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跟宋神宗有关系吗

合集下载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MirrortoAidinGovernment)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为第一部纪传体体史书,但只记载春秋时期的史事),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临考应试题(5)(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临考应试题(5)(教师版)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临考应试题(5)(教师版)试卷题量:33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YnfDHCX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的教育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教师与( )的关系。

A、教育B、媒体C、领导D、学生【答案】D【解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2、西印度群岛位于( )。

A、印度西部B、大西洋西部C、印度洋西部D、太平洋南部【答案】B【解析】西印度群岛是北美洲的岛群,位于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之间。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来到该岛群巴哈马群岛东侧的圣萨尔瓦多岛,他误认为该岛是印度附近的岛屿,后因该群岛位于西半球,故称西印度群岛并沿用至今。

3、如果没有达尔文、马可尼等专家的新科技观的涌现,就不会产生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如果没有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发展,就不会迎来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如果没有原子物理、太空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灾难科幻作品或超级空间探险小说。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A、科幻小说对科学的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B、科幻小说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C、科幻小说被用来形象地描述最新科学发现D、科幻文学与科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答案】B【解析】文段讲了不同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幻小说发展的影响,因此文段要表达的意思为科幻小说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4、春秋战国时期,首开私人办学的是( )。

A、孔子B、墨子C、老子D、庄子【答案】A【解析】孔子最早实行私人办学,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一生大部分从事教育活动。

他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专家点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高潮。

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讲两宋的历史书

讲两宋的历史书

知识创造未来
讲两宋的历史书
两宋是指南宋(960年-1279年)和北宋(960年-1127
年)两个朝代的总称,这两个朝代分别由宋太祖赵匡胤和
宋高宗赵构建立。

以下是两宋历史的两本著名历史书籍:
1.《宋史》:《宋史》是南宋官修的官方编年体史书,由司马光主持修撰,成书于1084年。

《宋史》共记载了南宋自赵匡胤建立国家以来的近三百年历史,包括太祖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对南宋各个时期的政
治形势、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都有详细的记述,是研究两
宋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的编纂著作,是一部以编年体史书形式呈现中国历代历史的汇编总结,
包括南宋时期的历史。

《资治通鉴》从公元前403年开始,一直到959年北宋太祖建立国家,涵盖了战国时期、秦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唐以及五代十国等时期的历史。

在南宋时期,司马光曾对《资治通鉴》进行过明确的修改
和补充,以适应南宋的历史变化。

这两本历史书籍对于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视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
重要参考文献。

1。

公共基础:史书体裁常识

公共基础:史书体裁常识

公共基础:史书体裁常识在全国各类考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学常识题,涉及到对史学著作的考察。

而考察著作时,除了考察作者、朝代以及评价之外,还经常考史书体裁,包括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典志体,以及通史和断代史的区别,而这些都属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接下来就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以及断代史和通史的区别进行阐述:1.编年体: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能够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所著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左传》——左丘明所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所著2.纪传体:以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

本纪:帝王的传记,例如秦始皇本纪世家:诸侯和贵族的人物历史事迹,例如越王勾践世家列传:其他英雄人物代表的传记,例如屈原列传书: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内容的体裁表:用表格排列历史大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所著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陈寿所著二十四史(正史)均采用纪传体。

3.国别体:以国(诸侯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春秋时期国别体史书《国语》——左丘明所著战国时期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作者不明,刘向编订4.典志体:又称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在全国各类考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学常识题,涉及到对史学著作的考察。

而考察著作时,除了考察作者、朝代以及评价之外,还经常考史书体裁,包括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典志体,以及通史和断代史的区别,而这些都属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接下来就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以及断代史和通史的区别进行阐述:1.编年体: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能够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历史趣谈司马光和王安石到底谁是好的谁是坏的?

历史趣谈司马光和王安石到底谁是好的谁是坏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司马光和王安石到底谁是好的谁是坏的?
导语: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两人都曾经做过北宋朝的宰相,是北宋当时中流砥柱般的人物。

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两人都曾经做过北宋朝的宰相,是北宋当时中流砥柱般的人物。

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

虽然两人之间并不是意气相争,但是在政治立场上的不同,仍然让两人处于对立面,并且有生之年也一直在为自己的政治理念而战斗。

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两人,都是历史名人,放在现代也都是让后人敬仰的先辈。

但是围绕着两个人之间的政治斗争,却一直有人表示疑问。

这两个人到底谁是对的,谁是坏的?
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怎么准确!说实话,司马光和王安石虽然政治理念不同,但是小编可以负责任的讲。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为百姓为国家着想的好官,不管是论功还是论私,两个人都是值得大家敬仰的正人君子。

两个人之所以会站在不同的对立面,完全在于政治理念的不同。

北宋宋神宗时期,虽然国家实力还算比较强,但是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北方草原民族连年的侵扰,不仅给宋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对北宋的统治也造成了威胁。

最重要的是为了抵抗这些草原民族,朝廷投入的军队和军需都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的压力。

宋神宗是个有想法的帝王,他希望自己能像自己的先辈那样,打的敌人落花流水,而不至于陷入如今这样受人欺负的境地。

而王安石呢?也是一个有魄力有担当,同时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臣子。

一个有想法进行改变,另一个一直都在思考改变的方案,期望日后
生活常识分享。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怎么来的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怎么来的

[键入文字]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怎么来的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最初书名并不叫《资治通鉴》。

事实上,早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 年),司马光就已把自己编写的史书《历年图》二十五卷呈献给英宗,过了两年又呈上了八卷本的《通志》。

英宗看后颇为满意,要他继续写下去,并下诏设置书局,供给费用,增补人员,专门进行编写工作。

宋神宗即位后,认为《通志》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就召见司马光,大加赞赏,说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亲赐书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还亲自为书作序。

《资治通鉴》编修期间,宋神宗还将颖邸旧书三千四百卷赏给司马光参考,写书所需的笔墨纸砚以及伙食、住宿等费用都由朝廷供给,这给司马光提供了优厚的著书条件,同时也促进了这部史书的编修工作。

到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资治通鉴》终于完稿,前后共用了十九年的时间。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历史趣谈元祐更化 是改变北宋国运的一件大事

历史趣谈元祐更化 是改变北宋国运的一件大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元祐更化是改变北宋国运的一件大事导语:元祐更化,是推翻宋神宗改革的一次政治活动。

保守势力的上台,意味着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

那么元祐更化的背景是什么呢?元祐更化能够开始元祐更化,是推翻宋神宗改革的一次政治活动。

保守势力的上台,意味着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

那么元祐更化的背景是什么呢?元祐更化能够开始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保守派重新掌握政权。

元丰八年二月,宋神宗病危。

宰相王珪在宋神宗的病榻前要求皇帝立储,并让英宗高皇后听政。

此时的宋神宗已经无力说话,只能点头答应。

就这样,高皇后就从幕后,走上了政治舞台。

高太后原本就是将门之后,她的父亲曹彬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持反对态度。

但是碍于宋朝严苛的家法,并不出面干预。

现在面对这样一个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三月一日,高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宣布立宋神宗的第六个儿子赵煦为皇太子。

到了五日,宋神宗去世,年仅十岁的赵煦继位,即为宋哲宗。

以高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又重新获得了政权。

此时,远在洛阳的司马光,听说宋神宗去世以后,就急忙赶赴京城。

沿途的老百姓都夹道欢迎。

高太后派人问司马光当务之急。

司马光以奏扎的形势,坦露了自己的心声。

他认为目前有两件事必须做,一个是广纳谏言,第二就是废除新法。

因为司马光是一个保守派,所以他对新法,一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他认为王安石变法,完全就是“舍是取非,兴害除利”。

司马光的态度与高太后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不久后,司马光以门下侍郎入朝。

在执政后上书朝廷废除新法。

元祐更化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通过元祐更化的背景,我们可以知道,没有将变法反对势力彻底铲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什么是由谁编写的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什么是由谁编写的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什么?是由谁编写的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什么?是由谁编写的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共294卷,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做《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所以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跟宋神宗有关系吗
导语:《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用了19年完成,一个294卷。

大多以时间为起点,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一...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用了19年完成,一个294卷。

大多以时间为起点,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一些事。

在这部书里,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经验总结教训,以此来告诫后世的皇帝,如何统治好一个国家。

那么宋神宗跟这部书又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资治通鉴》宋神宗。

还在宋英宗时,英宗就嘱咐司马光开始《资治通鉴》的计划,那个时候还没有《资治通鉴》这个名字,但是可以看出,老子和儿子对治国统治都看得蛮重要的,早早就策划编撰这样一本书,但英宗在位时间不长,没能看到《资治通鉴》编撰成书,加上当时的史料有限也无法实行成书的愿望。

到宋神宗时期,在神宗的一些新法的推动下,宋朝的政治、经济都相当大的进步,有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也就发展的快了,文化也就跟着大幅进步,且造纸术的普遍运用更是为编撰史书提供了技术支持,而神宗的大力支持,和提供二千多册的资料供司马光取材,更是锦上添花,最终宋神宗还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只因它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借鉴,来统治国家,所以取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宋神宗,我们已经了解了。

可以说《资治通鉴》的成功编撰,宋神宗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他也许《资治通鉴》就不能顺利的作序,最终成书。

宋神宗时期有什么事迹
宋神宗从他父亲那继承皇位的时候,他才20岁,当时的北宋已经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