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在滴丸剂中的PPT课件

03
02
01
某药物滴丸剂的溶出度测定
进行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将受试者按一定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滴丸剂和安慰剂或标准治疗。
临床试验设计
记录受试者的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等变化,评估疗效和治疗安全性。
观察指标
通过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可以保证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减少药物变质和失效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固体分散体中,药物被高度分散并稳定地存在于载体中,减少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降解反应的发生。
改善药物的稳定性
04
固体分散技术在滴丸剂中的研究进展
新型固体分散技术
01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固体分散技术不断涌现,如纳米固体分散技术、多孔固体分散技术等,这些技术具有更高的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为滴丸剂的制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临床应用研究
固体分散技术在滴丸剂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虽然固体分散技术在滴丸剂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制备工艺的优化、药物稳定性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等。
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固体分散技术在滴丸剂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固体分散技术将更加成熟,新型滴丸剂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this``, ,...阶段性
滴丸剂简介
, ... ...阶段性...,
re a...,阶段性 . st coreus
on, : st... that , I 阶段性 IK has st Controller ?... st st. " st too on`` st sh st by ,, :" st of i, too `` `` st sh
固体分散技术简介ppt课件

1.2 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1)载体材料可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 (2)载体材料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 (3)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作用 ✓ 药物和载体材料(如PVP)在溶剂蒸发过程中,由于氢
键、络合作用使粘度增大。载体材料能抑制药物晶核的 形成及成长,使药物成为非结晶性无定形态分散于载体 材料中,得共沉淀物。
❖ 药物为油类时,宜用分子量更高的PEG类作载体。单用PEG6000 作载体,则固体分散体变软,特别是温度较高时载体发粘。
1.2 聚维酮类(PVP)
❖ 无定形高分子聚合物,熔点较高,对热稳定(150℃变 色),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由于熔点高不宜采用 熔融法,而宜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物。
❖ 对许多药物有较强的抑晶作用,用PVP制成固体分散体, 其体外溶出度有明显提高,在体内起效快,生物利用度 也有显著改善。
➢ 常用的载体材料有微晶纤维素、乳糖、PVP类、PEG类 等。
❖ 6. 双螺旋挤压法
➢ 将药物与载体材料置于双螺旋挤压机内,经混合、捏制 而成固体分散体,无需有机溶剂,同时可用两种以上的 载体材料,制备温度可低于药物熔点和载体材料的软化 点,因此药物不易破坏,制得的固体分散体稳定。
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注意问题:
固体分散技术简介
主要内容
❖ 概述 ❖ 常用载体材料 ❖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 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和缓释原理 ❖ 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一、概 述
❖ 1.定义
固体分散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 体中的新技术。
❖ 2.固体分散技术的类型
(1)药物微粉化:利用机械粉碎法或微粉结晶法得到 10μm以下,甚至小于1μm的微粉,增加表面积,加快药物 溶出,提高药物溶出度。
最新(药剂学课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载体材料 难溶性 肠溶性
✓提高溶解度 ✓抑晶性 ✓高度分散性 ✓可润湿性
二.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固体分散体主要三种类型(制备原理): 1.简单低共熔物——微晶形式 2.固体溶液——分子状态 3.共沉淀物——非结晶性无定形物
分散过程 熔融分散法 溶剂分散法 机械分散法
固化过程 溶剂蒸发法 熔融液骤冷法
一、尼莫地平固体分散剂的组成
难溶性药物
以微晶状态 分散
水溶性的材料
分散
尼莫地平
聚乙二醇(PEG6000)
尼莫地平
PEG6000 固体分散体
80
70
溶 60 出 50 度 40分散体
片剂
尼莫地平不同剂型的比较
80
70
生 60
物 50
利 40
用 度
30 20
10
0 尼固
尼片剂
尼莫地平不同剂型的比较
高考链接 元忠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
为雍州长(chánɡ )史。太后曰:“昌期何如?” 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 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 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 ,不若季昶强干习事。”
不闲吏事 闲:空闲
通“娴”,熟习
译文:魏元忠作宰相后,武则天征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
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
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
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
D
)
• 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药剂学-固体分散技术

如在水中加入20%乙醇,常温溶解度可增至5.5%。这些性 质对β-CD包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有利条件。
β-CD更适合于包合药物,α-CD分子腔内径稍小,而γ- CD可用于包合很多药物,但价格昂贵。
体同时析出而得到的共沉淀物。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 (3)溶剂-熔融法:将药物先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将此溶液(制得5-10分溶液)
加到已(100分)熔融的载体中,搅拌均匀,按熔融法固化后,即得固体分散 体。适用于液体药物,如鱼肝油、维生素A等。 (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将药物与载体共溶于溶剂中,然后喷雾或冷冻 干燥除尽溶剂,即得。冷冻干燥法制得的固体分散体尤其适用于易分解或氧 化、对热敏感的药物,如酮洛芬类。所得成品其含水量仅为0.5%,稳定性好, 分散性优于喷雾干燥法,但工艺费时,成本高。 (5)研磨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后,强力持久地研磨一定时间,或使药物与载 体以氢键结合,形成固体分散体。不需溶剂而是借助机械力降低药物粒度 (6) 双螺旋挤压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置于双螺旋挤压机内,经混合、捏制而成 固体分散体。
20
药物/环糊精 PGE / β-CD
上市环糊精包合物药品与生产商及其国家
商品名
Prostandin Prostavasin
公司
Ono Schwarz Pharma
Piroxicam/ β-CD
Brexin Cycladol Brexin Brexidol
Chiesi Masterpharm Robapharm (Pierre Fabre) Promedica Launder
β-CD所能起到的增溶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基于溶解度 、易包合性和用药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对β-CD进行了一系 列的结构修饰与改造。
固体分散技术名词解释

固体分散技术是一种将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将药物以高度分散的状态均匀地附着在固体载体上,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技术的优点包括:
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由于药物以高度分散的状态附着在固体载体上,可以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技术可以改变药物的释放行为,增加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减少用药剂量:通过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可以减少用药剂量,从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固体分散技术可以改善药物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可靠性。
固体分散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药物,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溶解的药物,可以提高其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药物和载体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以获得最佳的固体分散物。
药物制剂的固体分散技术研究

药物制剂的固体分散技术研究药物制剂的固体分散技术是制备药物颗粒分散体系的一种常用技术手段。
它通过将药物固体颗粒分散于无溶剂或少溶剂的介质中,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剂量和毒副作用,并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本文将对药物制剂的固体分散技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一、药物制剂的固体分散技术概述1.1 固体分散技术的定义固体分散技术是将固态的活性成分在无溶剂或少溶剂条件下与载体分散体系相互结合的一种制备技术。
它具有颗粒小、分散性好、溶解度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制备固体药物制剂。
1.2 固体分散技术的分类固体分散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法主要通过机械力破碎和磁搅拌等手段将药物颗粒分散于载体中,化学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使药物与载体发生反应生成分散体系。
1.3 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领域固体分散技术可应用于固体药物制剂的制备、口服固体制剂的增溶、胶囊制剂的制备等领域。
它可有效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改善药效和药物安全性。
二、固体分散技术的制备方法2.1 物理法制备技术物理法制备技术是通过机械研磨、球磨、冻融法等手段将药物颗粒与载体分散均匀。
其中,球磨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技术之一,通过球磨仪将药物与载体共同球磨,实现粒子的细化和分散。
2.2 化学法制备技术化学法制备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药物与载体反应生成分散体系。
常用的化学法制备技术包括沉淀法、共沉淀法、溶剂蒸发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使药物与载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三、固体分散技术的优点与挑战3.1 优点固体分散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降低药物剂量和毒副作用,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度。
此外,它还能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3.2 挑战固体分散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制备工艺繁琐,需要针对不同的药物和载体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
其次,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团聚和沉淀现象。
第二章 固体分散技术

• 部分互溶固溶体:
•二组分分子大小差异较大,一种分子只能填充进入 •另一分子晶格结构的空隙中,形成填充型固溶体 一般只在特定的组分比形成
增溶:填充型>置换型 固溶体>低共熔混合物
因:置换型固溶体分子晶格改变较小,增溶效 果不如填充型固溶体。
固溶体中药物以分子状态存在,分散程度高, 表面积大,较低共熔混合物增溶效果好。 例如氯霉素-脲的的溶解度比值: 纯结晶混合物:低共熔混合物:固溶体 1: 1.3: 3 灰黄霉素-脲为1:3.7:6.9。
所得固态分散体的溶出速率一般与药物对载 体的比例量有关, 载体PEG 6000用量越多,溶解速率越快 但当PEG 6000含量为60%,灰黄霉素含 量为40%时,其溶出速率也远比微粉快,比 原粉及其制剂(片剂、胶囊剂)更快。 说明PEG类对难溶性药物有较好的分散作 用。
药物为油类时,宜用分子量更高的PEG类作载 体,如PEG l 2000或PEG 6000与PEG20000 的混合物作载体。 PEG分散体成型原理: 在熔融状态下,每个PEG分子的两个平行 的螺旋状键展开,如果药物分子量较小(1000 以下)则进入载体的卷曲链中形成分子分散体 当药物分子与载体分子大小相近,又没有 空间位阻时,溶质分子可取代溶剂分子,形 成分子分散的固态溶液或玻璃态溶液,或部 分药物呈聚集成胶体微晶。
4.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 糖类:如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等;
有机酸:如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胆酸、 去氧胆酸、维生素C等 枸橼酸具有很高的水溶解度和玻璃态形成性 质。常采用熔融法制备固态分散体,熔融 后形成粘稠状态 。 尿素也较常用,适合于剂量小,熔点较高的 药物。因不能阻止药物结晶,一般采用熔 融法制备。
2.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难溶性高分子载体);
固体分散技术

(2)按分散状态分类简单低Fra bibliotek熔混合物 固态溶液
药物以微晶形式分散 于载体成物理混合物
药物在载体中或载体 在药物中以分子状态 分散
共沉淀物
药物以非晶形 无定形分散
二、载体
水溶性载体
PEG4000和PEG6000:(聚乙二醇类)
• 熔点低,毒性小,不干扰药物的含量测定; 能显著增加药物的溶出速率;溶出速率一般 与药物对载体的比例量有关,载体的量越大 溶出速率越大; 药物为油类时宜用分子量更高的PEG作载体; 单用PEG作载体时固体分散体变软,温度更 高时发粘;常用熔融法制备。
固体分散体成型技术
固体分散体成型原理: 1、水溶性载体:PEG为结晶性载体,因为熔点 较低,PEG的乙醇溶液降至40℃以下时本身就 开始结晶,因而对药物无抑制结晶作用。在熔 融状态下每个分子的两个平行的螺旋状键展开, 若药物分子量较小(1000以下)则进入载体的 卷曲链中形成分子分散体,而当药物分子与载 体分子大小相近又没有空间位阻时,则溶质分 子取代溶剂分子形成分子分散的固态溶液或玻 璃态溶液,或部分药物呈聚集成胶体微晶状态 分散的固态溶液。
•含季铵基团的聚丙烯酸树脂类:聚丙烯酸 树脂Eudragit(E、RL、RS等),胃液中溶 胀,肠液中不溶、不吸收,对人体无害, 广泛用于制备缓释性固体分散体,可加入 PEG、PVP调节释放速率 。用溶剂蒸发法 制备。由于所含季铵基团的百分率不同而 有不同的穿透性能。 •其他类:胆固醇、巴西棕榈蜡、蓖麻油蜡 等脂质材料,作缓释载体;常用熔融法制 备。加入表面活性 剂、糖类、PVP调节释 放速率。
与药物分散状态有关的因素: 载体材料用量; 载体材料性质; 制备方法
速释性固体分散体速效原理-2
载体的作用: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部分互溶固溶体:
•二组分分子大小差异较大,一种分子只能填充进入 •另一分子晶格结构的空隙中,形成填充型固溶体 一般只在特定的组分比形成
增溶:填充型>置换型 固溶体>低共熔混合物
因:置换型固溶体分子晶格改变较小,增溶效 果不如填充型固溶体。
固溶体中药物以分子状态存在,分散程度高, 表面积大,较低共熔混合物增溶效果好。 例如氯霉素-脲的的溶解度比值: 纯结晶混合物:低共熔混合物:固溶体 1: 1.3: 3 灰黄霉素-脲为1:3.7:6.9。
(2) 共沉淀物 (共蒸发物)
固体药物与载体(常为PVP等多羟基化合物) 以恰当比例形成的非结晶性无定形物。
如磺胺噻唑ST:PVP(1:2)共沉淀物中, ST分子进入PVP分子的网状骨架中,药物结 晶受到PVP的抑制而形成非结晶性无定形物。
(3) 偏晶态
只有高熔点组分能在低熔点组分中分散。
特点:混合物的共熔温度与高熔点物质的 比例无关而等于混合物凝固温度, 灰黄霉素-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可以形成这 类分散体系。
(2)水不溶性材料或难溶性材料载体 --缓释或控释 材料有硬脂酸、聚丙烯酸树脂等.药物分散 在其中,延缓释放, 例如,四环素丙烯酸树脂共沉淀物,制备 四环素长效制剂。克服了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释药完全。
二、固体分散体的特点
(一)使药物高度分散达到不同要求用药目的:
1.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 提高生物利用度(水溶性高分子载体): 如下列螺内酯剂量可达到相同的疗效。 普通片 100mg 微粉片 20mg 固体分散体片剂 10mg
主要缺点:药物的分散状态稳定性不高,久贮 有老化现象。
三、固态分散体的分类 按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可分为:
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药物以微晶形式均匀分散在固体载体中。 在混合熔融-冷却过程中形成
因急剧冷却时析出大量药物晶核,而载体迅 速固化产生空间阻滞作用,晶核不能进一步长 大成结晶,而形成均匀分散的微晶体系 。
第二章 固体分散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固体药物, 特别是难溶性药物的分散技术。 主要有三大类(广义): 微粉化 制成粉状溶液或溶剂沉积物 制成固体分散体。
固态分散体: 药物以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等均匀分散在 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的体系。 药物在载体中的粒径在0.001~0.1um之间。 载体: (1)水溶性和强亲水性物质—加快溶出,速效 如螺内酯溶出度: 微粉 微粉-载体混合物 固体分散体 100.2min 37.5min 1.85min 苏合香滴丸起效时间为2~3min 原粉胶囊剂起效时间 10~20min。
2.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难溶性高分子载体);
如硝苯地平用HP—55(HPMCP)和PVP制
备的长效制剂、减少服药次数。显著提高生物
利用度。 3.控制药物于小肠释放(肠溶性高分于载体)。
(二)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
滴丸滴丸
3.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4) 分子复合物 药物在熔融-冷却过程中,与载体生成具 有新熔点的一种或多种不稳定复合物 复合物在熔融或溶解时重新转变成原来的 分子。 如水杨酸与尿素生成1:1复合物, 复合物的增溶效果取决于复合分子之间的 结合力,如灰黄霉素与聚乙二醇6000生成的 复合物具有增溶作用, 有的生成不溶性复合物而降低其药效,如 奎宁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多用熔融法制备固态分散体:低分子量药物通 过填充PEG结晶空隙的方式产生分子水平分 散, 不宜用共蒸发沉淀法制备:PEG的乙醇溶液降 至40℃以下时本身就开始结晶,因而对药物 无抑制结晶作用。 注意: PEG也可与某些药物生成不溶性复合物,如与 地高辛和苯巴比妥等。 PEG还促使阿司匹林分解成水杨酸。
在药剂 增溶中应 用的多为 部分互溶 固溶体 。 从任意组 成的熔融 态冷却得 到的固态 分散体, 是不同比 例固溶体 的混合物。
固溶体Ⅱ在Ⅰ中 饱和溶液,两相
熔融态单相区 固溶体Ⅲ在Ⅰ 中 饱和溶液,两相
固溶体Ⅱ 、 Ⅲ共存区,两 相 B在A中固 溶体,单相 A在B中固 溶体,单相
3.其它类型固态分散体 (1) 玻璃态固溶体 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于熔融 的透明状的无定形载体中,骤然冷却得到质脆 透明状态的固体溶液,称玻璃溶液。 性质: a.加热时逐渐软化,熔融后粘度大。无熔点 b.一般由溶剂法制得,即为共沉淀物 c.有较强的氢链效应,能抑制药物析出结晶。 药物溶出优于一般固体溶液 糖、有机酸是常用的载体材料。
(5) 固态表面分散体 药物以微晶或微粒的形式吸附在载体表面 而改变其溶解性质。 载体: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改性淀粉 等亲水性物质 一般在含药量较低时,常能起到较好的增 溶效果。
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类型,一般不单独 存在。而是不同种类的混合物: 如氢氯噻嗪和尿素形成的固体分散体, 根据药物和载体的组成比例不同,可形成: 5%氢氯噻嗪+95%尿素的固体分散体, 形成共沉淀物和固溶体的混合物, 32%+68%固体分散体,共沉淀物和分 子化合物的混合物。 制法不同,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分散状 态也不同。
可生长成较大的结晶
低共熔态
• 以20%氯霉 素与80%尿 素制成的固 体分散体为 低共熔混合 物,比氯霉 素溶解速率 快 4倍
2.固溶体 药物以分子状态在载体中均匀分布-固体 溶液。 • 完全互溶固溶体:
药物与载体分子大小接近,则一种分子可以代替 另一种分子进入其晶格结构产生置换型固溶体。 可以各种组分比形成
第二节 固态分散体常用载体 一、载体的类型与常用载体 载体类型: 水溶性、水不溶性和肠溶性 可分为单一载体和联合载体。 (一) 水溶性聚合物 符合条件: 极易溶于水,无毒,无生理活性,对湿 热稳定,熔点较低,在熔融态与药物混溶, 但不生成难溶性复合物等。
1.PEG 最常用 最适宜分子量:1000~20000 特点:熔点低(55—60℃),毒性小。 为结 晶性聚合物,易溶于水 在胃肠道内易于吸收,不干扰药物的含量 分析 能够显著地增加药物的溶出速率,提高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