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A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MRI评分汇总.

强直性脊柱炎MRI评分汇总.

与X线、CT等其他影像学方法相比,MRI显示的骨髓水 肿可为AS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重要信息。同时MRI现在 正逐渐用于评估抗炎药物的疗效。
骶髂关节炎的评分比较
OMERACT-ASAS多阅片者测试对三种AS脊柱MRI评分 方法(AS脊柱MRI-a法、柏林法和SPARCC法)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SPARCC法具有最高的敏感性和一致性。
骶髂关节炎的X分级
0 级:正常 I 级:可疑异常 Ⅱ级:轻度异常,关节局限性侵蚀、硬化,间隙无改变 Ⅲ级:明显异常,关节面骨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狭窄或部分强直 Ⅳ级:严重异常,关节完全骨性强直
Ⅱ级
Ⅲ级
Ⅳ级
骶髂关节炎的CT分级
0 级:关节正常或关节面稍模糊 I 级:关节周围骨质疏松,软骨下骨轻度糜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正常 Ⅱ级:关节面模糊,软骨下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和硬化,关节间隙基本正常 Ⅲ级:软骨下骨质明显破坏,弥漫性硬化,关节面呈毛刷状,关节间隙狭窄或 宽窄不均,部分强直 Ⅳ级:全部关节骨质破坏,硬化和骨质疏松、关节完全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 SPARCC 评分
瞿楠 2015\07\07
概述
•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 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 见于青少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主要的AS评分方法
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由风湿科医师以BASDAI评分为主来 区分病情活动或稳定,对过去1周患者的疲劳、脊柱痛、外周关节痛、局限性压痛、晨僵时 间和程度6个项目进行评分(无为0分,严重为10分),共60分,除以6换算成0~1 0分。平均分≤4.0为稳定;≥6.0为活动;4.0~6.0分参考实验室检查确定为活 动或是稳定。(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临床标准) 加拿大脊柱关节研究协会( SPARCC) AS脊柱MRI活动性评分(ASspiMRI-a) 柏林Hermann/Bollow评分系统 Sieper/Rudwaleit评分系统

《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控制疾病进展
通过调整免疫功能和改善 局部微环境,控制强直性 脊柱炎的病情进展,减少 关节破坏和残疾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 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实现最佳的治疗 效果。
中药治疗方法及方剂选择
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强直性脊 柱炎分为风寒湿痹、湿热痹阻、 肝肾不足等证型,针对不同证型 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06
指南的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价
实践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 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注意调整药物剂 量和治疗方式。
副作用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 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 自我管理能力。
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常用中药方剂
如独活寄生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等,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补益肝肾等功效,可改善患者的 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舒筋活络 ,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 的。常用穴位包括肾俞、命门、腰阳 关等。
拔罐治疗
通过在局部皮肤上施加负压,使局部 组织充血、瘀血,从而刺激机体产生 自我修复反应,达到缓解疼痛、改善 关节功能的目的。
疾病活动度评估
采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 分(ASDAS)、Bath强直性脊柱 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等评
估工具。
影像学评估
采用脊柱X线平片、MRI等影像学 手段,评估脊柱炎症和损伤程度。
实验室指标评估
根据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 ,评估疾病活动度和炎症反应程度 。

as量表诊断标准

as量表诊断标准

as量表诊断标准AS量表诊断标准一、概述本量表用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导致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本量表将从疼痛程度、功能状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医生诊断五个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二、疼痛程度1. 评估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100mm的直线上标出疼痛程度。

0表示无痛,10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2. 诊断标准:VAS评分≥40mm,提示患者存在中度以上疼痛。

三、功能状态1. 评估方法:采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和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进行评估。

2. 诊断标准:BASDAI≥4分,提示患者处于疾病活动状态;BASFI≥4分,提示患者存在功能障碍。

四、实验室检查1. 红细胞沉降率(ESR):正常值为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ESR升高提示病情活动。

2. C反应蛋白(CRP):正常值为0-10mg/L。

CRP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活跃。

3.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与疾病活动有关。

4. HLA-B27基因检测:阳性结果提示患者可能患有AS,但非绝对。

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

五、影像学检查1. X线检查:可见骶髂关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甚至骶髂关节融合等表现。

2. MRI检查: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病变,对诊断AS有一定价值。

3. CT检查:可用于观察骶髂关节和脊柱的骨质破坏情况。

4. 骨扫描:能早期发现骨代谢异常,对诊断AS有一定价值。

5. 超声检查:可发现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病变,操作简便、无辐射,可用于监测病情变化。

6. 关节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关节内部情况,对诊断AS有一定价值,但操作较复杂,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7. X线平片:是诊断AS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脊柱、骶髂关节和外周关节骨质破坏情况。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xxxx人民医院骨科xxMRI是脊柱脊髓疾病非常灵敏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现收集了八种常见脊柱的MRI异常征象,就其MRI表现及临床意义分述如下:(一)Romanus病灶(又称椎角炎或椎缘炎)Romanus病灶是由Romanus 和Yden于1952年率先提出并命名的,是AS常见的MRI表现,其病理基础是发生于前后纵韧带在椎体和纤维环交界区附着点处的炎症所致的骨髓水肿和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修复反应,发生在椎体四角中的一角或多角,呈边界清楚的三角形或圆形,不累及整个终板,影像学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变。

(1)急性Romanus病灶:急性炎症表现为韧带附着点周围的骨髓水肿,在T1WI上呈低或略低信号,在T2FS及STIR上呈高信号。

增强造影后脂肪抑制T1WI相应区域明显强化。

(2)慢性Romanus病灶:可因脂肪沉积,在T1WI、T2WI均为高信号,T2FS及STIR呈低信号,或因骨质硬化于T1WI、T2WI均为低信号(此时X片或CT上表现为椎角密度增高,成为亮角征)。

Romanus病灶可导致椎体前方韧带骨赘形成,并可使两个邻近椎体间形成骨桥。

是晚期AS特征性改变。

Romanus病灶常见于AS,亦可以出现于脊柱退行变患者,甚至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但AS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机械性腰痛患者,且为多发病灶,好发生于胸腰椎交界处,而机械性腰腿痛患者Romanus病灶常为单发,且好发生于下腰椎,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高。

脊柱各段中,以下胸椎的Romanus病灶有相对较高的诊断意义,急性Romanus病灶的诊断意义高于慢性Romanus病灶,以脊柱急性Romanus诊断中轴SPA时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以脊柱Romanus病灶诊断中轴SPA时的敏感性及阳性似然比尙不足以将之定为诊断标准,下胸段的急性Romanus病灶对SPA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有报道Romanus病灶≥2个作为标准,其诊断AS的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4.1%(),当Romanus病灶≥3个作为标准,诊断AS的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98.0%(),所以Romanus病灶对脊柱关节炎不足以定为标准,但当Romanus病灶数≥2个时,诊断SPA有较高的特异性。

脊柱关节病AS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关节病AS 强直性脊柱炎
Ⅳ级:严重异常,骶髂关节硬化、融合、强直。
2.CT检查:敏感性优于X线片,可疑病变有利于早期诊断。
3.MRI检查:可以显示骶髂关节早期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炎症,利于早期诊断。
问题7:SpA关节外症状有哪些表现
• 急性前色素膜炎/急性虹膜炎 • 心血管系统 • 呼吸系统 • 神经系统 • 骨骼肌系统 • 泌尿系统
脊柱关节病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定义
脊柱关节病(Spondyloanthropathies,SpA)是一组主要累及中轴和(或)外 周关节的炎性疾病,可伴肌腱端炎、指(趾)炎、前色素膜炎、升主动脉炎、 肺间质病变等其他临床表现和系统损害。 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未分 化脊柱关节病等。
2.药物治疗见后面。
3.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晚期关节畸形患者的矫形。髋关节受累引起的关节间 隙狭窄、强直,是本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患者的关节阿勒能和生活 质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最佳选择。
脊柱关节病常用药物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是治疗主要用药,用以减缓疼痛、僵硬感;常用药物有非 COX2选择性:双氯芬酸;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帕瑞考昔和艾瑞者布等。
腰椎X线片
骶髂关节CT
骶髂关节MRI
问题5:如何判读该患者的血液学检查
思路1:患者HLA-B27阳性:遗传因素中HLA-B27与SpA相关性最为 密切。 思路2:C反应蛋白和血沉都是反映炎症的指标,患者两项指标明 显增高,均提示体内存在炎症,需鉴别感染性炎症或非感染性炎 症。
问题6:如何判读患者影像学资料
问题4:结合上述体检结果,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实 施哪些检查
思路:通过上述体检结果可以发现患者存在中轴关节炎性病变, 且有关节外表现。结合患者症状,首先要考虑脊柱关节病的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PPT课件

强直性脊柱炎PPT课件

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风险评估
通过骨密度检测、骨折风险评估工具等手段,对患者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以制 定个性化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
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等,以降低骨 折风险、提高骨质量。
心理康复辅导和健康教育
心理康复辅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进行心理康复辅导,如认知 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以改善患者 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平衡与协调训练
03
推荐患者进行平衡与协调训练,如瑜伽、太极等,以提高身体
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营养膳食调整建议
均衡饮食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控制炎症饮食
推荐患者采用控制炎症的饮食,如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增加鱼类、坚果和水果的摄入。
避免过敏食物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相 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认识、 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等,以提高患 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风险。
05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途径
疼痛管理技巧教授
疼痛评估
教授患者如何自我评估疼痛程度, 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
间。
药物治疗
介绍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药 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 等,并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
免疫细胞治疗探索
临床试验与最新成果展示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03
04
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与实施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与应用
跨学科合作推动诊疗水 平提升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 系的完善
THANKS FOR WATCHING

2024版强直性脊柱炎PPT课件图文版

2024版强直性脊柱炎PPT课件图文版

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介绍
红细胞沉降率(ESR) 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强直性脊 柱炎患者通常会出现ESR升高。
C反应蛋白(CRP)
另一种反映炎症活动的指标,强直性 脊柱炎患者CRP水平也会升高。
血常规
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可 用于评估患者的全身炎症状况。
肝功能检查
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能伴随肝功 能异常,因此需要进行肝功能监测。
相应治疗。
神经系统受累
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 现,如头痛、眩晕、瘫痪等,需 及时诊断和治疗。
肾脏受累
部分患者可出现肾脏受累表现, 如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等, 需积极治疗并保护肾功能。
骨质疏松和骨折
长期慢性炎症和药物治疗可能导 致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需
加强骨密度监测和预防措施。
06
康复锻炼与生活质量提升途径探 讨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保持 同一姿势,定时起身活动。
心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作用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AS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
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的效果
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功 能、提高生活质量,对AS患者的康复
具有积极意义。
心理干预的方法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指导
01
02
03
04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情、功能受限程度、 疼痛程度等,为制定个性化康
复计划提供依据。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 康复计划,包括运动类型、强
度、频率等。
实施康复计划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运动训练, 注意运动安全,避免过度劳累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案例分析与实践总结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案例分析与实践总结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案例分析与实践总结摘要:强直性脊柱炎作为目前临床一种对脊柱和骶髂关节有所累及的身体系统炎症,通常在临床以患者炎性腰背疼痛、活动受限及僵硬为主,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外周关节炎、眼炎以及肌腱端病症其他关节外部症状表现为主。

本次研究将选取相关临床文献资料,结合案例总结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晚期不同时段病症,以及目前临床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及具体效果。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案例;实践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在临床作为SPA(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该病原型,同时也作为临床SPA的尤为常见病症,主要对骶髂关节造成侵犯。

该病在临床中存在极高的误诊率,在病症早期及中期阶段极为容易产生误诊情况,在病症中期及晚期阶段容易引发颈椎强直、胸椎强直、腰椎强直、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强直,所致患者严重残疾[1]。

经相关研究调查发现大约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会在病发3年之后确诊。

所以强直性脊柱炎该病的临床危害及致残率均较高,仅仅有5%的患者在病发一年内确诊,且一年内诊断的误诊率也较高。

因此本次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案例分析与实践总结,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晚不同时期病症分析1.1早期表现强直性脊柱炎在病症早期阶段,主要以颈部、背部、腰部、肩部、骶部等不同部位脊柱疼痛,或是患者下肢大关节以及足部疼肿症状为主。

该病具备较长周期的隐匿性,甚至都无法确定患者的病发具体时间。

该病在临床也有急性病发,具体病症表现为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该类病症存在极为突出的病症特点,就是夜间疼痛症状加重,在晨起甚至会出现明显的晨僵情况,休息也无法缓解患者症状,而活动之后则会感到症状有所缓解减轻。

1.2中期表现强直性脊柱炎在中期阶段,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以背部及腰骶部疼痛症状为主。

强直性脊柱炎该病主要表现于晨起时产生明显晨僵,且向患者腰骶部位逐渐向上蔓延,明显加剧患者的身体疼痛感。

患者的胸廓具体活动及脊柱均受到较大限制,患者会产生乏力、疲劳、气短、面色惨淡以及身体消瘦的临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韧带附着点压痛
() ()
对症治疗(消炎痛)后患者病情缓解出院 口服药物治疗功能锻炼 个月复查…
T2 FS
T2 FS
T1WI
患者出现双肩关节疼痛、僵硬 临床给予糖皮质激素肩关节腔内注射及改善病
情药物治疗,病情好转 发病个月后复查…
FSE fs T2WI
SE T1WI
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王岩
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中的应用对比 骶髂关节的解剖特点 骶髂关节炎的成像方法及影像表现及与临床和
实验室检查的关系
线
敏感性低 不可或缺 有改变时即为中后期
有相对高的敏感性 对细微征象较线确定 对Ⅰ~Ⅲ级骶髂关节
Axial SE-T1WI with FS coronal T1WI with FS
Post-contrast
正常骶髂关节表现
骨皮质:低信号 软骨:等高信号,高信号 骨髓:高信号,脂肪抑制后低信号 滑膜:等高信号,高信号 骶髂关节:低信号中等信号低信号
横轴位
横轴位
横轴位
冠状位、
为目前临床早期诊断及随访的最佳影像学手 段
骶髂关节炎评分
动态增强评分系统 ( )评分
动态增强评分系统
( ) ( )× ( ) × ( ×) 结果分析: ①无强化, < ,且 < , 曲线平坦,表示无炎症 ②轻度强化, > > ,且 > > ,曲线中度升高,表示隐性或
定位:
冠状位()
横轴位()
骶髂关节成像方法
斜冠状位()
斜轴位()
扫描序列
coronal STIR (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
axial STIR
Axial fast spin-echo T1WI
Pre-contrast
DWI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在骶髂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中的应用对比 骶髂关节的解剖特点 骶髂关节炎的成像方法及影像表现及与临床和
实验室检查的关系
骶髂关节解剖
结合紧密 真正关节: 前下 (滑膜关节) 强大的骨间骶髂韧带
骶髂关节解剖
骶髂关节解剖
骶骨表面:透明软骨 (相对较厚) 髂骨表面:透明和纤维软骨混合覆盖(相对较薄)
炎诊断较线敏感一个 级别
同位素骨扫描
表现血运和代谢障碍 敏感性高 受射学Ⅱ级前的早期骶髂关节炎 鉴别急慢性病变 避免了射线损伤,尤其适于妇女和儿童
的影像学检查
显示骨髓病变,优于 显示骨皮质糜烂或缺损,较为好 显示脊柱竹节样改变及方椎体,以光片为好
鉴别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 致密性骨炎 结核 其他

总结
对于早期骶髂关节炎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有优势 目前认为典型的骶髂关节炎表现是诊断早期强直性脊
柱炎的主要依据,且病变区骨髓水肿范围越大,病损 越严重;异常对比增强越明显,病变越活动
谢谢
STIR
注意除外其它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如牛 皮癣关节病,赖特病,反应性关节病以及 青少年慢性多关节病
对临床拟似病人或不确定病人,可以提供 信息或除外
男性,岁,下腰背痛个月,临床疑诊
STIR
T1WI
T1+C FS
STIR
T1+C FS
骶髂关节炎评分
把骶髂关节炎症的程度量化,有利于炎症活 动度、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比较
骶髂关节的滑膜部于
呈高信号
通常伴随骨髓水肿
滑膜炎
滑囊炎
与滑膜炎信号特点相同 可累及前、后关节囊 可沿骨表面扩展
滑囊炎
附着点炎

呈高信号
可伴骨髓和或软组织信号异常
T1WI
STIR
DWI
信号改变:骨髓水肿、炎症;滑膜炎症、充血; 邻近韧带、肌腱附着处炎症性改变
慢性炎症 ③重度强化, > ,且 > , 曲线陡高,表示严重炎症
评分
: 序列 将每侧骶髂关节 等分,对连续个斜冠状层面评分 每个等份正常为,发现病变为 , 病变自关节面下范围超过为 , 总分为
表现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骨髓水肿与病变活动性有关 临床与表现不相对应
横轴位
冠状位
骶髂关节炎表现
骶髂关节炎分期
活动性(急性)炎性病灶 结构性损害(慢性改变)
活动性骶髂关节炎
骨髓水肿骨炎 滑膜炎 滑囊炎 起止点炎
骨髓水肿

呈高信号
为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征象
位于关节旁,可伴关节面骨侵蚀
男性,岁,(),()
滑膜炎
序列无特异性,无法鉴别滑膜炎和关节腔积液
早期的表现
骶髂关节:骨炎、滑囊炎、关节囊炎等 脊柱:骨突关节炎、椎体炎 周围关节及附着点炎:髋关节、耻骨联
合、坐骨结节等
在骶髂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中的应用对比 骶髂关节的解剖 骶髂关节炎的成像方法及影像表现及与临床和
实验室检查的关系
骶髂关节成像方法
对于临床诊断的早期患者,间隔个月,连续随访 次
异常信号消失有时先于临床好转
的主要任务
定性诊断早期-骶髂关节炎症 监测治疗效果
, 主诉: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天,伴臀部针刺样疼痛 查体:压痛、“”字实验阳性 实验室检查:()、()、()
胸椎、腰椎平扫增强均未见异常 腰穿脑脊液检查正常 查体:骨盆、胸锁关节、肩关节等多处肌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