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继承人财产分割怎么分先后顺序?
遗产继承权怎么分配

遗产继承权怎么分配根据我国继承法上的法定遗产继承有先后顺序之分。
遗产须按法律规定的顺序进行继承:继承法第10条和第12条规定:⑴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为配偶、父母、子女。
⑵第二顺序的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⑶.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被继承人死亡时,遗产就开始继承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哪些人有资格成为继承人?继承人的顺序是怎么安排的以及继承权的分配等问题,现在的小编为您详细的解答。
▲遗产继承权怎么分配:▲一、法定继承顺序根据我国继承法上的法定遗产继承有先后顺序之分。
遗产须按法律规定的顺序进行继承:《继承法》第10条和第12条规定:⑴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为配偶、父母、子女。
⑵第二顺序的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⑶.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注意: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才能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二、遗产继承纠纷处理方式:⑴法定继承纠纷的处理法定继承是指依据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范围、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将遗产分配给合法的继承人的继承方式。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及有关司法解释,依据下述规定解决法定继承纠纷。
①继承权男女平等。
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③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④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⑤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⑥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2019年继承法司法解释:法定继承顺序是什么

2019年继承法司法解释:法定继承顺序是什么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
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
那么法定继承顺序是什么呢,遗产又是怎么分配呢?下面由法律快车的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
一、法定继承顺序是什么1、第一顺序(1)配偶;(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3)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4)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2、第二顺序(1)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2)祖父母;(3)外祖父母。
二、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1、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理应均等。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能够不均等。
3、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水平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理应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能够多分。
4、有扶养水平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理应不分或者少分。
5、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水平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能够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相关法条链接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一顺位继承人怎么分先后顺序

第⼀顺位继承⼈怎么分先后顺序如果⾃然⼈死亡的,其⽣前的合法财产是可以作为遗产进⾏继承的,如果⾃然⼈在⽣前没有订⽴遗嘱的,是需要按照法定继承的⽅式予以继承遗产的。
继承⼈有第⼀顺序继承⼈和第⼆顺序继承⼈之分,那么,第⼀顺位继承⼈怎么分先后顺序?下⾯,店铺的河南律师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第⼀顺位继承⼈怎么分先后顺序第⼀顺位继承⼈没有先后顺序,都是平均分割的。
1、同⼀顺序继承⼈继承遗产的份额⼀般应均等。
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般原则,即同⼀顺序的法定继承⼈应该平均分配遗产。
该法条中的“⼀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
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1)对⽣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的继承⼈,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
继承⼈只有同时具备⽣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的情形时,才能在遗产分配时中给予照顾,⽽且⼀旦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应当给予照顾。
(2)对被继承⼈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共同⽣活的继承⼈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是应该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扶养能⼒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继承法中权利义务相⼀致原则的重要体现。
继承⼈符合下列条件的,应不分或少分遗产:①继承⼈有扶养能⼒和条件;②不尽扶养义务;③继承⼈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分。
法定继承遗产如何分配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顺序:配偶、⼦⼥、⽗母。
第⼆顺序:兄弟姐妹、祖⽗母、外祖⽗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顺序继承⼈继承,第⼆顺序继承⼈不继承。
没有第⼀顺序继承⼈继承的,由第⼆顺序继承⼈继承。
被继承⼈的⼦⼥先于被继承⼈死亡的,由被继承⼈的⼦⼥的晚辈直系⾎亲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般只能继承他的⽗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丧偶⼉媳对公、婆,丧偶⼥婿对岳⽗、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顺序继承⼈。
不均分的情况有以下:同⼀顺序继承⼈继承遗产的份额,⼀般应当均等。
遗属继承权的继承顺序与比例

遗属继承权的继承顺序与比例遗属继承权是指在继承人中,根据法律规定,享有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在法律上,遗属继承权的继承顺序与比例是根据被继承人与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而定的。
本文将就遗属继承权的继承顺序与比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继承顺序的确定1. 直系亲属继承权被继承人的直系亲属是指父母、子女和配偶,他们享有优先继承遗产的权利。
其中,子女继承权最高,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留下配偶,则子女之间平等分配遗产;如果有配偶,则遗产的一半归配偶所有,另一半平均分配给子女。
2. 兄弟姐妹继承权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直系亲属,则遗产将由兄弟姐妹继承。
兄弟姐妹继承权的比例视具体情况而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一般情况下,兄弟姐妹继承权按照平均分配原则进行,即兄弟姐妹平均分配遗产。
3. 祖父母等非直系亲属继承权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直系亲属和兄弟姐妹,则其遗产将由祖父母等非直系亲属继承。
在这种情况下,继承权的比例由法律具体规定,一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二、继承比例的确定遗产的分配比例是根据继承人的亲属关系和继承顺序而定的。
一般情况下,直系亲属继承遗产的比例高于非直系亲属。
举例来说,如果被继承人只有一个子女,那么该子女将继承全部遗产;如果被继承人有两个子女,则遗产将平均分配给两个子女。
而如果被继承人没有子女,但有兄弟姐妹,则遗产将平均分配给兄弟姐妹。
在遗产分配的过程中,法律注重公平原则,强调平等分配。
即使在非直系亲属继承遗产的情况下,也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以实现继承人之间的公平性。
三、特殊情况下的继承除了一般情况下继承顺序和比例的规定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继承规定。
1. 配偶独自继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配偶可能独自继承全部遗产。
例如,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直系亲属和兄弟姐妹,只有配偶,则配偶将独自继承全部遗产。
2. 遗嘱规定被继承人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规定遗产的继承顺序和比例,主要根据个人的意愿来确定。
遗嘱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继承人必须按照遗嘱的规定进行遗产继承。
分配继承遗产时的原则都有哪些

No kind of education can match adversity.(页眉可删)分配继承遗产时的原则都有哪些导读:1、份额均等原则。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2、体现养老育幼的原则。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3、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多尽义务者多分;少尽义务者少分;不尽义务者不分。
4、适当照顾的原则。
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抚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一、分配继承遗产时的原则都有哪些遗产分配原则是指依法继承人之间在分割遗产时应遵循的准则。
按《民法典》第1130条的规定,依法继承中遗产分配应遵守以下原则:1、份额均等原则。
2、体现养老育幼的原则3、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4、适当照顾的原则法律依据:《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一百三十条【遗产分配的原则】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二、如何区分遗产范围与家庭财产遗产范围往往与家庭财产混杂在一起,因此要作出正确的区分:1、被继承人的遗产与共同财产的区分,如遗产与夫妻共同财产、遗产与家庭共有财产、被继承人生前所欠的个人债务与家庭共同所欠的债务;2、被继承人的遗产与被继承人的人身权利或身份利益的区分,如遗产与被继承人死亡后其家属应得的抚恤金、被继承人所有的房产权与被继承人享有的公有房屋居住使用权、被继承人承包经营的收益与被继承人承包经营的权利等。
公民死亡后遗留的个人财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称为继承。
由于继承是被继承人个人财产的转移,因此遗产范围必须首先明确。
老人遗产分配是怎么进行的

⽼⼈遗产分配是怎么进⾏的⽼⼈年纪⼤了,⾝体机能衰退,⼀旦去世就要对其⽣前合法的财产做出处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遗产分配问题。
那么⽼⼈去世遗产分配是怎样的呢?如果读者在⽣活中遇见这样的问题⽆法处理的,需要解决的,可以阅读本⽂章内容,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遗产分配是怎么进⾏的在我国,继承分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种。
遗嘱继承就是根据被继承⼈⽣前所⽴的遗嘱来处理他所遗留的财产。
⽽法定继承则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的范围和分配办法对遗产进⾏继承,这种继承是按照法律规定的先后顺序来进⾏的。
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主要是根据继承⼈与被继承⼈⾎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亲疏远近和法定的相互抚养义务来确定的。
我国《民法典》规定,配偶、⼦⼥、⽗母为第⼀顺序继承⼈;兄弟姐妹、祖⽗母、外祖⽗母为第⼆顺序继承⼈。
继承开始后,由第⼀顺序继承⼈继承,没有第⼀顺序继承⼈或者第⼀顺序的继承⼈全部放弃继承权或者丧失了继承权时,再由第⼆顺序继承⼈继承。
在同⼀顺序的继承⼈中,没有先后顺序,⼀般情况下都均等的分割遗产。
别外,丧偶的⼉媳与公婆,丧偶的⼥婿与岳⽗母之间没有⾎缘关系,也没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但是有不少丧偶⼉媳和丧偶⼥婿对公婆和岳⽗母在⽣活上尽了抚养义务,这种道德风尚是⼗分可贵的。
因此,《民法典》还规定:“丧偶⼉媳对公婆,丧偶⼥婿对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顺序继承⼈。
”由此可见,是否尽了赡养义务是丧偶⼉媳或者丧偶⼥婿能继承公婆或者岳⽗母遗产的前提条件。
只要符合这⼀条件的,也不受是否再婚的影响,他们继承的遗产也不影响其⼦⼥代位继承的权利。
1、同⼀顺序继承⼈继承遗产的份额⼀般应均等。
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般原则,即同⼀顺序的法定继承⼈应该平均分配遗产。
该法条中的⼀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
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1)对⽣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的继承⼈,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
财产继承顺序及分配

财产继承顺序及分配⼤家族中有⼈去世的时候,其后辈就会因遗分配⽽闹得不可开交,⼈们都希望⾃⼰在遗产分配中可以分到⾃⼰,特别是符合财产继承权⾥的个⼈。
下⾯是店铺⼩编介绍的财产继承顺序及分配⽐例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家认识遗产分配。
财产继承顺序及分配是怎样的(⼀)第⼀顺序:配偶、⼦⼥、⽗母;(⼆)第⼆顺序:兄弟姐妹、祖⽗母、外祖⽗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顺序继承⼈继承,第⼆顺序继承⼈不继承;没有第⼀顺序继承⼈继承的,由第⼆顺序继承⼈继承。
民法典继承编所称⼦⼥,包括婚⽣⼦⼥、⾮婚⽣⼦⼥、养⼦⼥和有扶养关系的继⼦⼥。
民法典继承编所称⽗母,包括⽣⽗母、养⽗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母。
民法典继承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母的兄弟姐妹、同⽗异母或者同母异⽗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法定继承如何划分继承遗产⽐例1、⼀般情况下,同⼀顺序的各继承⼈均等分配遗产。
同⼀顺序的法定继承⼈在继承遗产时,⼀般情况下,应当按继承⼈的⼈数均等分配遗产数额。
所谓⼀般情况是指同⼀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彼此在⽣活状况。
劳动能⼒以及对被继承⼈所尽抚养、扶养或赡养义务等⽅⾯,情况基本相同,条件⼤致接近。
所谓均等分配遗产是指同⼀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所取得的被继承⼈遗产数额⽐例相同,没有明显差别。
2、特殊情况下同⼀顺序各继承⼈可不均等分配遗产,这些特殊情况是指:(1)对⽣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的继承⼈,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可以多分。
⽣活有特殊困难是指继承⼈因为没有独⽴的经济收⼊或其他⽣活来源,难以维持其起码的物质⽣活条件。
缺乏劳动能⼒是指继承⼈因尚未成年不具备劳动能⼒或因年迈、疾病等原因⽽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劳动能⼒。
(2)对被继承⼈尽了主要赡养或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共同⽣活的继承⼈,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对被继承⼈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是指对被继承⼈负有法定的抚养、扶养和赡养义务的继承⼈,为被继承⼈的⽣活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来源或者提供了主要的劳务扶助。
遗产分割的原则和方法

遗产分割的原则和方法遗产分割是指对于去世人的财产进行分割处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公正、合理地分配财产,避免家族内部矛盾和纷争的产生。
本文将介绍遗产分割的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遗产分割的问题。
一、遗产分割的原则1. 平等原则。
遗产分割应当遵循平等原则,即所有继承人应当平等地分享财产。
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因为某些人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或者其他原因而给予优待或者歧视。
2. 法定继承原则。
遗产分割应当遵循法定继承原则,即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进行分割。
如果有遗嘱,应当按照遗嘱的规定进行分割。
如果没有遗嘱,应当按照继承法规定的顺序进行分割。
3. 公开透明原则。
遗产分割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即所有继承人都应当知晓财产的情况和分割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重公开透明,避免隐瞒或者私下协商。
4. 确权先分原则。
遗产分割应当遵循确权先分原则,即继承人应当先进行财产的清点和评估,然后再进行分割。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重确权先分,避免因为分割的顺序不当导致争议和矛盾。
5. 尊重意愿原则。
遗产分割应当尊重去世人的意愿,避免对其意愿进行干涉。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重尊重意愿,避免因为对去世人意愿的忽视导致争议和矛盾。
二、遗产分割的方法1. 财产清点。
遗产分割的第一步是进行财产清点,即对去世人的财产进行清点、评估和估价。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财产的种类、数量、价值和所有权等方面的情况,并制定清点方案和评估标准。
2. 继承人确定。
遗产分割的第二步是确定继承人,即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确定继承人,并进行公示和确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继承人的身份、关系和权利等方面的情况,并制定确定方案和确认标准。
3. 分割方案。
遗产分割的第三步是制定分割方案,即按照继承人的份额和权利制定分割方案,并进行公示和确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分割方案的公正、合理和可行性等方面的情况,并制定分割方案和确认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继承人财产分割怎么分先后顺
序?
第一顺位继承人没有先后顺序,都是平均分割的;继承人是指依法继承财产的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承遗产的份额。
第一继承人财产分割怎么分先后顺序?
第一顺位继承人没有先后顺序,都是平均分割的。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
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
该法条中的“一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
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
继承人只有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情形时,才能在遗产分配时中给予照顾,而且一旦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应当给予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是应该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继承法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
继承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不分或少分遗产:①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条件;②不尽扶养义务;③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分。
法定继承遗产如何分配
《继承法》第10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第11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12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不均分的情况有以下:
第13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
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综合上面所说的,继承人就是要继承财产的人,而作为同一顺位的继承人就应该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进行分配财产,这样也才算是合法的程序,如果是指定了谁可以少分,谁可以多分的话,那么就应该要按照当事人的意愿来进行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