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件+检测)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

高中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件+检测)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

导学三 认识中国“世代传习”与英国“专利保护”
史料一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 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但同时 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 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 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史料二 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订专利法 (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 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难怪韦伯说, 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 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大国崛起》解说词
问题:如何理解史料所描述的学者对英国现代化发展的原因。
提示:(1)学者认为英国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偶然性,是一个“原 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 然完成现代化。
(2)实际上,英国现代化是英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 阶级革命及建立的民主制度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封 建势力强大及传统文化所决定的;而且英国首先具备工业革命 的基本条件。
问题:依据史料说明殖民制度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什么作 用?
提示: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为工场手工业提供了垄断市 场;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导学二 对英国的现代化原因的认识
史料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 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 展的秘密之门,这一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 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 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 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 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件+同步练习+专题整合+综合测试,打

(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件+同步练习+专题整合+综合测试,打

专题五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与宋元时期相比,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输出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制瓷技术进步B.明清政府放宽了对外贸易的限制C.新航路的开辟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为东西贸易提供了新的通道,且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所以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输出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

“制瓷技术进步”与对外贸易扩大没有直接联系,A项不选。

明清时期多实行“海禁”政策,B项不选。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产生在纺织业领域,且发展极为缓慢,与对外贸易扩大无明显联系,D项不选。

2.下列航海家所带船队穿越印度洋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能力。

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横越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麦哲伦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到达了好望角,达·伽马则绕过非洲经印度洋到达印度。

因而,符合题意的是②④。

3.有人说: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不是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答案】 B【解析】“西欧人的发财梦不是梦”,这句话是说15世纪的欧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各种条件。

4.(2014·黑龙江哈六中)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联系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答案】 A【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西班牙与葡萄牙两国开辟新航路获取了大量的财富,但并没有成为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的积累,而被王室用奢侈生活,财富流入欧洲其它国家,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件+同步练习+专题整合+综合测试,打

(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件+同步练习+专题整合+综合测试,打

专题五第3课一、选择题1.(2014·德州乐陵一中)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

这里作者强调的是()A.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胜出”的关键B.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发展的重要性C.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改变了西欧D.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答案】 A【解析】注意时间,材料突出的是18世纪中叶以后东西方差距日益加大,再结合“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可知A正确。

2.(2014·南昌三中)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中写道:“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

”下列属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因素的有()①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③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④手工工场的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①项错误,应该是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②③④都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故选A。

3.(2015·河北正定月考)英国棉织品在1784-1786年间仅占英国出口总额的6%,但到19世纪初就占到了42.3%。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衰落B.纺织技术的进步C.世界棉纺织品需求量增长D.英国在殖民斗争中获胜【答案】 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是在棉纺织业领域开始的,棉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这一部门的迅速发展,故出现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

故应选B。

4.(2014·包头三十三中)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

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答案】 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时作业3及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时作业3及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三“蒸汽”的力量[ 课程标准]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1.条件(1)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 ___________ 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2)_________ 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3)_________ 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 政治保障:________________ 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英国工业革命(1) 开端:18 世纪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________________ 业开始,诞生了近代机器大工业;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 _______________ 制度,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

(2) 动力革新:瓦特总结前人的经验,制成了 ___________ 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3)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 __________ 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1825 年,英国人_______________ 利用蒸汽机牵引列车试验成功,人类陆上交通进入蒸汽动力时代。

3.工业革命的扩展:1825 年,英国取消______________ 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

工业生产的标准化使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4.工业革命的影响(1) 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 社会结构: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 _______________ 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__________ 进程。

(3) 职业结构:机器的使用使相当多的人从直接生产中被排挤出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检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2练习试卷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检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2练习试卷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检测试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船水平的提高D.宗教扩张的狂热答案 B解析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海外贵金属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其经济根源,故B 项正确。

2.(2017·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C.工业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答案 B解析新航路开辟的价格革命指的是金银的贬值与物价的上涨,这与材料描述的现象显然是不相符的,故A项错误;商业革命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欧洲商业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的进行并没有促使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故C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只是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而并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3.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依此论述,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商路的阻遏B.葡萄牙和西班牙充当了急先锋C.“传播上帝福音”是精神动力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答案 A解析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发展,传统商路受阻是开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最先开始进行海外探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与西班牙,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宣传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麦哲伦船队进行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三“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三“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三“蒸汽”的力量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下列属于英国“变革”内容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工业革命的开展D.1832年的议会改革解析:选C。

据“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可知题干内容存在的时间为法国大革命期间,即1789年前后,此时英国平静而深刻的变革应是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同法国大革命时段不一致,故A项错误;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时间同题干时间不符,故D 项错误。

2.“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这主要说明( )A.英国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B.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的传统农业C.传统道德观念对英国社会束缚较少D.工场手工业在英国获得不断发展解析:选A。

据“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可知材料的主题围绕工业发展的条件展开,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圈地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讨论的中心不是英国社会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具体讲述当时英国手工业的具体经营形态,故D项错误。

3.1830年,曼彻斯特已发展为英国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中心,其主导产业是( ) A.畜牧业B.棉纺业C.毛纺业D.种植业解析:选B。

畜牧业、毛纺业、种植业是传统行业,依据“新兴经济中心”,故A、C、D三项错误;依据史实,当时的曼彻斯特棉纺织业是支柱产业,故B项正确。

4.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举例说:“美国西北部的农民其居住地离优良的机械商店也许有几百里之遥,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机械的号码和所损害的机械上的部件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一件新的机械部件,他自己就能够将它安装上。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

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

这说明当时英国()A.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C.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

钢铁价格的变化突出反映了A.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B.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C.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D.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3.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声称“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

其主要目的是A.积极应对与欧洲大陆强国的海权争端B.为《航海条例》的颁布提供理论基础C.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霸权制造借口D.致力于与欧洲各国开发海洋实现共赢4.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D.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5.“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这段话的作者认为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C.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D.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6.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7.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B.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8.“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五 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时间:4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
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开始。”对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中的“工业资本”是指机器大工业确立后的工业资本 ②导致荷兰衰落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1520 年 11 月”和地点“太平洋”可判断这是麦哲
伦的环球旅行,它证实了地球是圆的,故选 B 项。
答案:B
高考 地理 历史
6.(2018·江苏苏州五中期中)考狄在其论文中提出:“从此之后,亚洲贸易
主导者,排除;图片反映的是非洲沿岸信息,而不是非洲大量土地被欧洲列强瓜
分,排除 B 项;海上丝绸之路并未联系图中所有地区,排除 C 项。所以选 D 项。
答案:D
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和受害国。如果追
究责任的话,那么谁对烟草传入中国负责(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列说法中,反映中美洲土著人立场观点的是( )
A.发现了“新大陆”
B.证明了“地圆学说”
C.找到了“无主地”
D.“噩梦开始了”
解析:对整个欧洲人来说是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新大陆”;对殖民者来说
则是发现了可以殖民的“无主地”;对当时美洲的印第安人来说,欧洲人给他们
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即“噩梦开始了”;进行了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麦哲伦,与
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 三 “蒸汽”的力量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而欧洲大陆上其他国家,如法国、俄国、德国等国家,他们在本国的农村或是建立起资本主义小土地所有制,或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英国工业的发展是以忽视农业发展为代价的 B.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基础 C.工业化推动英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D.资本主义大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土地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自耕农大量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由此可知,资本主义大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8·广东翠园中学期中)英国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珍妮机”属于( ) A.织布机 B.纺纱机 C.蒸汽机 D.交通工具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珍妮机”是纺纱机,故B项正确;“珍妮机”不是织布机,故A项错误;“珍妮机”也不是以蒸汽为动力,不是蒸汽机,故C项错误;“珍妮机”也不是交通工具,故D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3.“上天赋予人以光荣的职能,使他能以聪明才智大量提高自然的生产,并以尽可能小的劳力支出将它们造成舒适的、雅致的器物——这一状况是不可否认的工厂制的基础。”安德鲁·伍尔所说的“工厂制的基础”指的是( ) A.资金 B.技术 C.机器 D.市场 解析:从材料中“以尽可能小的劳力支出将它们造成舒适的、雅致的器物” 可知该“器物”节省劳力,可排除A、D两项;从手工工场向工厂制过渡过程中,由于机器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故C项最佳。 答案:C 4.(2019·全国卷Ⅰ)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解析:由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排除B项;C项错在“取决于”,故排除;D项错在“各阶层广泛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大多来自一线工人,故排除。 答案:A 5.(2019·辽宁本溪一中月考)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 ) A.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 B.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 C.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D.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中“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是指工业革命之后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代替了以前的重商主义,即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故答案选B。A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C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但与材料不符;D项说法不全面。 答案:B 6.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是受经济学家的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 ) A.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B.确立国际经济交流准则 C.贯彻自由贸易理论 D.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国家利益,故选D项。 答案:D 7.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是1∶2,到19世纪初上升为2∶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入城市 B.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英国 C.大批人口前往殖民地 D.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人口布局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比例上升,故D项正确;圈地运动是工业革命的条件之一,且与题干时间“19世纪初”不符,故A项错误;当时英国没有大量外来移民,故B项错误;大批人口前往殖民地与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D 8.下表为英国在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造成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严重萎缩 B.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C.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 D.大量外来移民涌入城市 解析:据材料“英国在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英国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发生,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工业革命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城市人口百分比逐渐高于农村,故C项正确;圈地运动是农村人口百分比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农业生产的严重萎缩,故A 项错误;同样,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也不符合所学知识,故B项错误;外来移民涌入城市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C 9.(2019·广西平南中学高三月考)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B.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C.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解析: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等字眼意在说明殖民扩张是会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的,选项C符合题意,正确;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非自由劳动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就业机会而非海外市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生产有利于英国人民就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10.(2018·山东滨州中学开学考试)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说明( ) 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健全 C.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社会问题,这推动了英国政府职能健全,故B项正确;“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政府职能健全的背景,故A项错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这属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19 世纪中叶没有这一模式,故C项错误;“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故选B项。 答案:B 11.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改变这些政策( ) A.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B.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 C.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 D.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 解析:《谷物法》是英国于1815年至1846年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借以“保护”英国农民及地主免受来自从生产成本较低廉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航海条例》是英国为打击荷兰海上贸易,保护英国贸易,于1651年颁布的立法条例。这些政策都体现了英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政策随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而废除,有利于提高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2.(2018·江苏苏州五中期中)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解析:从“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了人们发财致富的梦想。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油腻的阴沟、人性在这里……最粗野;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殖民地的掠夺等一系列问题。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D项表述最为全面,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全面,排除。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19世纪一位医生对英国煤铁矿区中心太恩河畔新堡的描述 材料二: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构成(单位:人) 男主人 女主人 孩子 帮工 学徒 女仆 1 1 3 4 2 2 ——《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 材料三:随着大工业的兴起,人们大多从事手工业、商品生产等市场经济活动,美国的家庭不再具有男耕女织的特点。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美国家庭生产职能逐渐消失。同时随着社会中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家庭的教育职能转到社会中。……在工业革命以前,家庭发挥生产和分配产品与服务的职能,而工业化则将家庭的这一职能转移到了社会,家庭转而成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心。此外,就家庭的派生职能而言,家庭在宗教、娱乐和保障方面的作用,也逐渐为相应的社会机构所替代。 ——邢瑞《论工业革命对美国家庭变迁的影响》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哪一社会问题?其原因是什么?(8分) (2)对比材料二、三,概括工业革命后西方家庭职能的主要变化,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18分) 答案:(1)问题:工人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财富,生活悲惨。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解决好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增大。 (2)职能的变化:消费职能增强;生产职能逐渐消失;教育、宗教、娱乐和保障方面的职能转移到社会中。 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取代手工作坊;学校教育发展以及社会的宗教、娱乐功能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14.(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