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3P)原子和硅烷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合集下载

硅氢加成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硅氢加成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硅氢加成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进展熊竹君,李凤仪3,邓锋杰(南昌大学化学系,南昌330047) 摘要:综述了硅氢加成反应的三大催化机理(自由基加成机理)、离子加成机理、配位加成机理的研究动向及发展,着重介绍了配位加成机理中的铂催化机理(Chalk -Harrod 机理、硅基迁移、铂胶体过渡态机理、钴催化机理、铑催化机理、钌催化机理、钯催化机理、镍催化机理等。

)关键词:硅氢加成,催化机理,铂,氢硅烷中图分类号:O6341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369(2006)06-0312-07收稿日期:2006-05-23。

作者简介:熊竹君(1983—),女,硕士生,主要从事有机硅化学和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

3联系人,E -mail :fy —li @shou 1com 。

Si 的电负性由于较小,构成共价键时,仍有一定的离子化成分;所以共享电子对偏向电负性比Si 大的元素一边,可取Si δ+—Y δ-(Y =H 、C 、Cl 、F 等)的极化形式。

这是许多有机硅化合物既可进行自由基反应,又可进行离子反应的原因。

硅氢加成反应是指Si —H 键与不饱和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加成反应。

采用此法可以方便地制得一系列有机硅单体和聚合物。

近20年来,对新型硅氢加成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特别是均相和多相过渡金属络合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催化剂研究发展的同时,有关硅氢加成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自从人们发现硅氢加成反应以来,一直在探讨其催化机理,对不同的催化体系提出了不同的催化机理,主要分为自由基加成机理、离子加成机理、配位加成机理三大类。

1 自由基加成机理硅氢化合物由于Si —H 键键能低及其硅原子的其它性质,其均裂与高敏感性有关,故硅氢化合物可在紫外光照射或高温条件下产生自由基引发反应,也可直接加入过氧化物等作为自由基引发剂[1]。

其加成反应过程为:首先是氢硅烷在过氧化物或辐射能引发下形成自由基,后者再引发不饱和烃,与之结合,生成加成产物,同时实现链转移。

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研究

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研究

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研究以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研究为标题近年来,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研究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这种聚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出色的性能,因此在各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三烷氧基硅烷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硅原子和三个烷氧基基团。

通过水解和缩合反应,可以将多个三烷氧基硅烷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聚合物。

这种聚合物具有均一的结构和可调控的分子量,可以通过改变合成条件来调节其性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的性能。

由于硅原子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较大的原子半径,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

此外,由于硅-氧键的存在,这种聚合物还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因此,在电子器件、建筑材料和涂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电子器件领域,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可以用作有机硅封装材料。

由于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绝缘性能,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子器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此外,由于聚合物分子中含有有机基团,可以通过改变有机基团的结构和含量来调节聚合物的导电性能,从而实现器件的功能化。

在建筑材料领域,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可以用作高性能涂料和密封材料。

由于其优异的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以有效地防止建筑材料受到紫外线、酸碱等外界环境的侵蚀,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聚合物分子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较高的交联度,可以提高涂料和密封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从而增强其耐磨性和耐久性。

除了电子器件和建筑材料领域,三烷氧基硅烷水解及缩合聚合物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医学领域,可以将其用作药物载体和组织工程材料;在能源领域,可以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电解质和隔膜材料。

硅烷化原理

硅烷化原理

硅烷化原理
硅烷化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硅烷化原理是指有机硅化合物与无机物或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硅-碳键的过程。

硅烷化反应是通过硅烷基(Si-R)与官能团(例如羟基、氨基、羰基等)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硅-碳键,从而实现有机硅化合物与基体的结合。

本文将对硅烷化原理进行介绍,包括反应机理、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硅烷化反应的机理是一个亲核加成反应。

在反应中,硅烷基中的硅原子带有孤对电子,能够与亲电子亲核发生反应。

而官能团中的亲电子则与硅原子的孤对电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形成硅-碳键。

硅烷化反应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的,通常在室温下即可完成。

这种反应不需要使用催化剂,反应产物也不会产生副反应,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硅烷化反应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材料领域,硅烷化可以用来改性各种材料,例如玻璃、金属、陶瓷等,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附着力。

在化工领域,硅烷化可以用来合成有机硅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耐候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密封胶、油墨等产品中。

在生物医药领域,硅烷化可以用来改性药物载体材料,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总的来说,硅烷化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在材料、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硅烷化反应是通过硅烷基与官能团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形成硅-碳键。

这种反应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无副反应、无需催化剂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硅烷化原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CH2NH与O( 3P)反应的量子化学及电子密度拓扑研究

CH2NH与O( 3P)反应的量子化学及电子密度拓扑研究
wi e r a tn s a d p o u t wa o fr d T e c c l td r s l h we h t 3 t t e ca t n r d cs hh s c n me . i h a u ae e u t s o d t a p)ao at c e d Cl l s 0( t m t k d N2 a a n
ra t nc odn ts0 ) r a e c odn u u e r dtec n e t grlt n hpo er st nsae e c o o r iae RC weet cda c r igt F k i t o ya o n c n ai s i f a i o ts i r o S h n h i e o h t tn i t
2 stt o u nu C e s y H b i r a nv r t S iaha g 0 0 1 , . . hn ) 1 tu n i e fQ a t m hmir, e eNom l i s , h izu n 50 6 P R C i t U ei y j a
Ab t a t T e e c o s f ( ) i ru d t e H ̄ H( w r iv s g t u ig L P MP ( n ,n C S sr c : h at n o O  ̄ w t o n a C q s ee n e t a d s B3 Y , 2 f ) dQ I D r i p hg st ) i e n u a
ww wh bp ueuc w. x . . . k d a
C NH 与 o( 反应的量子化学及 电子密度拓 扑研究 Hz 3 P)
杨 丽娟
(华北电力大பைடு நூலகம், 河北 保定
孟令鹏

三氯氢硅歧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精馏制备硅烷

三氯氢硅歧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精馏制备硅烷

三氯氢硅歧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精馏制备硅

《三氯氢硅歧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精馏制备硅烷》
三氯氢硅歧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学反应,它的动力学研究对于制备硅烷等有机硅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反应的动力学主要包括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三氯氢硅歧化反应的速率通常是受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反应物的分子速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碰撞的频率,提高了反应速率。

另外,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也会增加反应速率。

这些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反应速率常数,并可以通过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在实际生产中,反应精馏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硅烷的方法。

通过在反应器中进行三氯氢硅歧化反应,并利用精馏技术将产物从反应物中分离出来,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硅烷。

反应精馏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温度和精馏塔内部的压力,以保证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此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的补给速度和反应混合物的分离方式等因素。

总的来说,三氯氢硅歧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对于制备硅烷等有机硅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反应精馏可以有效地获得高纯度的产物。

未来还可以通过细化反应机理、优化反应条件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

过渡态理论速率系数与标准态和热力学函数

过渡态理论速率系数与标准态和热力学函数

过渡态理论速率系数与标准态和热力学函数
郭思宇;孙如;徐敏敏;李淑瑾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22(50)18
【摘要】用热力学方法推导了选择标准浓度c^(■)(1 mol/dm^(3))和标准压力
p^(■)(10Pa)两种热力学标准状态时过渡态理论的速率系数表达式,及对于生成活化络合物反应的标准摩尔活化热力学函数在这两种热力学标准状态时的相互关系,这些结果对常见物理化学教材过渡态理论部分忽略之处给予了补充,并用研究案例说明了其应用,有利于物理化学过渡态理论的教与学和加深其应用的理解。

【总页数】3页(P188-190)
【作者】郭思宇;孙如;徐敏敏;李淑瑾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2.1
【相关文献】
1.过渡态理论的速率常数公式
2.用过渡态理论计算O(3P)原子和醇类分子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3.用过渡态理论研究O(3p)原子和酮类分子反应速率常数
4.变分过渡态理论对O(3P)+Hl→OH+l反应速率常数的研究
5.基于过渡态理论及密度泛函理论的SF6主要分解产物生成路径的反应速率常数计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直接法合成三烷氧基硅烷的研究进展_杨春晖

直接法合成三烷氧基硅烷的研究进展_杨春晖

烷基。其中以三甲氧基硅烷和三乙氧基硅烷最为
重要, 由二者通过硅氢化反应可合成出多种硅烷 偶联剂, 或通过岐化反应制备高纯硅烷气体 [ 1] , 也可用于制备有机 - 无机杂化材料等 [ 2] 。
目前, 工业上三烷氧基硅烷主要是由三氯氢 硅通过醇解反应制 得 [ 3] 。此法工 艺复杂、收率
低; 反应过程中伴有 大量的 H C l 产生, 腐蚀设 备、污染环境, 成本较高; 而且产物分离提纯较
套工业化规模直接法合成三甲氧基硅烷生产装置
后 [ 6] , 世界各国 都对此法竞相开 展研究。本文
在总结整理近几十年文献的基础上, 分析评价了 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的影响因素, 并展望了直
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的发展趋势和应加强的研究
方向。
1 直接法合成三烷氧基硅烷的影响因素 分析
111 原料 金属硅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硅粉粒径是影
关键词: 直接法, 三烷氧基硅烷, 硅烷偶联剂 , 反应器 , 硅, 醇, 铜 中图分类号: TQ 2641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4369 ( 2010) 01- 0050- 09
三烷氧基硅烷是合成 硅烷偶联剂的 重要原
料, 其化学通式为 H S i( OR ) 3, 美国、德国学者 倾向于 R 为包含 6 个碳 原子以下 的直链烷 基, 日本学者认为 R 一般为小于 4 个碳原子的直链
y RCH ( OCH 2 R ) 2 + H2 O
( 7)
2Si( OR ) 4 + H2 O
y S i( OR ) 3 S iO Si( OR ) 3 + 2ROH ( 8)
2H S i( OR ) 3 + H 2 O
y H S i( OR ) 2 S iO S i( OR ) 2H + 2ROH ( 9) 2H S i( OR ) 3 + S i( OR ) 4 + H2 O

硅烷偶联剂反应机理资料讲解

硅烷偶联剂反应机理资料讲解

硅烷偶联剂反应机理硅烷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作用原理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人们对其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但至今无完整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1.化学键理论。

该理论认为:硅烷偶联剂的结构通式为YRSiX3,R:烷基;Y:与聚合物反应的有机活性基团;X为与无机填料形成牢固化学键的亲水性基团。

这两种性质差别很大的材料以化学键“偶联”起来,获得良好的粘结。

这也是这类化合物被称为偶联剂的原因。

2.浸润效应和表面能效应,在橡胶的制造中,基料与被粘物的良好浸润非常重要。

如果能获得得完全的浸润,那么基料对高能表面物理吸附的粘结强度将远高于有机基料内聚强度,用硅烷偶联剂处理无机填料表面,会提高其表面张力,从而促使有机基料在无机物表面,会提高其表面张力,从而促使有机基料在无机物表面的浸润与展开。

3.形态理论。

无机填料上的硅烷偶联剂会以某种方式改变邻近有机聚合物的形态,从而改进粘结效果。

可变形层理论认为,可产生一个挠性树脂层以缓和界面应力;而约束层理论则认为,硅烷可将聚合物结构“紧束”在相间区域中。

根据Arkles提出的反应机理,硅烷偶联剂首先通过各种水分等发生水解,继而脱水缩合成为多聚体,再与无机表面的氢氧基发生水合,通过加热干燥,无机物表面发生脱水反应,最终被硅烷偶联剂覆盖。

与此同时,偶联剂的有机活性基团与聚合物进行反应,制得复合材料。

对于含氢氧基较多的无机填料,偶联剂的效果比较好。

Si69化学式为(C2H5O)3-Si-(CH2)3-S4-(CH2)3-Si-(C2H5O)3,其官能团是R-S4-R’,这种官能团在力的作用或高温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R-S4-R’→ R-S x+ S(4-x)-R’ (1≤x≤4)这两种自由基能够将填料与橡胶分子连接起来,产生偶联作用,同时还可能在反应过程种释放出硫自由基,与橡胶分子发生交联反应,从而提高了胶料的交联密度,表现出较高的定伸应力和硬度。

Si69可能与填料及橡胶之间发生的反应1.Si69先发生水解反应:(C2H5O)3-Si-(CH2)3-S4-(CH2)3-Si-(C2H5O) →→→H2O2.淀粉粒子表面和Si69之间发生反应3.在开炼时因机械作用引起的橡胶分子断链所得自由基与Si69及淀粉之间的反应4.反应停止为了更好地表示偶联剂在填料表面分散情况,如图所示偶联剂用量对拉伸强度的影响:当偶联剂用量少时,橡胶大分子受束缚小,易滑动取向,应力分布均匀,因而拉伸强度较大,随着偶联剂的量增加,偶联的大分子数增多,受束缚大,不易滑动,应力分布不均匀,拉伸强度下降,当用量继续增大时,过量的偶联剂填充于网络中,使得分子链易滑动取向,应力分布均匀,拉伸强度增大,而扯断伸长率与交联密度成反比,即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大,扯断伸长率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