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困境的跨界区域主义——对江阴靖江跨界合作的重新认识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东南,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江阴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如何有效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江阴市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江阴市的产业现状分析1.传统制造业占比较大,企业规模较小江阴市以纺织、轻工、机械、化工等传统制造业为主,这些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相对较低。
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2.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江阴市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转型发展能力较弱。
缺乏技术驱动型产业的支撑,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江阴市的传统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给当地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2.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加大合作力度,在不同产业领域之间进行合作,实现产业链条的互补和优化,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实施绿色制造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制造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江阴市传统制造业向绿色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4.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强对本地企业和人才的技术培训和支持,提高江阴市的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5.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6.加强产业标准与质量管理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江阴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主要做法和考察体会

江苏江阴—靖江⼯业园区主要做法和考察体会江苏江阴—靖江⼯业园区主要做法和考察体会汤新明园区合作共建这⼀模式正成为引导产业转移的新⽅式,在⼀定的利益共享机制下,园区共建有利于双⽅优势互补,进⼀步拓展发展空间,在更⼤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创新优势,提升竞争⼒。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抢抓沿海开发机遇,积极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有利于我市快速提升园区发展⽔平和层次,有利于我市借助外⼒加快新型⼯业化进程,有利于加快沿海产业向我市转移,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9⽉25⽇上午,前往靖江考察学习江阴与靖江园区合作共建的做法和经验。
⼀、感受江苏江阴—靖江⼯业园区是江阴、靖江两市跨市跨江联合投资开发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2⽉15⽇正式启动,地处靖江市南侧,总体规划⾯积60平⽅公⾥,⾸期启动区⾯积8.6平⽅公⾥,⽬前实际开发⾯积达13平⽅公⾥。
园区依托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建设以船业、机电、冶⾦、能源、物流、研发、商贸为主导产业的具有临江产业特⾊的重要国际制造业基地,打造集⼯业园、⽣态园、新港区、新城区“两园两区”为⼀体的新型⼯业园区。
今年以来,⾯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江苏江阴—靖江⼯业园区坚持联动开发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审时度势,冷静应对,在攻坚克难中,抢抓发展机遇,在创新改⾰中,加快优化升级,园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平稳的发展态势,综合竞争⼒明显增强。
上半年,园区实现⼯商销售125亿元,同⽐增长42%,完成⼯业增加值19亿元,同⽐增长64%,完成⼯业投⼊11亿元,同⽐增长40%,完成⼯商登记注册外资8570万美元,完成到帐外资5438万美元,实现财政收⼊2.3亿元,⼀般预算收⼊1.05亿元,分别增长20%和55%。
主要做法有:⼀是组织领导有⼒。
⽆锡、泰州两市之间成⽴了联动开发协调⼩组,江阴、靖江两岸市政府也成⽴了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作为联动开发的最⾼决策机构。
对共建园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责任单位都实⾏⼀把⼿负责制,并严格按照相关具体⽬标和责任要求,切实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处处想园区之所想,时时解园区之所忧,事事急园区之所急,“⽆条件、⽆阻⼒、⽆障碍”⽀持共建园区建设。
新经济可以跨界,但不能没有边界的申论作文

新经济可以跨界,但不能没有边界的申论作文1. 引言1.1 概述新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诸多改变和创新,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跨界现象的普遍存在。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之间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融合和互动。
然而,我们在推崇新经济跨界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边界的存在与重要性。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1.2 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传统经济模式逐渐被打破,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企业、行业之间通力合作、融合创新成为趋势,形成了跨界现象。
例如,电子商务平台将互联网、物流以及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紧密结合起来;生态旅游结合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等等。
这些案例都彰显了新经济时代中各种不同领域之间合作与创新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经济可以跨界的同时,又不能摒弃边界。
首先将介绍新经济的定义及其相关背景和趋势,重点关注新经济所带来的跨界现象;接着分析新经济跨界行为中蕴含的益处与挑战;最后强调边界确定的重要性,并阐述维护产业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道德规范观念等方面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醒人们在追求新经济发展时,要充分认识到有效边界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社会利益及人类福祉的重要作用。
(注意:以上仅为引言部分内容示例,具体内容请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2. 新经济与跨界现象2.1 定义新经济:新经济是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知识产权、创新和数字化为核心,并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支撑的经济形态。
它以创新和高科技为驱动力,推动着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对传统产业和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跨界现象介绍:跨界现象是指在新经济时代,不同领域之间出现相互渗透、融合和交叉的现象。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科技公司之间开始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创新发展的道路。
例如,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引入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改善生产效率;金融行业借助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教育行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在线学习教育等。
当前长三角跨区域转移承接的现状、困难梗阻和意见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当前长三角跨区域转移承接的现状、困难梗阻和意见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当前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这三个省份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经济合作体。
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推动了区域间的人口流动和资源转移。
然而,当前长三角地区在跨区域转移承接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和梗阻。
首先,人口流动情况复杂多样,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大,吸引了大量来自其他地区的人口涌入。
这种人口流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压力加大。
其次,不同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也制约了跨区域转移承接的顺利进行。
各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不同考虑和利益冲突,导致跨区域合作难以推进。
此外,产业协同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集中,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导致产业链条上下游环节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和协同,制约了跨区域转移承接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意见建议:首先,需要加强政策支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长三角地区,促进跨区域转移承接。
其次,应加强各地合作机制的建设,构建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机制,提高资源整合和协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总之,当前长三角地区的跨区域转移承接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只有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建设,才能够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当前长三角跨区域转移承接的现状2.1.1 人口流动情况当前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各个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日益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寻找发展机会和提升生活水平。
例如,大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等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和优秀人才的流入,使得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增加。
江阴之变:政府做经济转型“服务员”

江阴之变:政府做经济转型“服务员”作者:谈乐炎来源:《小康》2014年第27期2014年11月18日上午,江苏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来了诺贝尔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这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米歇尔教授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他此行的目的并非简单的访问,他从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周铁根手中接过了“人才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咨询委员会委员聘书,由此哈特穆特·米歇尔生物医药(江阴)研究院正式成立。
这是江阴市第三家诺奖得主研究院,在周铁根看来,尽管江阴县域经济发展比全国其他地方“走的早了一些”,但也提早进入了转型提升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科技人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
而“诺奖得主集聚计划”就是江阴在转型升级中紧拥不放的一次战略性任务。
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这只是江阴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江阴进一步以产学研合作战略为抓手,强化人才引领、科技支撑,为企业转型牵线搭桥;在资本市场中,发挥政府金融服务的巧手作用,带动一大批本土企业上市融资。
而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产业趋势,江阴政府严守生态底线,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一个企业家的经验、阅历还毕竟有局限性,需要政府帮他们去拓宽思路,营造良好的转型创业环境,这时政府一定要有所为,而企业在具体经营过程中,政府就只需要做好他们的服务员。
”周铁根接受《小康》专访时表示。
向江阴“智造”转型的产学研“推手”在传统制造业日趋低迷的现实情形下,江阴积极主动应对,从加工制造向研发创造,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逐步实现了从低成本优势向科技创新优势的转变,“江阴制造”正努力向“江阴智造”迈进。
这其中,政府牵头的产学研联盟适逢其时且成效显著。
“我们给企业提供菜单,企业自己选择与未来发展适合的‘菜’,然后我们做红娘,为企业与高校之间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江阴市科技局副局长俞均彦这样比喻政府在产学研联盟中的作用。
跨界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分析——以太湖蓝藻危机为例

可 见 .我 国 法律 对 涉 及 的有 关 府 际 合 作 尤 其 是 地 方 政 府 合 作 的 规 定 与 条列 理 其 辖 区范 围 内的 事 务 . 上 级 机 关 ( 对 或 中央 政 府 ) 跨 域 事Biblioteka 务 中的 角 色 扮 演 . 在 对
于 地 方 政 府 合 作 中 的 权 利 、责 任 分 担 等 问题 . 有 谈 及 总 体 来 说 . 国地 方 政 没 我
统一领导下 . 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 、 充 积
极 性 的 原 则 ” 在 这种 情 况 下 . 方 政 府 地
可 以分 为 四 级 : 、 、 省 市 县和 乡镇 。 由于 受 传 统 “ 块 分 割 ” 维 的 影 响 . 方 政 府 条 思 地
只 是 依 赖 于 中 央政 府与 上 级 政 府 .地 方 政 府 之 间 的横 向互 动 极 少 府 之 间缺 乏有 效 的沟 通 、 息 交 流 , 源 信 资 缺 乏 有效 而系 统 地 整 合 与 利 用 .坏 境 污
染 跨 区 域 转移 .结 果 造 成 了 资 源 的 消 耗 与 生 态环 境 的 日益 恶 化 同时 行 政 体 制
的分 割性 还造 成各 地方 政府 “ 自为 各
下 .一 个 地 方 的 经 济 发 展 状况 往 往 直 接 几 乎 是 空 白 .法 律只 规范 了各 级 政 府 管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很 不明确 和 具体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宪
里面 有 一 个 “ 本 挟 持 环 境 治理 ” 的原 资
优 惠政 策 来 吸 引外 资或 内 资 .这 样 投 资
市 的 国 家行 政 机 关 的职 权 的具 体 划 分 ”
江苏沿江跨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以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例

体 化 的今 天 ,再 不 对行 政乌 纱们 说 不是 不 行 的 了 。
但要打破条块分割,却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与智慧 ,
才 能 与长 江 三 角 洲之 上 创 造 出 真正 具 有 国际竞 争 力
园区 8 个总投资 4 亿元的项 目 0 正式签订协议 。 同年 9
月 1 3日, 阴和靖 江 的两市 跨 江公交 线 路 开通 , 个 江 两 城 市之 间联 系更加 紧密 了 。
一
很多企业的兴趣 , 阴市政府也鼓励本地的有实力的 江 大型 , 上市企业到园区投资建厂投产 , 支持 园区建设
发 展 。0 3 8 2 20 年 月 9日, 时任 省长 梁保华 率领 有关 职 能 部 门负 责人 到现 场开 办公 会 , 研究 推 动江 阴经 济 开 发 一区靖 江 园 区实 质性 启 动 的问题 , 明确 了对靖 江 园 区的各 种扶 持优 惠 政策 。 当天 , 阴经 济开 发 区靖 江 江
园 区 , 们 可 以从 中获 得 一 些经 验 与 启 示 : 我 随着 经 济 的发展 , 区域必 然 也会 随之 扩张 。先 富带动后 富 , 其 相 邻极 点之 间 , 发达 的地 方必 然 会对 落 后 的地 方有 着影 响, 而相 对落 后 的地 区也不 可 能拒 绝 这种 影 响 。跨 江
个 县 。在 上 世纪 七 、 十年 代靖 江 和 江 阴 的经 济发 八
展相 差 无几 , 是 到九 十年 代 便被 江 阴甩 到后 面 。仅 但 仅 就 是 一 江之 隔 , 短 几 十年 , 个 城 市 获得 经济 发 短 两 展就 大 相径 庭 , 阴连 续 九年 蝉联 全 国县级 经 济 百强 江 县 ( ) 一 , 阴 由于 受 到上 海 的强 大 经 济 辐 射 , 市 第 江 与 张 家港 、 常熟 、 山 、 江 , 为最 大 受益 者 之一 , 中 昆 吴 均 其 其本 土大企 业 的发 展成 为 特 色 , 而靖 江 还一 直 保 持着 农业 地 区 的面貌 。 城经 济相 差 巨大 的原 因除 了长 江 两 的天 然 阻 隔 、 江 经 济 发 展 观念 滞 后 外 , 主 要 的原 靖 最
政府合作治理雾霾的理论依据、现存缺陷及模式选择

政府合作治理雾霾的理论依据、现存缺陷及模式选择作者:汪旻艳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05期[摘要]灾害级别的负面影响、立体多维的形成原因、复杂常变的作用机理、较为一致的经验教训等诸多因子凸显了政府合作治理雾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虽然治理雾霾呈现出良好势头,但是政府纵向互动不足,政府合作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低,法律法规先天不足等成为现实政府合作的主要缺陷。
府际关系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则是化解上述不足并强化政府合作的学理依据、思路启示和方法借鉴。
未来政府合作治理雾霾的前提基础是构建系统完备、协调高效的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而中央主导—地方参与型和地方主导—中央辅助型则是两大模式选择。
[关键词]雾霾治理;跨界区域;政府合作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5)05005207高度重视雾霾问题并积极防治已成为全国共识和自觉行动,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雾霾现象仍呈现持续时间长、扩散范围广、负面影响大、周期性爆发的状况。
造成如此窘境的原因复杂,但缺乏有效的政府合作是关键,因为雾霾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大的整体性、系统性工程,需要理顺跨界区域、政府层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统筹规划与合作共治。
一、加强政府合作治理雾霾的三大理论依据治理雾霾需要强化政府合作,固然与污染物产生的多地性、流动性、扩散性和跨区域性相关,与国际国内治理的经验教训相关,但更应该立足于科学的理论而探寻路径,即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各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合作,从而最大程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利益的理论回应和理论预期。
(一)政府间关系(府际关系)理论是解释雾霾治理政府合作共性要求的基础理论一般而言,广义的“政府”区别于一切单一的社会机构,包括制定法律(立法)、实施法律(行政)和解释法律(司法)的机关。
狭义的“政府”等同于“行政机关”,即国家意志的执行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者简 介:蒋成钢 (1991一) 男 .南京大学建筑 与城 市规 划学院 硕 士研究 生.研究方 向为城 市与区域规 划 罗小龙 (1 977-).通信作 者.男 南京大学建筑 与城市规 划学院 .南京大学城 乡治 理与政 策研 究中心,教授 博 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政 策 、规2, J4D ̄R理研究 . 王绍博 (1 990一) .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京 大学建 筑与 城市 规 划学 院 .博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为城市 与区域规 划
区域 I REGION
文章编号 :1009-6000(2018)10-0060-07
中图分类号:F1 27
文 献标 识码 :B
doi:10 3969/J issn 1009—6000 201 8 10 008
基 金项 目:国家 自然 科学基金 (414711 33) 中国 “新城 运动 的格局 机制 与管治 研究 (201 5 2018)。
陷入 困境 的跨 界 区域 主 义
对江 阴靖江 跨界合作 的重新认识
Troubled TransbOundarv Regionalism 'Reconsideration of
Jiangyin—Jingjiang’S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60
蒋 成 钢 罗小 龙 王 绍博
JIANG Chenggang LUO Xiaolong W ANG Shaobo
摘 要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和 区域 - f5{ ̄过 程 中 ,行 政 区 与经 济 区 的 界 限 开 始 消 失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出现 了 大 晕 的 跨 界 城 市 合 作 实践 。 本 文 在 跨 界 区 域 主 义 的 理 论 视 角 下 , 以 江 阴一 靖 ;I工 业 园 区 作 为跨 界 城 市合 作 案 例 进 行 研 究 。通 过 分析 跨 界 园 区 的 发 展 历 程 和 发 展 绩 效 , 本 文认 为 江 阴 和 靖 >I的 跨 界 城 市 合 作 实 践 并 不 理 想。合作 失败的直接 原因在于园区相互 交织的管理体 系、从含作到竞争的城市 关系转换和缺 乏明确 的 利j益 分 配 机 制 等 三 个 方 面 ,而 根 本 原 因 在 于城 市 是 行 政 管 理 和 经 济 发 展 的 基 本 单 元 ,跨 界 城 市 舍 作 的 基础 会 在 地 方 政 府 单 方 面 逭 求 自 身利 益 的过 程 中 不 断 被 削 弱 ,并 导 致 城 市 合 作 最终 破 裂 。 T阴 市 和 靖 江 市 跨 界合 作 的 经 验 和 问 题 也 将 为我 国其 他 城 市 的 跨 界 发 展 提 供 借 鉴 。 关键 词 : 跨 界区域主 义 :跨界合作失败 :江阴一靖江 工业 园
adm inistrative m anagem ent and econom ic developm ent The f o undation ofCROSS—border urban cooperation will be weakened in the process of lpeal gover nm ent s unilateral pursuit of jts own interests,and eventually lead to the rupture of urba n cooperation The experience a n d problem s of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between Jiangyin city a n d Jin iang city w il1 also provide refefence f o r the cross_b0rder developm ent of other cities ln China
cooperation practice fails The direct reasons for山e failure of cooperation lie in three aspects 1ncluding the park s intertwined managem ent system .urban relationship transf o rm ation from cooper atton to com petition and lack ofexplicit benef its dist ribution m echanism The fundam enta1 reason is that the city is the basic unit of
Jiangyin-Jingjiang Industrial Park as a case of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practice By reviewing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the Jiangyin-Jingjiang lndustrial Park,this paper holds that such cross—border city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 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adm inistrative and econom ic zones began to disappear,and a large num ber of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practices have eme ̄ ed worldw id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m nsboundary regionalism ,this paper ta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