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一)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本文在文字理解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提倡进行互动探究性学习,允许他们提问,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其次,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从而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3.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
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基础最实用最重要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
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习得语感,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培养能力。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鉴赏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3.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近期专访了知名主持人倪萍,主持人让倪萍选取了她主持生涯的几个关键词,她选中了“选择”这个词。
倪萍说,她喜欢选择,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东西都拥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层层深入论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3.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1.预习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并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课文;2.分析课文结构及思路;3.从论述思路和语言方面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的生命价值的意义在于“舍生取义”。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对人生的正确抉择,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生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如果当生命与正义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让我们看看圣贤观点又是怎样的?二、启发自学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蹴.苟.屑.羹.恶.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众不辩.礼仪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3.一词多义。
﹙1﹚而呼尔而.与之:顺接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众于.我何加焉:对于﹙3﹚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前1为了 2做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4﹚得得.之则生:得到得.我与:通“德”,感激﹙5﹚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指示代词,这个,这样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三、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语气和感情。
2.教师范读。
四、感知课文第一段1.结合注释,合作翻译第1自然段。
2.概括第1自然段的意思,并给第1自然段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论证为人应舍生取义,说明重义之心人皆有之。
第一层: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第二层: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义”重于“生”的道理。
第三层:得出结论“人人都有舍生取义的本性”。
五、试练讨论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和“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设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积累名言、生字读音。
过程与方法:读课文,结合注解翻译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孟子的情况。
教学重点读课文,结合注解翻译课文。
课前准备读课文,结合注解翻译课文。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课前板书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假设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答复: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
)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读课前导语〕复习孟子的情况。
宋朝朱熹把《孟子》和《中庸》、《大学》、《论语》合为“四书”。
二、字音断句1.字音。
2.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3.朗读。
三、翻译课文第一段1.学生结合注解逐句翻译。
2.老师强调重点词语。
①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生存,可是有些人却不采用它。
②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防止患难,可是有的人也不采用。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心,人人都有这颗心,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全段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假如〕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假如〕生命和正义不可以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设计

篇一:《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積累名言、生字讀音。
過程與方法:讀課文,結合注解翻譯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孟子の情況。
教學重點讀課文,結合注解翻譯課文。
課前準備讀課文,結合注解翻譯課文。
教學程式一、導入新課課前板書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夏明翰)這幾句話表現了作者怎樣の價值取向?(學生回答:生為尊嚴,生為自由,生為名聲,生為正義。
)今天,我們學習《魚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現了孟子什麼樣の道德主張。
(讀課前導語)復習孟子の情況。
宋朝朱熹把《孟子》和《中庸》、《大學》、《論語》合為“四書”。
二、字音斷句1.字音。
2.停頓。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3)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3.朗讀。
三、翻譯課文第一段1.學生結合注解逐句翻譯。
2.老師強調重點詞語。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採用某種手段就能生存,可是有些人卻不採用它。
②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採用某種手段就可以避免患難,可是有の人也不採用。
③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由此可見,人們所想要の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の,人們所厭惡の東西,有比死更厲害の④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只是有道德の人有這心,人人都有這顆心,只是有道德の人能永遠不失去它罷了。
全段譯文:鮮魚,是我想要の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の東西。
(如果)兩樣東西不能一齊得到,(只好)放棄鮮魚而要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の;正義,也是我想要の。
(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
生命本是我喜歡の,(可我)喜歡の東西還有比生命更重要の,所以(我)不肯幹苟且偷生の事。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5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拾的《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分析:孟子是战国时期闻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一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
孟子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而在学习本文字句的同时,对孟子的思想体系略作剖析,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鱼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议论。
其论证办法,学生不易控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观点的语句和他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讲深讲透,并以此来剖析他的“舍生取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诵,使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概,从而体现孟子擅长论辩的特点。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堆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大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见,领略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诵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详细事例、正反驳比或比方说理的办法,理解的观点。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挑选,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和善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控制本文的论证办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预备:录音机、示范朗诵磁带教学办法: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有用的教法,可实行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触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
鼓舞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进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添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2.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2. 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
1.2 提问:“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鱼我所欲也》,理解大意。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中的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翻译对比4.1 学生互相交换翻译成果,对比分析。
4.2 教师点评翻译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鱼我所欲也》,巩固记忆。
2.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短文。
3. 翻译《鱼我所欲也》,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鱼我所欲也》原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对孟子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内化程度。
3.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的6篇《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鱼我所欲也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效果。
3.学习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情境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那是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雷、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戏剧《屈原》。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理思路(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一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形象。
(二)读“雷电颂”部分,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谈谈自己的诵读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补充:(1)从文章形式看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从语言特点看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3)从创作风格看文中的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这些雄伟的自然力量融合,想象奇特,气势宏伟,充满了浪漫色彩。
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分析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教师讲述创作背景:《屈原》创作于1942年。
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D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D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孟子(约前372 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
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
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
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T氐恪?nbsp;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
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
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说:重点解决“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
”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解说: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尝试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把握整体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
四、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内容
1、抽查背诵情况。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
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
②作者的.
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齐读全文。
三、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
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
子)
材料
二: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
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
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
翰)
(解说:以上材料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
四、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五、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
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文章主题: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
将正义放在首位,
摒弃利己的私心。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
,转载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