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规划总体概述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国际标准

信息安全国际标准
信息安全国际标准
BS 7799介绍
• BS 7799 AS/NZS 4444 ISO/IEC 17799
– 信息安全管理的即成标准
– 提供企业开发、实施、评估有效安全建设的框架
– BS 7799 包括两部分
• 第一部分: 提供安全管理的最佳实践,等同于 ISO/IEC 17799:2000
– 提供10个领域的127项安全措施
信息安全国际标准
提纲
➢概述 ➢安全标准组织 ➢安全标准分类
➢安全管理标准(ISO17799) ➢安全技术标准 ➢安全产品标准(CC) ➢安全工程标准(SSE-CMM) ➢安全方法论 ➢安全资格认证(CISSP/CISA)
信息安全国际标准
安全管理框架
• OSI – ISO 7498-2 /10181
• 标准化组织 – ISO/IEC JTC1 SC27 – 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 专业组织/行业联盟 – IEEE – IETF – W3C – ISSA-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Association – ITAA-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 开放系统互连第二部分 安全体系结构,10181是7498-2的后续标 准,分部分描述5类安全服务的实现
• GMIT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T Security
– ISO/IEC 13335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T Security – 提供IT安全管理的指导
– FIPS PUB 140-2 Security Requirements for Cryptographic Modules

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范例(三篇)

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范例(三篇)

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范例一、背景简述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力量,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司作为一个先进的企业,需要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为此,制定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以推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总体目标1. 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全面提高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信息化运作的高效协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 优化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工作,深入挖掘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优化改造,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和管理水平。

3.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升系统和数据的保密性、可靠性和可用性,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确保公司信息资产的安全。

4. 建设高效智能的数字化平台:构建可扩展、易管理、高可靠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业务创新和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具体计划1.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1)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升级企业网络设备,提升网络带宽和稳定性,支持大容量数据传输和高性能业务需求。

(2)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建设集中且高可靠的数据中心,采用虚拟化技术,提高服务器利用率和资源共享度。

(3)完善通信设备:更新办公电话、会议系统等设备,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

2. 智能化办公环境(1)推广数字化办公:通过推广使用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改善办公效率,提高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能力。

(2)智能化办公设备:购置智能化设备,如智能白板、智能会议系统等,提升会议效果和沟通效率。

3. 优化业务流程(1)整合信息系统:对公司现有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2)流程再造:通过信息系统支持,对核心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改善,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 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规范: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体系。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

2.安全保障体系方案
9.4.4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设计
1.系统安全设计的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对信息安全的要求较为严格,其主要实现的安 全目标包括:信息的保密性、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鉴别、 数据原发者鉴别、数据原发者的不可抵赖性、合法用户的安全性 等。
2.安全策略
解决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总体对策应以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为根本、以服务为保障。 (1)技术方面。应该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尤其是操作系统技 术和微处理芯片技术,无论是对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还是对政务信息 安全保障系统都是至关重要的。 (2)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 计等四个环节来加以规范化并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3)在服务方面,主要是构建外部服务体系,包括相关法律支撑体 系、安全咨询服务体系、应急响应体系、安全培训体系等。相关法律是 从法制角度对政府信息化及其安全问题做出严格的规定;咨询服务体系 是由第三方为政府机构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安全技术分析等;应急响应 措施是在政务信息系统发生异常或遭到破坏时提供尽快解决问题,恢复 正常的方法手段;安全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安全意识与安全理念培训、安 全基础知识培训、安全管理培训和专业安全技能培训等。
4.应用级别-Ⅳ
应用级别-Ⅳ是涉及产品供应等交易结算和进行银行之间结 算等复杂的大规模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对于电子商务交易,必须 注意对系统进行实时的入侵监视,对客户隐私、数据资源、用户 数据操作的管理方针进行保护、防止网络欺诈行为的产生。 应用级别-Ⅳ的最低限要求是:通过电子认证确保信用基础; 灵活利用可信赖的第三方认证中心;确认承诺服务水平的SLA内 容;实施பைடு நூலகம்络系统的高度安全对策、严格运用标准和定期监察等。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作者:来源:《中国电子报》2018年第02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以下简称工控安全)是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全面推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发展,我国工控安全面临安全漏洞不断增多、安全威胁加速渗透、攻击手段复杂多样等新挑战。

为全面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提升工业企业工控安全防护能力,促进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加快我国工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关键,紧紧围绕新时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需求,重点提升工控安全态势感知、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建立多级联防联动工作机制,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确保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坚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确立企业工控安全主体责任地位,强化责任意识,把工控安全作为工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安全要求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准确把握工控安全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和特征,结合工控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分类别、分层次、分步骤精准施策。

坚持技术和管理并重。

统筹技术防护与安全管理,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工控安全防护能力,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系统工控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工控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建成全国在线监测网络,应急资源库,仿真测试、信息共享、信息通报平台(一网一库三平台),态势感知、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创建3~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二、主要行动(一)安全管理水平提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信息安全管理综合平台建设方案

信息安全管理综合平台建设方案
人员风险
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 理,如果人员素质不高或责任心不强,可能给组织带来信 息安全风险。
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技术风险应对
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降低技术风 险。
管理风险应对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 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人员风险应对
加强人员选拔和培训,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人 员素质和责任心。
07 总结与展望
项目总结
01
信息安全威胁与挑战
总结了当前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身份
盗用等。
02
综合平台建设目标
概述了信息安全管理综合平台的建设目标,如提高信息安全性、降低安
全风险、提升安全防御能力等。
信息内容监控
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敏感信息和违规行为及时处置 。
系统性能监控
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
01
02
03
04
数据备份策略制定
根据业务需求制定合适的数据 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备
份方式等。
数据备份实施
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 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信息安全管理综合平台建设方案
汇报人:小无名 2023-12-15
目录
• 引言 • 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概述 • 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架构设计 • 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核心功能规划 • 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实施步骤与计划 • 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效益评估与风险分
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数据恢复计划制定

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机构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第一章总体规划 (3)1.1 建设目标 (3)1.2 建设原则 (4)1.3 建设任务 (4)第二章现状分析 (4)2.1 机构信息化现状 (4)2.2 存在问题与挑战 (5)2.3 信息化建设需求 (5)第三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6)3.1 网络基础设施 (6)3.1.1 建设目标 (6)3.1.2 建设内容 (6)3.2 数据中心建设 (6)3.2.1 建设目标 (6)3.2.2 建设内容 (6)3.3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7)3.3.1 建设目标 (7)3.3.2 建设内容 (7)第四章应用系统建设 (7)4.1 电子政务系统 (7)4.1.1 系统概述 (7)4.1.2 建设内容 (7)4.1.3 技术路线 (8)4.2 办公自动化系统 (8)4.2.1 系统概述 (8)4.2.2 建设内容 (8)4.2.3 技术路线 (8)4.3 业务管理系统 (8)4.3.1 系统概述 (8)4.3.2 建设内容 (8)4.3.3 技术路线 (9)第五章数据资源管理 (9)5.1 数据资源规划 (9)5.1.1 数据资源概述 (9)5.1.2 数据资源分类 (9)5.1.3 数据资源规划目标 (9)5.2 数据资源整合 (9)5.2.1 数据资源整合原则 (9)5.2.2 数据资源整合内容 (10)5.2.3 数据资源整合实施策略 (10)5.3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 (10)5.3.1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概述 (10)5.3.2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原则 (10)5.3.3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内容 (10)5.3.4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实施策略 (11)第六章信息技术服务 (11)6.1 服务体系构建 (11)6.1.1 服务体系概述 (11)6.1.2 服务体系架构 (11)6.1.3 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11)6.2 服务流程优化 (11)6.2.1 流程优化目标 (11)6.2.2 流程优化策略 (12)6.3 服务能力提升 (12)6.3.1 技术能力提升 (12)6.3.2 管理能力提升 (12)6.3.3 协作能力提升 (12)第七章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2)7.1 人才引进与培养 (12)7.1.1 人才引进 (12)7.1.2 人才培养 (13)7.2 人才激励机制 (13)7.2.1 设立信息化人才奖励基金。

档案馆总体解决方案(3篇)

档案馆总体解决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档案馆作为信息资源的宝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档案馆在存储、管理、利用和传播各类档案资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档案馆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需求。

为此,本文提出一套档案馆总体解决方案,旨在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档案馆总体解决方案的背景1.档案信息化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信息化已成为档案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档案馆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档案的存储、管理、检索和利用效率。

2.档案数字化需求:档案数字化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过程,有助于实现档案的长期保存和便捷利用。

3.档案智能化需求:档案馆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档案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4.档案安全需求:档案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安全至关重要。

档案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三、档案馆总体解决方案的架构档案馆总体解决方案采用分层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基础设施层:包括计算机网络、存储设备、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2.数据层:包括档案数据、元数据、用户数据等,是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3.应用层:包括档案采集、档案管理、档案检索、档案利用等应用系统,实现档案馆的各项功能。

4.服务层:包括档案咨询、档案培训、档案展览等,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5.安全保障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确保档案馆的安全运行。

四、档案馆总体解决方案的具体内容1.档案采集系统(1)数字化采集:采用扫描、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将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等转化为电子档案。

(2)自动化采集:利用OCR、OCR+OCR等技术,实现档案的自动识别和录入。

(3)异构系统采集:支持与其他信息系统(如人事、财务等)的档案数据交换。

2.档案管理系统(1)档案分类:按照国家档案分类标准,对档案进行科学分类。

信息建设运维安全蓝图

信息建设运维安全蓝图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合规要求的提高,运维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
运维安全需求与期望
01
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加强对外部攻击的防御和内部违规 操作的监控。
满足合规要求
确保运维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 行业标准的要求。
03
02
实现自动化运维
提高运维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降 低安全风险。
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 并有效处置。
关键技术与产品选型建议
01
对当前主流的运维安全技术和产 品进行调研和分析,包括防火墙 、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技术。
02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业务场景, 推荐适合的技术和产品选型方案

对选定的技术和产品进行详细的 配置和部署规划,确保能够充分 发挥其安全防护作用。
03
建立技术和产品的更新和升级机 制,及时跟进安全漏洞和威胁情
组织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及时修 订完善,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明确责任分工与协作机制
明确责任主体
指定信息建设运维安全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 人,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建立协作机制
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 享、资源互通、协同工作。
加强沟通与协调
定期召开信息建设运维安全工作会议,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问题。
建立运维安全审计机制, 对运维操作进行定期审计 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 违规行为。
运维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01
对运维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 等。
02
通过模拟演练、安全竞赛等形式,提高运维人员的安全应急响应能力 。
03
建立运维安全知识库,提供安全操作手册、安全漏洞通报等学习资料 ,方便运维人员随时学习和查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