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16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合集下载

最新(药剂学课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最新(药剂学课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载体材料 难溶性 肠溶性
✓提高溶解度 ✓抑晶性 ✓高度分散性 ✓可润湿性
二.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固体分散体主要三种类型(制备原理): 1.简单低共熔物——微晶形式 2.固体溶液——分子状态 3.共沉淀物——非结晶性无定形物
分散过程 熔融分散法 溶剂分散法 机械分散法
固化过程 溶剂蒸发法 熔融液骤冷法
一、尼莫地平固体分散剂的组成
难溶性药物
以微晶状态 分散
水溶性的材料
分散
尼莫地平
聚乙二醇(PEG6000)
尼莫地平
PEG6000 固体分散体
80
70
溶 60 出 50 度 40分散体
片剂
尼莫地平不同剂型的比较
80
70
生 60
物 50
利 40
用 度
30 20
10
0 尼固
尼片剂
尼莫地平不同剂型的比较
高考链接 元忠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
为雍州长(chánɡ )史。太后曰:“昌期何如?” 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 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 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 ,不若季昶强干习事。”
不闲吏事 闲:空闲
通“娴”,熟习
译文:魏元忠作宰相后,武则天征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
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
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
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
D

• 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药剂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愈发广泛。

固体分散体是将水敏感的药物或者活性成分通过分散技术与固体载体结合,以实现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提高。

本文将对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1. 湿法制备:通过将药物与固体载体混合,并添加适量的溶剂,再通过搅拌、撞击、喷雾等方式将药物均匀地分散在固体载体中。

2. 干法制备:采用粉碎、磨碎、搅拌等方法,将药物与固体载体直接混合均匀,制备成固体分散体。

3. 融熔法制备:通过将药物和固体载体一起加热并混合,使其在高温下相互融合形成固态分散体。

三、固体分散体的应用1.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尤其是一些难溶性药物,通过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可以大大提高其口服药物的吸收率。

贝拉米特(Belamint)是一种难溶性药物,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可以明显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使得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能更快的达到治疗效果。

2. 控释药物释放将药物与固体载体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时间,使得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更加持久和稳定。

这对于长效药物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将镁固体分散体与药物结合,可以制备成长效缓释药物,使得患者可以减少服药频次,提高治疗依从性。

3. 降低药物毒性一些药物本身有一定的毒性,通过将其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可以降低其对组织的刺激性和毒性,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某些抗癌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其对消化道的损伤,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四、固体分散体的应用前景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药学研究的深入,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其应用将会有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可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实现控释药物的长效作用、降低毒性药物的毒性等。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的进步也将为制备更多种类的分散体提供有力支持,包括纳米分散体、微粒分散体等,这将进一步拓宽药物的应用范围。

药剂学: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药剂学: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溶出影响:PVP的Mr、药物与载体的比例
(3)有机酸:枸橼酸、酒石酸、琥珀 酸、胆酸类
微晶,分子量较小,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 剂,不宜作为遇酸不稳定的载体材料
(4)表面活性剂类
大多含有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 常用:poloxamer,Myrj,聚氧乙烯蓖麻油 性质:毒性小,刺激性小,溶解性好,熔点较低,
应用:制备缓释载体
肠溶性载体材料
品种:纤维素(CAP、HPMCP、CMEC) 聚丙烯酸树脂( Eudragit L、 Eudragit S,Ⅱ、Ⅲ)
性质:不溶于胃液,溶于不同pH的肠液中 应用:制备胃中不稳定的药物在肠道释放和吸
收、生物利用度高的固体分散体。
三、固体分散体的速释与缓释原理 Releae modification by solid dispersion
第三篇 制剂新技术与新剂 型
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Solid Dispersion Preparation
Techniques
固体分散技术
芦丁-PEG6000固体 分散体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丁适量, 加入少量甲醇,加热溶 解后,按照重量比例加 入PEG6000,搅拌使完 全溶解,置80℃水浴上 蒸除溶剂,迅速低温冷 冻,干燥得淡黄色芦丁 -PEG6000固体分散体。
这些材料有良好的亲水性,除起到分散作用外, 本身还是优良的润湿剂、分散剂、助流剂或崩 解剂
难溶性载体材料
(1)乙基纤维素 EC
性质:溶于有机溶剂,溶液粘性大,无毒、无活 性、易成氢键。
特点:药物以分子、微晶状态分散,载药量大, 稳定性好,不易老化。缓释固体分散体
溶出影响:粘度、分子量、用量、致孔剂
(一)速释原理
1、药物的分散状态 产生速效作用重要原因

药剂学复习题

药剂学复习题

药剂学一、问答题1、写出Stocks 定律,并根据Stocks 定律解释影响微粒的沉降速度的因素及可采用何种措施措施来减少微粒的沉降速度。

答:在重力场中,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受重力、浮力和粘滞阻力的作用将发生运动,其运动方程即为Stokes 定律公式:v=[2(ρ—ρ0)r2 /9η]·g。

式中v 为粒子的沉降速度,ρ和ρ0分别为球形粒子与介质的密度,r 为粒子的半径,η为介质的黏度,g 为重力加速度。

根据公式可知:V 与r 2、(ρ—ρ0)成正比,与η成反比,V 越大,动力稳定性越小。

所以增加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减少微粒(r 减少1/2,V 降至于1/4);增加介质粘度η;调节介质密度以降低(ρ—ρ0)的差值。

2.浸出过程、影响浸出的因素?答:(1)浸出过程①浸润和渗透过程;②溶解和解析过程:③扩散和平衡过程;④置换和浸出的过程:(2)影响浸出的因素①浸出溶剂,所选用的浸出溶剂应对有效成分具有较大的溶解度;②药材的粉碎粒度,小有助于浸出,但不能过细:③浸出温度,温度愈高,愈有助于浸出;④浓度梯度,增大浓度梯度,有助于浸出:⑤浸出压力,压力愈大,有助于浸出;⑥浸出时间,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浸出;⑦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二、填空题1、.药物给药系统包括靶向技术给药、传统缓、控释制剂、脉冲给药系统、择时给药系统、自调式释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生物技术制剂、粘膜给药系统。

2、.流化床反应器由于在一台设备内可完成混合、制粒、干燥过程,又称一步制粒。

3、一般而言,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小。

三、名词解释1、黏膜给药:是指粘附性聚合物材料与机体组织粘膜表面产生较长时间的紧密接触,使药物通过接触处粘膜上皮进入循环系统,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的给药系统。

2、置换价:(displacementvalue)是用以计算栓剂基质用量的参数,一定体积,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值称为该药物对某基质的置换价。

天津大学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药剂学II]

天津大学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药剂学II]

药剂学n一、单选题1.固体分散体增加溶出的机制不包括( D )0A.药物的粒径减小B. 药物从结晶转变为无定形C.药物与载体材料间的相互作用D.增加药物水溶性2.不属于固体分散技术的方法是(C )0A.熔融法B. 研磨法C. 溶剂-非溶剂法D. 溶剂熔融法3.包糖衣时包隔离层的目的是(A )。

A.为了形成一层不透水的屏障,防止糖浆中的水分浸入芯片B.为了尽快消除片剂的棱角C.使其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D.为了增加片剂的光泽和表面的疏水性4.纳米乳的粒径范围是(B )0A.1-10nmB.10-100nmC.100-1000nmD.1 以上5.最适于作疏水性药物润湿剂HLB值是(B )0A.HLB值在5〜20之间B.HLB值在7〜9之间C.HLB值在8〜16之间D.HLB值在7〜13之间6.关于高分子溶液的错误表述是(D )0A.高分子水溶液可带正电荷,也可带负电荷B.高分子溶液是黏稠性流动液体,黏稠性大小用黏度表示C.高分子溶液加入大量电解质可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而沉淀D.高分子溶液形成凝胶与温度无关7.用PEG窗饰的脂质体是(A )A.长循环脂质体B.免疫脂质体8 .关于促进扩散的错误表述是:(BD.存在竞争抑制现象9 .我国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为(A )。

A.重蒸储法 B.离子交换树脂法C.电渗析法D.反渗透法10 .一般注射剂的pH 值应为(C )。

A.4 〜11B.3〜7C.4〜9D.5〜1211 .有关硝苯地平渗透泵片叙述错误的是( C )0 A.处方中PEG 乍致孔剂 B.硬脂酸镁作润滑剂 C.服用时压碎或咀嚼D.患者应注意不要漏服,服药时间必须一致12 .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 Azone”的目的是(C )。

A.增加塑性 B.产生抑菌作用 C.促进主药吸收D.增加主药的稳定性13 .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不包括( D )0 A.制成包衣小丸B.制成微囊C.制成植入剂D.制成渗透泵片14 .亲水性凝胶骨架片的材料为(B )。

(药剂学第七版)第七版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和第十七章包合物的制备技术

(药剂学第七版)第七版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和第十七章包合物的制备技术

(二)缓释原理

药物采用疏水或脂质类载体材料制成的 固体分散体均具有缓释作用。 缓释原理是载体材料形成网状骨架结构, 药物以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骨架内, 药物的溶出必须首先通过载体材料的网 状骨架扩散,故释放缓慢。
①增加表面积S:药物微粉化; ②增大溶出速度常数:提高温度、加速搅拌; ③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 分散物;
(一)速释原理
1.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


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所处的状态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 的重要因素。 药物以分子状态、胶体状态、亚稳定态、微晶态以及 无定形态在载体材料中存在,药物所处分散状态不同 溶出速率也不同,分子分散时溶出最快,其次为无定 形,而微晶最慢。 药物分散于载体材料中可以两种或多种状态分散。 载体材料可阻止已分散的药物再聚集粗化,有利于药 物溶出。
固体分散体存在主要问题:

载药量小; 物理稳定性差; 工业化生产困难;
第二节 常用载体材料
常用载体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一)水溶性、 (二)难溶性、 (三)肠溶性、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
多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酸,其 它尚有糖类等。 1.聚乙二醇类 2.聚维酮类 3.表面活性剂类 4.有机酸类 5.糖类与醇类 6. 纤维素衍生物
本类不适用于对酸敏感的药物。

5.糖类与醇类

糖类常用有壳聚糖、右旋糖酐、半乳糖 和蔗糖等,醇类有甘露醇、山梨醇、木 糖醇等。它们的特点是水溶性强,毒性 小,因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可同药物以 氢键结合生成固体分散体,适用于剂量 小、熔点高的药物,尤以甘露醇为最佳。
6.纤维素衍生物

如羟丙纤维素(HPC)、羟丙基甲纤维 素(HPMC)等,它们与药物制成的固 体分散体难以研磨,需加入适量乳糖、 微晶纤维素等加以改善。

药剂学-固体分散技术

药剂学-固体分散技术
以β-CD空洞大小适中,水中溶解度最小,β-CD在水中的溶 解度为18.5g/L,最易从水中析出结晶,随着水中温度升高 溶解增大。
如在水中加入20%乙醇,常温溶解度可增至5.5%。这些性 质对β-CD包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有利条件。
β-CD更适合于包合药物,α-CD分子腔内径稍小,而γ- CD可用于包合很多药物,但价格昂贵。
体同时析出而得到的共沉淀物。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 (3)溶剂-熔融法:将药物先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将此溶液(制得5-10分溶液)
加到已(100分)熔融的载体中,搅拌均匀,按熔融法固化后,即得固体分散 体。适用于液体药物,如鱼肝油、维生素A等。 (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将药物与载体共溶于溶剂中,然后喷雾或冷冻 干燥除尽溶剂,即得。冷冻干燥法制得的固体分散体尤其适用于易分解或氧 化、对热敏感的药物,如酮洛芬类。所得成品其含水量仅为0.5%,稳定性好, 分散性优于喷雾干燥法,但工艺费时,成本高。 (5)研磨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后,强力持久地研磨一定时间,或使药物与载 体以氢键结合,形成固体分散体。不需溶剂而是借助机械力降低药物粒度 (6) 双螺旋挤压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置于双螺旋挤压机内,经混合、捏制而成 固体分散体。
20
药物/环糊精 PGE / β-CD
上市环糊精包合物药品与生产商及其国家
商品名
Prostandin Prostavasin
公司
Ono Schwarz Pharma
Piroxicam/ β-CD
Brexin Cycladol Brexin Brexidol
Chiesi Masterpharm Robapharm (Pierre Fabre) Promedica Launder
β-CD所能起到的增溶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基于溶解度 、易包合性和用药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对β-CD进行了一系 列的结构修饰与改造。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进展[摘要]固体分散体是指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

研究表明,用适当的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高效、速效、长效化,也可控制药物靶向释放。

将药物加工成特定的剂型,用于增加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氧化、水解等。

固体分散体出现以来的各种实际应用表明,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对于制剂的生产和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体;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数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1961年Sekiguchi等【1】提出了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的概念,并以尿素为载体材料,用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口服后吸收及排泄均比口服磺胺快,1963年Levy等制得分子分散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增高,也更易吸收。

固体分散体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始于1970年芸香油滴丸的上市。

Chiou等【2】于1971年对固体分散体的形成原理,制备工艺及老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固体分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8年Francois等【3】首次提出固体分散体在熔融时装入硬胶嚷中,在室温下固化。

此后,人们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目的多用于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制备高效,速效制剂,所采用辅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工艺也趋于成熟。

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4]。

研究表明,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制备方法
• 熔融法(滴丸、热融/挤出法) • 溶剂法 • 溶剂-熔融法 • 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 研磨法
三、制备方法
� 熔融法
药物
载体材料
混匀
加热熔融
骤冷
干燥
滴丸
关键:需由高温迅速冷却,以达到过饱和态,使晶核形
成速度迅速,防止晶核增长。
载体材料:选用熔点低、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材料。
如PEG类、枸橼酸、糖类等。
(三)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 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表面活性或可溶性材料) ─ 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与用量有关) ─ 对药物有抑晶作用,使其保持无定形或微晶状态 ─ 润湿性,水溶性材料溶解可促进药物润湿
PVP与药物形成氢键及抑晶能力与PVP分子量有关,分子 越小越易形成氢键,抑晶作用越强。
度。受热时间短、产品稳定,质量好。
缺点:适用于小剂量药物。
三、制备方法
� 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药物 载体材料
有机溶剂
喷雾干燥/冷冻干燥
载体材料:PVP类、PEG类、环糊精、甘露醇、乳糖、明胶
纤维素类、聚丙烯酸树脂类。
优点:冷冻干燥法适用于易分解或氧化、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缺点:使用有机溶剂成本高。
液、共沉淀物。
PEG 经熔融-凝结后分子中的螺旋的空间 晶格产生缺损,药物可插入缺损晶格, 形成填充型固体溶液。
� 无定形和微晶分散
药物
载体材料
混匀
加热熔融
骤冷
干燥
滴丸
黏度迅速增大,分散的药物难以聚焦、 合并,形成不同的分散状态
四、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二)形成了高能状态
药物在骤冷时常以亚稳定晶型或无定形状态析出。亚稳 定型是同质多晶现象的一种状态,晶格能低、熔点低,因 而溶解度远高于稳定性晶型。
二、载体材料
� 水溶性载体材料(注意材料-方法-分散状态)
载体材料
性状
熔点等
溶解度
制备方法
PEG 类
蜡状固体 50~58℃ 水、乙醇
熔融法
聚维酮类
无定形
较高
水和多种有 机溶剂
溶剂法
有机酸类
结晶性
易溶于水
表面活性剂

可溶于多种 熔融法
溶剂
溶剂法
糖类与多元醇类 结晶性
较高
不溶于多种 熔融法
溶剂
(较高温度)
速释或缓释,取决于所选用的载体材料。
� 缺点
─ 载药量小 ─ 物理稳定性不高,长期储存会产生老化现象 ─ 工业化生产困难 (滴丸、热融挤出) ─
二、载体材料
� 对载体材料要求
– 无毒、无刺激性 – 廉价易得 – 不影响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和含量测定 – 能够维持药物的最佳分散状态 – 具有适宜的理化性质,易于制备固体分散
五、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一)低共熔混合物 (eutectic mixture)
药物与载体材料两者共熔后,骤冷固化时,若两 者的比例符合低共熔物的比例,则同时析出晶体。
药物存在形式: 微晶
五、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二)固态溶液 (solid solutions)
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于固体载体材料中所构成的分散 体系。
第十六章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胡海燕 lsshhy@ 中山大学药学院药剂室 2015年12月
主要内容
• 概述 • 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 • 制备方法 • 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 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 固体分散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概述
� 定义
优点: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缺点:使用有机溶剂成本高;残留溶剂易导致晶核的增长。
三、制备方法
� 溶剂-熔融法
药物
有机溶剂
载体材料
加热熔融
混匀
骤冷
干燥
注意:选用毒性小、易与载体材料混合的溶剂;
须混合均匀,防止固相析出。
载体材料:同熔融法。如PEG类、枸橼酸、糖类等。 优点:适用于药物不易溶于熔融载体时,以改善药物的分散
药物与载体 的互溶性
完全互溶固态溶液 部分互溶固态溶液
药物的 分散状态
置换型固态溶液 填充型固态溶液
完全互溶固态溶液
形成条件:药物与载体分子大小相似;晶格相似。
–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指药物高度分散在 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
– 固体分散技术(solid dispersion technology):将药 物分散于固体载体的技术。 水溶性载体材料,速释;√ 难溶性载体材料, 缓释。
固体分散体是制剂的一种中间状态。添加辅料可能制 备成片剂、胶囊、滴丸等。
三、制备方法
� 机械分散法
药物 载体材料
混匀
研磨
研磨作用:降低药物粒度;
使药物与载体材料以氢键相结合。
载体材料:PVP类、PEG类、乳糖、微晶纤维素等。 优点:简单、方便,不需要加热和溶剂。
缺点:使用载体比例较高。
四、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一)高分散性
根据Noyes-Whitney 方程
D dC / dt = Vδ S(Cs − Ct )
对于难溶性药物 Cs >> Ct
dC / dt = KSCs
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的方法: S ↑→ r ↓
微粉化
1 ~ 10µm
制备固体分散体 0.001 ~ 0.1µm
吲哚美辛-PEG6000(1:9)固体分散体溶解速率增大10倍。
四、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固体分散体有哪些分散状态?
� 分子分散 药物以分子形式分散于载体中。固体溶
� 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代:以结晶物质为载体材料(尿素) 第二代:以亲水性聚合物为载体材料(PEG,PVP) 第三代:以表面活性剂为载体材料物高度分散在载体中 – 难溶性药物分散在亲水载体中,可提高溶出速度和
生物利用度 – 液体药物的固化 – 采用缓释或肠溶材料可达到缓释或肠溶的目的。
优点:简单、方便、经济,适合于热稳定性药物。 缺点:不适于热不稳定的药物。
三、制备方法
� 溶剂法
药物 载体材料
有机溶剂
加热浓缩冷却
共沉淀物
干燥
注意:在溶剂蒸发时,宜在较高温度蒸至粘稠时迅速冷
冻固化,所得固体分散体质量较好。
载体材料:可选用能溶于水或多种有机溶剂、对热
不稳定的材料。如PVP类、半乳糖、胆酸类等。
二、载体材料
� 难溶性载体材料
– 纤维素类 如 EC – 聚丙烯酸树脂 如EudragitE、 EudragitRL、 EudragitRS – 蜡质材料 如胆固醇、蜂蜡、氢化蓖麻油等
� 肠溶性载体材料
– 纤维素类 如CAP、HPMCP – 聚丙烯酸树脂类 如Eudragit L100、 Eudragit S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