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固体分散体技术改善水难溶药物溶解度的研究进展
难溶性药物(BCS11、IV类)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难溶性药物(BCS11、IV类)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30T06:54:17.24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月16期作者:朱宇飞沙耕宇张欣[导读]难溶性药物(BCS11、IV类)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朱宇飞沙耕宇张欣(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江苏扬州225100)摘要:难溶性药物因其在水中溶解度小, 药物难以被机体吸收, 体内消除速度较快, 血药浓度容易出现峰谷现象, 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低, 且难以实现剂型的多样化。
目前所具有的技术如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微乳增溶,超微粉末技术等,均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缓控释制剂具有服药顺应性长,血药浓度平稳毒副作用低,降低肠胃刺激等优点。
难溶性药物的缓控释制剂已经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方向。
本文就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及其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Abstract:Because of its low solubility in water, insoluble drugs are difficult to be absorbed by the body, the elimination speed is fast and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is easy to appear peak valley phenomenon.However the oral preparation bioavailability is low,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dosage forms. Currently available technologies such as synthesis of water-soluble precursor drugs, microemulsion solubilization, ultrafine powder technology, etc.,which can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The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ng compliance, stable blood concentration, low toxicity and reducing gastrointestinal irritation. The 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 of insoluble drugs have become a hot research direction in pharmaceutic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olubilization and sustaine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 of insoluble drug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第二章难溶性缓释药物(BCSII类.IV类)的增溶方法2.1 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的分类及其应用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通过修饰成酯、成盐、或进行分子结构修饰形成以共价键结合亲水性大分子的前体药物, 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水溶性。
药剂学-固体分散技术

如在水中加入20%乙醇,常温溶解度可增至5.5%。这些性 质对β-CD包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有利条件。
β-CD更适合于包合药物,α-CD分子腔内径稍小,而γ- CD可用于包合很多药物,但价格昂贵。
体同时析出而得到的共沉淀物。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 (3)溶剂-熔融法:将药物先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将此溶液(制得5-10分溶液)
加到已(100分)熔融的载体中,搅拌均匀,按熔融法固化后,即得固体分散 体。适用于液体药物,如鱼肝油、维生素A等。 (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将药物与载体共溶于溶剂中,然后喷雾或冷冻 干燥除尽溶剂,即得。冷冻干燥法制得的固体分散体尤其适用于易分解或氧 化、对热敏感的药物,如酮洛芬类。所得成品其含水量仅为0.5%,稳定性好, 分散性优于喷雾干燥法,但工艺费时,成本高。 (5)研磨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后,强力持久地研磨一定时间,或使药物与载 体以氢键结合,形成固体分散体。不需溶剂而是借助机械力降低药物粒度 (6) 双螺旋挤压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置于双螺旋挤压机内,经混合、捏制而成 固体分散体。
20
药物/环糊精 PGE / β-CD
上市环糊精包合物药品与生产商及其国家
商品名
Prostandin Prostavasin
公司
Ono Schwarz Pharma
Piroxicam/ β-CD
Brexin Cycladol Brexin Brexidol
Chiesi Masterpharm Robapharm (Pierre Fabre) Promedica Launder
β-CD所能起到的增溶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基于溶解度 、易包合性和用药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对β-CD进行了一系 列的结构修饰与改造。
青黛脂溶性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制备及溶解性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 0 07年第 1 8卷第 1 期 1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E R H20 O .8N .1 I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7V L1 O 1 S 0
c go n xu e a d s l ip rin fl p i c e ta tf m n io wee p e a e i t r—s l be p lme . An HP C o ru d mit r n o i d s s o s o p h l x rc r d e i e i o I d g r r p rd w t wae h ou l oy r L meh d w se t l h d f rte d tr n t n o dr b n t t d e s lb l is o e s l y tm i n i bn a ee e c t o a sa i e o h ee mia i f n i i su y t o u i t ft oi s s b s o i u o h ie h d e w t i d r i s ar frn e h u s b tn e u sa c .Re u t h e ut h we h t h ou i t f n i b n i oi i e in r p e y c g i dn t o r e s l T e r s l s o d ta es lb l y o d r i s l d s r o sp e a d b o r i gme d wee r. s s t i i u n d ps r n h . mak b y e h n e el a o v p r t n me o . twa u g se h t h d o y r u n s r s o a e . ou l l me r a l n a c d a w l s c e a oa i td I s s g e td t a y r x l go p i e i fw tr— s lb e p y r s o h e o s p a sa k yp r i es l bl ye h n e n o t eI s l o ee e to lme p c e n t ec go n x u eo n i bn ly e at n t ou i t n a c me t r m e u t f h f c f y rs isi o ru d mit n i dr i h i f h t o p e h r u s l bl y. n so e p e e tc gi d n t o s v r f ci e f r i r v me to ou i t fp o l a e . o u I o u i t Co du i n T r s n o rn i g meh i ey e e t mp o e n f s l bl y o o r w t i h d v o i y r s I be du s r g.
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固体分散工艺

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固体分散工艺一、引言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广泛应用于畜牧业中的抗生素类药物。
为了增强其溶解性和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固体分散工艺,使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更易于使用和储存。
本文将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固体分散工艺进行探讨。
二、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的特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是一种白色结晶性固体,分子量较大,溶解度较低。
其主要特点如下: 1. 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在水中溶解度低,难以有效使用; 2. 固体颗粒较小,易聚集和结块; 3. 纯度要求较高。
三、传统工艺的局限性在传统的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机械混合方法来制备固体分散体。
然而,传统的工艺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 1. 难以实现均匀分散:机械混合方法不能保证颗粒的均匀分散,导致固体分散体的品质不稳定; 2. 前处理工艺复杂:传统工艺中需要进行多次研磨和混合处理,浪费时间和资源; 3. 粒径控制困难:难以精确控制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的颗粒大小。
四、固体分散工艺的改进为了克服传统工艺的局限性,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固体分散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4.1 表面改性剂的选择在固体分散工艺中,选择合适的表面改性剂可以增加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的分散性。
常用的表面改性剂有SDS、Tween-80等,这些表面改性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乳化性能,能有效改善颗粒的分散状态。
4.2 溶剂选择溶剂的选择对固体分散工艺至关重要,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一般采用无机盐溶液或有机溶剂作为溶剂,如氯化钠溶液、甲醇等。
4.3 混合工艺优化在固体分散工艺中进行混合操作时,要控制好混合速度、时间和温度等因素,以确保颗粒的均匀分散和稳定性。
可以采用机械搅拌、超声波处理等方法进行混合操作,以提高分散效果。
4.4 蒸发结晶工艺固体分散后,可以采用蒸发结晶工艺将溶剂去除,得到固体分散体。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和结晶速度,可以得到颗粒均一、稳定性好的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一、药物载体固体分散体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释放。
它们具有较高的药物承载能力,能够将药物分子稳定地分散在固体基质中。
这种载体形式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二、速效或缓释剂型固体分散体也可用于制备速效或缓释剂型。
通过控制药物在固体基质中的分散状态和释放速率,可以实现药物的快速释放或缓慢释放。
这有助于使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三、掩盖药物的不良味道许多药物具有难以接受的味道或气味,这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影响其依从性。
固体分散体可以通过将药物分子分散在无味的载体中,掩盖药物的不良味道。
这种方法有助于改善药物的口感,使其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四、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当药物以固体分散体的形式存在时,其表面积增大,有利于药物的溶出和吸收。
此外,固体分散体还能增加药物的水溶性,从而提高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
五、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某些药物在固体状态下比在液体状态下更稳定。
通过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可以增加其稳定性,减少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变质和损失。
这对于需要长期储存和运输的药物来说尤其重要。
六、药物制剂的改良固体分散体可以用于改良药物制剂的性能。
例如,通过改变药物在固体基质中的分散状态,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此外,固体分散体还可以作为崩解剂、润滑剂等辅助材料,改善药物制剂的物理性能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七、诊断试剂中的示踪剂在诊断试剂中,固体分散体可以作为示踪剂使用。
例如,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可以用于医学影像诊断中的示踪剂。
这种示踪剂可以准确地反映体内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增溶技术及应用

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增溶技术及应用1. 引言1.1 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增溶技术及应用难溶性药物是指在体内难以溶解的药物,常常导致药效不佳或者吸收不良的情况。
为了克服难溶性药物的缺陷,制剂增溶技术应运而生。
制剂增溶技术旨在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增溶技术主要包括纳米化技术、固体分散剂的应用和微乳液制剂的制备技术。
纳米化技术能够将药物制备成纳米级粒子,增加其表面积,提高其溶解度。
固体分散剂则是通过将药物固定在分散剂上,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微乳液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药物释放系统,能够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增溶技术在药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毒性,减少药物的剂量,提高药效。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集中在提高制剂增溶技术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拓展更多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推动难溶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制剂增溶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临床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2. 正文2.1 难溶性药物的特点难溶性药物是指在水或其他溶剂中溶解度非常低的药物。
这类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较慢,生物利用度低,需要大剂量使用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难溶性药物常常伴随着生物利用度低、波动性大、溶出速度慢等问题,给药的方式和频率受限制,甚至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难溶性药物的特点主要包括:(1)生物利用度较低,药效延迟;(2)溶解速度慢,使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3)药物浓度波动大,难以维持在治疗范围内;(4)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发挥治疗效果;(5)对制剂的要求高,需要通过增溶技术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难溶性药物的这些特点使得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求有效的增溶技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介绍常见的增溶技术及其在难溶性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2.2 常见的增溶技术常见的增溶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落新妇苷增溶制剂技术研究

) 21 )
表二
样品
吸光度 饱和溶液浓度 mg/ ml
1: 2 P EG SD 1/ 2500 0. 137
7. 12
1: 10 PEG SD 1/ 500 1: 2 P V P SD 1/ 2500 1: 5 P V P SD 1/ 2500 1: 10 PV P SD 1/ 2500 Astilbin 标准品 1/ 10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药物增溶的成熟制剂技术包括: 添加增溶剂 和助溶剂, 合成水溶性的前体, 制备环糊精包合
物, 制备固体分散体等。根据落新妇苷的性质和 增溶要求, 确定使用固体分散体作为下一步研究 的方向。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 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 分散体的一项 新型制剂技 术。研究表明, 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 成分子分散体系, 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 加快 溶出速度, 提高生物利用度。由于实验的目的在 于提高 Ast ilbin 在水中的溶解度, 以利于体内吸 收, 故 选 择 了 常 用 的 水 溶 性 载 体 PEG6000 和 PV P。
标准曲线: 取落新妇苷标准品溶液梯度稀释,
配成 2. 7、5. 3、10. 7、13. 3、16Lg/ m l 的标准品溶
液。以水为空白, 测定 OD291 值( A) , 将 A 与浓
度 C 线性回归, 称取适量的制剂粉末加入 0. 5 毫
升蒸馏水中振荡使之溶解, 不停添加直至其饱和
出现沉淀。离心 3000 转/ 分, 五分钟。取上清稀
王乾( 1982- ) , 男, 东南大学毕业, 助教。
) 19 )
落新妇苷增溶制剂技术研究
采用溶剂法制备。称取处方量的 P VP 和落 新妇苷, 混合均匀, 加入适量无水乙醇, 搅拌溶解 成澄明的乙醇溶液。在旋转蒸发仪上迅速转干。
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增溶技术及应用

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增溶技术及应用
难溶性药物是指在生物体内难以溶解,吸收和利用的药物。
难溶性药物制剂增溶技术
是指将难溶性药物转化为易溶性的制剂形式,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以下是难溶性药
物的制剂增溶技术及应用的一些常见方法。
1. 固体分散剂增溶技术:通过将药物与固体分散剂混合,制成颗粒状或粉末状制剂。
常见的固体分散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等。
该技术可使药物呈现更大的表面积,提高药物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2. 亲水基团引入技术:通过引入亲水性基团改变药物的溶解特性。
常见的亲水基团
引入技术包括酰胺化反应、酯化反应等。
通过添加亲水基团,药物的溶解度可大幅度提
高。
3. 微乳液增溶技术:通过将药物与乳化剂结合,形成微乳液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微乳液由水相和油相组成,药物在油相中分散,使药物分子易于被溶解和吸收。
4. 胶束增溶技术:通过在药物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使药物形成胶束结构,提高
溶解度。
胶束增溶技术适用于疏水性药物,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可用性。
5. 结晶技术:通过控制药物的晶体形态,改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常见的结晶
技术包括溶剂蒸发法、溶剂结晶法、深冷法等。
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增溶技术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增加药物
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可以改善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难溶性药
物的制剂增溶技术还可以促进药物的靶向性和控释性,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和选择性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I U We n — l i , WE I Z h e n — p i n g ( S c h o o l o f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i a n i f n U n i v e r s i t y , 孔0 n 3 0 0 0 7 2 , C h i n a )
ABS TRACT : T o i mp r o v e t h e i n v i t r o d i s s o l u t i o n a n d i n v i v o a b s o r p t i o n a s we l l a s t h e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a f t e r o r a l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b y i n c r e a s — i n g t h e s o l u b i l i t y w i t h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s o l i d d i s p e r s i o n r e ma i n s a g r e a t c h a l l e n g e f o r t h e o r a l d o s a g e f o r m d e s i g n o f p o o r l y w a t e r — s o l u b l e d r u g s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e o t h e r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i n i mp r o v i n g t h e s o l u b i l i t y or f p o o r l d r u g s ,p r i o it r i e s a r e U S U — a l l y g i v e n t o s o l i d d i s p e r s i o n or f i t s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c o n v e n i e n c e .F o l l o w i n g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w e we r e f o c u s e d t h i s r e v i e w o n t h e n o v e l c a r r i e r s a n d a d v a n c e d t e c h n i q u e s u s e d or f p r e p a i r n g s o l i d d i s p e r s i o n s .Amp h i p h i l i c p o l y me r s u s e d a s n o v e l s o l i d d i s p e r s i o n
的一大挑战 。相对 于其他制剂技术 , 用 固体分散 技术改善水难溶 药物 的溶解度 , 简便 易行 而更有优 势也更 受到 关注。在 简要
介 绍 固体 分 散 体 的特 点基 础 上 . 笔 者 重 点 对 近 年 来 固 体 分 散 体 制 备 中所 用 的 新 型 载 体 材 料 和 制 备 方 法 进 行 综 述 。介 绍 了 两
Re c e n t Pr og r e s s o n t h e So l u bi l i t y I mpr ov e me nt f o r Po o r l y Wa t e r ・ ・ S o l ub l e Dr u g s by Fo r mi ng So l i d Di s pe r ・ ・ s i on s wi t h No v e l Ca r r i e r s a nd Adv a nc e d Te c hni q ue s
界流体技术 、 高速静 电纺丝和微环境 p H修饰技术 。
关键词 : 水难溶药物 ; 固体 分 散 体 ; 溶解度 ; 体 外溶 出度 ; 新型载体材料 ; 新 型 制 备 方 法 d o i : 1 0 . 1 1 6 6 9 / c p j . 2 0 1 6 . 2 2 . 0 0 1 中图 分 类 号 : R 9 d d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2 4 9 4 ( 2 0 1 6 ) 2 2—1 9 0 1 —0 6
亲性聚合物 : 聚 乙二 醇羟基硬 脂酸酯、 聚 乙烯 己内酰胺一 聚醋酸 乙烯 酯一 聚 乙二 醇接枝 共聚 物、 2 一 甲基 丙烯 酰 乙氧基磷 酰胆碱 单
体 与 甲基 丙烯 酸 丁 酯 单体 嵌 段 共 聚 物 ; 还有无机材料 : 硅 酸铝镁 、 介孔 二氧化硅 微粒 和介孔碳 酸镁 , 以及 新 型 制 备 方 法 : 超 临
・
综 述
・
新 型 固体 分 散 体 技 术 改 善 水 难 溶 药 物 溶 解 度 的研 究
进展
刘 文利 , 魏 振 平 ( 天津大学化_ [ 学院, 天津 3 0 0 0 7 2 )
摘要 : 通 过 改 善 水 难 溶 药 物 的 溶 解 度 来 提 高其 溶 出速 率 以及 口服 后 的 吸 收 和 生 物 利 用 度 , 是 开 发 此 类 药 物 的 口服 制 剂 所 面 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