红河水又顿时合二为一了,,所以埃及全军,追赶犹太人的埃及(军队),全军覆没被淹死了,这样他们逃出了埃及,这是《圣经》出埃及记里面,所记载的,信不信由你了,当然我们现在要讲的是,摩西十诫这一部法典,就是在这(样)一个,逃难过程当中诞生的,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在这样一个沙漠当中,逃难流浪长达几十年,我们常讲,队伍大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可以这样说当时的摩西,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实实在在的困境,他登上了西奈山,请求上帝给予他指引,就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上帝答应了摩西的请求,所以《圣经》上记载,摩西十诫是上帝亲手,书写在西奈山的石壁上,这样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整个犹太人给震住了,这样一个所谓摩西十诫的,它给我们这些世俗的人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一个人作为一种,具有精神性的生命存在,你应该有所信仰,应该有所信念,那么至于说这样的一种信仰,究竟是什么,这不可强求,也不能统一规定,但是作为这么一个精神性存在,我们这么一个人,你的生活应该有一种规则,应该遵守一种秩序,而这样的一种规则,这样的一种秩序,它应该有起码的尊严,也可以说,应该有起码的神圣性,尽管我们可以说,这种尊严这样的一种神圣性,不一定是来自某位神,不一定是来自上帝,它来自于我们自身,我们尊重一种规则,我们尊重一种法律,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尊重,这是它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说我们应该遵守一种法律,应该守信守法,那么摩西十诫,它比汉谟拉比法典更为简单,一共就是10条,汉谟拉比法典还有282条,这10条从文字上看也很简单,,,第一条,是我是耶合华,你的上帝,你不准再有别的任何神,也就是一生脚;第二一条耶和华,你的上帝,它是忌斜的,你不能有任何其他的偶像的崇拜;第三一条就是你不能制服耶和华,你的祖的名;你四一条就是要守安息日,,这个安息日怎么来的呢,上帝创世到第六天就完成了,第七天是他休息的日子,所以摩西十诫第四条是,要守祖的安息日,前四条都是关系到一神教,有关宗教的教义教规,后边六条基本上跟其他的,任何民族(的法典)是一致的,,,第五条要尊敬父母,第六条不可杀人,第七条不可奸淫,第八条不可盗窃,第九条不可以做假见证以陷害人,第十条不可贪恋,包括财物,别人的财物、妻子等等等等,不可贪恋一切,那么后面这六条,可以说仍然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存在的都要遵守的,一种习惯一种习俗,所以整个摩西十诫,从条文本身来看,是非常简单的非常明快的,它的意义首先也在于,它像汉谟拉比法典一样,把一些古老的固定的习俗,真正把它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行为规范,但是我们讲摩西十诫,跟汉谟拉比法典还不一样,它有另外的意义,,可以说摩西十诫,对西方法律文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那么这样一部宗教性的法典,是凭借什么在漫长的时间中,一直对后世保持着影响呢,它的影响力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从字面上看它很简单,但它实际上具有着三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宗教上的,一个就是法律上的,一个是道义上的,那么从宗教上来看,摩西十诫它初步形成了,犹太教的教规教义,乃至于后来发展成为犹太法典,这是它对西方宗教的影响,那么从法律上来说,摩西十诫它首先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平等的人神契约,什么意思,就说无论是作为人,乃至于神上帝,都应该信守契约尊重合同,摩西十诫本身就是,上帝为了指引,逃难的犹太民族摆脱苦难,回到他们自己的故乡,所达成的一个契约,你必须要遵守我的这个契约,我才可能指引你们帮助你们,回到你们的故乡,如果你不遵守这种契约毁约,那么你是要遭到惩罚的,反过来说你是上帝你是神,你也同样应该承担责任应该守约,应该带领我们,回到我们的故乡,这是一种人神之间,签订的一种契约,那么这个中间发展出了,西方法律文明,最重要的一种精神要素,就是信守契约,第二个它对法律方面的影响,就是对于西方后来的法律文化,在司法程序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那就是它的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以陷害人,后来西方法庭,大家都看到,,它有一个证人也好律师也好,他有一个举手宣誓,保证我所讲的是真实的,而不是一种做假证,那么这个(法典)对司法程序,影响是很大的,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在法律方面的影响,这个摩西十诫,比起汉谟拉比法典,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有一个推进,就是个人权利和责任的明确,这个东西是汉谟拉比法典里面,根本没有解决的,它是一种同态复仇的原则,我们曾经讲过,而这种个人权利,和他的法律责任的对应,一种确定一种明晰化,这是后来整个西方法律的,演进当中,坚持的一个很基本的原则,那么从道义上来看,这就更重要了,道义上是什么意思呢,摩西十诫,这个十诫里面,实际上它又没有规定具体的,如果你违约了,它的具体惩罚手段方式,它实际上作为一部宗教性的律法,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在自己内心世界里面,确立起这样的一种信念,就是你遵守法律,不仅仅只是你个人的,功利目的的需要,而是遵守法律本身就是,作为一个人的一种道德担当,是一种道德的责任,这个对西方法律文明对西方人,对于整个西方的,这样一种精神品质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果大家看过《泰坦尼克》这个电影的话,对此的话应该是有所把握,那么这个电影里面当然故事化,它的实际情况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了,每个人都惊慌,面临死亡谁能不惊慌,可是有一个牧师这个时候提议,在救生艇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保证的是,妇女儿童的生命安全,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我们每一个男人的,最基本的一种职责一种道义,这是主上帝指示给我们的,当船沉没以后这个牧师,他抓住了一块舢板没死,这个时候从另外一个方向,向他游过来的一个年轻人,生命垂危了,那么这个牧师问他,年轻人你信主吗,这个年轻人在这样的时候,他哪儿还看到了主的希望啊,他回答说他不信,这个牧师说,你从现在开始信主吧,主会救你的,于是把自己的这一块舢板推给了这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活下来,牧师死了,那么这是最能够体现,这个西方人在摩西十诫之后,这种法律通过宗教而获得的一种遵守法律是一种道义担当的,这样的一种精神,,那么讲到这个地方,最后我想说的是,摩西请求上帝给他指引,他这个民族逃出苦难的道路,给了他摩西十诫,而了他十诫,而摩西后来率领他的犹太民族的话,也遵守了这十诫,上帝兑现了吗,兑现了,摩西最后终于带领他的族人,犹太人,返回了他的故乡,但摩西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生命垂危的时候,他死了,他死的很幸福、很安宁,因为他的民族逃出了苦难,他死的这一年是公元前1237年,我想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个年头,永远纪念摩西这位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西十诫》观后感在没有上欧美影视文化欣赏这门课之前,我不曾听说过《摩西十诫》这部惊世佳作;在看电影之前,也只知道了中国法律的来源——刑起源于兵,没有真正的理解西方法律的起源,或者说没有真正地去认真地考虑过。
谢谢老师的推介,和点拨,让我在迷茫之中找到了方向,虽然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从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来源。
《摩西十诫》让我认真的去思考:人该受律法管治还是被像兰塞那么冲动的独裁者管治,人是国家的产物或是被神看管的自由人。
让我印象深刻让我喜欢的台词:1影片一开始就说:“神利用光芒在地上创造生命,他让人类掌管地上万物,并让他们拥有分辨善恶的能力,可是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行,因为他们不了解神的律法,他们要支配别人,被征服者要为胜利者效力,弱者要侍奉强者,地上再没有了自由!”我之所以对这句台词感兴趣,因为我也和摩西一样,不知道希伯来人为什么成为了奴隶,为什么活在痛苦的枷锁中。
台词告诉我,是因为人们歪曲篡改了神的意思,负有欲望,企图支配别人,让别人为自己服务,对自己称臣,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2 摩西对约书亚说:“你不像一个奴隶”,约书亚回答:“神创造人,人却创造了奴隶”,摩西又问约书亚:“哪位神?”,约书亚说:“阿伯拉罕的神,全能的神”,摩西说:“如果是全能的神他为何让你们活在枷锁中?”约书亚说:“他会挑选解放我们的时刻和拯救我们的人”.士兵说“王子,他叛逆国家”摩西说:“渴望自由不是叛逆”。
是的,我承认,我喜欢这句台词,虽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神让他们在埃及受苦,虽然最后神说他已经听到了希伯来的呼喊了,派遣摩西来拯救他们。
但神如果存在,并且其是万能的,那神为什么让他们受到埃及人的奴役,让他们过着凄苦的生活。
神创造了人,为什么神又让人们把自己的同胞变成了奴隶呢?到了中世纪的时候,奥古斯丁说的,人是生来就有罪的,人到世上来就是为了赎罪。
是因为亚当和夏娃违背了神的旨意,偷吃了善恶的果实吗?神发怒了,所以将罪恶降临人间吗?但是即使人要赎罪,但是也应该向神赎罪,而不是向奴役自己的人们赎罪啊!“渴望自由并不是背叛”,这句台词让我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希望和理想是关不住的,也让我想到了刑法理论的“期待可能性”当他们处在一定的环境下的时候,我们不能期待着他作出特定的行为。
例如我们不能期待犯罪嫌疑犯在法庭上作出不利于自己的供词。
所以在被剥脱自由的人当然有希望自由,向往自由的权利。
3 摩西问他的生母他是不是她的儿子,他的生母回答:“如果你认为人都是畜生要被人鞭打,如果你向野兽的石像和金像下跪,你就不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是一个奴隶,他的双手该被砖头扭曲,他的背部,该有监督的鞭痕。
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永在的神。
”可是当摩西问她是否知道神的名字的时候,他的母亲根本就不知道神的名字。
他的母亲认为摩西不应该忘记身份,依附权贵,来欺压奴役自己的同胞,即使做奴隶,也要心里有神在,要相信神会拯救他们。
说明其实神是无形的,是活在人们的心中的,活在人们的信念的,而不是向埃及的石像下跪,以之为神。
影片时间长达将近四个小时,虽然我反复的看了几遍,但是要我完全地清楚地记得每个故事情节,我做不到的。
我在一边看电影的时候一边享受,一边思考,故事一结束,对我来说,好像什么也没有了。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什么也没收获,其实收获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感受不到的,只有在真正用到的时候才发挥他的作用,就像上西方法律思想史一样,如果非得要我说我学到了什么东西,我只能说,我只记得了几个人的名字。
可是就像老师说的,在本科经过思想锻炼的人就是比没有经过训练的人高出一个等次,这是毫不怀疑的。
故事情节我所记得的,也就是我所思考的东西,我不明白的东西。
1 第一个故事情节就是摩西放弃了他的王子的身份,舍弃了他艳丽的,心爱的公主,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奴隶,去寻找希伯来人成为奴隶的原因。
可是我有一个疑惑,去做奴隶是他自愿的,但是放弃王子的地位是不是他自愿的。
他在建造新城的时候,看到了奴隶悲惨的生活着,过着地狱生活,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世代代,没有休息,没有奖赏,受人折磨、压迫,充满绝望。
他知道这是不正义的不仁慈的,不合神意的,他要去寻找为什么,如果神存在,为什么要他们过如此的生活。
所以他在建城的时候,就让他们有休息的日子,让他们有食物吃。
在摩西做泥水工的时候,被公主叫回去,并告诉他、暗示他,只要他成为了法老,那时候释放希伯来人,或让他们生活好些,那样更会容易,更有利一些。
在电影里,我没看到摩西的意思,只是看到后来约书亚被抓了捆绑在柱子上,摩西为他而杀了人,被督导看到了,告诉了蓝赛,蓝赛告诉了法老。
到这个时候,他的身世是被动的被暴露出来了,放弃王子的地位这个时候已经不依他的意思了,虽然法老说让摩西自己说自己不是奴隶的儿子,他相信他。
所以我在思考,放弃王子的地位是摩西自愿的吗?如果他的身世没有被暴露,他会选择做法老而给希伯来人带来惠泽或者释放他们吗?2有一个情节是耶和华让摩西回到到埃及的时候,在见到法老时,摩西让蓝赛领略神的力量,然后就让人把法杖放到地上,法杖变成了蛇,蓝赛把两根拐杖放到了地上,也变成了两条蛇,最后摩西的蛇把那法老的蛇吞掉了;还有一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摩西的神让尼罗河变成了血河,法老为清洗河水便往河里倒圣水,而蓝赛的瓶子,埃及的神像流出来的都是血;另外一个情节是蓝赛下令要把希伯来人的头生儿子全杀死,而耶和华的神则要埃及的头生的儿子死,最后埃及所有的长子全部死了,就连法老的儿子也没逃过。
最后还有一个情节就是耶和华把埃及的所有的士兵全部掩埋在红河里。
我想,如果有神的存在的话,神应该是全世界的,是全人类的,那么神为什么如此残忍呢,为什么让希伯来人成为奴隶,而为什么要如此的残忍,杀死那么多的埃及人呢?如果神是有地域和民族的区分的话,那么埃及的神为什么不保佑埃及人呢,为什么不对抗摩西的神的;如果对抗不了的话,是不是神也是有位格的呢?那谁是最高的神呢,人们应该遵从哪个神呢,如果神本生就是残暴的,不公的,淫乱的,如果神也是有位格的,是不停的斗争的,像人类一样世俗,一样的肮脏,那我们该不该信仰神呢?3蓝赛的父亲将要去世的时候对公主说,他知道公主深爱着摩西,他以最后一口气违背自己的律法叫了摩西的名字,我们都知道,他之前已经下令不准提及摩西的名字了。
而且通过整个片子,我们不难看出,法老很欣赏摩西,胜过他的亲生儿子,并在明知摩西是希伯来人却依然信任他,我不知道圣经为什么给这位法老塑造这法老不应该有的良好的形象,他的目的何在,这样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电影告诉我们,人们是需要服从律法的,耶和华给希伯来人制定了法律,那么神制定的法律到底跟中国的法律有什么不同呢?《十诫》与中国法律的亦同首先我认为,我们中国的法律起源于战争,也就是所谓的“刑起源于兵”,而西方早期的法律则是源于人与神订立的契约。
其实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摩西根本没有跟耶和华谈判,《十诫》只是神作为惩罚那些崇拜偶像,酗酒,淫乱的人们,让人们尊崇自己单方的律令。
要求人们必须遵从,而不是人跟神谈判,跟神争取。
人怎么能跟神谈判呢,谈判是在平等地位主体之间的行为。
《十诫》是神耶和华颁布的法律。
其实历史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不得而知,时光不可倒流,有的只是史学家的猜测和推断,历史距离真相之间的距离没有谁能够衡量。
事实上,西方的统治者是不是也和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一样呢,为了实现其管理的政治目的,证明自己统治权力的来源而借助神的力量呢,给自己的政权披上神秘的面纱呢,我想东方也一样的。
其次我认为,《摩西十诫》的前四条是中国古代法律少有的,甚至几乎是没有的。
《摩西十诫》以神为本位,宣扬耶和华是唯一的神,是人们的上帝,是万物的制造者,她会为人们祈祷,会为人们赐福。
耶和华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藐视,不可亵渎,不可侵犯的。
神是永恒的,遵从神就是正义的,是唯一的选择,不得信仰其他的神或者崇拜偶像,否则,将会受到神的指责,受到神的惩罚。
《摩西十诫》就是以神的名义,以耶和华的神威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的。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帝都以天子自称或者被老百姓公认,皇帝的命令就是上天的意思,但中国有的时候也称“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强调民为本的思想。
中国古人也信仰神,也拜神,皇上每逢重大的节日或者年成不好,或者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的时候都会祭神,都会拜神。
老百姓也是一样的,每当他们遭到不公正的对待的时候,无计可施的时候,告御状不能的时候,他们总也会诉诸于神,诉诸与天,祈求老天庇佑。
可是中国人们所信仰的神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法律的约束的,有的只是道德的压力和人们的恐惧感。
中国的人们信仰的神也是多样的,大多都具有封建因素。
人们也敬拜自己的祖先和前辈,相信他们在冥冥之中会保佑着我们。
而且中国古代的礼是分等级的,因此敬神也就有了等级,天子有天子敬神的礼节,诸侯有诸侯敬神的礼节,百姓也有自己敬神的礼节。
往往,这样的等级会被人为地破坏掉,诸侯行天子之礼敬神,等级低的行等级高的礼,这样就容易导致神的权威的灭失。
最后,我认为《摩西十诫》从第五条到最后一条,“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
”、“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在我国古代的法律当中是很容易找到相同或者相似的法律的,跟中国的法律没有多大的区别。
只是制定主体的不同和执行者的名义不同罢了。
为什么耶和华禁止崇拜偶像回忆《摩西十诫》电影,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当希伯来人逃离了埃及,摩西上西奈山接受耶和华的命令的时候,希伯来的人们不知道摩西能否活着回来,他们来到的并不是流着奶和蜂蜜的土地而是一个荒芜的地方。
于是他们把从埃及抢夺出来的黄金、耳环、手镯、项练铸造了金牛,并抬在肩上高呼“以色列啊,这是我们的神”并向金牛犊跪拜,给它以美丽的女子献祭,于是耶和华给摩西下达了第二条戒律:“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
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也许当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会疑惑,为什么耶和华要禁止崇拜偶像呢?偶像在海量词典里是这样定义的:“早期人们将希望寄於死东西上,并称人的手工、金银和艺术的创作、动物的肖像、或古人雕刻的无用的石为神”,这里我们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偶像不是神。
再考究考究偶像的来历,偶像是人们将没有用处的木头,在闲暇无事时,利用自己熟悉的手艺雕刻、制作成人像或者兽像,再涂上丹砂,把它嵌在墙上,然后向这无灵之物祷告,祈赐财富、妻室和子嗣。
摩西刚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们便开始铸造金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视为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