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_1.2_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_1.2_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昆虫的特点:
1、身体分为头、胸、腹 2、两对翅 3、三对足
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 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他 脚的构造有什么关系?
这是因为苍蝇 的足的末端爪垫 多毛,并能分泌 粘液。
马蝇的复眼
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小眼组成称之为复眼。复眼对光和闪烁特敏感。
蚊子的复眼
蜻蜓的复眼
繁殖最快的昆虫
昆虫往往多子多孙,而繁殖最迅 速的是蚜虫。全世界已知蚜虫种类 有2000多种,我国估计有600种以 上。
以棉蚜为例: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4-5天就能繁 殖一代。作“母亲”的生下“女儿”才4-5天就做起 “外婆”起来了,所以他们经常是六七代同堂。一只 棉蚜虫一年能繁殖二三十代。
有人估计,一只孤雌胎生的棉蚜自6--11月中旬的 150天内,如后代都存活,那可达到 6726233380742亿个。如果这些蚜虫平铺起来,相 当于地球面积的1.3倍。
蚜虫
草蛉幼虫
当堂检测题
一、判断题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3、一般观察蚜虫在12月份比较合适。 (× ) 4、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5、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6、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7、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8、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
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 身体构造和本领。
从重量来说,世界上最重的昆 虫是热带美洲的巨大犀金龟(鞘 翅目犀金龟科)。这种犀金龟从 头部突起到腹部末端长达155毫 米,身体宽100毫米,比一只最 大的鹅蛋还大。其重量竟有约 100克,相当两个鸡蛋的重量。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放大镜的昆虫世界|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放大镜的昆虫世界|教科版

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2、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工具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

激发学生使用放大工具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2学情分析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因此有许多丰富的可供观察的内容。

但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工具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

现在用放大工具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重点:使用手持显微镜和PAD观察蝴蝶的身体结构,并将结果上传到云端。

难点:掌握和运用手持显微镜和PAD的使用方法。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环节——印象蝴蝶活动准备:约1分钟昆虫视频,学生前测活动过程:1、课前在无指导的前提下请学生画出印象中的蝴蝶,展现学生前概念。

2、播放昆虫视频,激发学生对昆虫和蝴蝶的回忆3、课件出示多张学生前测,每个学生的前概念都有偏差,让学生的思维在展示中碰撞,激发火花。

活动2【活动】主体环节—微观蝴蝶活动准备:蝴蝶标本、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每位学生一份活动过程:(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蝴蝶标本1、先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两两合作,边观察边在PAD上记录。

注意事项:a、注意正确使用放大镜b、音乐响起时,请及时提交你的记录。

c、标本很脆弱,请务必轻拿轻放2、交流观察发现3、思考: 用放大镜观察,相比肉眼有什么不同?(二)用手持显微镜观察蝴蝶标本1、使用手持显微镜观察蝴蝶标本(1)使用要求(观看操作微视频)将标本盒观察面朝上,将观察支架放在标本盒上,打开手持显微镜,看到灯亮了。

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科版 17张

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科版 17张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观察步骤

显微镜
1.擦拭载玻片与盖玻片
2.用胶头滴管吸取表层的草履虫营养液,滴于 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 4.用滤纸吸出多余水分
取镜与安放
对光
安放装片
调焦
先下降镜筒
调节粗准焦螺旋
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低倍镜转高倍镜
将物体移至视野中央
换物镜
学科学段:科学六年级 教材版本:教科版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这是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微观世界,显微镜的发明使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扩展到了微观世界。 我们观看几张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片
显微镜的由来
1665年,胡克自己设计制造了一架由上 下两块透镜组成的复式显微镜,观察了栎 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 造,并为这些蜂巢状的小室起名为 “cellar”。细胞的英文“cell”即为他 所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他所观察到的只是纤维质的细胞壁, 并非完整的活细胞,但这一发现开创了显 微镜以后的发展方向。同年,他发表了 《微观画集》一书,展示了他在显微镜底 下看见的昆虫器官的精细图案。此外,他 还对显微观察进行了最早的论述,并详尽 无遗地说明了有效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向下移动装片
小心不要压破装片 重新对光
观察 整理
注意事项
1.吸取培养液表层的液体 2.尽量吸出多余水分 3.对光时根据光照强度选择反光镜 4.调焦时要慢要稳 5.转换物镜要小心

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三套)

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三套)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一、教材简析: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镜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

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

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造”;第二部分是“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

二、教学背景: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

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教师复习谈话:我们曾经细致地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等小动物,它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回忆并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刚才提到的昆虫清晰的图片)教师: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活动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师:昆虫是地球生物中一个庞大的家族,占了已知动物种类的2/3以上,也是已知植物种类的3倍左右。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现在就利用我们桌上的昆虫标本来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纸上。

(在观察时,记录纸上写明要求观察的是某些昆虫的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

)分组观察各种昆虫的标本:重点观察肢体,例如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六年级科学下册_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科版ppt(19张)标准课件

六年级科学下册_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科版ppt(19张)标准课件

合成刺吸式构
造,能插入蚜
3
虫体内,它吧

蚜虫的体液吸

感 后还会把蚜

虫的空壳粘在 自己背上做伪

装,成了披着

蚜壳的狮子
1 产 卵 的 草 蛉
顶部“开
4
始”面板 中可以对

字体、字

号、颜色、 行距等进

行修改。

建议正文 8-14号字,

1.3倍字间

距。

02蚜虫的天敌蚜狮
2 草 蛉 的 卵
本课内容
01
奇特的身体构造
蝴蝶的翅、蝇的 眼、蟋蟀的耳昆虫的 触角等你都知道是什 么样子的吗?
这节我们来观察 学习。
02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 对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 深入的观察,并进行记 录和描述。
小结: 昆虫的触角
蝴蝶的触角
雄蛾的触角 天牛的触角
蝗虫的触角
昆虫的触角:
蟋蟀蝗虫的触角成丝状,蝴蝶 的触角成棒状,雄蛾的翅膀成 羽毛状,天牛的触角成鞭状。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01
奇特的身体构造
01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A 蟋蟀的耳朵
C 蝴蝶的鳞片
B 蝇的复眼
D 昆虫的触角
• 你们能发现这些细节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会使用放大镜,现在我们用放大 镜观察身边的小动物。
A蟋蟀的耳朵
蟋蟀的耳朵不是长在头部,而是生在前肢的小 腿上,呈裂缝状,叫鼓膜器。里边有特殊的 “录音器” 一一感觉细胞,贯穿着神经。
蚜 虫 和 它 的 天 敌 草 我们学习了四种代表性的昆虫的触角,回忆下都有哪四种

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能力目标:1、知道蚕蛾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足及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结构.2、了解蚜虫和草蛉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放大镜,知道了放大镜的构造、作用及其用途,还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板书:放大镜)问:我们可以用放大镜将蚂蚁的腿放的和大象的腿那么大,放那么大有什么作用呢?师小结:能给于我们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细节观察。

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观察像蚂蚁一样的动物。

(板书完整课题: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要求学生一起把完整的课题读一下。

二:研究蚕蛾的生活习性1、打开ppt第一页显示蚕蛾的图片。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假如给你一个这样的标本,你能观察它的什么?(预测:学生会回答观察它的:头、胸、足、触角、翅等。

)这些都属于它的什么呢?(板书:身体构造)2、那么,用放大镜观察蚕蛾的这些身体构造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演示观察标本时一定要注意:放大镜离标本远一点,由远及近的观察,不能用力的触碰标本,以防标本损坏。

)3、观察蚕蛾的触角和翅,按照实验记录单,选择蚕蛾的触角或者翅其中之一,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单子上。

4、请研究蚕蛾触角的同学汇报一下你的观察结果。

(从一对触角,羽毛状,基部大,末端渐细,黑色,在头前部的中间位置等方面回答)5、其中关于蚕蛾的触角的形状引出蝗虫、蝴蝶、天牛等昆虫的触角形状。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l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l教科版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

(2)培养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到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记录观察到的昆虫的细节和生活习性。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法【课前准备】放大镜、昆虫标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动画电影《昆虫总动员》片段。

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本节课,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吧!二、探究新知(一)奇特的身体构造我们都知道苍蝇,它为什么可以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呢?这和它的脚的构造有关。

苍蝇的足的末端爪垫多毛,并能分泌粘液。

每种昆虫都有着奇特的身体构造。

今天让我们一起用放大镜来观察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蝇的眼、昆虫的耳朵、蝴蝶的翅膀、昆虫的触角。

1. 昆虫的眼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

蝇的眼是复眼。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一个六角形。

不同昆虫的小眼数目是不同的。

蜻蜓有1万~28万个小眼,它可以看到1米~2米的物体;蝴蝶有1.2万~1.7万个小眼;家蝇的复眼由4千个小眼组成,它只能看到40毫米~70毫米的物体。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小眼的构造很精巧,每只小眼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整个眼睛看物体就像一个拼凑物。

但是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

2.昆虫的耳朵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

在放大镜下观察会发现: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雄蛾的耳朵长在胸、腹之间凹处;雄蚊、蚂蚁的耳朵长在触角上。

教科版科学六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科版科学六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科版科学六级下册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你知道吗?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 家,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 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 昆虫有趣的事情,著有《昆虫 记》。
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 们的身体构造。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看 看我们能发现什么?
触角是主要的感觉 器官,有嗅觉、触觉和 听觉的功能。
谢谢大家!
5、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6、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7、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8、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10、昆虫的触角能够辨别各种气味。(√ ) 11、蚜虫靠吸食植物的汁液存活。( √)
把我们的发现整理成观察报告
草蛉的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蚜虫以及其他危害农作物
的小虫,尤其是幼虫十分擅长捕食蚜虫,素有“蚜狮”之 称。
其口器外形像两把镰刀,左右和上下分别合成刺吸式 构造。检测题
一、判断题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3、一般观察蚜虫在12月份比较合适。 (× ) 4、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蟋 蟀
的 耳 朵 长 在 哪 里 ?
构造奇特的蟋蟀:
“耳朵”长在足的 内侧。
各种奇特的耳朵
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 夜蛾的耳朵长在胸、腹部之间凹处; 雄蚊和蚂蚁的听觉毛长在触角上; 蟑螂的听觉毛长在尾须上。
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昆虫的触角像“天 线”,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 不同种类的昆虫,“天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