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燃烧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是九年级化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下面是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什么是燃料、常见的燃料种类、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料的效能、燃料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等方面。
一、什么是燃料燃料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产生热能或动力的物质。
燃料主要为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产生热能。
常见的燃料有化石燃料、木炭、天然气等。
二、常见的燃料种类2.木炭:木炭是由木材等植物有机物经过热分解得到的固体燃料。
木炭燃烧时释放的热量高,但燃烧产物中会有很多固体颗粒物。
3.液体燃料:液体燃料主要指石油和汽油,它们被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但燃烧产生的尾气对环境有污染。
4.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燃料,它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较少,因此被认为是较为清洁的燃料。
三、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焓变为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反应一般包括燃料和氧气的反应,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热能和光能)。
燃烧反应具有自燃性、连续性、放热性和产物不稳定性等特点。
四、燃料的效能燃料的效能指用于产生能量的燃料利用效果的好坏。
常用的衡量燃料效能的指标包括燃烧的热效率和排放的污染物。
炉具和发动机等的效能主要取决于其热损失的多少,减少热损失可以提高燃料的效能。
五、燃料和环境的关系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燃料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应该选择清洁和高效的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六、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节约能源主要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使用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等。
绿色能源是指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总的来说,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包括了什么是燃料、常见的燃料种类、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料的效能、燃料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等方面。
九年级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燃烧及其利用是九年级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下面是对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燃烧的基本概念1.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时,并伴有发热和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过程。
2.参与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燃料,主要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3.通常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燃料、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和足够的温度。
二、燃烧的类型1.全燃烧:燃料完全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2.不完全燃烧:燃料只与氧气部分反应,产生少量的碳氧化物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较少的热能和光能。
3.反燃烧:物质自身反应生成较稳定氧化物。
三、燃烧的方程式1.燃料+氧气→二氧化碳+水+热能2.燃料+氧气→氧化物+热能四、燃烧产物1.燃烧产物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硫等无害物质,还可能包括一些有毒物质和固体颗粒物。
2.燃烧产物的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
五、燃烧与能源利用1.燃烧是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3.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其燃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更友好。
六、燃烧与生活1.燃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煤气、汽油、柴油、燃气等。
2.点火器制作火光、炉子加热食物、车辆燃油驱动、电源发电等都与燃烧有关。
3.燃烧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是我们生活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正确使用和管理燃料能够减少事故和环境污染。
七、燃烧实验1.木材燃烧实验:通过将不同木材放入燃烧器中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并比较燃烧产物与燃料的关系。
2.燃烧剂实验:通过使用不同的燃烧剂(如氧气、氯气、氟气等)进行燃烧实验,研究燃烧剂对燃烧反应的影响。
总结:燃烧及其利用是九年级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燃烧是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时产生发热和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过程。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中,燃烧及其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涵盖了燃烧及其利用的
一些主要知识点: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产物和火焰的
过程。
燃烧通常伴随着火焰、光、热和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这
些条件统称为“燃烧三要素”。
3. 燃烧反应的类型:根据可燃物质的状态及产生的产物,燃烧反应可分为氧化性燃烧、还原性燃烧和完全燃烧等。
4. 燃烧产物及其特征:燃烧反应产生的主要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氧化物等。
燃烧产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是燃烧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5. 燃烧的利用: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被广泛应用在生活和工业中。
如利用燃烧
产生的热能来加热、煮食、发电等。
同时,燃烧还可以用作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如用
燃料燃烧来驱动燃料电池。
6. 燃烧的环境问题:燃烧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以上是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燃烧及其利用教案

初中燃烧及其利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方法。
2. 掌握燃烧的原理和灭火的原理。
3.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
教学准备:1. 教材《燃烧及其利用》。
2.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火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现象。
2. 学生分享对燃烧的认知,教师总结并板书燃烧的概念。
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现象。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燃烧的条件。
三、学习灭火的原理(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灭火?”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灭火现象。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灭火的原理。
四、燃烧与灭火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燃烧和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探究燃烧和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火源和灭火器材。
初三化学 知识点复习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一燃烧及灭火【注意事项】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称为自燃。
(一些可燃物在空气中会发生缓慢氧化,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聚越多,如果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会发生自燃)1、词语中蕴藏的化学原理(1)煽风点火、风助火威——未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2)火上浇油、抱薪救火——增加可燃物(3)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清除可燃物)(5)杯水车薪——温度不能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电器设备或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或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知识点二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爆炸包括两种:物理性爆炸(气球爆炸、轮胎爆炸)化学性爆炸(火药爆炸、煤矿瓦斯爆炸、天然气爆炸)知识点三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4,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实验室制取H2的原理:,H2作为高能清洁原料的原因:(1)H2本身无毒;(2)燃值高;(3)产物为水【巩固练习】1.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都是化学反应B、都发光C、都是放热反应D、都是化合反应2.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C、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D、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D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4.某同学给危险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A )A、危险品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B、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5.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D )A、动植物呼吸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生石灰与水的反应D、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6.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蕴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下列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天然气是混合物B、石油是可再生资源C、石油是一种化工燃料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7. 家庭用煤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D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 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
中考 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燃烧与灭火、化学燃料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器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CO 2吹出干粉(主要成分NaHCO 3)
3、常见的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是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液态CO 2灭火器
加压时将液态CO 2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在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
用来扑灭汽油、柴油、以及固体燃料,如木材、木棉等。
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水基型灭火器 2 NaHCO 3== Na 2CO 3+H 2O+CO 2↑煤炉燃烧
氧炔焰
C H + 5O == 4CO + 2H O
点燃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氧化物
禁止燃放鞭炮禁止烟火
禁止吸烟禁止带火种禁止放易燃物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沼气
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
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能源:
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1向C 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浸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打开K 1,将A 中溶液滴入B 中,C 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C 中发生反应的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1.燃烧的条件(控制变量法):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缺一不可
2.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隔绝氧气,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探究燃烧的条件:酒精灯放置的位置:两者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受热温度相同
4.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5.充分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6.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例如:灯帽盖灭酒精灯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酒精灯着火湿抹布盖灭灭火原理都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森林着火前方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关闭燃气灶阀门灭火原理都是清除可燃物
高层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用嘴吹灭蜡烛灭火原理都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例如:人要实,火要虚,这里面的虚就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将煤球变为蜂窝煤这一变化目的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7.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为混合物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8.粉尘爆炸实验: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8.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9.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中考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燃烧三要素的探究)

【经典例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两个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⑴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__________性。
⑶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3.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如下图:图一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并产生白烟,红磷不燃烧。
水中白磷没有明显现象。
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可燃物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还需要有氧气存在才能燃烧。
燃烧除了以上两个条件外,最重要的条件是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请在图二实验中增加对比实验加以说明。
该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结果发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热水中的白磷也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对实验加以改进,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_________________。
5.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燃烧后都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⑴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材设计了如图①的探究实验。
实验时观察到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
由此可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温室效应加剧炼铁煤炉尾气排放 煤的燃烧炉渣固体废物污染酸雨CO 2SO 2COCO 2CO 2SO 2NO 2火力发电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燃烧及其利用1.(2012.宿迁市)下列物质属于最清洁的能源是 ( )A.煤B.氢气C.可燃冰D.石油2.(2012.南允市)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 )A. 氢气B. 天然气C. 酒精D. 汽油3.(2012.桂林市)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天然气B.太阳能C.石油D.煤4.(2012.肇庆市)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 .SO 2、NO 2 B. CO 2、CO C .SO 2、CO 2 D .NO 2、CO5.(2012.孝感市)有些燃料的燃烧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下列燃料中,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 )A .煤B .石油C .乙醇D .氢气6.(2012.孝感市)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7.(2012.江西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8.(2012.福州市)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清除可燃物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9.(2012.泰安市)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10.(2012.广州市)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 B.石油C.乙醇 D.天然气11.(2012.广州市)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12.(2012.株洲市)13.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13.(2012.东营市)2012年5月18日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只在英国境内传递。
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有机物14.(2012.淮安市)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15.(2012.上海市)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6.(2012.黄冈市)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17.(2012.南京市)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 .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 .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18.(2012.百色市)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室内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C.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D.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19.(2012.百色市)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www .xk b1.co m20.(2012.武汉市)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21.(2012•铜仁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B.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C.棉花和涤纶,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是合成纤维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x k b 1 . c o m22.(2012.娄底市)当前,南海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
南海是我国固有的领海,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氧气23.(2012.日照市)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24.(2012.株洲市)1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25.(2012•苏州)2012年5月27日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启航深人南海北部区域“精确调查”可燃冰资源.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其化学式为()A.CO2 B.H2O C.CH4D.CH4.ⅹH2O26.(2012.兰州市)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 ①②B.②④C. ①④D. ③④27.(2012.河南省)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煤粉与氧气(或空气)有更大的接触面蜡烛照明;火力发电等30.(2012.孝感市)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甲烷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蓝 CH4+2O2点燃═══CO2+2H2O31.(2012.北京市)(5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
经研究发现3N H 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3N H 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将3N H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3224N H 3O 6H O ++点燃。
(1)天然气 C +H 2O =CO +H 2 (2)①置换反应 ②1:1(3)①14:3 ②4NH 3+3O 2点燃=6H 2O +2N 232.(2012.日照市)27.(8分)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A .探究燃烧的条件B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A 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燃物是否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4P+5O 2 2P 2O 533.(2012•济宁)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大大增加.其中,一种气体(与二氧化碳性质相似,能与水和碱反应)是酸雨的主要成分,该气体是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吸收这种气体,原理为 .(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硫,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SO 2+Ca (OH )2═CaSO 3+H 2O34.(2012•义乌市)现实生活中,氨气多用作致冷剂及农用化肥,其实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纯氧中可以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氮气.最近,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1)N 2+3H 22NH 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2)请你根据下表信息分析用NH3取代H2的优点:①由于NH3比H2沸点高,所以更易,便于储存和运输.②NH3泄漏时易发现是因为,同时它易溶于水,便于处理.(1)化合(2)液化有刺激性气味35.(2012.宿迁市)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毒副作用大的有、尼古丁和焦油,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选填字母)(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化学原理是。
一氧化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36.(2012临沂)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请回答下列问题:(1)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给敬老院送去鲜花,花香满屋。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