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法视角下的外语教学课堂活动策略探究
“后方法”理念下的外语教师行动研究模式探索

学。
实践性鼓励教师将其实践 的内容理论化, 并将 自身理
论化的东西进行教学实践 ] 。这实际上是鼓励教师进行
教学反思和行动 , 使教师能够针对教学实践构建 自身 的教 学理论 , 并依据所构建的理论体系进行符合具体情境和课 堂教学的改革实践 。实践性 的教学是一个动态 的发展
外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它们并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外语教学“ 费时低效” 的问题 。本课题组通过对我省
六所高校外语教师及部门领导的问卷和采访 , 发现近 9 0 %
的大学英语教师仍在课堂上沿用 比较传统的讲授方法或者
交际法、 任务教学法施教; 9 3 . 2 %的教师认为, 学生能力提
( p r a c t i c a l i t y ) 及可能性( p o s s i b i l i t y ) 三个参数, 形成了以教
师的自主性为核心的三维体系, 三个参数相互交织 , 相互作
用。
升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 8 0 . 6 % 的教师渴望有 自己的专
业发展并能够实施有效教学 ; 同时半数以上的学生对 当前
我国自 教育部恢复大学英语教学以 来, 至今已 有3 0 多
载。在这漫长的外语教学长路上, 国内学者和高校教师通 过引进国外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和理论 , 进行 了不懈的研究
和十个宏观策略框架, 旨 在转变一线外语教师角色, 结合具
体教学情境和个人经验 , 开发适应教量。本文将以此理论为指导构
学质 量 并促 进 外 语教 师 的专 业 发 展 。
关键词 :后方 法;外语教 学;教 学策略
中 图 分 类 号 :G 6 4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8 3 5 0( 2 0 1 5 )0 3 —0 o 5 4 —o 4
“后方法”教学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分析-文档资料

“后方法”教学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分析一、“后方法”教学理论的基本概述“后方法”教学理论是英语教学中的新型教学理念,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不同,“后方法”教学法是一种开放、灵活多样的教学理念。
后方法教学方法既重视语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也关注各种外在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而且,“后方法”教学法还强调社会、政治以及历史等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实际影响。
1.“后方法”教学方法的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受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一些西方学者对“方法”的概念提出了各种质疑,“后方法”教学法理念逐渐形成。
另外,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出现,也为“后方法”教学法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伴随着各种科学理论的诞生,“后方法”教学法的形成也自然水到渠成。
2.“后方法”教学法的涵义“后方法”教学法不仅有具体的教学大纲目标和教学评价措施,还有实际的教学实践方法,而且“后方法”教学法还涉及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不过,“后方法”教学法只是针对英语教学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并不是具体的英语教学方法,相对教学方法而言,“后方法”教学法是一种超越了单一教学方法的思想,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或是教学程序,只是一种指导英语教学的思想理念。
二、“后方法”教学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的调整“后方法”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能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后方法”教学理念的产生有着特殊的理论基础和背景,同时也对特定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今的英语教学活动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需要。
“后方法”教学方法作为新型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其践行者提出了语言输入语境化和启发式语法教学等教学手段。
当然,这些教学方法作为“后方法”教学理论中的部分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后方法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中的自主性角色

L 键 1 后方法 关 列J 教师; 外语课 堂教学: 学行动 教 研究模 式;自 牲 主
一
、
引言
目 前,国内外外语课堂教学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就这些 问题进行过许多改革和尝试。例如 2 世纪美国的 “ O 进步主义”课程 改革和 “ 学科结构运动”课程改革,东亚许多国家的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以及我国对交际教学法的引进和对任务型教学法 (BT T L)的 推广 。… 是 ,这些 改革都只是停 留在理想化的方法和理论 上, 当 但 教师 ( 改革 的实 践者)付诸于课堂情 景当中推 而广 之时,却发现]
学生成长档案袋在 自 学习过程中作用非常 ,它使学生 更全面 主
外语课堂教学的实施依赖很多因素:教师;教学对象;教学资 地展现 自 ,使老师更好地 了解学生 。 我 源;教学环境;教考关系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 三、 后方法教师与后方法学习者共同教学反思和教学 响教学效果。但是在诸 多因素 中,对 外语课堂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足 行动研究 教师。 著名英语教育专家 Wii i e od la Lt w o 教授在一次接受采访时 lm t l 学生个 人纵 向评价 体系中,学生需要经常在教师 的督 导下对 也谈到教师的关键性:“ 外语教师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自己的学习情况加以记录。例如学期前作学习计划以及实行计划的 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并非简单” 它需要教师对外 措施 ,学期期 间经 常回顾 和反思,总结并蜓正 。这样 就可以避免一 。 语课堂进行长期地策略型的安排和研究,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做… 些学生考试之后才感叹自己蹉跎了岁月。叮见,教师的情感教育在 经验和 总结,反复付诸于教学 实践,充分发挥课堂潜能。国 内普通 教学 当中也起 到众 多知名教学方法 等 重要的作用, 以 容忽视 。 所 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的现状决定了外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高度的积极 在此情 况下,学习者成长档案袋应运而生 。档案袋 教学管理费时 、 性和主动 性,克服各种不利 因素 ,最佳 利用 有限资源,对 自己的课 费力,日 前在中小学教学中常见,大学生教学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得 堂进行改革 。这与 Wii il od la Lte o 教授用 “ 境化思维”探究课 不到 重视和 实施。其实, 目前许多大学生 自控 能力不强,易受多种 lm tw 情 堂教学恰好不谋而合, 即教师要对各自的情境作 自己的教学决策。 因素影 响,仍 旧需要教师和管理部 门严格 的监督和 f 导。否则我们 不论 是 “ 境化思维 ”的课 堂教学,还是最佳利用有 限资源 的 的素质 教育、 自主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 ,所 消的 自主定会演变成 自 情 策略型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外语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学习者传统角 由、散漫。 色 的转变和教学体制 的支持。 成 长 案袋,根据大学生的特 点,内容丰 富,形式多样 。随着 档 BK ma vd e 教授的后方法 (ote o ) .u r ai l a vu ps t d 外语教学} 以 【子通 讯和多媒体多种电化研究的兴起 ,电子档 案袋也悄然兴起 。 m h 生 浞 乜 教师 自主性为主导 的一 套系统 的教 学理论。1 3 1 为后方 法学习看 这 为档 案袋的执行和 反馈提 供了极j便利 的条件 。 在 档案袋 内容 他认 (ot e o ere)就是拥有一定决策权的自主学习者,是具有 附加 这一方面 ,要坚持灵活应变 的原则。院校种类 、学生特 点、学 ps t dl nr m h a 批判性 思维的学习者 。后方法 教师 (ot e o ece)就是 “自 习 日的、学期长短 、学科不 同等等 多种 岽决定了档案袋 内容的小 p s t dt hr m h a 主的教师,能超越学校、课程以及课本所带来的局限,开展灵活、 同。 所 以,教师应 该灵活指导 。同时,档案袋一 旦确定 ,不足将 自主 的教学 活动 ” 而后方法 教师与教学行动研究相辅相成 。 。 在行动 之束 之高阁,置之不理,而应根据学 习哲学习情况的变化而 变化 , 研究中,后方法教师收集有关教学改革的资料,分析整理数据,自 真实、具体地记录学习者成长的点滴,使档案袋真正成为促进学习 我反思教学过程,最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形成理论, 的好助手 。另一方面 ,大学英语教师不 像中学教师随着行政班 级一 进 一步指导教学。 跟到底 , 往往是一个学年 一换 ,一届学生下来,有好几任 教师。 后方法教师在教学行动研究中实现了自我指导,走上了自 我持 虽然这对学生有从 多种方法 学习英语 的好处,但长远看 ,不利 于学 续 发展之路 ,而教学行动 研究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 自 主性 ( 即后方 习。其 中一个重要原 因是教师对 多位 学生不能尽快熟悉 。在 学期初 法教师) 。因此, 在目前国内外语教学研究现状中, 用后方法教学行 最应当抓住时机调动学 习积 极性 的火好时光,教师却 因不 熟悉学生 而延误 了 “ 战机 ” ,实在可惜 !而成长档案袋此时可 发挥 重大作用, 动研究来探讨,具有进步意义。 二、后方法教师的 自 主性表现 教师以最伙的速度抓住每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根据文本内容,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导要求学生查找资料,整理 成长档案袋的实行不仅需要学习者积极的配合,更需要教师发 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必须首先转变传统角色。从传统的被 挥极高的自主教学觉悟,随时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采取行 动接受课本知识 的角色 到批判性地思索 、自主性地选择知识 的后方 动 只有教师与学习者充分理解和配合,互通有无,才能将大学英 法学习者的角色。其中,后方法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查找资料, 语教学搞活,才能使英语学习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最后教师仍需 重要的是要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习者转变 自我角色。 学习者中不 注意三点,其一,认真思索课堂模式,4能满足某次课堂偶然的成 乏情绪抵触 者,应付差事者 ,这些情况都应得到及 时的疏 导,并加 功 ; 二,积极思考学生反馈的问题:其三 , 一步研究课堂设计 。 进 以学 习过程下一环节 的压 力驱使 , 确保学 习者按计划进行 , 不掉队。 四、结语 收集材料并 加以整理时学习者走 向自主学 习的第一步,也是解 后 方法教帅 在微 观角度 对外语 课 堂教 学的指 导和 研究 责任重 放思想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了,学习者才能根据 自主选择的材料 大, 在宏观把握和掌控上,更是起到重大作用,所以外语专家和 创造性地做出报告。如果说第一步足转变思想的一步,那么这_步 学者纷纷I 呼吁要重视�
探究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模式

师对特定教学环境的情景理解,借助他们自身不断扩展的教学理论与技能,构建超越传统方法思想束缚的后方法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
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思想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摒除对传统教学方法思想的盲从,帮助教师形成自主教学理论开发意识,从而自主有效地支配不同教学方法,服务特殊教学需求。
大学外语教师应在教学中把握“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参数原则,利用自己学术研究型实践者身份深入了解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构建自己的后方法教学,考虑我国大学外语学习的特殊性,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大学外语学习者的有效教学,谋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从而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的理论体系。
“后方法”教育理论的路线图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没有一种现成的最佳方法可一劳永逸地用于教学,主张外语教学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思想束缚,从更广阔视角探求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思想的教学新理念和新途径。
它倡导最大程度上关注教师教学方法运用和支配自主性及创造性,主张由一线教师据自身学习经历、教学理解及教学理念、风格和经验,进行自我观察、分析、评价,塑造并改进课堂学习,构建“由下至上”(down-top)适应具体教学情景、立足课堂教学的教学理论体系。
“后方法”理论的提出者——美国学者库玛(Kumaravadivelu)据此初步构建起一个由特殊性(particularity)、实用性(practicality)、可能性(possibility)三个基本参数组成的第二语言教学和教师教育的三维系统,并勾勒了一幅“后方法”教育的路线图。
1.特殊性参数特殊性参数要求任何相关语言教育须注意存在于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教育机构特殊性以及机构中教师以及学生的特殊性,还要注意学习目标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与包含一整套基础理论原则和普通课堂实践的既有的教学方法理论不同。
从教育视角分析,特殊性既是目标也是过程,即在教育中我们要同时注意追求目标特殊性和教育过程特殊性。
探究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模式

探究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模式[摘要]语言教师一直以来都在关注教育体系中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因此语言教学法的钟摆正从“方法”向“后方法”摆动,尽管它仍然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
然而,“后方法”只是批判性地看待传统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意味着“方法”的终结。
“后方法”只是对“方法”概念的补充,二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应以基于社会语言文化和语言学习理论的教学体系为指导,确定一系列相应的教学原则,并根据课程要求、教学目的、学生需求、学习风格、教学环境等设计安排教学活动,构建一个以教师自主教学为原则的、富有个性化的外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后方法”时代;教学法;外语教学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外语教育家(Kumaravadivelu;Brown)宣告外语教学进入了所谓“后方法时代”(post-method era)。
“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试图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解构和批判,打破某种单一的教学法在外语教学领域的权威主导地位。
其核心观点是:“方法”的概念对推进外语教学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外语教学不应迷信某种“方法”,而只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后方法”为平息各种教学法流派的争论并消除人们对传统教学法不满情绪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近年来,国内外语教育界也在不遗余力对后方法思想及其论著进行推介和宣传。
一、“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后方法”对传统教学法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外语教学总是试图找到一种更佳的方法来代替已有的方法,却没有意识到由于外语教学的复杂性不可能有唯一的最佳方法;2)传统的教学法没有考虑实际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忽视了教师认知、社会需求、文化、政治等因素对教学的影响;3)传统教学法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设计的,广大教师和学生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和接受者,没有参与的机会;4)传统教学法是规定性的,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走样,并不符合设计者的意图;5)有些传统教学法并不符合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缺乏实证支持。
后方法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策略研究

后方法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策略研究摘要: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被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的问题所困扰,教学改革也围绕教学方法选用而展开。
依据后方法教育理论,结合教学方法或策略应基于具体情境的原则,在综合分析地区、学校、教师、学生等具体情境基础上,结合后方法特殊性、可能性、实践性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后方法;教学策略;大学英语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55-02英语教学研究多数是针对老生常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之相关讨论或研究的期刊文章数量或者专著数量可以用惊人二字来形容。
人们期待研究给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灵丹妙药的方法,一蹴而就解决所有问题的,但视教学方法为仙药是不正确的。
无论是古老的语法翻译法还是目前甚为流行的交际教学法、任务法等,都不可能完美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他们总有着很多的可取之处,也存在令人不满的地方。
以备受推崇的交际法为例,在国内外对它一片叫好声的时候,很多学者对它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
如bax以《交际法之死亡》为题撰文,痛斥交际法的弊端[1]278;谢贤春以《后方法理论背景下的交际法反思与大学英语教学原则探讨》为题讨论它在中国情下的不适应性等[2]60。
针对教学方法众说不一的情况kumaravadivelu提出了“反方法”、“超越方法”和“后方法”的理论观点[3]11-19。
brown以及richards进一步指出外语教学正步入“后方法时代”[4]9、[5]244。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如成晓光、陶健敏、王蔷、郑玉琪等老师就“后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依据后方法教育理论,结合cet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是解决cet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后方法理论简述kumaravadivelu的“后方法理论”是“对方法的一种选择而非对一种可选择方法的研究”[3]12。
这就说明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固守某种方法。
后方法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强调的是“具体情境”的特殊性,即教学方法需根据教师和学习者所处的具体情境灵活使用。
“后方法”视角下的英语教学

引言
体的方法。然而 , 它不是指方法 的消亡 , 它是对方法局限 性的一种理解和超越。它追求 的境界要远远高于某种单
一
英语 教 学法 在英 语教 学领 域 占据 着 十分 重 要 的位 置 。 教学 法 的理 论 与研究 成 果 对 英 语 教 学 的实 践 也 起 着 指 导 作用 。纵观 2 0世 纪 的外 语 教 学 史 , 们 看 到 的实 际 上 就 我 是一部 教学 方法 的研 究史 和 实 验史 。在 过 去 的一 百 多 年 里, 应用 语言学 家们 一 直在 努力 探讨 着 更有 效 的外语 教 学 方法 。他 们 在语 言学 、 理 学 、 育 学 等 基 础 理 论 研 究 的 心 教 指导 下不断更 新 本学 科 的理论 和 原则 , 出 了一个 又 一 个 推 外语 教学法 。可 以说 , 许 多应 用语 言 学家 和外语 教师 来 对 说, 外语教学研究就是教学方法 的研究 , 就是在某种语言 观 的指导下 提 出外语 教 学 的 原 则 和 设 计 出在 课 堂 上 实 施 这些 原则 的具 体步骤 与 方法 。1 纪末 至 2 9世 0世纪 后期 的 近一 百年堪 称为 广大 英 语 教 学 研 究 者 与 英 语 教 师 热 衷 于 寻求 教学方 法 的世纪 … 。 “ 方法 时 代 ” 由此 产 生 。从 1 也 9 世纪后 期语 法 翻译法 到 2 0世纪 初期 的直接 法 和 中期 的听 说法 , 发展 到 2 纪后期 的认 知法 和 交 际法 , 再 0世 人们 对 语 言本 质和语 言教 学 的认识 也 逐渐 深化 。 然而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从一个侧 面反映教学规律, 为 某一特定的教学 目 标服务 , 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人们往 往都能看到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 , 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归 结于某一个教学方法 的弊端 。然而 , 实践证 明, 没有任何 种 教学法 能够 成为 最好 的教学 方法 , 外语 教 学 终 于走 出 了 “ 法 时代 ” 入 了 “ 方 法 时 代 ” 方 进 后 。到 20 0 1年 ,u a Km- r ai ll将 “ 方 法 状 态 ” 为 一 种 教 学 方 法 提 出来 , a de 2 后 v v u 作 即后 方法 教 学 法 (ot m t dpdgg )。他 在 向 外 语 ps — e o eaoy h 教学界 宣告 一种 新 的教 学 思 想 的诞 生 。“ 后方 法 ” 的外 语 课堂 教学 观是在 “ 法 时代 ” 语 课 堂 教 学 观 的基 础 上 发 方 外 展起 来 的新 型 的课 堂 教学 观 , 吸取 了 心理 语 言 学 、 会 它 社 语 言学 、 用语 言学 、 二 语 言 习得 及 其 他 领 域 自然 科 学 应 第 和社会 科学 的研 究成 果 , 因此更 加 科学 地 剖析 了英语 课 堂
“后方法”时代的英语专业听说教学策略探究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r E n g l i s h m  ̄ j o r s ,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c h a n g e o f t e a c h e r s ’
r o l e ,c r e a t i o n o f c o n mun r i c a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 s up p l y o f c u r r e n t t ea c hi n g c o nt e n t s a s we l l a s t h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s t ud e n t s ’c ul t u r e
能性 ( p o s s i b i l i t y ) 这 三 大参 数 。
Abs t r ac t Li s t e n i ng a n d s p e a ki n g a bi l i t i e s a r e bo t h t wo f u n da —
m e n t a l s k i l l s o f E n g l i s h ma j o r s a n d t h e i m p o  ̄ a n t s o c i a l c r i t e r i o n
f o r t he m. I n t h i s pa pe r ,o n ba s i s o f t he t h r e e p r i n c i pl e s o f ” p o s t —me t ho d ” pe da g o g y p r o po s e d b y Kuma r a v a di v e l u.a p r e — l i mi na r y s t ud y wa s ma d e o n t h e l i s t e ni n g a nd s pe a k i ng t e a c h i ng