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简介 北宋神宗赵顼生母高太后生平介绍
赵顼

赵顼
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针,宋英宗长子,生母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
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封光国公,后进封淮阳郡王、颍王。
公元1066年(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宋神宗,时年20岁。
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赵顼即位,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赵顼即位后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赵顼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8岁,共在位18年,庙号神宗,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漆侠认为:赵顼主持的熙宁变法是地主阶级的一个自救运动,在根本上是对抗农民的阶级斗争的;但它又在阶级斗争影响、推动之下,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劳动人民的要求。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认为:宋神宗的熙宁变法是以“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反面评价
王才忠认为:宋神宗是变法派的靠山,但他气魄不够宏大,思想不够深刻,性格不够刚毅。
《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
什么仇什么怨?高滔滔为何一再折磨宋哲宗,致使其25岁就英年早逝

什么仇什么怨?高滔滔为何一再折磨宋哲宗,致使其25岁就英年早逝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北宋王朝陷入皇位纷争旋涡,在高滔滔等人的运作之下,神宗皇帝年仅九岁的儿子赵煦继位,史称宋哲宗,因为赵煦年纪尚小,高滔滔开始垂帘听政,逐渐掌握宋朝的军政大权。
高滔滔画像高滔滔是谁?高滔滔在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被称为“女中尧舜”。
她是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生母,哲宗的奶奶。
在我国古代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定:即后宫不得干政,但是在历史中,不乏女强人的出现,比如唐时有武则天,清时有孝庄皇后,在此时,高滔滔便是一个手握权柄的女人,虽然高滔滔自诩好静,不愿插手朝中之事,但是哲宗年纪尚小,不能亲政,高滔滔自然有充足的理由来掌控全局,垂帘听政便有了合法性。
垂帘听政高滔滔如何“折磨”哲宗都说奶奶最疼的就是孙子,但是高滔滔这个奶奶,对待小哲宗却是十分“严酷”。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一说。
哲宗才九岁,高滔滔便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让他在自己的一处阁楼中就寝,并派了几十个年长的侍女伺候他的起居,也不知这样做是照顾还是软禁监视,年幼的哲宗就是在这种禁锢自由的地方成长起来。
宋哲宗画像等到哲宗13岁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宫里传出哲宗寻找乳母的谣言,谣言越传越离谱,有人说这是小皇帝要搜寻美女,故意以寻找“乳母”为借口,大臣们听说这件事情之后,上奏给高滔滔,高滔滔知道后马上把哲宗身边的宫女叫过去严厉斥责。
等宫女们回到哲宗身边,哲宗发现她们个个面如土色,都不敢大声说话。
本来劝导皇帝少近女色是正常的,但是仔细想想,哲宗此时才13岁,一个小孩子,怎么会让人搜罗美女?这些上奏的大臣居然还相信了,哲宗本来是一个少年老成的孩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早熟,这样的人一般比较敏感,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性格开始变得沉郁。
宋人上朝哲宗虽然年纪小,但是早慧,加之比较叛逆,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高滔滔的不满,在上朝的时候,大臣们奏事往往只和太后高滔滔禀告,哲宗只能在后面看着,时间长了,有一次天宗突然说“大臣上朝,我只能看到他们的屁股和后背了”,这恐怕是哲宗在表达不满。
历史趣谈:宋朝宋神宗赵顼的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宋朝宋神宗赵顼的生平简介导语:神宗名顼,原名仲鍼,英宗长子,生母为高皇后。
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立为皇太子。
英宗死后继位。
在位19年,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
神宗神宗名顼,原名仲鍼,英宗长子,生母为高皇后。
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立为皇太子。
英宗死后继位。
在位19年,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
神宗继位之时,宋朝统治将近百年。
宋初制定的许多政策,其弊端已经渐渐显露出来,官场腐败盛行,财政危机日趋严重,百姓生活困苦,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辽、西夏在边境虎视眈眈。
面对这种情形,神宗对太祖、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
年轻的神宗有理想,勇于打破传统,他深信变法是缓解危机的惟一办法。
在王安石的辅助下,开始了一场两宋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对赵宋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神宗进行变法并非一时冲动,早在少年时代,神宗就已经心怀壮志,希望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在成长的过程中,神宗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直接决定了他当政之后务实、创新的治国理念。
富国强兵:神宗与王安石的理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
庆历二年,22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历任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地方官。
在任期间,他体察民间疾苦,对基层社会情况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
这为他此后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王安石文学造诣也十分深厚,与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赞叹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意思是后来人是无法超越王安石的文学成就的,评价之高,不难。
高滔滔以太皇太后身份执政九年被尊称“女中尧舜”

[键入文字]高滔滔以太皇太后身份执政九年被尊称“女中尧舜”尧、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代明君,女中尧舜,顾名思义,女子中的贤明人物,一般是称赞执政期间政绩卓越的女子,现在要介绍的这位女子,史书就尊称她为“女中尧舜”,足见其政绩卓越,她就是宋英宗赵曙的皇后高滔滔。
高滔滔(1032年—1093年),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曾祖父高琼、祖父高继勋均为宋初名将,父不详,母为北宋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姨母为宋仁宗赵祯的曹皇后,可以说,高滔滔的家世相当显赫。
高滔滔因生母早亡,曹皇后视她如亲生女儿,把她带在身边抚养,当时的太子宋英宗也年幼,两个小孩刚好同岁,于是宋仁宗对曹皇后说两人长大后为其赐婚,曹皇后非常高兴,就这样,宋英宗与高涛涛青梅竹马,长大后,宋仁宗和曹皇后为两人主持婚礼,高滔滔成为太子妃,两人婚后很恩爱。
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宋英宗继位为帝,册封高滔滔为皇后,但好景不长,宋英宗在位仅五年,就于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病逝,其子赵顼(xū)继位,是为宋神宗,尊生母高皇后为太后,辅助宋神宗理政,因高滔滔自小在宫中长大,见识很多,学到很多,对她执政有很大帮助。
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宋神宗病逝,其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尊高太后为太皇太后,并经文武大臣商议,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高太皇太后执政后,展现卓越的政治才能,励精图治,勤勉克己,她废除王安石变法,革除王安石变法中的弊端,重用司马光等人,重整朝政,她执政虽短短九年,北宋王朝政治清明,国家繁荣,百姓安乐,是北宋王朝又一盛世,与宋仁宗时期的“仁宗盛治”相比毫不逊色。
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皇太后病逝,终年62岁,宋哲宗上谥号“宣仁圣烈皇太后”,与宋英宗合葬,因其卓越政绩,后世尊称她为“女中尧舜”。
(摘自《宋史·英宗1。
宋英宗赵曙与最爱的女人皇后高滔滔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英宗赵曙与最爱的女人皇后高滔滔的故事
导语:宋英宗赵曙是宋太宗赵广义的重孙子,是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的的第十三个儿子。
宋仁宗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早夭,所以帝位后继无人,在公元1035
宋英宗赵曙是宋太宗赵广义的重孙子,是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的的第十三个儿子。
宋仁宗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早夭,所以帝位后继无人,在公元1035年的时候,赵曙就被宋仁宗接到了皇宫中抚养,还给他赐了名字叫做赵宗实,还让曹皇后抚养赵曙。
1058年,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又向仁宗提了要立储君,仁宗说后宫又有怀孕的,此事等等再说。
结果没多久,后宫确实有人生产,但是后来生出来个女孩。
1062年,赵宗实被立为皇太子,后改名为赵曙。
赵曙听到诏命后称病,想推辞不当这个皇子,还请人撰写奏疏,奏疏上了十多遍,但是宋仁宗还是没有同意,还下诏让同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古等人前往劝告赵曙服从皇命,于是众臣到赵曙卧室扶起他送入皇宫。
赵曙这才勉强答应做皇太子,还吩咐自己的人说:“谨慎地守好我的房子,等皇上有了后嗣,我就会回来住。
”
1063年,宋仁宗逝世,曹皇后昭告了宋仁宗的遗诏,让赵曙继承皇帝位。
后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
赵曙即位之后就开始断断续续的生病,由于生病所以政务上面就由曹太后来垂帘听政。
一些宦官就常常向曹太后说赵曙的坏话,致使两宫之间产生了嫌隙后。
韩琦、欧阳修在这中间好言相劝,两人关系才有所缓和。
后来宋英宗身体痊愈之后就自己亲政,在1066年的时候立了自己的儿子赵琐为皇太子。
一年之后赵曙就因病去世了。
宋英宗赵曙在位时间是不是太短了
生活常识分享。
后宫故事-宣仁太后高氏简介 高太后是怎么死的?

后宫故事-宣仁太后高氏简介高太后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高氏尊号:宣仁圣烈太后又名:高太后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北宋出生时间:公元1032年去世时间:公元1093年相关事件:元佑更化相关人物:司马光、文彦博宣仁太后高氏,实际上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说的高太后,那位对于宋神宗和宋哲宗两任皇帝过渡期间的政治格局影响极大的女人。
高太后是宋朝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女人,宋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新旧两派斗争,最终消减国家实力,便有她的一部分原因。
高太后生于公元1032年,去世于公元1093年,是北宋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继承皇位之后,尊为皇太后。
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承皇位之后,被尊为太皇太后。
若是看高太后一生的历史,也算是一段非常传奇的人生。
宋仁宗明道二年,高氏在亳州蒙的一个官宦世家出生。
家世显赫,自幼生活富贵,但是与其他官宦人家的姑娘不同的是,高氏有一个当太后的小姨。
也就是宋仁宗时期的皇后,曹太后。
因为曹太后的原因,高氏四岁的时候就被接入宫中生活,后来更是理所当然的进入后宫,成为宋英宗的女人。
公元1065年,高氏被册封为皇后,宋神宗继位之后,尊为皇太后。
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还在人世的高太后于是又上了一个台阶,为太皇太后。
依据宋神宗遗诏,宋哲宗继承皇位。
宋哲宗上位之时,年仅八岁。
一个八岁的小儿,来管理一个庞大的王朝,自然是不现实的事情,于是遵照历史习俗,由皇太后垂帘听政。
当然当时高太后还在,所以除了皇太后向氏之外,高太后也是垂帘听政的一员。
因为地位的原因,向氏实际上是作为高太后的附庸,国家的朝政大权基本上是掌控在高太后手中的。
两宫太后对于宋神宗时期推行的熙宁新政都是反对的,所以等到高太后执掌国家大权之后,打压新党人氏,启用旧党人员。
她任用司马光为宰相,文彦博、吕公著等人也相继上台,掌握了朝政,司马光等人任用刘挚、王岩叟等人为谏官。
在高太后当政之时,旧党人士重新执掌国家大权,主宰权利的中心。
旧党上位之后,废除新党在宋神宗时期推行的新法,打压新党人士。
史上的几位女强人皇太后北宋高太后...

史上的几位女强人皇太后北宋高太后: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毫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1065年被册封为皇后。
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宋哲宗继位,因哲宗年幼。
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
高太后以崇尚节俭,办事公正特别是注意约束外戚和严守封建妇德而著名。
她汲取五代时期封建伦理道德的沦丧,权臣武将跋扈横行甚至弑上篡位的教训,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特别注重宣扬儒家的封建礼教伦常观念。
社会上也形成了一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潮,即程朱理学。
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
1093年病死,实际执掌朝政9年。
北魏冯太后:名淑仪,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
文成帝死后,献文帝继位,冯皇后被尊为冯太后,首次临朝称制。
献文帝长大成人后,冯太后还政于朝。
公元471年,5岁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476年,冯太后再次临朝称制。
冯太后是一位开明的政治家,她鼓励孝文帝矢志改革,富国强兵。
在冯皇后的引导和全力支持下,孝文帝颁布实施了《三长制》和《均田制》。
在这些改革措施的激励下,北魏王朝国力日渐强大,经济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
冯太后统控江山长达25年,堪称女强人。
东汉邓太后:邓绥,东汉和帝刘肇皇后,南洋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和帝死,她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
她焦心勤勉,明辨是非、亲断冤狱,关心人民疾苦,重视教化,惟为国家大事。
曾六次大赦天下。
继续执行明帝以来的一贯政策,不断假民公田和赈济灾民,并数次免除全国或部分地区的田租、赋役。
她还曾数次诏减后宫费用,在东汉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时期,她的执政还是比较清明的。
121年死,临朝执政16年。
秦宣太后:史上最早的“女皇帝”非她莫属。
太后专权,也自她始。
她以太后身份统治秦国长达三十六年之久,大大发展了国力。
“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
宣太后名芈八子,生于楚国大世族,初进宫廷,芈八子生性单纯,对政治一无所知,但在被秦王命令质燕期间,命运的沉沦让她开始反思,认真观察各国格局。
宋哲宗为何曾一度要废掉祖母高太后?高太后做了什么?

宋哲宗为何曾一度要废掉祖母高太后?高太后做了什么?哲宗赵煦,原名颍是神宗赵顼的第六子,母亲是朱德妃。
哲宗既非嫡出,又非长子,因神宗去世时,赵煦的5个哥哥早夭,他年纪最大,因此被拥立为帝,时年仅10岁,由其祖母高太后(英宗皇后)垂帘听政。
但高太后听政时,一手包揽政务,哲宗倍受冷落,形同影子。
他亲政后,努力摆脱高太后的阴影,施展自己的抱负,却在25岁时早逝,留下了许多遗憾。
哲宗在位只有16年时间,但这时却是北宋党争最激烈最残酷的时期,无论是元v更化,或是绍圣亲政,从神宗时起就支持变法和反对变法的大臣们仍在互相攻击,甚至将普通的政见之争上升为意气之争,还一度使得哲宗欲追废祖母高太后,北宋的政治走入了一个歧途,而这一切都要从高太后垂帘听政谈起。
王赵蛭皇储,由皇太后高氏暂时听政,神宗表示同意。
高太后出身尊贵,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姨母是仁宗曹皇后。
幼年时,高太后与英宗都住在宫中,曹皇后视她如亲生女儿。
后来,仁宗和曹皇后亲自为两人主持婚礼,当时有天子娶媳,皇后嫁女之说,这种世家与皇室之间的联姻无疑有助于巩固高氏在宫中的地位。
高太后经历了仁、英、神三朝中发生的仁宗立储、英宗濮议风波和神宗熙丰变法等事,政治经验很丰富,她在保证哲宗继承皇位一事上起了重大作用。
神宗生病时,他年龄最大的儿子延安郡王赵虿10岁,而两个同母弟弟却年富力强,雍王赵颢36岁,曹王赵f30岁,论声望、地位和出身,两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有资格做皇帝。
当时,大臣蔡确和邢恕也有策立二王之意,他们曾想通过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达到目的。
邢恕以赏花为名将二人邀请到自己府中,对他们说神宗的病情已无回天之力,延安郡王年幼,雍王和曹王都很贤明,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
高公绘大惊,明确表示,这是邢恕想陷害他们全家,急忙与高公纪一起离开邢府。
蔡确和邢恕见阴谋难以得逞,便决定拥立赵颍以夺策立之功,并趁机除掉与蔡确有矛盾的王。
蔡确在与王同去探望神宗时,问王对立储之事有何看法,暗中却派开封知府蔡京率杀手埋伏在暗处,只要王稍有异议,就将他杀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高太后简介北宋神宗赵顼生母高太后生平介绍
高太后简介:宣仁圣烈皇后(1032年-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母亲,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
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
治平二年(1065)英宗册封其为皇后。
元丰八年(1085年)其子神宗死后,立哲宗,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复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
高太后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l032年)出生于一官宦世家,其小姨为曹太后(仁宗皇后)。
她4岁时被接入宫,公元1065年被英宗册封为皇后。
宋英宗赵曙与皇后高氏是
一对青梅竹马的恩爱夫妻。
赵曙是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仁宗赵祯的侄子,而高氏是曹
后姐姐的女儿,两人自幼被选入宫。
当时宫中人都称赵曙为“官家儿”,高氏则为“皇后女”。
赵曙十六岁时得聘高氏为妇,因仁宗皇子夭折,赵曙后来得以即位为帝,高氏也
顺理成章地入住中宫。
赵曙与高氏婚后鹣鲽情深,高氏为他诞下了四子四女,皇帝所有的子女皆由皇后所
出不是常见的事,但对赵曙来说也不奇怪,因为他很可能没有妃嫔。
在《宋史》、《长编》、《续资治通鉴》乃至其余宋代笔记里都没有他晋封妃嫔的记载,倒是在蔡京之子
蔡绦所著的《铁围山丛谈》中曾提及英宗“左右无一侍御者”。
英宗治平年间,一向多
病的赵曙身体好转,但皇后仍不让他临幸宫人。
曹太后觉得不妥,就让亲信悄悄劝皇后:“官家即位已久,如今身体又已痊愈,怎么可以左右无一侍御者呢?”高皇后听后颇
不高兴,回答说:“去跟娘娘说,我嫁的是十三团练,又不是嫁他官家!”十三团练是指
赵曙,他在濮王诸子中排行十三,仁宗在位时长辈皆唤他“十三”,仁宗封他为团练使。
这段话后来传至宫外,成了士大夫们八卦的笑料,大概都觉得英宗乾纲不振,以致
皇后强悍如此。
但赵曙虽然有点优柔寡断,却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倔起来也敢跟养母
曹太后作对,他能尊重皇后到按她意见不纳嫔御的地步,应该归功于那段青梅竹马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